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421章

刺明-第421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的脸色,逐渐的恢复正常,慢慢的坐下来。

  片刻之后,多铎怒气冲冲的出现在议事厅,好像是一头狰狞的怪兽。他的脸色铁青的可怕,两只眼睛更是通红通红的,就好像是吃多了尸体的饿狼。

  多尔衮冷静的说道:“你好好呆着。”

  多铎极力遏制着内心的怒火,深沉的说道:“听说布尔吉岱遭受伏击?一个都没有回来?”

  多尔衮冷静的说道:“什么叫都没有回来?他们是追随阿玛去了。”

  多铎可没有多尔衮这么好的忍耐功夫,他挥舞着拳头,气势汹汹的叫道:“你让我去我要去踏平黄县我要将张准抓回来,碎尸万段我要将黄县,我要将山东,我要将整个明国,都全部夷为平地!”

  多尔衮冷冷的说道:“你知道黄县有多少守军吗?你知道张准的手上,有些什么样的火器吗?你知道他还有什么样的后手么?你知道他的援军在哪里吗?你知道我们的勇士,为什么伤亡会这么严重吗?”

  多铎狠狠的叫道:“我不管我要杀了他!”

  多尔衮在后面冷冷的说道:“我们对张准的情况,基本上是一无所知,我们怎么杀得了他?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现在是什么都不知道要是我们现在连夜杀出城去,只会遭受更重大的损失!”

  “张准能杀你三个牛录,就能杀你五个,十个,甚至是二十个牛录你是要将镶白旗都全部葬送在黄县吗?你要去,我不拦你但是,镶白旗你可以带走,我的正白旗,不会给你一兵一卒!”

  多铎艰难的停住脚步,用力的咬着自己的嘴唇。

  多尔衮冷冷的说道:“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搞清楚张准为什么这么能打我相信我们三个牛录的战斗力,即使是三万的明军都不能叫他们全军覆没。你要是不搞清楚这一点,上去还是挨打不要小看明国人,他们还是有人才的,只是他们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已!”

  多铎艰难的转过身来,眼睛里都要冒出火来,狠狠的说道:“难道我们就这样算了?”

  多尔衮冷冷的说道:“你觉得可能吗?”

  多铎咬牙切齿的说道:“我们要如何才能对付这个张准?”

  多尔衮缓缓的说道:“我们对黄县的情况,几乎是一无所知,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张准部队的火器,非常厉害。我们的勇士,就是被他们的犀利火器打死的。现在,我们要尽可能的摸清楚黄县的情况。同时,我们也要准备足够的火器。”

  多铎怒气冲冲的说道:“我带红夷大炮去!”

  多尔衮冷静的说道:“红夷大炮当然要带。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更多的人马。我们要将损失的三个牛录补充回来。”

  多铎皱眉说道:“皇上不会派兵支援我们的。”

  多尔衮轻描淡写的说道:“我们不需要他的补充。我已经派人去接刘公岛和沙门岛的族人,三天后,他们就会到达登州城。”

  多铎眼前一亮,随即有些担心的说道:“他们是阿敏的部下。”

  多尔衮缓缓的说道:“只要他们愿意,可以加入正白旗和镶白旗。”

  多铎咬咬牙,然后用力的点点头。

  阿敏的这些部下,还是挺能打的。当年的阿敏,同样是依靠战功起家的。要不是皇太极的原因,阿敏应该是大金军里面,战功最卓著的大贝勒之一。只可惜,他最终还是栽在了皇太极的手里。他麾下的牛录,都被皇太极送给自己的儿子豪格了。

  沙门岛上面的大金军,大约有六七百人,刘公岛上面的大金军,有五六百人,加起来,正好可以弥补四个牛录的损失。至于转旗的手续,以后补办。或许,没有以后了。他们这些人,肯定会被送上第一线的。如果大金军还要损失勇士的话,首先损失的,肯定是他们这些人。谁叫他们是阿敏的部下呢?

  忽然间,多铎嘴角边残忍的笑了笑。转旗?等他们都跟随阿玛去了以后,再让阿玛帮助他们转吧。相信阿玛的命令,即使是皇太极,也不敢违背的。只可惜,他们的人数,还是太少了一点。

  多铎随即收敛笑容,问道:“孔有德到了没有?”

