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719章

权倾大宋-第719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也很明白,以大宋侍卫水军精良的装备,先进的战略战术,打败他们眼中装备简陋三佛齐军队,问题还是不大的。现在的关键是,大军海外作战,决不能树敌太多,引起南海诸国的忌惮,那时就不好玩了。

    上官谦作为远征大军的主帅,自然要发言,他正色道:“各位相公放心,各路大军准备妥当,各船和转运船携带甲仗,足够三年所需。”

    李宝别样意味看了眼上官谦,心里那个羡慕啊!他非常想率军南下建功立业,可惜身为侍卫水军副都指挥使护帅印,不可能长久离开岗位。

    再说,他率军奔袭金军造船场地,被记上大大的一功勋,人家上官谦筹备崖州大寨,就是为了大规模南下,总不能人家什么都搞好了,你去摘桃子吧!

    稍加沉吟,笑眯眯地道:“崖州大寨尚有转运船三十艘,各色民船五十艘,足够来年首批作战供给。是想,区区南海小邦,还不是手到擒来。”

    他们相互吹捧,甚是融洽,王秀并不认为不好,他甚至鼓励参战各部和后方衙门的将帅,相互间都留下好印象。因为,一旦开战就万里海疆,很难有直接接触的机会,多是书信官塘来往,有良好的关系,对于各部配合有利无弊。

    却见,他眉头一挑,不咸不淡地道:“南海烟瘴之地,医药、饮水、救护都要有万全准备。”

    不能不说,侍卫水军是贯彻他主张最坚决的部队,李宝、上官谦等人,对他的指派非常认真,简直到了言听计从地步。

    他在杭州就研究军中救护和疫病防治,玉泉山书院的医斋、新成立钟山书院的医堂,把消炎药品、简易的阑尾开刀治疗手术,还有防止瘟疫扩散作为研究重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至少有了简单的草药麻醉。

    正规的注射型青霉素没有出来,那就好,根据他的某些回忆,学生不断进行试验,也搞出一些成果,只是产量少并且纯度底,但可以用于应急治疗。

    在普遍没有抗药性的人群中,哪怕纯度不高的药剂,也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至于针管和皮导管,这个时代的技术完全可以达到,高明的技术工匠,可以进行精细化打磨,只是无法流水线生产而已,不能不说大家的智慧是无穷的,他给个想法,大家就能根据思路,某种物件就能横空出世。

    同样,不好小看古人智慧,经过长期的战争经验积累,大军在野外作战宿营,早就形成一套完备的卫生体系,只需要加以改良就可以,侍卫水军配备属全军之冠。

    他从开始就把这场战争定位很高,筹备了整整一年多,专门成立医疗药膳司,直属侍卫水军都指挥使司管辖,统一管理全军的饮食、用水、疫病和救护。

    把医官给药配备到队一级,每个队都有一名医官,四名给药还有四名护兵,每个大什有一名懂得简单治疗和包扎的护兵,全军携带大量的草药,可以说是准备到了极致,肯定是后有来者,但绝对前无古人。

    “从博望军主城云涧到詹卑,甚至到爪哇的兵要都非常细致,我不敢保证别的,至少能让更多的袍泽活着。”上官谦没有夸海口,但他说的非常务实,也让人感到能相信他。

    不能不说,多年来用间做得好,无论是商人还是云涧城的探马,他们利用经商和行走,一步一步探测各地的距离。

    也有的利用当地部落,经过贿赂探明当地地形,水源、物产等情况,经过枢密院都参军司录事司汇编成兵要,提供给大军行军之用,避免了盲目作战和饮食引发的疫病。

    一切,都是为了征服域外做准备。

    

 第八六五章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西北好好地天气,遽然风云变色,天边的那火红云彩,如同滴血般地亮堂,预示着要收割多少鲜活的生命。

    唐重已经回朝任宣和殿学士,下步肯定会有大用。也是,人家在陕西十年,总不能一辈子留在那里吧?不给个两府实在说不过去,两府执政有定额,暂时进不去,那就给相当于两府待遇的宣和殿。

    至于掌握实权的尚书六部,那可是两府之外最具权柄的衙门,现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都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人占据,唐重无门无派,相隔十余年才回到朝廷,自然无法染指。

