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974章

权倾大宋-第974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费苏自然成为不二人选,虽然他也是王门势力中人,却不代表天子不能拉拢,只要运用得当,总归是能用顺手的人。

    像是那些学院派的官员也是,无论是支持王秀观点的还是反对的,或是模棱两可的,都会被量才使用。天子要做的绝不是排斥公党,而是要对各种人甄别使用,取得朝野的平衡,善谋者方能谋百年。

    “陛下,有几家小报公然诽谤朝廷,有人撰写文章,污蔑王相公假公济私,已经触犯了朝廷律法,断不能宽恕。”

    “竟然有这等事,我还没有看今天的小报,张永。”赵炅颇为惊讶,朝廷的律法有规定,小报可以不禁言论,却不能泄露朝廷绝密,或是肆意诽谤重臣。

    张永立即抱着十几张小报过来,放在御案上,轻声道:“官家,这不是看说书和侍郎大人都来了,奴臣才不敢上前。”

    赵炅无所谓地笑了,话说,朝廷对内侍的管理还是非常严格的,不仅由枢密院掌握宦官升迁,连刘仁凤、费苏等级的大臣,也能当面呵斥内侍,尤其是刘仁凤对宦官更无好脸,动紥厉声训斥,丝毫不给颜面,大**侍都很惧怕。

    也就是张泉作为老人,才不受刘仁凤的好脸。

    赵炅稍加看了看,脸色也不好看,不悦地道:“是太不像话了,王公一心为国,岂能如他们说的那样。”

    费苏自然是赞同,当即说道:“有些人不愿承担风险,反倒是反对朝廷大策,现在眼看胜利在望,救出来呱噪,不外乎想分一杯羹,是想此等人的危害,臣不敢多做他想。”

    刘仁凤眉头微蹙,他对那些顶级富商向来无好感,虽说对王卿苧他们瓜分利益看不惯,却更不满某些人的丑恶嘴脸,至少人家为朝廷的大业做出贡献,你们这些人各种的反对北伐大策,甚至鼓动百姓拖延,现在看到了利益,就像一群恶狗扑上来撕咬,完全的小人嘴脸。

    赵炅看了眼刘仁凤,淡淡地道:“此事,还需要两府来议定。”作为天子的他,虽说恢复很大部分决策权力,却依然是大权在两府,自然要摆出姿态。更何况,天子不能轻易表态,更不能轻易针对某一类人。

 第一五七六章 边事和生民

    “陛下,河北饥荒瘟疫,疫病已经流传到京东各地,臣以为还要请赵相公全力安抚,以免造成流民事变。”刘仁凤的着眼点在民生,他对战争带来的伤害极为关注,已经到了偏执的程度。

    “卿家说的很是,朕也非常忧虑疫病传播。”赵炅年纪虽小,却也知道每战必有疫病,所虑者是怕蔓延。

    “朝廷大军一味攻伐,却不曾给予河北生民安抚,调拨五万人运送粮草赈灾,简直是杯水车薪,更何况疫病流行又缺少医官,臣请哪怕缓几天收复燕山,也要动用大军安抚百姓。”刘仁凤口气尤为地坚决,他认为民为天,应该暂时放缓军事行动,先把生民安定下来再说,土地跑不了,迟早可以收复,民心失去了可不容易挽回。

    费苏不悦地看了眼刘仁凤,脸色极为不好看,沉声道:“各路大军即将合围燕山,难道要功亏一篑?”

    在他的眼里,刘仁凤简直一无是处,战争能是说停就停的?你以为是小孩过家家。

    “河北生民何止数百万,现在疫病流传京东各路,连开封府也有流行,赵相公的奏章竟然是全力北伐,实在非仁者所为。”刘仁凤义愤填膺地道。

    说起来也挺可笑的,赵鼎以天下民生为己任自居,却在河北饥荒瘟疫的时候,极力反对调用军中的辎重转运为民用,连续来了五封奏章,全是反对王秀调拨民夫,认为正是北伐关键时刻,朝廷应该忍忍,先重后轻才是正道理。

    这种观点在朝野有着相当的市场,代表某类士大夫的眼界,一切要为了大策服务,哪怕生民承受些磨难,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各军州自行安抚,限制生民流窜,适当给于施粥,就能有效控制疫病的蔓延,要求朝廷要王秀调回民夫,权力用于各路大军的征战。

    平心而论,费苏对赵鼎的主张很赞成,同时又是精明的财政大臣,对经济账算的是很到位,王秀调拨五万民夫对各军州进行补给,并不是前线的随军民夫,而是隶属都转运使司的民夫,两者可是有根本性区别的。

