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373章

权倾大宋-第373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敏也不是傻瓜,跟老子玩心理战,你小子还差的太远,老子跟先生学的都是成系统的心理战,这点权谋算个鸟。他端起茶杯慢慢地品,仿佛瓷杯里是琼浆玉液,一点也不在乎

    半响,讹鲁观一阵牙疼,不得不率先开口道:“明个,郎主召集宗室议论挞懒献策,我总觉得呵呵。”

    “正是大王坐山观虎斗好时机,正值寒冬腊月,大王醉酒受寒,自然不用参加朝会。”秦敏很自然地回答,心中却警惕万分,以土地换称臣策略,实际上是他给讹鲁观的献策,本意就是挑起女真内部争斗。当然,他明面上的说法是,让斡本和蒲鲁虎去斗,讹鲁观坐收渔人之利。

    哪想到讹鲁观相当的奸猾,野心也非常的大,竟然说服挞懒联合蒲鲁虎,自己更加超脱事外,这个人真不简单啊是要坐收渔人之利,一旦有好时机,绝对要除去此人。

    不然,绝对会成为大宋行朝的祸患。

    讹鲁观点头称是,温声道:“好谋划,不过我想听听你对南征的看法”

    秦敏眉头一挑,很随意地道:“生民只要有口饭吃,时不时来点肉解馋,还在意谁来统治,大王的担忧好没道理。”

    讹鲁观眼前一亮,目光闪烁间,笑眯眯地道:“你说的很好,我现在真正相信,你地确是位商人。”

    “言利之人,不足道,看来大王还是对在下有疑虑。也罢,在下就做个和大王合作之人,分上几成好处,免得让大王不放心。”秦敏神情颇为不屑,慢慢站起身就要告辞。

    “慢走、慢走,我何时怀疑你了,时下局势诡异万变,为稳妥起见,我不得不步步谨慎,还望东主海涵。”讹鲁观急忙起身道歉,他的笑是勉强的。

    秦敏嘴角挂着讽刺意味地笑,转身看着讹鲁观,淡淡地道:“谨慎是应该的,大王要不是睿智之人,在下还不如干回易来的实在,何须冒杀头的危险。在下还是那句话,商人言利,只须买卖公允,就可以继续下去,有事大王说,我自会斟酌。”

    讹鲁观并不在意秦敏自傲,他通过接触深知秦敏的才智,有才华的人没有个性,他也不会放心。一个真正的回易商人,要没有野心,他更不不会用之,态度变的异常平和,温声道:“东主请上座,来人,赶紧上茶。”

    秦敏松了口气,他非常厌倦无休止的试探,却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大大方方地重新坐下,脸色不改地道:“大王,还是准备下生病为好。”

    讹鲁观摆了摆手,不屑地笑道:“这个好说,不就是生个病,我又不想斡离不,冲个凉就一病不起。”

    一名青衣美貌少女端茶进来,为秦敏封赏香茶,怯生生地道:“请官人用茶。”

    “这是赵家的宗姬,东主看如何”讹鲁观满面笑容地望着秦敏。

    这厮还没放弃试探,竟然拿出郡主卖弄,秦敏恨不得暴起斩杀讹鲁观,但他还是硬生生忍了下来,一双眼睛充满了邪恶,来回晃动在少女玲珑的身段上。

    “美人如斯啊”讹鲁观目光很柔和,但那是吃饱是狮子看绵羊的眼神,充满了强烈的占有。

    秦敏看了眼年约十四五,着实清纯可爱的少女,淡淡地道:“小娘子生的很标致,没想到还是郡主,难得郎君会享受啊”

    。。。

 第684章 秦敏2

    “哦,南朝宗室女封号该回去了,要是在几年前,应该叫她燕七宗姬,呵呵,还不快给东主自报名号。 ”讹鲁观调侃地笑了,神色间有几分审视。

    “婢子赵金珠,见过大官人。”少女怯生生地,温顺的不像话,仿佛天生就是出生卑贱,但那双大大的眸子里,隐隐含着泪光。

    燕七宗姬秦敏瞳孔紧缩,心中泛起一阵酸楚,原来是燕王藩邸的七女,还没有加封地的宗女,上次使臣救出的郡主,也是出自燕邸,看来他和燕邸很有缘分。

    好在他走南闯北,心智异常的坚韧,区区郡主还不能扰乱他,泛起一丝得意地笑色,玩味地道:“没想到能有郡主侍候,郎君艳福不浅啊”

