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693章

权倾大宋-第693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刚到的枢密院符令,是都堂王相公专用节令,上面有李相公的副署。”胖子从桌上拿起一根拄杖,递给了秦敏。

    秦敏接过来眼看无误,很熟练地打开一节,拿出了一张圈起来的棉纸,待细细看了,脸色更加凝重,沉声道:“使臣还有什么话?”

    “王相公专门吩咐,成与不成,定要以保人为先,万不可让使臣身陷绝境。”胖子说话时一脸的敬仰。

    秦敏点了点头,王秀一向强调机速司不是游侠杀手,更不是军中的斥候。他们是一帮夜行者,是隐形人,打探的是战略情报,绝非打打杀杀。

    这群人有危险不假,但绝不是送死,为了一次情报就送命,甚至导致整个据点的覆灭,那是最愚蠢的,优秀的间谍首先做的是隐藏自己,然后才是行动,否则一切免谈。

    新安大长郡主的事,导致一名使臣被杀,所幸当地官府认为争风吃醋,并没有暴露秘密据点,也没有引起女真人的关注,他还是被枢密院严厉斥责,被记了一过。

    “对了,负责联络的检详诸房文字何大人,已经外放知江州事,钟离大人也外放通判杭州。”

    “哦,这么说又换头了?”秦敏对国内官员调动并不了解,他关心的是谁来掌管机速司,这才是关键所在。

    一直以来,机速司在枢密院都是框架,由何为、钟离睿和宗良负责,倒是成立北方机速局和西方、南方机速局,他倒是没有太多想法,但机速司长官事关重大,绝不是任何人都能担任的。

    嗯,实际上枢密院机速司,一直掌握在王秀手中,就算知杭州期间也没有放弃,但王秀身为宰相,已经不可能过问具体事务。 ≠miào≠bi≠gé≠,

    “这个到没有听说,两府态度是很慎重的,倒是兵部职方司那边动静挺大。”胖子似乎和职方司不太呵护,这话有上眼药的嫌疑。

    “哦,职方司?”秦敏不屑地一笑,他还真没看上职方司这群人,机速司负责敌国重要情报,职方司定为在军情地形,到现在还没有开展起来,只是围绕山川地形、民俗风情打探,在上京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大人,没事的话小人先告退了,还有一批货物没有处理。”胖子笑呵呵地道,他是间谍不假,同时也是成功的商人,有着不小的买卖,这可关系到经费问题。

    “也好,你处理完货物休息几天,好好耍耍乐子。”秦敏对下属是很优容的,干刀尖上舔血活的人,不能整天绷紧神经,适当的休息玩乐是必须的,对于那些训练有素又精明强干的人,不能要求的太严格了。何况,他真的要出去办一件事,王秀专门吩咐他去办的。

    胖子知道秦敏肯定有事,但他恪守本分,并没有去过问。

    *^^*r%t^y&;u*i

    

 第六八六章 王秀对金的挑唆1

   “对了,还有个未确定消息,南朝正在组织一次远航,由官船为主,征召商人海船去高丽,很多大家族都出了船,组织者是知两浙路海事局费苏。。”

    兀术一怔,女真人自对宋作战,为了笼络高丽人,采取忍让迁就的态度,仅在边地驻扎少量渤海族吏士。

    但是,高丽人似乎不太买账,认为女真人发迹时间短,都是一群野蛮人,时不时挑起边境事端,斩杀边军和农户,还派人朝贡大宋,这就触及了女真人的底线。

    随着南北格局的稳固,女真对高丽态度逐渐强硬,沿边增兵到两万人,对高丽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一副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样子。

    就在大宋南迁的第二年,吴乞买抽调女真族马军万人,番汉马步军万余,对边地高丽军发动大规模进攻。高丽人几乎不堪一战,简直就是一触即溃,被打的狼狈不堪。

    高丽人也不傻,就是趁着女真人忙于南征,顾不上北方小打小闹,才时不时沾点便宜。既然人家腾出手来,那可就不好玩了,才两万人就灭了他们几万人,赶紧向女真遣使纳贡,哪个卑躬屈膝的奴才嘴脸,让他很看不起这个首鼠两端的小国。

