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158章

刺明-第158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的战士,都是体会得到的。

  张准隐隐间有种感觉,觉得此事十有八九还是和马士英有关系。那个叫做姬玉情的青楼老板,应该回到江南很久了。马士英要做出什么反应,都有大量的充足的时间。说不定,这个杨天生,也是马士英叫来的。

  走了一个刘香,又来一个杨天生,这个马士英,和海盗们的关系,还真是熟络啊!好吧,准确来说,其实,杨天生不能称之为海盗,因为,他们已经跟郑芝龙一起,接受朝廷的招抚。他们现在的身份,应该是大明水师镇海舰队。

  郑芝龙挂的是水师总兵的头衔,杨天生和颜思齐挂的则是水师副总兵的头衔。尽管,他们的船上悬挂的还是各自的海盗旗。其实,他们还有另外一面旗帜。刚才舢板上的鞑子,打出来的黄色金龙旭日旗,就是大明水师经常悬挂的旗帜。

  “大人,我们在水里面抓到几个活的海盗!”

  思索间,周正宇忽然上来报告。

  “活的?”

  “带上来!”

  张准沉吟片刻,立刻下令将那些海盗带上来,亲自审讯。

  很快,总共是五个海盗,被带到张准的面前。原来,这些海盗遭受虎贲铳的射击以后,为了避免在舢板上暴露,他们就主动的跳入了海水中,试图隐藏起来。结果,期间阴差阳错之下,那些舢板撤回去的时候,忘记接收他们。结果,他们就被遗留在海上了。敌船退走,杨国华等人检查海面,就发现了他们。

  这些海盗显然没有什么反审讯的经验,骨头也不是很硬,张准问他们什么,只要是他们知道的,都竹筒倒豆子一样,爽快的说了出来。只是,他们都是很普通的武装水手,也就是混口饭吃的,根本不知道什么秘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确是杨天生的手下。至于为什么到山东来,那就完全不清楚了。

  “你们的头目是谁?”张准问道。

  “黑铁头。”有个海盗回答。

  “真实的名字?”张准皱眉。

  五个海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法回答。显然,他们是真的不知道黑铁头的真实名字。事实上,他们这种级别的水手,平时连见到黑铁头的机会都很少,自然不可能知道他的资料。张准只好让人将他们先押下去,以后再处理。

  “黑铁头?我知道这个人!”

  幸好,五个海盗不知道黑铁头的身份,沈凌菲和薛知蝶都是知道的。他原名孙荣鲁,是杨天生手下的得力干将。她俩都没有想到,黑铁头居然会出现在这里。看起来,事情的确有些严重了。搞不好,连杨天生都会到来。

  “来就来!”

  “难道我还怕了他不成?”

  张准豪气干云的说道。

  妈的,你杨天生亲自到来又如何?只要你敢来,我就敢揍你!我就不信,老子在海上打不过你,在陆地上也会打不过你!有本事,你就上岸来!

  当然,豪气干云过后,是小心翼翼的部署。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战术上却必须重视敌人。张准要水兵分队继续在海面上警戒,严密监督敌船的动静。同时,护卫队的战士,也全部取消了休假,处于备战状态。负责生产火药的工匠,也全部加班加点,尽可能的生产多的火药。至于最新制造出来的虎贲铳,张准也派人全部提到了军营,随时可以发给游击队的精英使用。

  一切部署妥当以后,已经是入夜时分了。这时候,正好是华灯初上时分,远处的浮山城,已经能够看到明亮的火光。中秋夜的盛宴,应该开始了。浮山所的军户,在上百年以后,第一次进入中秋月圆夜的狂欢。老虎滩的战斗,尽管激烈,但是并没有打扰到他们。

  张准昂首看着天空,一轮圆月挂在半空中,是那么的明亮,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温柔。如果没有战斗,没有海盗,没有炮火,今晚,一定是个无比安详,无比美妙的夜晚。只可惜,这一切,都让该死的海盗给破坏了。或许,军人的命运,注定了就是这样的。

  那艘海盗船不知道有没有完全退走,万一对方只是在外海游弋,可能还会卷土重来的。因此,护卫队的战士,只能在军营休息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今晚,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回来了。所以,今晚,浮山所的民众,可以过一个安逸祥和的中秋节。

  有护卫队和水军站岗,无论是什么敌人,都不可能靠上来!