    讹鲁观目光闪烁,挥了退了赵金珠,轻声道:“那些粗鄙汉子,只知道抢占宗女,哪里知道收服的乐趣。”说着话,发出男人才有的笑容。

    不能不说,秦敏刚才的杀机绝对实质化了,只是隐藏的很深,讹鲁观的奴化手段绝不可饶恕。

    但是,他为了大事硬生生忍下来,生出几分忧伤,叹道:“赵家女流落为奴,让人伤感啊王相公曾经感慨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果真不假啊”

    讹鲁观对秦敏的态度不以为意,明显就是装出来的,一个回易商人唯利是图,能有什么怀柔天下的心思,这厮心里还不知怎么想。但事,秦敏提到了王秀,让他来了兴趣,问道:“东主见过南朝王文实”

    “在下不过一个商人,在南方就是过街老鼠,哪有荣幸见王相公,不被他抓住处置就万幸了。不过,在下几位敬佩王相公,不仅力挽狂澜,又能励精图治,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贤者”秦敏呵呵地笑道。

    有时候,越是掩饰越让人怀疑,索性坦坦荡荡,真真假假,反倒让人放心,秦敏深蕴无间道,大胆地运用。

    讹鲁观进秦敏说的真诚,又放下一层戒备,浅笑道:“可惜南朝腐朽,留不住东主。”

    “早就有了王相公,鄙人何必去分酢肉,那年在两浙路杀的血流成河,要不是跑的快,恐怕就不认识郎君了。”秦敏表示自己不甘人下,又是死里逃生,也只有这种人,才会毫无顾虑地背叛家国。

    “东主说的好,能效力我大金,假以时日不难位极人臣。”讹鲁观的语气又亲近几分,他不怕野心勃勃地商人,越是有野心越能很好地控制。

    秦敏并不以为意,他的目地很简单,制造女真贵酋的矛盾,获得有价值的战略性情报,尽可能消弱大金实力,当下凝重地道:“郎君,左副元帅郎君可不简单,他在南朝的名头甚至盖过郎主。紧要关头,左副元帅郎君的态度耐以寻味,郎君要早做准备,不要晚了一步。”

    讹鲁观深以为然,无论怎样说,秦敏为他谋划都让他得利,兀术上升势头很快,甚至比粘罕还有威胁,晚了一步等于身首异处,女真人的争斗可不像南朝,一旦失败失去的是生命,没有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

    “左副元帅郎君手握重兵,郎君处于劣势,能不出面尽量少出面,关键还在四辅军帅。”秦敏指出了重点所在。

    讹鲁观点头称是,他心中比谁都看得清楚,合剌不再是孩子,兀术的政治倾向也逐渐明显,手段也颇为高明,一场失败的战争造就了兀术重兵在握,挞懒的兵权日益消弱,蒲鲁虎就是一个莽夫。

    再说,半数侍卫亲军加上数万本族猛安谋克军,都在合剌、兀术的掌控中,他的确处于下风,合剌和兀术的忍让,显然是某种策略,绝不是软弱。

    四辅军帅是侍卫亲军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拱卫部队,他们负责上京的四面安全,拥有一万两千精兵,绝对是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能得到这支部队,绝对增添话语权。

    “好了,郎君好生揣摩对策,切莫被他人占了上风,在下告辞。哦,上月的银钱都交割了,郎君可以验看。”秦敏达到目地也不磨叽,立即起身告退。

    讹鲁观心事很沉,心不在焉地道:“东主何必客气,你我之间还要验看。”

    秦敏爽朗地大笑,诙谐地道:“亲兄弟明算账,区区钱财和郎君相比算得了什么。不过,在下还有个不情之请,王郎君成全。”

    “哦,东主请说,只要我能办到的。”讹鲁观没想到秦敏提出要求,倒是有点奇怪。

    “郡主不错,郎君能否赐给在下。”

    讹鲁观一怔,但他没有任何迟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秦敏是待价而沽,他果断地道:“东主喜欢给你便是,能让南朝宗姬侍候,也是一件美事。”

    秦敏显得大喜,拱手笑道:“那就多谢郎君了。”

    “你我何必客气。”讹鲁观很满意地笑了,他并没有怀疑秦敏。男人嘛见了水灵的小美人,不动心思那才是怪事,秦敏显然是有物可持。不过,既然对方有所求是好事,就怕无求无欲那才可怕,一个美人而已。