    按照正规的转运规则,都转运使司民夫承担后方粮草运输,抵达前线后方各个集散点,再由随军民夫按照配额转运。

    五万人按照规定来说,就是五个辎重转运队,还包括每队千余押运乡军,连绵不绝的运输队伍,比随军分散运输效率高上许多,减少五万人几乎等同前方十余万人,其中的经济价值就体现出来。

    这就是说,不是王秀吝啬不给,而是后方军粮辎重减少,减轻了前线随军民夫的压力,军粮辎重供应平摊到各部减少一些,这个一些可不是真的一些,实在能威胁到全军作战的程度,原本能勉强保障十个军,现在只能保障七八个。

    赵炅年纪不大,却能书算出这笔账,现在两京各军州实在没有民力可调,不然定然误了春季农时,引发更大规模的粮荒。说白了就是不能竭泽而渔,当此大战北方粮仓消耗太厉害,再调集民力的话,恐怕春耕就得靠女人了,真的误了农时的话,绝不像平常天灾容易度过,因为各军州常平无粮。

    一旦发生连锁危机,将迫使朝廷付出更大的代价,引发朝野士民更多不满。

    他左右权衡片刻,谨慎地道:“淮西、淮东可以吗?”

    “陛下,有些军州已经调拨到了极限,再向南代价太大。”费苏解释的相当合理,淮河北部人力用的差不多了,要是再把南部的壮丁北调,在有偿服务的情况下,朝廷财政必然超出预算,产生影响相当严重,有可能破坏赋税体制。

    就像王秀所论断那样,历朝历代为何战败一场就不得不收兵,为何连战连捷还不得不停战,就是因为财力无力为继,总不能打了一场仗,让整个家国轰然倒塌吧?

    没钱你打个鸟啊!粮食、甲仗、人力哪个不要花钱,此次北伐战事,比当年汉武驱逐匈奴规模更大,却没有出现内地民众流离失所局势,不过是受到河北流民冲击,算是很不错的局面了。

    赵炅默然不语,总不能竭泽而渔。

    刘仁凤看了眼费苏,淡淡地道:“动户部内库,足以征募十万壮丁。”

    “先不说现在晚了,就是可以也不行。”费苏瞥了眼刘仁凤,笑眯眯地道:“内库财帛要应付不可逆转天灾人祸,居然不可轻易动用。”

    “难道现在没有到决战时刻,还不算大事?”刘仁凤不满地瞪着费苏,脸色很不好看。

    “朝廷各路大军连战连捷,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怎么能算是不可逆转天灾人祸。”费苏不悦地道。

    “事关成败,岂能随意?”刘仁凤怒视费苏道。

    “有先生掌控,谁人敢说有败?”费苏翻个白眼,不悦地道:“观津之战,先生将计就计,谁人有此气魄?搅动虏人风云,更不是寻常人所能接触。”

    刘仁凤脸色尴尬,的确有很多事他无法接触,只能凭借市面传言来判断,费苏讲的分明是迪古乃弑君自立,有传言阿懒从容退兵也是朝廷秘密勾划,却不知真假,他在某些事情上,的确处于下风。

    赵炅却是心知肚明,只是不能随意说出来,此时只是局限最高层几个人明白,绝不能向刘仁凤诉说,他摇了摇头道:“此事以后再议,只是辎重转运干系重大,不可没有准备。”

    “陛下,臣正是为此事而来,外面闹腾的那么厉害,那就给他们机会。”费苏奸猾地笑了。

    “哦,卿家有好办法?”赵炅素来倚重费苏才略,见其胸有成竹,不免来了兴趣。

    “杭州施家既然挑头,陛下就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出钱出人,给他们关外好处就是,只需给他们约束时间,相信他们会有动作的。”费苏稍加思量,又道:“沿着运河北运粮食草药,把都转运司壮丁解脱出来。”

    赵炅眉头一挑,看向费苏的目光,确实有些玩味。

 第一五七七章 下人嚣张

    “远水岂能解近渴?”刘仁凤觉得不妥,从发动到实施没有几个月是不行的,恐怕战事早就打完了。

    “早呢!”费苏嘴角上翘,道:“就算打完了,也得让他们出钱出力安抚流民,天下哪有白给的好处。陛下放心,他们面对关外巨大的榷场生意,绝对会做出正确选择。”