    再加上高丽多山资源贫乏,女真贵酋根本就没有太大兴趣,也就得过且过,让他们进宫一些物产和美女。

    南朝竟然组织庞大的船队北上高丽,让他想到了新桥镇那场大战,金军三万水师,数百艘战船在宋军水军面前,竟然如同刚出生的娃娃,一点抵抗的力量也没有。

    宋军虎翼军的表现,实在让人印象深刻,五千人硬抗三千马军的进攻。他们官私并举看是做生意,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目地,是想一支庞大船队,有多少水军将士随行啊!看在那些高丽人的眼中,分明是天朝上国的存在。

    行在

    按照枢密院机速司呈报的程序,关系到军国重事的情报,经过机速司录事房逐一筛选,由检详诸房文字副署形成章程形式上报,最后是知事呈送枢密使,再由枢密使每天上奏天子,一整套的报送制度,规定的非常严格。

    除非是十万火急的军情,由都承旨直接送到宫中。由于机速司暂时是框架,暂由都承旨辛炳代劳,他倒是好心专门给王秀一份。

    王秀并未拒绝辛炳好意,他也知道老伙计被玉泉山研究院折服了,有向他示好的意思,他也没有拒绝这份善意。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谁能保证不用到谁,你就是再位高权重,总需要办理具体事务,不是吗?

    当女真贵酋争辩河北归属的秘密官塘到达,李纲当做头等大事,带着辛炳连夜进宫面圣,两府被通知次日陛见。

    王秀自然明白怎么回事,简直有点无语,这事本来就是他谋划实施的,就目前为止,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哪想到引起李纲的重视。

    第二天,唐格、王秀、秦桧、李纲、谭世绩、朱胜非、吕好问、许翰还有张启元,参加睿思殿御前会议。

    就在前几天,朝廷又小范围调整,吕好问任兵部尚书、许翰任吏部尚书,张启元迁枢密直学士。

    众人传阅官塘副本,大家心中雪亮,恐怕南北关系要进入新时期了。

    赵谌手指轻轻敲打桌面,指着官塘正本,正色道:“各位卿家,说说看如何应对?”

    王秀见赵谌还算有点模样,不由地暗自点头,希望儿子能想的更深,看的更远,既能礼贤下士,又能多谋善断,成为一代明主。

    唐格稍加沉吟,道:“陛下,虏人连年失利,军中将帅对天朝甚为敬畏,更兼年初南侵大溃,急切求和也在情理中。

    “王公怎么看?”赵谌说话时,嘴角不由地一颤。

    朱琏坚决让他尊称王秀,应该以再生恩人来看,仲父、亚父的称呼少不得。他却以为勤王救驾是大臣本份,当朝那么多老臣都在,王秀不过三十余岁,让他加尊称实在难以启齿,最终才达成妥协,不称卿家称王公,也算是聊尽人事。

    王秀也不愿隐瞒,更没有必要遮掩,朗声道:“陛下,女真议论割让河北,是在情理之中,但朝廷不能过于乐观。”

    “哦,这是为何?”赵谌有点摸不清头脑,女真人割让河北议和,那可是天大的好事。

    王秀直截了当地道:“是臣谋划虏人割让河北。”

    “什么,王公说是。。是你谋划?”赵谌惊讶万分,绝没想到王秀谋划此事,他实在无法接受,这事也太扯淡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在场众人也惊讶万分,王秀竟有能力遥控女真高层,简直匪夷所思,绝大多数人都心存疑虑,张启元多看眼王秀,似乎想到了什么,目光更加警惕。

    “王大人如何谋划?竟让虏人归还河北。”李纲瞪着王秀,一脸的不相信,战场上打败金军,那和能左右对方政局,绝对不是一个概念。

    王秀摇了摇头,淡然道:“那位使臣是在下亲自培养,经过多年的打拼,终于进入虏人高层,为了保证使臣安全,不能提他的名讳,还望陛下、诸公谅解。”

    赵谌一阵哆嗦,兴奋地嘴角直抽,急忙道:“那是自然,王公快讲。”

    “既然使臣身份特殊,身负重任周旋虏人贵酋间,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唐格表示理解,从几个机速局设立,还有筹备机速司,确保使臣的安全被列为第一位,也是得到两府公认的。

    王秀点了点头,很随意地道:“很简单,厚礼馈赠,密谋勾画,刺激贪欲,再让他们知道归还河北,对朝廷并非好事而是负担。”

