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718章

权倾大宋-第718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彬甫本想留在行在,无奈去年闻老母病重,才连夜回乡,不想人未到而母丧,遂居家守孝。”史浩一脸的悲戚。

    “原来如此。”王秀慢慢颔首,如此出为将入为相的贤才,怎能白白丢失十年好时光?那可太可惜了。

    史浩哪里知道王秀的打算,也觉得甚是可惜,道:“彬甫至孝,恐怕三五年内不必参加贡举。”

    “人才,始终不能忠孝两全,是应该改变一下了。”王秀合计着是不是能用征召方式,让虞允文提前进入仕途。不过,他需要考虑影响。

    钟离睿淡然一笑,为他们各自斟了杯酒,说道:“大人,直翁兄,来,满饮此杯。”

    且说大海之上,张启元的日子很不好过,他们并不是去经商,更不是去出使他国,一切就不能太讲究了。

    海船也并非大而宽敞的福船,也就是中型偏小的近海商船,来往于沿海运送粮食和食盐等大宗货物,条件自然是非常简陋,甚至可以恶劣。

    他已经很多日子没有洗澡了,潮湿的海上气候,让他浑身上下粘糊糊的,极为地不舒坦。到了这个时候,才明白大宋水军将士的买卖,并不是好干的,难怪王秀提高侍卫水军待遇,光凭这份洋罪就不是常人能忍受的。

    一路上还是担惊受怕,还遇到过两拨大宋侍卫水军巡船,这种中小型商货船,是不可能进入深海的,无法完全避开宋军的巡逻,很容易被巡船发现。

    好在辖里的手下,对这条航线比较熟悉,两拨巡船的官长又认识。也算是张启元命大,这些侍卫水军将士,并没有把大宋朝廷的通缉公告放在心上,未对海船进行仔细搜查,在付出一些孝敬后,只是大概地看了下。

    他自然化装成一名小厮,面对心不在焉地侍卫水军将士,也就转危为安了。

    经过多日的长途跋涉,总算望到了一线陆地,张启元是激动万分,却见辖里走了过来,还没等他问话,就笑咪咪地道:“还要恭喜张大人啊!”

    “喜从个来?”张启元似乎意识到什么,竭力压抑这情绪,这****鬼船一天也不想呆了。

    “西北方向,那是京东东路登州文登县,大人看到的陆地是成山,也是京东的东部尽头,海上颠簸让大人受苦。”

    “哦,这么说,快到道目的地了?”张启元心情并不愉快,也不在意什么受苦,反倒有些沉重起来,说不上来怎样的滋味。

    “大人说的不错,是快要道目的地了,但也更加危险了。”辖里并没有任何喜色,反倒是一脸的郑重。

    “哦。”张启元一怔,旋即想起了沙门岛侍卫水军大寨,不由地吸了口凉气,沉声道:“猛安在说沙门?”

    “正是,沙门岛上驻扎战船上百,平时莱州外海都有战船,大人能否得脱生天,还需要看运气如何!”辖里是够拼命地,但在海上面对海船,还是没有底气。

    要知道,大宋侍卫水军的战船,都带有犀利的远程床子弩,配备威力变态的铁砲弹或是药箭。这里算是边防的要地,可不是南面巡查海上会议巡船可比,要真遇上了那是十死无生,绝无幸免的道理。

    “呵呵,你们通事司自诩神通广大,却也有是失算的时候。”张启元似乎想到了某件事,不由地呵呵大笑,他的笑声却非常惨然。 cmiàocbic阁c

    辖里眉头微蹙,却不知张启元缘何发笑,似乎对即将面临的最艰难路途,一点也不担忧的模样。好不容易来到边塞海域,要真遇到大宋水军的战船,那也太背运了。

    张启元见辖里欲问又止,心情好了许多,很轻松地道:“难道你们不知道,王文实的目光放在南海,侍卫水军集结五万大军,护送三万多生民正陆续南下,沙门大寨海船被抽调近半啊!你说的战船或许能碰上,除非我们走了大运。”

    辖里恍然大悟,侍卫水军那么大的动静,他自然是知道的,却没有往这方面想,既然大宋水军主力南下,自然要从沙门调兵。既然抽调近半海船,防线肯定会缩小,只要偏离点航道,他们的危险将小了许多。

    他正要松口气的时候,桅杆瞭望哨忽然大喊:“猛安,东北方向,大风帆两艘,正在不断靠近。”

    张启元的脸色,当即变的非常精彩,难道真的走了大运不成?