  当天夜晚,浮山城,彻夜狂欢!


第191章 造船!开始

  三天后。沈凌菲的船队到达,交割粮食和银子。

  总共是三千石的粮食,都从黑龙湾运到了浮山城,贮藏起来。三千石的粮食,就是接近六十万斤,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可以缓解一段时间的粮食危机了。当然,以后还要从江南购入大量的粮食。盛世黄金,乱世粮食,亘古不变的真理啊!

  根据沈凌菲手下的描述,他们在海上,并没有遇到杨生天的海盗船。那个黑铁头,不知道是隐藏在某个地方,还是已经退走。张准下令水军暂时撤退,继续在海岸线上布置哨兵。如果发现海盗的踪影,继续鸣枪示警。

  拿到了银子,张准第一时间,自然是划拨三成给薛知蝶,用来造船。黑铁头的出现,让张准痛下决心,要建造专门的战船。缴获的那艘海盗船。和两艘猪肚船,始终不能入张准的法眼……性能还是太差了。

  他要有自己的特色战船!

  他要有自己的特色舰队!

  他要有自己的特色水师!

  于是,鹧鸪湾沿岸一带,就忙碌起来了。大量的银子倾泻出去,工人和材料,都迅速的聚集到这里。八月份算是比较悠闲的农闲时节,只要不是开垦荒地,很多军户都有空。为了赚取银子换取粮食,在稻谷丰收之前养活自己,前来干活的人很多。光是工人们每天耗费的粮食,就要几百斤。

  同时,崂山这边,也开始大量的砍伐木材。那些粗大的柞木、栗木、铁木、山楂木、松木、杉木什么的,全部都被砍下来了。只要是口径在碗口粗以上的,全部都砍。这是张准的原话。于是,各色各样的材料,都运送到鹧鸪湾,很快就堆积如山。

  张准本人,也在鹧鸪湾,和薛知蝶一起研讨战船的问题。

  造船,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很多。有很多原则性的问题,要在正式开工之前,就全部确定下来。否则,以后是没有修改的机会的。张准需要确定的事情,有好几个。

  第一个,要确定战船的大小。

  大明朝最常用的两种船。一种是福船,一种是宝船。宝船的资料,已经失散,无法建造。现在能造的,只有福船。福船按照大小不同,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四号福船最小,大概是一百料。三号福船稍大,大概是二百料。二号福船更大,大概是三百料。一号福船是最大的,大概是五百料。

  (作者注:“料”是中国古代的造船单位,有的说是指使用木料的多少,有的说是指容积的多少,各有各的说法,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一种。西方和后世的船只,采用的是排水量的说法,一般用“吨”来表示。料和吨的转换,很是复杂,说法不一。大家看我的书,请按照1料=排水量1吨来理解吧。五百料就是排水量500吨左右。在古代,排水量500吨的船只,算是比较大的了。)

  沈凌菲船队拥有的三艘船。就是二百料的三号福船,排水量大约是200吨左右,载重量大约是100吨(约1000石)。三艘船满载,也不过是运输三千石(约60万斤)的粮食。这样的运输能力,并不是很强。元代时候的船队,基本上每艘船,载货量都在三千石以上。自从禁海政策实施以后,大明朝的造船技术,是严重萎缩了。

  福船本身其实是设计来当做商船使用的。战船只是副业。如果要当做专业战船使用的话,有大量的特别部位,需要加固,这使得它本身的重量,会增加不少,载货量自然也就更少了。而且,有个比较郁闷的问题,就是福船始终不是很适合作为战船。先天不足,无论怎么改,都是难以令人满意的。