    “就那么简单?”赵谌很不满意,本以为还能听到精彩的故事,太让他失望了。

    但是,在场历经风雨的重臣却不那么像,很简单的一句话道尽无数算计,其中的艰险可想而知,人家也不是傻瓜,你从接触到实施计划,没有相当的演技是绝对性的。

 第六八八章 王秀对金的挑唆3

   

    “他们纠结一团必有所图,或许河北能成为一个引子。看官塘上说,蒲鲁虎心怀异志,不把合剌看在眼里,竟然当众持刀杀人,现在又联合讹鲁观、挞懒,恐怕是他们所图不是南北盟好,而是伺机夺取大权。”

    王秀似乎不太想再说了,往下说的太多,就会暴露很多不应该暴露的事,他总结性地道:“虏人必乱,但绝不会大乱,朝廷应该有发展的好时机,决不可错过机会,也是帮助他们稍稍乱一点,争取更多的时间。”

    秦桧点了点头,道:“虏人归还河北,是想让我们感恩戴德称臣,又能消弱朝廷的力量。”

    王秀嘴角一抽,不由地大赞秦桧是人才,差不多明朗的时候,才站出来说话,不能不佩服这厮。

    赵谌受不了了,瞪着眼睛道:“称臣,朕乃堂堂天子,宁可不要这河北,也不对虏人屈膝称臣。”

    “陛下圣聪,泱泱天朝岂可对虏人屈膝,他们不归还河北河东,臣以请旨北伐,光复故土,岂要那蛮夷辱没朝廷。”李纲很会抓住机会,称臣,简直是挑战大宋士人的底线,任何有点血性的士人,都不会答应。

    王秀听的一阵牙疼,对李纲的豪言壮志颇为不屑,恰巧的是李纲也瞥了眼王秀,四目相对,却又双双躲开,但李纲仍感觉王秀对他言论的不屑。

    “一旦虏人要朝廷称臣,王大人当如何?”他警惕地看着王秀直接逼问。

    “对,王公算计虽好,但虏人设下阳谋,朝廷该如何应对?”赵谌对王秀有些不满,但对方毕竟对皇室有再造之功,面上的事不能不顾全。

    王秀很不感兴趣,现在当务之急是稳定发展,绝不是为了面子开战,哪怕女真人挑衅,也不能贸然投入决战,小打小闹是他可以允许的。

    他一切都着眼大局,为此宁可牺牲局部利益,无论是征讨方腊,还是等待机会,他都可以极尽忍耐。

    当年,他完全可以采取更激进的手段,让赵家父子更加信任自己,从而达到挽救这个帝国的目的。

    但是,挽救了这个帝国,仍然是一片腐朽,如同肠痈一样,他不愿意给点药吃,暂时缓解病痛,而是要忍住一时的阵痛,动刀子彻底割除病灶。

    最终他却选择了抛弃赵家,诚然让大宋士民蒙受极大损失,死者何止百万,他却不认为自己有任何过错。没有暂时的牺牲,哪来的最后的辉煌?天下更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阵痛的革命还能叫革命?

    结果差强人意,却能让这个帝国按照他的设计,逐渐摆脱了沉疴,焕发出新生。

    既然,他敢设计让女真给大宋设阳谋,就没有在乎面子问题,换句话说他有足够的办法对付,赵谌的表现让他失望,以为斤斤计较一时得失的帝王,注定不会走太远。

    他冷静地望着李纲,为何难么多年还是至刚不屈,不知道变通,北伐固然是士人的责任,但绝不能成为负担,他很平静地道:“以时下朝廷实力,不过与虏人势均力敌,况且西北年年有战,南海尚未有成效,你有精骑十万吗?你有充足的财力吗?现在谈论北伐,似乎有些为时过早。”

    李纲忽然觉得没有话辩驳,王秀说的有道理,北伐不是单凭一腔热血来完成,而是国力之间的角逐。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撑,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一场几个月的战事,就让国库空虚,大宋国力还不足支撑长期战争。

    朝廷的财政年年增长,地方逐渐地富饶,却还没有到支撑决战的地步。

    “陛下,可细读过魏人陈寿的三国志?”王秀没有和李纲纠缠,转而问赵谌。

    赵谌不明白王秀用意,只是点了点头。

    “吴主孙权继承江东基业,内忧外患,赤壁之后才有三分之势,此乃守成之明主,陛下当多读之。”

    许翰一听就不乐意了,不悦地道:“陛下身负光复河山之任,岂有是那守土之君可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