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374章

权倾大宋-第374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能达到有相对稳固的中产平民阶层,在君主统治下的的国家社会主义截断,这不是妄想,而是他一直努力的所在。

    既然是资本积累截断,用资本主义称呼,他也能默默接受,不就是一个称呼嘛

    当代有海洋冒险精神,也能迅速接受新的理念,人们对土地概念相对单薄,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确实存在。

    但是,新兴工商阶层没有完全形成,只是一个框架而已,毫无财富创造财富理论,商人们只有赚钱的精神,完全没有整合发展理念,土地感念淡薄只是相对的,结果只能是经商赚钱,最后置办土地,稳稳当当地生活,希望后代子弟勤于攻读,晋升为书本网甚至官宦世家。

    思想上的禁锢越发的紧密,理学正在抬头,固然不是朱熹时代的大成,还有非常积极向上的劲头,却也逐步形成固步自封的枷锁。

    尤其是遭受女真人的打击,对士人思想绝对是摧残性的,让他们更加排斥接受外界事物,陷入自我催眠的意淫幻想,形成循环往复的噩梦循环。

    儒学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新人创举,无法打破前人的制约,在一个自闭的圈圈内循环往复,最终走向灭亡。

    打破这种宿命,就在于改变士人的思想,重新激发他们旺盛的进取精神,应该说是怀疑精神,打破那些条条框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向前进取。

    他所给予厚望的培养士子,打造新兴阶层刚刚开始,完全达不到实用的阶段,甚至非常的脆弱,轻敌冒进只能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压,被扼杀在成长状态。

    或许,李纲并不是完全支持他,甚至有拖延的谋划,却不可否认其建议的正确性,避开主要矛盾循序渐进才是王道,一切以利益最大化为核心。

    “李大人所言极是,我也是那么考虑,两浙路小有成就,并不代表改良的成功,还需要再试行才行,淮南、江南四路是富庶之地,完全可以当成大的试验场。对丁亩法、银亩法也可以在成都府路试行,那是天府之国,农耕尤为发达。”王秀很干脆的赞同,索性把成都府路作为另一个试点。

    他的选择有一定道理,成都府路,土地肥沃,人口密集,可以说是人多地少,商业非常发达。

    让人们免除人头税,把实物兑换成银钱,就算不会得到各阶层积极响应,反对声音而会很小。

    丁亩法、银亩法,说白了就是把后世摊丁入亩、一条鞭法提前实施,利用大宋发达的经济,一举促成划时代的改革。

    。。。

 第686章 两银法2

    取消人头税加到田地里去,不再以粮食作为税赋主体,而是折成银钱,完全的商品化操作。 閱讀最新章節

    自大宋熙宁以来,农业本来经济中比重就不是优势,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比重半数之上。一旦实行两法,农业地位将更加消弱,刺激工商业的爆发。

    当然,消弱尽是相对的消弱,农业在整个经济中比重还是巨大的,只是把粮食货币化,人口也货币化,以占有田地多寡为赋税基础,相对公平了许多,操作性也简单许多。

    严格规定,按每亩产量的三十税一征取现价银钱,也就是说灾年可以少缴或不交,对农民是很优待的。

    最根本的目地,为王秀实施银本位甚至金本位政策,打下一个锲子,现在是有了银行,也发行了战争债券,缺少的是怎样发行以金银为储备的货币,把交子这种地区性的交易凭证,发展为全国性的货币单位,任重道远啊

    两法的实施,让一些俊杰眼前一亮,也引起很多人的警惕,他们密切注视朝廷动向,开始准备应对策略。

    拥有大量土地者当然非常紧张,人头税加入田亩,粮食货币化,田地越多缴纳的钱就越多,这不要人老命吗这是不可避免的矛盾。

    李纲似乎很振奋,朗声道:“好啊我看早就该实施了,丁亩法、银亩法对生民很公平,成都府路恰当好处。”

    王秀对李纲的态度并不意外,这位伙计绝对是民生派的代表,只要对增强国力有利的的,能够支撑北伐所需的,都会欣然赞许,要不支持那才怪了。

    唐格嘴角一抽,目光精光闪烁,他也不是傻瓜,立即抓住问题的关键,撇嘴道:“恐怕大田产者又要叫屈了。”

