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362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362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构冷笑道:“即便是添油加醋,我大宋也不怕。若不是上次大战,后方没有援军,我也不会选择与金人大军正面交锋。以燕云之地只要不出城,就算是给他们数年时间,也不可能攻破。”

  “燕云十六州本就是中原的屏障,要不是拱手送人,也不至于让大宋腹背受敌,他们也不会对大宋虎视眈眈。现在燕云十六州在我大宋手中,要想再攻打大宋,只怕没那么容易。”

  “如今大宋百废待兴,驻守边关的大将必须是信任之人,唯有如此方能让大宋从根本上改变,让大宋彻底崛起,让那些虎视眈眈之人望而生畏。若是金人再敢滋扰,那便让他们有来无回。”

  “所以接下来,咱们要做的事情是扩充军队,锻炼出一支铁血军队,震慑金人,让他们永远不敢入侵大宋。”

  赵有恭道:“你心中有数,那就事不宜迟,尽快行动才是。”

  “暂时还不是时候,待登基之后再宣布此事!”

  赵构心中早有算计,现在他也可以发布讣告,以燕王的名义,那样做的效果没有成为皇上的好。若是登基为帝,那他便是新君,颁布下来的就是圣旨,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公元一一二七年五月初一,赵构正式登基称帝,即高宗皇帝,改元‘建业’,寓意建功立业,抵御金兵,更是建立不朽功绩,也是为了营救徽钦二帝。此外,赵构下诏立邢秉懿为皇后,李诗诗为贵妃,她们二人也被赵构接回来。

  当初,金兵入侵大宋,赵构率领大军抵御,邢秉懿、李诗诗等人是他的软肋,不愿意让她们有事,便让王管家等人护送她们离开幽州,悄然回到汴京城,在之前买下的府邸住下。

  由于她们一行人乔装打扮,又悄无声息的进京,更是远离喧嚣的汴京城,直接在山中隐居,故而慈照真人等人都不知她们已经回来。直到局势稳定了,赵构才让他们出现,一直居住在燕王府内,王管家等人随时候命,保护她们的安全。

  赵构登基为帝,没有大赦天下,相反他连续下了数道圣旨:第一道圣旨,凡是大罪大恶之人,只要投身于军中,戴罪立功,之前所犯的过错都可以减免;第二道圣旨,征兵入伍,凡是大宋百姓,只要年满十六岁及家中不是独子,或上无高堂赡养,又无子女抚养的孤儿等都可以自愿报名参军。

  “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日赵构登基为帝,乃迫不得已也!大宋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金人对大宋虎视眈眈,不知何时又会发兵攻打大宋!我大宋子民各个都是热血男儿,岂容金人肆意妄为。凡是热血男儿,尽可报名参军,建功立业。若是击退金兵,朕必有重赏。”

  赵构慷慨陈词的侃侃而谈,他将大宋面临的危机细细的说与天下百姓听,更是将二帝被金人俘虏的耻辱毫不犹豫的道出来。顿时,整个大宋天下人人愤怒,赵构很好的点燃了众人心中埋藏许久的爱国情怀,纷纷踊跃参军。

  经过两个月的征兵,大宋军队整整多了二十万人。因此,这也是不小的开销,然充盈的国库也坚持不了多久,这也让赵构开始思索如何增加赋税。接着,他又下旨,鼓励商贾出钱出粮出力,只要出力者皆可享有一至两名入朝为官的资格,也免除科举考试,直接被封为进士。

  曾经商贾社会地位低下,赵构登基以后,他开始改变这固有的模式,给予商贾之人一次机会。这个机会便是支援抗金,也给予他们赋税上的支持,这也让大宋那些富商巨贾等纷纷献上自己的力量。

  虽说不可能全部贡献出来,不过也经过这些人的支持,使得国库银两多了两千万两,甚至米店的商贾贡献出百万担大米,铁匠等人更是想尽办法打造武器、盔甲,贩卖马匹的则献出战马。

  众志成城的抗金情绪彻底被点燃,有这些人的支持,使得新征集的二十大万军有了足够的钱财等物资。此外,赵构也不像之前那样,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态度,使得他这二十万大军分成四部分,分别由韩世忠、刘光世、刘琦、岳飞四位将军统领训练。

  赵构登基为帝,韩世忠、刘光世等人也全部封为大将军,高宠成为禁军统领,王管家等人也成为禁军教头,就连燕青等人也全部出现。赵有恭也将琥珀山庄彻底交给了赵构,他不过是代为掌管。现在赵构登基为帝了,那么这一切也可以算是物归原主,完璧归赵。

  :;;!!