    王庶从开封回到了陕西,以端明殿学士,任陕西六路宣抚使,表明大宋开始启动西北战略。

    正是西北战云密布时,刚刚达成南北盟好的女真人,本来护送的大军开始遣散,各回本州就粮,却在形势使然下,突然又被汇集起来,让北方局势遽然紧张。

    宗良已经回到朝廷,以宝文阁侍制,翰林学士院侍讲学士,兼差知皇宋银行事,仍然跟随在王秀身边,皇宋银行自然有沈默和费苏照看。

    何为却被任命为陕西宣抚司判官,直接去陕西上任,也算是一方重臣了,年近七旬的何老道已经在家看孙子,听说儿子成为判官,不由地老怀大为,连续宴请乡老三日,吃酒差点背过气去,幸亏自家十三小妾发现,才又活了过来。

    不过,何老道也算是值得了,当年自己的一步好棋,小儿子跟随王秀、沈默鞍前马后,总算有了结果,加馆职出任地方宣抚。王秀位极人臣,沈默也位列尚书六部,跟着他们二人,儿子前程一片大好,何家也是官宦世家了。

    好在没有惊动给别人,何老道也算是命硬,要不然何为还没到任,就得回家守孝三年。

    “大人,张子初出使党项,还真是依仗好嘴,党项国主竟然被他说的出兵平羌城。”钟离睿一阵奚落,但他心中却不得不佩服,张启元实在厉害,绝对是搞邦交的上佳人才,王秀放虎归山是不是错了?

    哦,放虎归山实在牵强,王秀也做足了文章,整个大宋行朝也是竭尽全力,张启元运到不灭,竟然在大江旁边潜藏多日,待大家的目光都被吸引到江北,才从海道北上,最后逃脱生天。

    王秀似笑非笑,坐在卧榻上品尝团茶,放下杯子才慢悠悠地道:“你们说,平羌城能坚持多久?”

    “一个上旅驻扎,甲仗粮草充足,党项人没那本事拿下来。”钟离睿很不在意地道。

    话说,上旅是新军制特殊编制,独立于军单独存在,却仍然是旅镇级别编制,只属于都司的军事机构,作为战术上的预备队时雍,每旅兵员绝不下六千人。

    全军最大的上旅,是南侍军唯一驻扎西南夷的直属上旅,兵力达到万三千人,简直就是一军。要不是南侍军在国内不设军一级部队,恐怕这支上旅就要改编成军了。

    “那就派一支上旅增援,如何?”王秀目光闪烁,语气散发无限韵味。

    钟离睿一怔,惊讶地看着王秀,西侍军才有两个上旅,怎样去支援?不由地道:“平羌城兵精粮足,短时间内根本无需担忧,这可是个大好时机。万一对方围城打援,会消弱我们士气,还望大人三思。”

    王秀转脸看到宗良,看那一脸的便秘模样,显然是有话要说,却又憋着没有说出口,他不由地笑了,玩味地道:“大哥,有话就说。”

    宗良咽了口唾沫,低声道:“恐怕朝廷深陷西北乱局,虏人在北方趁机赚取便宜,先生不得不防。”

    王秀眉头一挑,淡淡地笑道:“无妨,我还怕他不来。”

    宗良感觉一阵牙疼,他离开了三年多,也算是有了人生认识的飞跃,处理政务更加的得心应手,却仍然无法跟上王秀的思维,始终是慢了一拍,不能不让他深感危机。

    作为上官的近身侍从,跟不上上官节奏,这是非常不称职的,也是非常可怕的,哪怕他和王秀之间的关系,也不可能长久干下去。

    钟离睿瞥了眼宗良,平静地道:“虏人要是不来,那才真是怪了,先生早就把他们算计了。”

    “哦,先生一向神机算。”宗良觉得自己多想了,王秀至今未尝一败不假,却都是战场上临机决断,怎么会料不到女真人干涉,那可是家国上层的决策。

    可能的三线作战,想想都让人牙疼。

    “什么神机算,大哥外放几年,也学得油腔滑调了,想想真不该放你走啊!”王秀半调侃地笑了。

    钟离睿看着宗良,玩味地笑道:“嗯,大人说的是,应该知谏院。”

    知谏院,那可是清流们的活计,御史谏官如同鸭子疯狗,专门以叫嚷为荣耀,还以咬人上位,御史中丞要能把执政干下去,那个位置十有八九属于你,没有那么多高尚的事,大家心里都明白。 miào。*bi(。*)gé,