    辖里眉头紧蹙,眼珠子提溜地在转。

    

 第八四三章 我们来承担万世骂名

   

    是因,数万大军海外征战,侍卫水军半数战力远征,朝廷无法全面节制,只能凭借信风往来,或是通过占城、交趾沿海传递消息,才召集三员大将来行在,召开临行前最后一次军事会议,除了沙门岛派出一名都参军,其他各部都校全部参加。

    会议就在枢密院举行,连枢密院都参军司、机速司,殿前司、侍卫马步军司和兵部都虞侯司、职方司的都校、大员都参加了,一时间将星荟萃,大宋半数之上都校汇集,还有那些年轻的行军参军,邀请海外归来的将校参加。

    别的不用说,可把行在大型酒店给高兴坏了,驿馆显然住不下那么多人,只能由礼部安排住进酒店。

    他们在南海诸国山川海道地形沙盘上,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推演。兵部职方司、枢密院机速司的使臣,拿出三佛齐的人文地理、民俗风情,军事政治各方面的情报,枢密都参军司行军参军会同各衙都参军、副都参军、行军参军,共同解决几个紧要问题。

    当然,主管征签、辎重的参军,也参加了推演,这场战争明显是后勤支援战。

    此战,以何处为进攻顶点,是消灭占据都城三佛齐王室,还是歼灭其主力,迫使王室投降?是直接占领其国土还是分国而治,两者会出现怎样的情况,远征大军如何应对?到底建立几个海外军州合适?

    大军出海后,朝廷是否在组织十万大军,借道交趾、占城沿海南下?征战期间,一旦本土爆发大战,是停止征伐还是继续征伐?等等。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秘密的讨论话题,由枢密都参军会同殿前司、侍卫马步水军都参军会商,列为最高机密封存,课题赫然是,是否对三佛齐实施屠族策略,优劣反应如何应对?绝对核人听闻的,传出去要引起轩然大波。

    这是王秀秘密提出的问题,自在最高层讨论,禁军大将们竟然堂而皇之列为推演,绝非是偶然。

    不要认为只有金军才动紥屠城,大宋自开国以来,禁军沿袭五季陋习,也很热衷烧杀抢掠,相比金军绝不逊色。

    海外征战,凶险万分,大家背井离乡,甚至携带家眷,图的就是博取富贵安逸,烧杀灭族最容易得到现实利益,也能激励吏士奋发向前。

    王秀作为宰相,不可能每天都参加会议,倒是钟离睿作为都承旨,是整个会议的主持人,他对南海兵棋推演持中肯态度,时不时提出问题,也让一群将帅叹服。

    让人耐以寻味的是,一位身穿绿色官服的文官,还有一位蓝衣青年参加会议,那文官赫然是持节总理南海各国事务盐铁干办。他们二人话不多,目光却格外精明,偶尔提一两句比较尖刻的问题,让那些将校难以回答。

    钟离睿对他们的身份一清二楚,那文官就是任满归来,暂时在户部的时雍。

    蓝衣青年却是王秀的骄傲,航海探险家薄章,他暂时跟随王秀,在钟山书院任教,顺便挑选一批有志向的队员,准备再次出征,去实现环球的梦想。

    不能不说,王秀对此次出征,抱有极大的期望,派出时雍和薄章,他们的任务也不算复杂。

    由玉泉山、钟山两大书院组队,数百名学子和来自民间的熟练工匠药师,跟随远征船队奔赴南海,对物产进行一次大规模勘探,并进行资源的界定,为将来大规模开采种植做好准备。

    这也是他筹划发展的一项举措,朝廷要发展不能没有钱,又不能竭泽而渔,他的目光转到了大商贾和海外资源上,早就在心中定下了调调。

    谷凉作为资深讲学,也会跟随大军南下,具体负责此次勘探,但他不喜欢那些繁杂事,才没有到来。

    薄章也跟着大军前进,并在战争稳定下来,由远征船队调派船只,准备好一切的人力和用度,从三佛齐向西进发,准备做环球旅行,顺便寻找王秀标注的第三新大陆,寻找商人迁徙的最终目的地。

    大陆的名字已经被你定好了,那就叫美州。

    时雍也是有任务的,他将继续率船队和部分移民,在战事稳定后继续南下,抵达三佛齐南面的那片大陆,建立一个稳固的城寨。嗯,王秀在地图上已经重新命名,就叫南州,他将是第一任知州事,带着吏士和移民进行开拓。

    王秀和他秘密谈论了半夜,并给他完全的承诺,至于这个承诺不为世人所知,直到数百年后,才被海外某汉家皇室流亡成员透露,引起了天下大哗,赞也好、骂也罢,这都是后事了!