第六百五十五章 民富则国强!

  “琥珀山庄到底有什么秘密?”

  赵有恭看了赵构一眼,道:“你已经称帝了,那便将这个事情也告诉你吧!”

  赵构全神贯注地听着,他猜测琥珀山庄定然有些秘密,却一直都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即便是他接手那段时间,也没有细心地关注一下,不过他总觉得有些事情与琥珀山庄有关。

  “麒麟令乃是山庄历代主人才能持有的,因为麒麟令代表着皇上。”赵有恭解释道,“意思也就是说,山庄主人历代都是皇上掌管,除了皇上之外,世人都不知还有这样的组织。”

  “自太祖皇帝开始,这个组织便存在了,这点我也不用多说,你也知道的。但是,真正改变的是太上皇,他自知自己能力有限,就让我父王代为掌管,后来父王将山庄交给你,也是太上皇的旨意,那个时候你便确定成为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

  “既然这样,为何父皇从不与我说起?就连十三叔也一直躲躲藏藏的?”赵构疑惑的说道。

  赵有恭道:“当初,我父王本想将山庄的意义告诉与你,奈何你一直不愿意接受大任,后来也就隐瞒下来了。山庄就是皇上手中的江湖势力,除了朝堂之上,还有江湖。”

  “当麒麟令主出现,不论哪个门派都要听命调遣,这个是我父王担任庄主之时挑战各门各派立下的约定。当然也有一些是我父王的老友,故而给他这个面子,也就答应下来了。”

  “太子登基为帝,却不知这个组织的存在,也就是名义上他是皇上,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掌握大权。若不是皇上心甘情愿的传位于下位皇帝,这个山庄就成为最隐秘的存在,独立于朝廷之外的一股势力。”

  赵构低头沉思不语,他终于明白了琥珀山庄的含义。‘琥珀’本就是经过千年才有的化石,掩埋于地底下,琥珀山庄便是如此,代表着皇上暗中掌控的势力,也就是代表江湖。

  若是继承皇位,却不知琥珀山庄,也不过是掌控了朝廷,却掌控不了江湖事。若是继承皇位,又掌控琥珀山庄,那才是真正的人中龙凤,也就是真命天子,九五之尊。

  麒麟令乃是山庄的主人象征,在江湖上也有传言:‘麒麟令,江湖主!’

  另外,麒麟令分为正副令牌,正令牌一般都不出现在江湖上,而庄主拿的便是副令牌。在令牌里有山庄人员的名单,还有各个门派的联络方式,故而正令牌一直都在皇上手中。

  赵构将正令牌收回来,副令牌则由赵有恭掌管,也就是说他琥珀山庄交给了赵有恭,就像是他父亲一样代为掌管。并且,高宠也被赵构安排进山庄之内,却不是执掌山庄,而是让他成为山庄的人。

  因为琥珀山庄一直都是皇族之人掌管,外人都不得而知。

  接下来,赵构登基为帝后,就开始对大宋的制度大刀阔斧的改革。无论是谁反对都没有任何作用,赵有恭从旁支持。即便是六部尚书反对,也无济于事,赵构统统不理会。

  赵构遵循王安石变法的路线,继续推行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废除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的同时,又加以变化: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拨款、拨粮,只要是家中有参军的便多发五两银子,算是补贴。

  至于农田水利法,则由官府派督监前去查探,不再是官员政绩考核标准之一。并且,赵构还推行了农民法,也就是只要是百姓有证据证明当地官员有贪污受贿等不利于百姓行为时,皆可以联名上奏朝廷,任何官员都不得阻拦,直接送到他面前,由他亲自裁定,或是指派专人前去核实情况。