  多尔衮说道:“已经到了。”

  多铎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孔有德既然来了,那些叛军就有了新的指挥官。相对而言,他们对于孔有德还是很放心的。这个明国的大汉奸,是决定为大金国效忠到底了。就单纯的军事指挥能力而言,孔有德也要比袁安邦、王庭瑞出色太多。

  多尔衮又慢慢的说道:“孔有德还带来了十门的红夷大炮。”

  多铎闻言大喜,随即微微一怔,低声的说道:“那些红夷大炮,不是皇上有令,要尽快运到宁远前线去的吗?”

  多尔衮面无表情的说道:“过两天自然会送去的。”

  多铎轻轻的咬了咬自己的嘴唇。

  多尔衮和皇太极不对路,他是非常清楚的。但是,这样公开截留皇太极需要的红夷大炮,这的确是在冒险。如果皇太极知道,多尔衮的风险极大。不过,眼下,要是有这些红夷大炮助阵,大金军的胜算大增。日后的事情……只要打败了张准,一切好说。

  多尔衮沉稳的说道:“你既然明白我的意思,就好好的等待五天。五天以后,我们踏平黄县!”


第473章 抓到一队锦衣卫

  “砰!”

  黑夜中,忽然传来一声刺耳的枪声。

  原本寂静的夜晚,被枪声打碎。所有的哨兵,都下意识的提高了警惕。就连树上的知了,都被突如其来的枪声,给震得不得不停顿片刻。随即有密集的脚步声传来,应该是战斗值班部队出动了。

  张准下意识的向着枪声传来的南方看过去。开枪的显然是哨兵。不知道哨兵在哪里发现了什么。难道是有敌人试图从南方发动偷袭?可能性似乎不大啊!

  “砰!”

  忽然间,又是一声枪响传来。

  张准眉头轻轻的皱了皱。

  居然真的有人试图从南边突破过来?莫非是闻香教的人?除了他们,不可能有别人了。登州城的鞑子,是绝对不可能越过三个骑兵营的封锁,出现在黄县的南门附近的。不会是闻香教在这个时候发生内讧吧?说实在的,眼下可不是闻香教内讧的好时候啊!

  身后忽然传来脚步声,却是狙击手分队的战士在行动。他们明显的加强了云峰居周围制高点的防御。有个上次张准被暗算的教训,独孤猎等人都不敢大意。尤其是晚上,更是要小心谨慎。

  随后不久,连高弘图和张慎言都出来了。原来,无论是张慎言还是高弘图,都不习惯这样的战地之夜。他们毕竟是文官,以前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刚才的枪声,就惊醒了两人。而且,黄县的东面,不到百里的地方,就是数千名的鞑子,他们的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尽管躺下了,却是怎么都睡不着。听到枪响,就忍不住起来看个究竟。

  “玉麟,是哪里响火铳?”张慎言关切的问道。

  “应该是潜伏的哨兵!”张准冷静的回答。

  “是鞑子试图发动偷袭吗?”张慎言有些担心的问道。

  “暂时不清楚。有可能只是鞑子的探马。”张准沉吟着说道。

  他挥挥手,将史立威叫过来,吩咐说道:“你去问问,前线是不是抓到了鞑子的探马。如果有,就送到这里来。”

  史立威答应着去了。

  高弘图看看天色,又看看东面,有点担心的说道:“玉麟,登州城的鞑子,明天会发起攻击吗?”

  张准沉稳的说道:“如果是多尔衮,应该不会。但是多铎就难说了。多尔衮吃了这么大的亏,一定会从中寻找原因,谋定而后动。在找到对付我们的办法之前,他会极力的忍耐。多铎年轻气盛,容易冲动,可能会不顾一切的向我们扑来。要是敌人明天发动进攻,我们反而不需要担心。要是敌人迟迟不进攻,反而要更加的小心。”

  高弘图说道:“为什么呢?”