    “没人叫屈,那才是怪事,唐大人放心,只要两府坚持住,给成都府路三年时间,必然给朝廷和天下苍生一个惊喜。”王秀为唐格鼓劲,但他心中却升起另一层忧虑。

    丁亩法的实施,必然导致人口井喷式爆发,随即而来的是一系列社会问题,最严峻的是人口增多和粮食产量矛盾,处理不好绝对会引发社会动荡。

    经营南海、改良作物、宣扬平等成了必须解决的大事,绝对要列为国策。

    小规模改良作物是能做到的,但要像是杂交水稻那种工程,他也摇头不已。为今之计只能是经营南海,开拓大航海时代,在人口爆发前发现新大陆,引进高产作物和移民,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于国于民有利,他们还敢说什么一个个拥有良田千顷,坐拥娇妻美妾,一餐可以让百人温饱一年,还整天的哭穷。一但朝廷做点有利生民的事,就百般阻扰,丑态百出。”李纲愤愤地道,他对那些腐化的富贵非常反感。

    唐格脸色尴尬,弱弱地道:“好事多磨,我看成都府路可是实施两法,淮南、江南四路部分军州推行工商改良。”

    王秀眉头一挑,一个二等路还有四路部分军州,差强人意,却总是个好的开端。

    他也不想再多说内政,只要两府定下大格调,自然有人去执行,核心人物必须是他认定的人,话锋一转,又道:“最近,虏人那里越发地热闹,李大人可有应对策略”

    随着机速司使臣不断传来情报,朝廷对女真动向虽不能说了如指掌,却也算是知之甚详。

    李纲眼前一亮,显然是知道吴乞买病故,女真贵酋的权力真空,他兴奋地道:“虏人窝里斗,我们不必客气,让他们越乱越好,趁机收复河北河东。”

    王秀对李纲的兴奋表示肯定,这位老伙计还不算糊涂,但趁机收复河北河东,似乎有点太激进了。

    现在的历史走向已经乱了,本来搜山检海是席卷两浙路,彻底拿下两京和陕西。现在金军连大江也没看到,挞懒的地位还会上升,一直成为都元帅才会被拿下,在右副元帅位置上过早参与内斗,他也有点把握不准了。

    不过,随着战争的继续,金军在战场上连连受挫,让不少将帅意识到形势发生变化,加上新式器械小批量试验,他们开始对南北格局有了新认识。

    军中逐渐有了轻视金军的念头,认为金军不过尔尔,大宋禁军完全具备一战能力,连很谨慎的将帅也认为,随着新式兵器的完善,马军逐渐丧失优势。

    王秀是同意武器论,火器的发展吗,迟早要淘汰骑兵,让禁军有革命性地变化。但是,这种发展是缓慢的,他不认为自己能看得到,现今马军的威力依旧,轻敌思想断不能容。

    唐格见王秀有点发愣,不由地问道:“王大人看如何是好”平心而论,他也希望女真人内耗,朝廷好收复失地。

    王秀摇了摇头,压下自己异样心思,诙谐地道:“静观其变,让他们乱乱挺好,再给我们点时间。”

