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110章

权倾大宋-第110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分封只是表面章,但一些旧制还是保留下来,王秀相当于周代的王畿官,他们三人都是方伯,互不相统。

    “原来是同年啊”赵楷抢先说话,态度极其和蔼,让人如沐春风,实在与和张启元真的有一拼,他温声说道“这里又不是庙堂,同年何必多礼,想想龙飞黄甲鹿鸣后,你我今日才得再见。”

    赵桓却木然而立,虽然很有威仪,但和赵楷的处世之道相,他逊色了许多,让王秀很失望。再怎么说王秀在神凝殿和城头都为他解了围,也算是刻意结下的善缘,他竟然不去抓住利用,实在有点那个啥。

    “要是赵楷能继承大统,不知还会不会有二帝北狩大宋行朝会士怎样的局面”王秀是这么想的,在乱世之,一个意气风发,温尔雅的皇帝,纵然他有千万的不是,却还是要好过一个遇事优柔寡断,勤俭有余、英明不足的皇帝,至少他这样认为。

    他肯定的是,真要到了那一天,只能在二人做出选择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赵楷,这是物尽天择。

    “下官何德何能,让大王惦念。”即是赵楷如此礼贤下士,王秀亦不能不有所表示。

    亲王贵胄不得随意交接大臣,同样大臣也不得随意攀交亲王,他的态度还是有点冷淡,礼貌有股拒人千里之外的矜持。

    赵楷始终笑眯眯地,并不以王秀冷淡为意,有些事他也明白,毕竟王秀官位不高却很重要,不可能大庭广众之下和他套近乎,更何况他在金明池失策,丧失了拉拢王秀的机会。

    赵桓冷眼看着赵楷和王秀,他明白王秀的善意,但心里仍很不爽,有时候看人也是缘分,从第一眼形成的印象根深蒂固,他对王秀似乎有种、有种说不来的排斥,说不明、道不白。在这一瞬间,他想到了那天朱琏说的话“官人,既然王直阁有好意,未尝不能成为一支兵”

    可惜的是,他已经养成谨小慎微、多疑寡断的性格,是不能正常看王秀,心情变得很不好。

    “王大人所组建的公署和银行,与国与民甚是有利,朝廷一些重臣交口相赞,广集天下财货”他开口说话,想要淡化赵楷的侵蚀,却让人听着像是讽刺,一个人的说话做事的方式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不知不觉入了毂。

    “太子过誉了,下官不过是尽臣子本分,一切都是蔡学士、钟离直阁和公署官吏的功劳。”王秀心里很不爽,但对着赵桓很有礼貌,不礼貌行吗简直是笑话,人家赵桓可是当了一年多的皇帝啊

    一年多的时间,如果真顺着历史发展脉络,赵桓能处理很多事很多人的,他玩不起啊

    “王大人过谦了”赵桓看着王秀,面仍是毫无表情。

    王秀嘴角翘,没有搭话也懒的答话。

    倒是一旁的赵构笑道“三哥和王大人倒是有缘,一个是一等第一,一个二等是第一。今日相会,要好好叙叙同年之谊才行。”

    王秀没想到赵构说出这话来,这不是没事找事吗当面落赵桓的面皮啊他惊讶地看着这位十六岁的少年,却没看出他有任何出彩的地方。但是,他能隐隐感觉出来,赵构的话有很深的目的性,绝对别有用心。

    赵楷却脸一本,沉声道“九哥不要胡说,龙飞黄甲第一是王昂王叔兴。”

    “要不是爹爹怕天下非议,凭三哥采是公认的第一。”赵构撇了撇嘴,一脸的不屑。

    王秀看了眼赵构,发觉那是一张天真无邪的脸,几乎没有什么心机,或许是无心之举吧他不断安慰自己,但他也不太相信的安慰,总觉得有哪里不妥。

    赵楷横了眼赵构,不悦地道“九哥,饭能乱吃话不要乱说,状元郎是两府的共襄,怕什么天下非议。”话虽如此,但他眉目间隐隐有一层得意神采。

    人的轻浮色彩,王秀看穿赵楷内心,心态又有点变化,赵楷也不是国君的好选择,甚至在某些方面,不一定得赵桓。

    赵构显得很不服气,洋洋得意地笑道“三哥不要谦让了,那王昂有什么本事,连他的第二也是王直阁,要不是王相公。”“不要信口开河。”赵楷脸色一变。王秀一怔,似乎揣测到了什么,他看向赵构的目光有点变了。