    赵炅总算体会到费苏的很毒,下手真是吃人不吐骨头,吊着别人胃口下药,你还得眼巴巴上钩,不由地笑道:“好了,那就交给卿家办了。”

    “臣遵旨。”费苏很自然地接下因果。

    “官家。”一名内侍轻步进来,道:“潞王进宫给太皇太后请安,太皇太后请陛下过去。”

    “知道了,你去回禀娘娘,朕这就过去。”赵炅淡淡地回了句,又对刘仁凤和费苏道:“今个就到这吧,娘娘有事。”

    刘仁凤和费苏自然知道,自从赵训进了江宁城,也算是一帆风顺,被朱琏所承认为郑夫人所生皇子,按照制度给予郡王爵位,能够进宫拜见太皇太后,还赐给了一座藩邸,拨给行在和扬州、庐州等地田园四千亩,小日子真是滋润。

    不过,跟随他南下的两个汉子,倒是猖狂到极点,前两天在玄武湖上何人争闲气,打了个一塌糊涂,好在被人认出来,也就说过去了,没有被江宁府或是缉捕司拿下。

    找死的人就是作死,一人昨天去了丰乐楼,竟然敢强迫歌姬,这下子犯了规矩触了众怒,被掌柜杜三娘派人拿下,直接送进了江宁府,半点没给潞王面子,用当在场书生的话说,潞王算是皇亲国戚,来到丰乐楼也得守规矩,门下又是哪门子鸟,竟然公然造次。

    听人传出来说,那人相当的嚣张,说什么是潞王的门客,还要江宁府一干人众等他的报复,简直不知死活,要知道欧阳澈可是实权人物,连两府也不能不给面子,竟然在他地盘张狂,那顿杀威棒可不是玩的。

    恐怕,赵训进宫也是为了求情,区区郡王是不可能动江宁府的,欧阳澈也不会给面子。

    当他们一同出来时,费苏冷冷地道:“潞王的两位门客,可真是猖狂啊!想必二哥有所闻。”

    刘仁凤也是眉头紧蹙,他对赵训也没有太多好感,只有些许的同情,其从人作恶多端早有耳闻,没好气地道:“小人得志。”

    “何止小人得志。”费苏乐呵呵地打着马虎眼,他心中下是清楚的,周文已经严密监视对方,只要有充足的证据,将会毫不客气的下手,届时恐怕赵训也要退避三舍,要不识相的话,恐怕优惠出现福国大长公主事端。

    “哦,这又怎么说?”刘仁凤也不是傻瓜,自然听出言外之意,不经意地询问一声。

    “呵呵,随口说说。”费苏撇撇嘴,那么大的事情岂能轻易说,急忙把话题转开,道:“二哥,听说钟山聘请一位助讲,十四娘还常去看看。”

    “夏玮夏子玉,倒是有些学问,堪称后进俊杰。”刘仁凤点了点头,自从来到行在,被聘为钟山书院客座讲学,他没事就喜欢去书院,每次和讲学学生辩论,也是某种乐趣。

    上次倒是听说了夏玮,有了一番接触,其学问倒是让他很欣赏,认为对方功底尤为扎实,假以时日未尝不能一鸣惊人。

    不过,他也听到了传言,倒是认真地看着费苏,道:“你是说十四娘看上夏子玉?”

    “我没有说过,是你说的。”费苏直接否认,笑话,要是被十四娘知道了,他还想不想肃静了。

    刘仁凤并不感兴趣,只是点了点头道:“十四娘不小了,是应该找个婆家,夏子玉倒也不错,不会辱没了她。”

    此时的门阀地位并不那么重要,虽说宰相子女政治联姻不少,大门阀也组成了千丝万缕的姻亲联系,那都是政治上的需要。大家在观念上并不排斥拼命,大臣女儿婚嫁平民也很正常,他也的确看好夏玮,认为这个年轻人有志向也勤奋好学。

    “有时间去看看。”费苏拱了拱手转身而去,今个少有的和刘仁凤和气告辞,连他也觉得奇怪。

    还在北方战场上,裴满图鲁虎奉命对东南发动反扑,同时张启元马不停蹄南下。

    金军的攻势相当迅猛,完全打宋军始料不及,再加上后方驻扎的虎翼第二兵少,完全挡不住金军攻势,两次狙击均告失败,不得不退守旧榆关向李长?和李宝告急。

    此时,张过是春风得意,他利用李长?做诱饵,对渔阳城发动猛烈进攻,前军死伤狼藉屡屡不克,被守军看出了弱点,趁机出城袭击,导致攻城部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