    历时半个月的讨论,由钟离睿把定论编成奏章,直接呈送给两府。 miào。*bi(。*)gé,

    上官谦将是远征船队的官长,指挥这支庞大的队伍,他当着两府重臣的面,非常直白地道:“外化蛮夷,竟然也敢染指博望军,还拦截我过往船队,简直罪不可赦。不屠灭宵小,不足以震慑诸夷,省得到了大军凯旋时,这帮小人又死灰复燃,让朝廷大军疲于奔命。”

    他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进行一场王秀说的种族战争,从一开始就定位在屠杀,尽可能让三佛齐的人口减少,最好是彻底灭绝,不留下一丝后患。

    当然,这并非是他嗜杀,而是经过王秀等人深思熟虑的。表面上的臣服没有任何的约束力,剽悍的三佛齐人,绝不会向大宋真正臣服,就如交趾人一个模样。

    所以,他们才定下直接占据十个军州的土地,对范围内的土人进行灭绝屠杀,用移民慢慢地代替。把三佛齐剩余土地分而治之,在大宋海外军州控制下,让他们相互攻伐。

    这样做是不得已为之,也是一劳永逸的好办法,还能给南海上其他各国警示。大宋侍卫水军是天朝的利剑,敢于冒犯天朝威仪者,那就做好承受灭族的怒火。

    用王秀的话说,既然必须付出代价,那就让我们这一代人,承担万世骂名。

    

 第八四五章 让更多人活着回来

   

    钟离睿并不待见李邦彦,当年他还捡石头砸这厮,眼看对方出口闹笑话,不由地翻个白眼,讥笑道:“李相公有所不知,不要说打仗了,光是海外殖民,去者也是十存三四,要在遇上战事,能留下两成人口,就算是万幸了。”

    李邦彦胡须颤抖,嘴唇有些发青,惊讶地道:“岂不是用人命在填,文实,为了那点不能掌控的土地,值得吗?”

    对啊!涛涛千里海疆,建立海外军州,朝廷如何有效掌控,大船要靠信风才能大规模出航,哪怕从占城、交趾沿海通过,那也是路途遥远很不方便啊!他早就有秘密了定策,却不能堂而皇之宣布。

    王秀见大家面有疑虑,索性敞开了说道:“关山万里不假,不容易掌控也是真的,但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绝对是值得的,为了天下的未来,也值得我们去开拓。”

    他走到了诺大的海疆地形沙盘前,拿起软鞭指画道:“各位请看,三佛齐横跨众多岛屿,很不利于防守。但我大军孤悬海外作战,除了能得到占城的有限支援,需要以战养战就地补给,并不足以实施灭国。各位都参军的推演很好,此战必须是量力而行,我们首先要夺取蓝里,建立稳固的支撑点,再和博望军城形成犄角,迅速攻占险要形成稳固的防线。”

    “胃口不能太大,要算计大瘟疫后剩余的力量,詹卑在大岛的东部,我们有力量在稳定方向前抵达。朝廷的要求并不高,让你们迅速拿下詹卑,扶持亲我大宋实力力量,以幼主登基,造成三佛齐国内动荡,让他们的王族自己去争夺。”

    “还有,不能不考虑爪哇、真腊诸国的反应,朝廷的使臣随船队前去,安抚诸国,实在无法安抚,那就利用水军优势,截断他们的港口,谁敢来就在海里打。”

    众人也认为有道理,扶植亲宋势力是有必要的,对三佛齐实行肢解也是必需的。大军无法鲸吞三佛齐,那只有让它们变乱,趁机守住占领区域,经过不断地殖民发展,积蓄力量后再次发动进攻,也就是逐步蚕食的战略。

    其实,这就是王秀常说的战争顶点,怎样的综合国力,达到怎样的战略目标,如何再去消化战果,图谋下步。

    大家也很明白,以大宋侍卫水军精良的装备,先进的战略战术,打败他们眼中装备简陋三佛齐军队,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