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336章

权倾大宋-第336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王不过百里之地,官员百计,民不出万人,政寡事简;而今天下万里疆域,天子统御亿兆臣民,岂可一概而论想用先王良法,当先求其意,而不当拘泥其形。先说议政制度,各县有乡老,何不设置议政,专门讨论一县施政得失、为人贤愚,用县乡士绅代表,采取投票方式裁决,要有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来,由七层人赞成,那形成地方政策,由知县推行,更可以弹劾县官吏,甚至能直接书天子,让滑吏不敢任意枉为。”

    “试问在此制度之下,有谁敢擅权小人何以久居要职,欺瞒天下人通过议会层层监督,大奸若善之辈,也无法有阴谋,虽然还有弊端,但利大于弊。”

    “设置议政会还有一个好处,是各级官署不变,议政会不是官署,不需要增加官员,只需朝廷立法,保证士绅乡老议论权力,让他们平时观望风闻,定期组织会议畅所欲言。不需要给士绅月俸,只要在组织会议期间,给车马饮食照顾。士绅们自然会维护乡里的利益,把自己的命运和天子联为一体,他们的能力要好过御史、通判。”

    王秀设计的是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宣扬君主立宪与国人议政,但还不算完善,只是在县一级的设想,连州也没有达到。不过,他抱有很大希望,这个时代是受教育最普及的时代,是海内质彬彬的时代,也是思想很活跃的时代,完全具备思想启蒙的基础。

    讲坛周围一片寂静,王秀说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晰,一时间很难有人能找出有力的驳斥,有些人在深思,有些人很不服气,正酝酿着怎样反驳,书院并不反对学生提出非议,一切都建立在学术讨论,只要你别太过分。

    引发思考的人,当然赞同王秀的观点。最重要的一条是,他们看出议政制度的好处,绝对符合士人的利益,尤其是下层士人权力得到保障,进可入朝拜相,退可指点江山。

    很多在野的士人并非不想参政议政,而是没有机会,否则他们要声誉何用不是任何人都能成为天子门生的,五考不过得赐同进士,也不是谁能胜任的,因为你必须每次都要发解礼部试才行,说说两行伤心泪啊

    试问,又有哪位士子没有青史留名的野心,他们缺少的是平台而已。

    在他们眼,议政制度人选的构想,绝非目不识丁的农户与武夫,必然是他们这些读书人,诱惑不是一般地小。

    。。。

 第606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48

    “山长,学生以为议政制度虽善,但小民所求不过温饱,哪里顾得其它,算他们要向天子申述不平,但贫苦人大字不识几个,奈何议政一但议政制度成型,必然是地方有名的士绅,他们未必不会和官吏勾结,鱼肉乡里。 匕匕”一名学子起身,情绪激扬地道。

    不错啊议政制度是不错,但还是弊端百出,首先那些士绅不一定为生民着想,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刘仁凤也充满疑问。

    “的确有这种弊端,天下事哪有十全十美夫子所谓的礼,其要义是一个和字,议政会最核心的要义,是监督地方官横行不法,欺下瞒,督促地方官在政绩有所作为,防止庸庸碌碌之辈窃居高位。”

    “只要保证议政不被打击报复,终不成一县士绅,个个良心丧尽,没有一个人敢说真话的。算不良士绅居多,但凡有一二人,能直接向军州,或御史台监察御史申诉,再不济也能向银台司递奏章。”

    “我已经向朝廷建议,设置十二道监察御史,议政有事可向御史和军州申述,可以弥补缺憾。”

    其实,学子们不乏俊秀之士,他们大很多的人,还是相信士绅的良知,甚至有许多人,是来自士绅的家庭。反倒是来自最底层生民家庭的学子,才对士绅抱有戒心。

    但是,无论怎样说,多数人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王秀的话很有说服力,因为他设想到制度约束。

    “十二道监察御史,难道每个路设一名监察御史”

    “不错,御史台不仅要掌管弹劾,还要掌管监察。京东、京西、陕西、四川、淮南东西路、江南东西路、广南东西路、两浙路、福建路,以转运路设御史巡按。今后,随着朝廷收复失地,开疆扩土,诸道监察御史还会增多。”