    秦敏却松了口气,总算让燕七宗姬脱离苦海,也算是他聊尽人事。如果,放在平时他绝不会冒险,既然有了轻松地机会,索性做一次好人吧也好求个心理安慰。

    行在,唐格、王秀、李纲在都事堂公厅大榻上环坐。

    “二位大人,两浙路试行皇宋工商敕令、盐铁矿山敕令等法令,完全可以向天下推广。”王秀很认真地道。

    唐格看了眼李纲,神色有几分犹豫,缓缓地道:“李大人看如何”

    李纲眯着眼,慢慢扶着胡须,淡淡地道:“在下是枢府,议论经济恐怕不妥。”

    唐格眉头一挑,正色道:“同为两府臣僚,岂能分彼此,各项经济法令事关军国重视,岂能没有枢密院意见。”

    王秀那是一阵牙疼,当初唐格劝他不要干预军务,怎么不说这一套,到了李纲这里就有道理了,明显的搞制衡他的双重标准,真让人无可奈何,但他还是平静地道:“李大人曾历经盐铁,想必能看出利弊得失,还望不吝赐教。”

    。。。

 第685章 两银法1

    李纲目光复杂地看了看王秀,稍加犹豫才道:“我看还是稳妥点好,不如先在淮南、江南四路选择军州实行,然后再向四川、广南各路推行。  新匕匕奇中文蛧 ”

    王秀深深地看了眼李纲,果然和沈默估计差不多,李纲也没有别样心思,毕竟两浙路的成果有目共睹,辐射到东南大片地区,隐隐形成既得利益阶层,谁也不会贸然反对。

    你要敢东既得利益阶层的蛋糕,后果是可想而知,史书上多少英杰人士,被这股势力控制的文人集团,描述的是那么的不堪,无论是商纣王还是王莽,到现代的隋炀帝、唐昭宗,史册固然为人所望,却又是让人恼怒的混蛋。

    他之所以谨慎万分,并不是没有实力,也不是没有手段,而是不能得罪既得利益阶层。只能慢慢地对他们进行转化,让这些旧的利益阶层,逐渐发现是你挣得好处,从中的动心的利益,逐渐转变为新的利益阶层。

    不过,他对稳重实施还是赞同的,毕竟全国各地情况不同,一旦有大面积的失败,肯定会遭到强力反对。量的积累是质变的开始,他竭力控制不良因素的扩散。

    应该说他的新政不断进行调整,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还是尽可能让大家一起得利。一句话,一片片区域实行,发现纰漏及时改正,不失为最好的手段。

    唐格恐怕王秀有意见,这厮的手段同时心知肚明,发起疯来恐怕影响朝局稳定,急忙道:“李大人持重之言,但也稍稍慢了些。”

    李纲颇为不悦,瞥了眼唐格,不紧不慢地道:“太急伤民,没看到两浙路富则越富,穷者越穷嘛”

    王秀心下一凛,李纲说的很有道理,资本发展的最初阶段,绝对是掠夺性质的,迅速积累财富造就一批既得利益者,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完成资本的质变过程。

    社会转变过程中,需要大量财富集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两极分化,这是不可能避免的矛盾。发现到一定阶段,是社会最不稳定的,好在大宋行朝刚刚起步,并没有到矛盾最尖锐的时候,他还有时间进行调整。

    但是,他来到的时代不同,虽然教科书上称资本主义萌芽,但经过多年的体会,书本和现实差别太大了,后世甚至连唐代家具名称都搞错了,谈何肯定当时社会发展

    什么是资本主义不外乎别人的定义,他非常欣赏社会主义的称呼,甚至有种痴迷的追求。

    在他的观念中,华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压根不存在奴隶社会,从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始终在封建社会。

    战争中的俘虏成为奴隶,还有破财者成为奴隶,没有任何的人生保障,这就是奴隶社会那贯穿所谓封建社会的殉葬,又怎样去解释所谓奴隶社会的诸侯分封又怎样解释

    大宋时代应该说是非常开放,但有些失去人身自由的人,依然没有人身自由,甚至可以被自有买卖,难道和所谓的奴隶制有区别。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文明不断发展,过去杀那些所谓贱民,只是受到道德指责,现在需要付出一只羊的经济代价,没有本质的差别。

    别的扯淡话就不提了,应该说他要发展的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社会的极大进步,大宋行朝能成为存在两极分化,却能达到有相对稳固的中产平民阶层,在君主统治下的的国家社会主义截断,这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