    宗良给钟离睿个白眼,心里把这厮女性十八代问候了个遍,你才知谏院,你全家都知谏院。

    钟离睿视而不见,脸上玩味地笑道:“虏人参合与否关系不太大,大人,区区一个上旅,恐怕。”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善用兵不限小局,该牺牲的就不用去考虑。各大行营出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我就不信拿不下党项人。”王秀的脸色是非常的严肃,话也尤为冷血。

    “大人高论,在下不及。”钟离睿脸上笑容渐渐去了,也显得正经许多。

    宗良又有点糊涂了,先生和钟离睿在说什么?显然不是好事,但多年没有接触枢要,他已经揣测不出了,让他在迷茫之际,又多了几分不安。

    “大人,听说张子初暂时留在党项,恐怕他会闹出蛾子。”钟离睿又来了句,他也主管机速司,对张启元的行踪了如指掌。

    “那就,让他闹腾看看,暂时不要动他,不然很没趣的。”王秀浑然不在意地道。

 第九二七章 王卿苎的到来

    ?

    王秀收到了官塘,立即和王渊商议,调驻泊在郑州的车旅西进,北侍军唯一的车兵旅镇。

    当然,王渊是没有反对,因为他并没有亲身体会车旅的恐怖战斗力,官塘上的只言片语,完全不如曲端等人的体会,一个车旅竟然从数万大军中杀出,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除了震撼也没有别的,既然有机会让车兵出战,让将校得到晋升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话又说回来了,这也体现他对车兵仍有盲区,正当金军压境非常时期,要征调云骑军或天武军,他反倒是会阻挠。

    不过,王秀对减弱北侍军防御并不在意,也就是神卫军西调,外加一个车旅,还不能动摇北侍军十二军的防御体系。

    他关心的也不是军事,现阶段是大姐王卿苧,那可是带着目地来的,还让他颇为头疼。

    干嘛王卿苧北上的速度很快的,是为了一桩子大生意而来,这桩子生意还要必须和他商量。

    “大姐,你真的要干”王秀实在有点不敢相信,一向醉心海商、盐铁和银行的王卿苧,竟然转移了兴趣,难道那些赚钱的买卖,已经让大姐丧失了挑战性似乎不太可能。

    王卿苧瞥了眼王秀,轻巧地道:“你家娘子左一个又一个的生,今后没点产业怎么能成”

    王秀一阵心虚,什么叫左一个又一个,王家那么大的产业,还怕孩子们没有钱继承就王新真那小屁孩,也被王卿苧宠爱的上天了,小小年纪有京东铜铁商行王家两成产业,那要折算成现钱,简直就是个小富婆,其他孩子还怕穷了

    看样子孩子们个个健康,大姐心情不错,铁定的奚落他,拿着兄弟开涮。

    沈默倒是也来了,见到了王卿苧也颇为为难,当即就说道:“大姐,两银法实施与否,尚未可知,你这算盘打的有点早了。”

    “这叫未雨绸缪,你们捣鼓你们的,我来赚我的,两不耽误,又没有叫你们徇私枉法。你倒是先怕了,官是越当越大,哪里还有当年沈家少东主的半点气魄。”王卿苧白了眼沈默,几十年的交清了,他们说话也挺随便的,顺便拿着当年来比较。

    沈默被挖苦的摇头苦笑,无奈地道:“大姐,我这不是说你,就算两银法实施,人家也不一定卖地。”

    正说着话,忠良走了进来,先对王卿苧笑了笑,把一封官塘递给王秀。

    王秀借着机会也不理王卿苧,打开官塘去看,脸色顿时大为舒展,道:“大姐,你先去休息,我这还有点事要办。”

    “有什么事不能当着面讲,我又不是外人。”王卿苧正堵的慌,也没有好脸色给王秀。

    王秀不免苦笑,轻声道:“大姐,这是西北战事的官塘。”言下之意很明白,你一个妇道人家,怎么能听军国大事,还不赶紧回避。

    王卿苧翻个白眼,不高兴地道:“秀哥儿,我可是购买了债券,说白了也是应该的知情人。”

    王秀嘴角一抽,有那么说话的吗买了战争债券就能打探军情了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不过,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