    王秀长长一叹,不愿再讨论了,毕竟议会制度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说说话能办成的,十二道监察的设置,是配合议政制度设立,甚至可以说是必须要设置的。

    但是,议政制度的实现,必须有发展的土壤才行,如果教育普及率,不能达到一定水准,尤其没有特定的历史事件起催化作用,要真正实现是相当困难的。

    从最底层的村舍说起,议政制度岂是说行行的,家族制度在地方势力非常强大,让一个农民或是下层族人,在议政会和族老唱反调,简直不可思议,那不是在诉求权利,实在是要找死的节奏。

    尽管海内质彬彬,但他仍然非常关注教育,从孩童培养,在于撒下一片种子。

    从玉泉山书院开始,仅是第一步,他还要在大小学校推行所谓的杂学,尽最大可能培养新兴工商阶层,让社会阶层发生悄然变化。

    具有新思维和新利益的阶层,必然会追求应得的权力,与其让他们去摸索,不如提供一个参考的蓝本,水到渠成的时候,自然有人去加以研究完善。再加具备新思维的学生,由这些年轻人充当先锋,很有可能会形成一股浪潮,只需要一个契机,或许真能划破时代的外衣。

    “玉泉山书院是要海纳百家,绝不拘泥于一人一家之说,你们几位很好,敢于说出自己的疑问,身为学子应该如此,通过正当途径,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不涉及忤逆言论,可以尽情争论诸子学说,政事得失,书院绝不干涉。有好的章、辩题也可由东南新闻刊登,给于优厚稿酬,我想看到学生积极向的一面。”

    好不容易结束讲课,王秀是疲惫不堪,无力地闭目养神,面对读书人的精英,真是有些力不从心,差点下不了台啊

    刘仁凤轻步入山长公厅,轻声道“先生。”

    “噢,有何事”王秀睁开眼睛懒散地道,他带有几分警惕。

    刘仁凤见王秀神情间疲惫,忙道“先生身体不适”

    王秀干干笑了笑,摆了摆手道“没事,每次讲学都这样。”

    刘仁凤犹豫一下,沉声道“先生说士绅议政,我总认为甚为独到,只是觉得言犹未尽,特来请教先生。”

    王秀见刘仁凤急急赶来,原来是为了议政制度,刘仁凤是在十个孩子出了名的异类,常常和他有抵触,属于极端保守,怎么对议政感兴趣,不由地道“你有何不明之处”

    刘仁凤清了清嗓子,正色道“天下之大无不有,鱼龙混杂,国人议政固然是善政,但实行起来千难万难,先生建议设置十二道监察御史。恐怕也与此有关,只是议政万一被歹人利用,恐怕会危机朝廷。”

    王秀岂能不明白,刘仁凤说的并不委婉,意思非常明确,那是有架空皇室的味道。

    “你应该知道二元君主立宪,嗯,二元君主制。”

    “嗯,天子和士人分掌事务。”刘仁凤对二元君主制,并不是特别排斥,说白了是在现有制度的改进,天子仍有最终决定权,只是加大官权力,这也是他希望看到的。

    “议政制度是为二元君主制准备的,君权、政权、民权,三权**,相互牵制。不过,议政也要分下院,院由皇室与贵族组成,下院由平民组成。当然,县一级没那么麻烦了,你要有补全的法子,可以给我细说。”

    刘仁凤似乎恍然大悟,他认定王秀建议议政,实际也是为平衡权力考虑,单设皇室贵族议政,能让皇室占据不败立场,心结豁然开朗。但是,他并没有真正领会王秀意图,看不到更深层次的东西,王秀是维护皇室不假,但绝不会让君权无法限制。

    当宗良手持官塘进来,刘仁凤知道该告退了。

    “又有紧急军务”王秀伸个懒腰,他讲学时间,要没有紧急事务,宗良绝不会打扰

    “先生,两府发来的金字牌官塘。”

    “他们真行,竟然在滦州造船。”王秀说的很轻松,但表情是很严肃的。

    。。。

 第607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49

    滦州沿海新桥镇港口,那是一副热火朝天气象,大海是风平浪静,波澜不起,海边的那些船厂人来人往。 远远看去,一处处大型海船正在敷设骨架,各处码头停泊者五六十艘型海船,正在进行层建筑的修饰,一旦完成配武器,将成为海利器。