    李纲眉头微蹙,似乎想说点什么,最终没有开口。

    “二位大人就稳坐钓鱼台,有我们的机速使臣在,想必他们会更加精彩。”王秀不愿再说收复失地,至少现在不想,他要的是稳定的发展环境,用大量的资源发展经济。

    没有雄厚的经济支撑,强军只能是一句空话,富民更是无稽之言,连屁也不如。

    上京

    挞懒的上书经内官宣读,引起贵酋们一片哗然,有人坚决反对,有人模棱两可,更多的人默不作声。

    他进入大殿就发现,兀术并没有来,兀室告诉他兀术偶感风寒,正在府邸卧床,让他实在有点失望,按照讹鲁观的计划,要逼兀术表个态。

    不过,斡离不就是冲凉得了风寒而死,他也不好过分要求,别被人抓住了口舌。

    如果讹鲁观在场,肯定会察觉不对,你早不病晚不病,偏偏节骨眼上生病,骗鬼去呢

    在场几乎聚集了在上京的重要皇族,有赛里本、真珠、斜保等女真完颜氏第三代杰出人物,也有权柄在握的斡本、兀室等二代重臣。

    侍卫亲军谋克挞不也、撒改握刀在侧虎视眈眈,冰冷地脸色,让人觉得尤为压抑。

    。。。

 第687章 归还河北的争论

    合剌坐在御座上,脸色毫无表情,谁也看不出他的心思。 

    忽然,挞懒感觉有点心虚,他和蒲鲁虎、讹鲁观是利用关系并不是牢固的盟友。因为,他要成为都元帅,成为金军的第一人,绝不能让兀术比下去。

    面对沉稳不可测的合剌,这个小郎主似乎有点深不可测。再想想自己的上书,还有那些贵重的金银玉石,觉得有点不值得了,心中不由地忐忑不安起来。

    “河北是我大金将士浴血奋战得来的,岂能赐归南朝,右副元帅说的真轻巧。”阿懒率先发难,他和粘罕兄弟情深,蒲鲁虎、讹鲁观勾结挞懒架空粘罕,最终导致粘罕的暴亡,让他狠死了这几个鸟。

    当然,最大的主谋是合剌,但他却不敢去嫉恨,只能把仇恨落在蒲鲁虎、讹鲁观等人身上。

    他自幼体弱不能习武,十六岁被选入学校,吴乞买到学校看女真贵族子弟学业。他在拜见吴乞买时,举止进退非常优雅,让看厌倦女真武夫大大咧咧的吴乞买眼前一亮。

    不能不说,女真人再灭亡契丹过程中,思想文化得到很大发展,越来越重视学术,吴乞买召他策论,那时说的倒背如流,阐述南征的可行性,才知道是粘罕的弟弟。

    后来,他跟随粘罕南征,攻破了开封城,诸将争抢财帛,他和兀术两人抢兵仗和书籍,被兀室看重,逐渐受到重用。最终,他在粘罕的问题上,主动站到合剌的身边,才保全了身家性命和前程。

    挞懒冷眼看了看阿懒,明智地没有去接话,阿懒是什么人那可是仅次于兀室的有学问人,要辩论才是自取其辱,他可没有那么傻。

    蒲鲁虎见阿懒当了露头鸟,双眼凶光四射,毫不在乎合剌高高在上,厉声道:“阿懒,难道你不知道,大金征战二十多年,士马困乏,人心厌战,南朝已经今非昔比,左副元帅南征失利就是警告,南北以和不可逆转,你的书白读了”

    阿懒鄙夷地看了看蒲鲁虎,轻蔑地道:“自太祖开国,披月斩荆、吞辽逐宋,打下的江山岂能让给别人南朝想要议和可以,就在现有基础上称叔侄,要想平等盟好也行,退到淮水以南,并割让河中、陕州。”

    “右副元帅是大将,定然知道厉害,一旦南朝得了河北、,联合陕西两面夹攻,河东岂能独存”

    “不给河北不足显大金诚意,南宋赵家祖宗发源于三镇,给他河北之地换取称臣,也是很合算的。”挞懒狠狠地瞪了眼阿懒,一个书生懂个鸟啊

    河北二路人口稠密不假,但反抗女真统治的大有人在,再加上南朝推波助澜,没有一天消停的。

    赋税财帛想都别想,反而牵制了大量兵马,耗费无数的钱粮,相当于无底洞啊金军几次南下、西进失利,跟河北的反抗有密切关系。

    归还残破的河北军州,让南朝身负沉重的负担,不得不费大量人力物力防御,那可是一马平川啊最有利金军马队驰骋,等于给了南朝烫手的山芋。

    大宋对北方防御,都是以河东为依托,支援河北作战,再不济也能坚持到西军抵达。

    只要河东掌握手中,把河北和陕西人为地分割,形成战略上的攻击优势,南朝又不得不在河北消耗国力,金军马军随时可以摧枯拉朽,开封依旧在金军威胁下,大河防线仍然形同虚设。

    不能不说,秦敏对女真人用心深,对自己用心也深,他给挞懒建议归还河北,就把以河北制约大宋策略说出来,让挞懒心悦诚服地采纳。

    策略一旦达成,大宋行朝不得不接过苦果,残破的河北消耗大量财力,战略态势更加被动,还要顶住回归旧都的压力,也是讹鲁观采纳的主要原因。

    不要以为敌人是笨蛋,相反能打败你的,说明人家很聪明,你三刀六洞自残,都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信任,秦敏也是下了血本,应该说是王秀割肉才对。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割肉饲鹰怎能捕鹰

    蒲鲁虎连斡本也敢砍杀,阿懒竟然敢不鸟他,大怒道:“阿懒,你个酸措大,懂个什么鸟,右副元帅身经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