    

    。。。

 第一八一章 东京最后的梦华3

    第一八一章 东京最后的梦华3

    忽然间,王秀这位高宗皇帝发生浓厚的兴趣。  Ыqi

    再次细看赵构,年纪不算大,但他个头高大、相貌很是英武,并不像是后世历史教科书描写的那般不堪,至少赵构看去不像个无为之人。

    在刚才他抓住冥冥一些东西,赵构看是天真率直口无遮拦,但那一切都应该是假象。

    宫廷斗争是非常残酷的,能在大乱建立行朝,并把行朝烂摊子治理的井井有条,赵构能是傻子十六岁对于皇子来说不算年轻了,他们已经开始认识到皇家斗争的残酷。

    如果赵构还是那么天真,不要说他在皇子最后脱颖而出,能不能坚持到宣和七年还是未知数。

    刚才的话看是打抱不平,但每一句都是恭维人的同时,挑起了别人内心的不满,似乎把所有人都算计进去。

    他忍不住冷战,想到要是真的有哪一天,自己成为赵构的臣子,后世的历史会是怎样写述。有自己在,还会发生风波亭之事吗

    想到这他差点笑了出来,或许真的要选择的话,广平郡王赵构绝对赵桓和赵楷强。

    赵桓、赵楷见王秀有些分神,赵桓以为赵构的无意之言,勾起了王秀的无限遐想,他有些幸灾乐祸的看了眼赵楷,王黼可是老三的铁杆啊狗咬狗很有意思。

    赵楷却是不知赵桓所想,而他自度才华横溢、得进士及第第一是理所当然,却对王黼压制王秀视而不见,不去做深层次的考虑。

    “嫂嫂过来了。”赵构转首笑嘻嘻地道。

    王秀脸色一变,急忙躬身说道“原来太子和二位大王携内眷相聚,那臣先行告退。”

    虽然宋代风气很是开放,并没有什么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但皇子内眷到来,外臣按礼如无准许,也是要回避的。让他心虚的是朱琏,既然赵桓携内眷来,作为太子妃的朱琏肯定在,让他一阵心纠,下意识地要回避。

    “直阁是诏命前来,要到哪去”赵桓半笑不笑地道。

    赵楷亦笑着说道“实不须回避,她们只是路过,我等进亭再说话。”他和王秀是龙飞黄甲,在非正式场合称呼要随意许多。

    既然对方说了,王秀也不能薄了面子,再说他隐隐想看眼朱琏,希望能找出当初的原因。

    进了亭子,赵楷见张迪在,便问道“官家何在”

    张迪躬身道“回大王,官家在前面召见王相公,说不得一会过来。”

    王秀趁进来的工夫转了个身,看见一群宫人拥镞这一位盛装红衣女子慢慢走来,正是美若天仙的朱琏。

    但是,她却是小腹隆起朱琏和赵桓的儿子没等他回过神来,朱琏一行到了亭外。

    “原来太子和二位大王在这,让妾一阵好找。”朱琏眸光扫过王秀,波澜不惊,似乎从来没有见过。

    除了惊疑那隆起的小腹,王秀已经百分百确定,这位太子妃是他怀玉人,看神态风淡云轻,他心不由地一紧,不能不让好的地方想,朱琏是太子妃,在赵桓面前哪能轻易认识他。

    赵桓笑着说道“本想去迎你,却在此遇到王直阁,才在此相候,你也别走太多的路。”赵桓怕朱琏不识王秀,借言相告,朱琏也算是看好王秀的人。

    “莫不是那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王九变”朱琏妙目流转,一副淡淡惊喜的模样。

    “见过太子妃。”王秀优雅地施了一礼,他的目光却非常火热。

    “直阁无需客气。”朱琏淡淡地道。

    朱琏的这句话,使王秀一个激凌回过神来,这可是在宫,一个不小心后果将不堪设想。

    朱琏轻挪莲步进到亭来,浅笑道“久闻王大人之名,不想今日在延福宫得见,都说大人有章一夕九变,不知妾能不能开开眼。”

    王秀竭力压抑激动心情,没有正眼看她,平静地道“那都是外面的抬举。”

    张迪感觉赵楷目光看他,心下一动急忙道“王直阁过谦的话,刚才直阁还挥毫泼墨,一气呵成二十余首词。”