  经过研究,张准决定,建造最小的五十料的苍山船。

  苍山船是大明水师专业的战斗船,船型比较小,全长不到二十米,宽大约四米,吃水大约五尺(约1。666米)。按照大明水师编制,装备千斤佛郎机2门,碗口铳3个,噜密铳4把,喷筒40个,烟筒60个。火砖30块,火箭100支,药弩4张,弩箭100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战士33人,编三甲。第一甲佛郎机与鸟枪,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当然,在张准的手上,除了虎贲铳之外的其他武器,都全部摒除了。同时,为了适应虎贲铳的射击,还做了一些改动。标准的苍山船,排水量大概只有50吨左右。不过,经过张准和薛知蝶的研究,决定将苍山船的体积,稍微扩大一些,排水量达到70吨左右。这样比较有利于虎贲铳的射击。

  张准选择苍山船作为战斗用船,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一来,五十料的战船,比较容易建造,技术上比较成熟。以薛知蝶掌握的技术。完全没有难度。二来,是建造的速度比较快。按照薛知蝶的估计,这样一艘苍山船,在人力物力财力保证的情况下,三个月左右就可以完工。如果同时开工建造多艘的话,速度更快。三来,是小船的龙骨比较容易找。对于一艘战船来说,龙骨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必须尽可能的用最好的木材。

  大船的龙骨,需要坚固的巨大的硬木。这种硬木,越大越好。越长越好,树龄越大越好。如果有三百年以上的树龄,那就更好了。普通的几十年树龄的木材,如果用来做龙骨,不用多久,就会被海水侵蚀,从而腐烂掉。然而,三百年以上树龄的硬木,除非是到辽东的深山老林中去寻找,否则,在其他地方,根本很难找到。因为,这种硬木,同样是大富大贵人家用来做棺木的首选。

  “蚁多咬死象。”

  “狼群战术。”

  这是张准确立的水军作战的两个基本原则。

  以浮山城目前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能不能建造大型战船,暂且不说,即使勉强建造出来,也不适用。没有一大批的熟练的水手,一大批的经验丰富的指挥官,根本无法操纵大型的战船。就好像是机关炮的威力固然巨大,但是给一个小孩使用,说不定敌人没打到,后坐力反而将自己干掉了。

  大量的小船,刚好锻炼大量的水手,大量的指挥官。事实上,几十艘小型战船的战斗力,未必比一艘大型福船差,关键是战术的运用而已。而且,从战略角度来说,浮山所水军,目前也不需要大型的战船。

  浮山所水军眼下的主要任务,依然是近海防御,即是防备海盗们的袭击。因此,不需要太大的战船。相反的,考虑到巡逻、警戒的需要,战船的数量反而是更重要的。否则,无法轮换。就好像后世的亚丁湾护航。去一艘五万吨的战列舰,效果还不如去十五艘三千吨的护卫舰。

  按照张准的建议,每艘苍山船,配备五十支虎贲铳,海战的时候,就是相当强大的力量。比如说,要是有三艘苍山船,黑铁头的那艘海盗船,未必能够跑掉。狼群战术,从三个方向突击,足可以做掉那艘海盗船。这一点,是猪肚船这类的商船做不到的。猪肚船只适合用来拉货,拉人,实在不适合战斗。

  第二个,是确定船帆的类型。

  船帆的选择,是战船非常关键的要素。

  “到底是用硬帆,还是用软帆呢?”

  为了这个问题,张准和薛知蝶,各抒己见,争论足足一天的时间。

  不知道大家玩《大航海时代4》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东亚的战船,和西方的战船,在船帆上,有较大的区别。中国帆船的船帆,是直上直下的,好像是一面墙。西方战舰的船帆,却是软绵绵的,鼓起来的,大大小小的,至少有几十块。这就是硬帆和软帆的区别。

  中国历来的帆船大都使用硬帆,硬帆一般都用细竹篾或蒲草叶子编织。硬帆的好处是综合效率高,可以围绕桅杆旋转,甚至可以完全的利用各个方向的风。单位面积的硬帆和软帆相比较,硬帆对于风力的利用率远大于软帆。一般来说,同样的风力,硬帆的速度要比软帆更快。

  但是,硬帆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由于硬帆是连接在一起的,无法分开悬挂,必须整体升降。因此,硬帆的重量一般都比较大,越大的船帆也越重,有的大船甚至“非数百人莫能举动”。因为这个原因,硬帆的面积做的不能太大,否则人拉不动。桅杆的高度也不能太高,否则桅杆的强度要受影响。要不然,软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