    作为燕京留守的银术哥,自然要来巡视海船建造,只是高升赫然在列。

    “速度太慢了,各地征召的士卒,训练也跟不,一出海七荤八素的,完全无法达到实战要求。”高升忍不住抱怨,金军的水军吏士,让他大为失望,能把船掌握好不错了,至于打仗根本不能指望。

    如今,他凭借赫赫战功,从汉将脱引而出,成为世袭猛安,昭武大将军,燕京副统军,绝对是一员有地位的悍将。

    “不慢了,他们又不是神仙,咱们女真人最拿手的是马打仗,海泥鳅都是南人。”银术哥也是金军一员悍将,随着年事增高,日趋保守,最致命的是不善水战。

    不要说他了,金军没几个会水战的人,兀术要发展水军,他没有反对也没赞同,却难得来巡视一次,又显得漫不经心。在他的眼水军根本不了台面,打仗还需要猛安谋克军,千军万马的奔腾,肆意冲击宋军的队列。

    高升撇撇嘴,不悦地道“郎君,想要南下征服赵宋,不发展水军实在不行,左监军郎君未雨绸缪,实在是高明的举措,十年后能看到效。”

    十年见效银术哥眉头微蹙,他很不喜欢高升的态度,更不在意水军长远打算。但高升是兀术的爱将,而今兀术继粘罕、娄室之后,成为仅次于讹里朵、挞懒的第三人,掌握河北各军,风头正盛,高升这厮也因勇冠三军,颇有用兵计谋,被高层所看重。

    近年来,他逐渐退出行伍,不得不重视高升,毕竟人家处于升姿态,到了一定的层次,原从汉人和女真人的区别,在最高统治者眼,相差并不算太大。

    “我们造船训练水军,恐怕南朝已经知道,现在我最怕他们偷袭。”高升非常忧虑地道

    银术哥不以为然,轻蔑地道“那些步跋子,让他们过来是,杀他个片甲不留。”

    “郎君,王大郎成立侍卫水军,已经初具规模,我怕他们越海袭击,郎君还需要调兵防备。”高升并不认为宋军能打过来,但大宋的海船战队,却能直接抵达岸边,金军是绝对抵挡不住的。

    “从海来不要说万里海疆,凶险莫测,算他们到了岸边,又能怎样,下船跟我们打”银术哥更加不屑一顾,水军下船作战,别开玩笑了,还不够马军一个冲杀的。

    高升对水战也一知半解,他还真不好劝银术哥,人家该做的都做了,无论是岸边防务还是器械部署,层次递进、防御合理,还有一支规模的打的马军驻扎,体现出名将风范,让人无话可说。但是,他总感觉不踏实,王秀给他的压力太大,总觉得王秀不会任由女真人发展水军,一定会采取防范措施,最好的防范是进攻。

    不过,宋军想来攻伐,还真不容易,可以说堪一场大规模会战,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让他非常的烦恼。

    “今年,咱们的大军没有南下,让他们放松了戒备,我要请命再次出征,定要拿下开封。”银术哥很不甘心,他要再次披挂阵,最后的风光一回。

    “几位郎君也有谋划,当务之急要造出大型福船,一旦咱们南下,水军能直抵大江,动摇他们的防线。”高升咂咂嘴,但还是信心不足,到了大江还能回来

    银术哥翻个白眼,并不予以评价,直接给过滤了。

    在滦州某处,一身商人打扮地秦敏,坐在小酒肆的角落里,静静听着一名蓝衣年商人的话,半响,低声说道“好,看来高五叔倒是全才,竟然能造出近百艘海船。”

    “大人,他们招募的两万水军,已经开始训练,最可靠的消息是两年内成军。”

    “我知道了,你先去吧哦,对了,最近注意外围虏人动向,记下他们的军旗。”秦敏不以为意地笑了,大宋招募渔家子弟,真正的海船水军才几万人,女真人太搞笑了,一位海船水军使步跋子啊

    “是。”

    年人快步离去,秦敏把玩着白瓷酒杯,眉头紧锁,整个人陷入了沉思。

    真的,高升预料的没错,王秀断然采取反制措施,他绝不容忍女真人发展水军。

    女真人造船,发展水军,显然是为南下所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