  由于大宋百废待兴,急需人才,赵构又特意下旨,只要真的有真才实学,不论是何身份,皆可毛遂自荐,由六部尚书、枢密院使统一筛选,然后由赵构亲自安排。

  王安石变法遭到地主商贾等人的反对,又侵害了不少官员的利益,以致于宋神宗死去便立即停止,效果显著的同时,又深深地伤害了百姓。朝堂上下形成了党派之争,也消耗了内部资源。

  那个时候时机不对,现在金人正虎视眈眈,又有二帝被俘的耻辱存在,哪怕是地主豪绅、朝中大臣等都清楚,要是大宋再不强大起来,他们的性命就难保了。纵然是损失了利益,只要人活着就有机会赚回来。

  在眼前的局势下,赵构颁布的变法政策,很快在全国上下推广起来。赵构也清楚这个事情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唯有徐徐图之才行,故而赵构也准备了用十年时间来让大宋强盛起来。

  当初王安石变法失败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太过于急促,想要一蹴而就,有些不适宜现在的大宋。赵构来自于后世,他深深地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弊端在何处,也知道优势在哪里。

  只要取其精华,加以改之,就可以借用王安石的变法强国思路,真正的让大宋富强。虽然赵构也可以运用后世的思路去改变,只不过也是不合时宜,唯有循环渐进才可以。

  赵构大刀阔斧的变法,也引来了很多人的非议,而他不顾这些人的非议,继续推行。并且,他废除了商贾之人不能为官的规定,也废除了一些赋税徭役,减免百姓的负担。

  民富则国强!

  当百姓丰衣足食,这个国家才是真正的富强。赵构变法强国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官府的收益,而是要改变大宋百姓的生活状况。现如今正是乱世,别说一日三餐了,就连一日两餐都做不到。

  若是大宋百姓吃不饱穿不暖,那么他这个皇帝也就到头了,百姓走投无路之下就会暴乱,这样对大宋的未来很是不利。至于阶级矛盾,自古有之,赵构不可能真的将那些地主豪绅商贾等全部抄家灭门,然后让他们与百姓一样,那样也是大大的错误。

  赵构变法的目的只有两个,改变大宋百姓的生活状态,让他们一日三餐不为吃饱穿暖烦忧,二是促进商业发展,唯有商业发展迅速,方能带动大宋经济,那样国家财政才有源源不断地税收。

  当赵构将这两个目的以及想法说与六部尚书以及赵有恭听,他们都傻了,从未有过人想过这个问题。无论是盛唐时期的唐太宗,还是唐明皇,又或是汉武大帝等,众人皆想着本国强盛,却甚少想过如此方法,大多数时候,他们更倾向于地主豪绅,不像赵构更倾向于百姓安居乐业,这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做法。

  赵有恭生来便是赵氏子孙,父亲又是王爷,位高权重,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很好体会到这一点,可是六部尚书皆是贫苦百姓出身,他们懂得赵构真的这样做到了,那么大宋必定强盛起来,那时无人能撼动大宋分毫,故而六部尚书举双手赞成,这样一来开启了变法强国的道路。

  !!:!!


第六百五十六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当皇榜放出去后,六部尚书、枢密院就忙的焦头烂额,他这个皇帝却百无聊赖,倒是清闲的厉害,唯一需要关注的便是各地变法推行进度。现在才刚刚开始,推行起来却有麻烦,不过这是他的旨意,哪怕那些人不愿意,也不敢闹得太过火。

  变法强国之路,乃是必经之路,也是唯一将大宋带出困境的道路。此外,赵构也在慢慢的改变国人重文抑武的思想,朝中大臣也不再是文臣一家独大,赵构首次让武将掌管实权。

  赵构的这一举动,让朝中大臣大吃一惊,自从太祖皇帝制定的政策以来,便无人敢让武将掌管实权,尤其是这个特殊的情况下。众人纷纷上奏此事不妥,然而赵构却不以为然。

  王安石变法的策略之中,便有关于强兵的思想。赵构也十分赞同,他将征召的二十大军分成四个部分,交给了刘光世、韩世忠等四人训练,也就用行动证明他的决心,这些人归于他们的麾下。

  与此同时,这二十万大军也奔赴前线,赵构下达圣旨,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不与金兵决战,采取防守为主,进攻为辅的方式。另外,赵构也让他们四人将军中的蛀虫全部清除干净,他要的是一支纪律严明,忠君爱国的铁血将士。

  韩世忠、岳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