    王秀若有所思地看了眼张迪,淡淡地笑道“阁长,在下那是逼不得已,都是仓促的应急之作,不然各位娘娘放不过我,还请阁下嘴下留情。”

    张迪莞尔一笑,果断地闭了嘴,他两面都为了人,王秀又是个知趣的妙人,他还能怎样。

    “难道大人不愿再写”朱琏风淡云轻地一笑,真是一笑百媚生,张迪也看的发愣急忙低下头。

    “那来一首。”王秀看了眼赵桓,不知怎么心念豁达,他到案前提笔触墨,毫不迟疑地挥笔写出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辛弃疾的一首名词,王秀为了心底那点点惊疑,不假思索地写下这首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朱琏默默读这最后一句,一双秀眸闪烁不定,但最终还是回归平静。

    一举一动尽在王秀眼,在那双俏脸回归平静时,他忽然觉得朱琏是那么的陌生,尤其已为人妇,即将为人母的朱琏。

    “王直阁高才,提笔是千古绝句,没有题名黄甲第一,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朱琏淡淡地道。

    这话说的赵桓暗自叫好,朱琏表现出的政治的才华,令他十分夫人惊异,这话绝对挑起王秀对王黼,甚至对赵楷的怨恨,又隐隐奚落赵楷的功名来路不正。

    赵楷当然听出朱琏的言外之意,暗骂朱琏好个刁毒的恶妇,温尔雅的笑容,闪过几分阴郁色彩。

    既然身为东宫人,为夫君谋划也是无可厚非,但王秀还是眉头微蹙,心十分的不快。无它,在感觉朱琏对他的态度很冰冷,再也没有那夜的火热,甚至拿他做棋子,或许真是一场梦也说不定,惆怅的心情油然而生。

    再看,朱琏那风淡云轻地俏脸,那婉转流水的眸子,尽是对赵桓的柔情,他的心遽然冷了下来。

    “大哥,三哥,爹爹来了。”赵构转首一看道。

    当赵佶过来,朱琏急忙见揭要退下去,作为东宫妇是不能在这里久待的。

    赵佶无视众人的行礼,看朱琏的贴身女官收拾诗卷,笑道“看来今天王卿家劳累了。”

    跟随赵佶一同来的,正是宣和殿待制蔡鞗,他玩味地看着王秀,眉宇间有点不太友好。笑话,能有好吗千辛万苦想争取的老婆,差一点被许配给了王秀,他是不敢对赵佶有怨言的,即便有也只能放在肚子里,王秀不一样了,以他蔡家嫡子的身份能怕王秀

    王秀心里很不舒坦,他想也没有想道“一点仓促绌作,博各位娘娘和太子妃一笑,权当臣封笔之作了”

    “封笔之作”赵佶一怔,惊讶地看着王秀。

    朱琏已经出了亭子,当听到王秀说封笔之作,娇躯微微一震,步子稍缓似乎要停下来转身,但终究在瞬间的犹豫又慢慢前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赵构笑眯眯地吟出词尾,高声道“这样的乘佳作,王直阁封笔太可惜了。”

    赵桓和赵楷兄弟脸色各异,各自有各自的心思。

    赵佶似乎明白王秀的委屈,但他还真没想到点子去,脸颊闪过一丝歉意,笑道“卿家在东京流传百余首诗词,个个是乘,如今封笔实在太可惜。不过也好,君子不强人所难,封笔也好。”

    王秀倒是怪了,赵佶今个是怎么了那么善解人意,还是别有目的。

    赵楷眼闪过一丝可惜,叹息道“封笔太早了,太早了,实封笔,东京又要少了一些雅趣。”

    王秀笑了笑不以为意,刚才说的是莽撞,但他已经拿定主意这么办,决不当赵佶可有可无的弄臣,淡淡地道“谢大王抬爱,不到收复燕山在下绝不再写。”

    赵佶眼前一亮,道“卿家有这等大志,也算是难得。”

    王秀神色波澜不惊,他在说出封笔时做出投资,用投其所好来挽回点印象,你赵佶不是想做万世留名的英主吗那好,我如你的心愿,恭维你好了,反正又不花一钱,对名声也不损耗一点,似乎还有点支持的味道。

    “可惜反对北伐的人不少,背弃盟约似乎很不道义,蓟北经过契丹经营,打造的跟铁通一样,卿家还要等几年。”赵佶心情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