  张准慢慢的说道:“要是鞑子明天发动进攻,说明鞑子已经被愤怒冲坏了头脑。大家都知道,失去理智的人,是比较容易对付的。一天的时间,根本不够鞑子来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他们还会像白天一样,只知道一味的向前冲,继续碰的头破血流。一味蛮干的敌人,是最好对付的。”

  “如果鞑子迟迟不发动进攻,说明鞑子是在努力的寻找对付我们的办法。一旦发动进攻,可能会出现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场面。鞑子的战斗力本来就已经很强,要是他们还懂得使用计策的话,那就更加的强了。所以,有勇无谋的奴酋,一点都不可怕的。例如多铎,例如莽古泰,例如岳拓,例如豪格。可怕的乃是有勇有谋的奴酋。例如例如皇太极,例如多尔衮。”

  张慎言有些诧异的说道:“玉麟,你对奴酋的了解,是从哪里来的?这么多的奴酋,你都知道他们的性格特点吗?”

  难怪他这么吃惊,张准的分析,固然简单,却是抓到了要点所在。一般的明国官员,只知道鞑子凶残,只知道鞑子打起仗来,悍不畏死,只知道奴酋的可怕。可是对具体的奴酋,了解得却不多。就是张慎言自己,对于奴酋的性格特点,也不是很清楚,更不要说分析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乃是因为大明情报系统的缺失。大明朝的情报机关,有两个。一个是东厂。一个是锦衣卫。然而,无论是东厂还是锦衣卫,都热衷于在国内争权夺利,热衷于搜刮钱财,热衷于迫害文官百官,对于情报工作,向来都不怎么重视。对于辽东敌情的刺探,更是畏之如虎。

  无论是东厂还是锦衣卫,在辽东都没有常驻的情报机构。除非是非常有必要,才会抽调人前往辽东刺探情报。这些人一般都是从京师出发,化妆成商人,潜入辽东。久而久之,鞑子也察觉到了,专门派人加以拦截。同时不断的对沈阳周围的汉人加以甄别。自身的无能,加上鞑子的大力打压,明国在辽东的情报系统,几乎是不存在的。想要了解鞑子高层的情报,自然是难上加难了。

  只有辽东军队的夜不收,还能刺探到一些有价值的情报。然而,夜不收主要打探的,乃是两军交战的军力,乃是鞑子的前锋主帅等最基本的情报。对于鞑子大本营沈阳的情报,却是不多。换言之,明国知道的,乃是战术上的情报,战略上的情报,却是一无所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两次鞑子的入寇,都是鞑子打到了长城边上,明国才发现的。

  事实上,鞑子的每次入寇,都要在沈阳做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至少需要三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因为每次入寇,满洲八旗都要和蒙古八旗协同作战,故来往沟通需要大量的时间。要是明国的探子得力,这些情报是轻松可以获得的。即使从鞑子那里无法获得,从蒙古人那里同样可以得到。

  做好准备工作以后,鞑子骑兵从沈阳出发,在草原上汇合蒙古八旗,绕行科尔沁草原,向长城进发。由于路途遥远,即使鞑子的行军速度很快,也要大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长城的下面。要是在这半个月的时间,明军能觉察到鞑子的动静,完全可以在长城一带,部署严密的防备,给予鞑子迎头痛击。

  遗憾的是,两次鞑子入寇,明军都是在鞑子攻破长城以后,才察觉到鞑子到来了。在鞑子行军的半个月的时间里,明国是一点情报都得不到的。不能不说,这绝对是令人无法忍受的悲哀。不是鞑子太强,实在是明国自己太弱啊!

  张准当然不能说自己是穿越者,有先天上的优势,他随意的说道:“这是我根据各方面的情报总结出来的。”

  张慎言显然是不太相信的。以张准接触到的地域和人员估算,不可能有谁对鞑子的情况如此了然于胸。因此,他一定是有别的情报来源。只是张准既然这么说,他也只好这么认为,点头说道:“玉麟果然是有心了。”

  张准微微笑了笑,没有说话。

  事实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张准发现,无论是高弘图,还是张慎言,对于军务,都不是很懂。大部分的明朝人,都只知道奴酋的名字,对于奴酋的性格、爱好、特点,几乎没有研究。兵部也没有建立系统的档案,更没有专人来揣摩鞑子的习惯和爱好,然后根据奴酋的性格特点来判断奴酋的行动可能。

  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文官。他们的专业领域,是统治国家,而不是行军打仗。他们没有行军打仗的专业知识。他们习惯用文官的一套来衡量军事。文官讲究中庸之道,讲究你好我好大家好,却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