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206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206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广将自己的枪术悉数施展出来,赵构全身心投入,吸收枪术,集中注意力,不敢分散,要是耽搁片刻就失去了这样的机会。陈广手持木棍,身上的煞气更重,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倾尽全力。

  赵构发现陈广使出的枪术中,没有固定的套路,一切皆有自己而行之,而这套枪术的核心并非枪法招式,而是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只因这套枪法根本就没有防守,唯一拥有的便是进攻,进攻,再进攻。

  以进为退,进攻才是这套枪法的核心。无论是枪术五大家,还是其它各家枪术都有防守的招式,唯一例外的便是赵构今日所见的枪术,哪怕是岳飞习得枪法都有,这让赵构有些不明白。

  “为何枪术之中没有防守?这样一来要是被敌人反攻,岂不是危险之极?”

  陈广施展这套枪术后,便瞧见赵构皱着眉头,疑惑的模样,心知他想的是什么,道:“你是不是再想这套枪术,为何没有防守,只有进攻?”

  赵构毫不避讳地点头称是,陈广接着说道:“因为枪术乃是大杀器,用之得当是利,用之不当则是弊。若是与人交手,那便一往无前,断然不能后退,置之死地而后生,要是不将自己逼入绝境,如何发挥出自身最强大的力量,而这套枪法的精髓并非招式,更是那份勇气,你可明白?”

 
  

第三百五十三章 指点

  赵构全神贯注地聆听陈广教诲,陈广传授枪术不是传授招式,反而传授意境,这远比之前所学的任何枪术要高明许多,招式是死的,人是活的。若是一味地追求精湛招式,那就局限自身的潜能。

  任何武功都有独特的意境,练之最高深境界便是任何招式都能信手拈来,随意施展,不论何门何派,也不乱招式的好坏,都能快速领悟使用,还能创造出更高明的招式。

  并且,陈广传授的枪术更像是杀意,一枪刺出便是杀人,没有任何挑战或是比试的意味。此外,这套枪术没有防守招式,全部都是攻击,除了攻击还是攻击,退无可退。

  “这套枪术的枪意便是一个字!”陈广停顿了片刻,厉声喝道:“杀!”

  “杀?”赵构瞪大着眼睛,附和一声。

  陈广点点头,沉声道:“不错!此枪的枪意便是‘杀’,对敌人仁慈便是对自己残忍,要么不出,要出招必定是见血,招招致命,重点不在招式上,而在于心境上。”

  “招式你可以忘得一干净,可是枪意却不能忘记。当你提起长枪时,身体不由自主的想起这个节奏,那便是最高境界,融入全身血肉之中,只要有人攻来,身体自会做出判断。”

  “无论是刀术、棍术、枪术等,殊途同归,枪乃是兵器之王。两军交锋时,枪比任何兵器都要使用,远近皆可攻击,近身战也可以,方圆几米内不敢有人踏入半步,乃是追求最后一线生机。”

  “若是你无法杀之,最后的结果便是自己死亡。只有破釜沉舟,斩断所有后退之路,勇往直前,没有任何犹豫才是直接有效的攻击手段,任何招式都可以信手拈来,皆可用来杀敌。”

  “枪术的要点不必多说,想必你应该知道一点,招式就像是学院一样,限制人的潜力,还不如忘记招式,记住枪意,一切从头再来,再次提起长枪没有任何招式束缚,让人防不胜防。”

  赵构沉思片刻,喃喃自语道:“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一鸣惊人!”

  陈广附和道:“一鸣惊人那倒没什么,而是枪术意境达到岂是一朝一夕的时间,没有长年累月的积累,如何领悟出枪意。当你熟悉一种枪术,要是与人交战,势必会有人知晓,要是不知道套路,任意施展,那便防不胜防。”

  赵构低下头,哭笑不得地说道:“老师,我是一个文人,你与我说这些作甚?”

  “即使你是文人,不过防身之术还是要有的。”陈广斩钉截铁地说道,“京城远比你想的那么简单,而你要是有幸参加殿试,取得进士之名,功名在手,那么就会将你派到其他地方,甚至有机会成为监军等职位,而你什么武功都不会,只是文弱书生,只怕军中不服。”

  “军营中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要是你什么都不知道,就会被人瞧不起,就连士卒对你都有怨言。若是你学得多少,就算是有什么问题,也不必担心人家表里不一。”

  赵构知道陈广的好意,又想起现在的身份,想要说之却又忍住了。毕竟,这个时候不能透露半分身份,不过赵构还是知道不能辜负陈广的教导,在学院生活多日,彼此早已熟悉。

  陈广固执却不死板,枪术大家却又隐姓埋名在此,提及军中事情像是亲身经历一样,尤其是上阵杀敌,绘声绘色说的非常动听。但是,提及曾经一切,陈广又会陷入沉默中,只是低头喝酒。

  两人每人都有一坛美酒,片刻功夫早已喝掉一半,而陈广阐述枪意后,又接着说道:“之前使出的枪术乃是意境,重意不再招式,只要已经足够了,任何招式都可以施展。”

  “下面我传授给你的乃是我自创的枪术,你且仔细看一遍!”

  说罢,陈广便放下酒坛,提起长枪便舞弄起来。赵构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注视着陈广的招式,此次的枪术与之前有区别,与赵构自己所学的没有多大区别,不过招式更加精妙。

  陈广手拿目光,就像是长枪一样,挑、刺等招式悉数施展开来,而他四周的竹子却惨遭蹂躏。郁郁葱葱的竹子在陈广舞弄木棍时,直接将它们全部扫光,而且最让赵构吃惊的是,这些竹子全部都被刺中,没有漏掉任何竹子,有些竹子在陈广施展招式时,直接摔倒,或是被折断。

  “卫国,你且看好了这一招!”

  陈广话音刚落,赵构便看见他手持木棍,猛地回转身子,双手紧握木棍底部,一招使出直接刺中了竹子,硬生生的从中间穿了过去。另外,陈广再次又将手中的木棍猛地翻滚几下,犹如钻子一样,原本木棍大小的洞口,硬生生的钻出一个大窟窿,竹子也应声而断。

  “这是这套枪术中较为厉害的招式,而其他人使用长枪的皆会用到,这招便是常见却又与众不同。当你刺中对方时,以防有人死前死死地抓住木棍,要是有其他帮手,势必会败下阵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需要将长枪抽出来,不可直接穿过去,也不可直接抽出,这些方法都是危险的。若是你想要拿出,那就转枪,利用手中的力道,在那人还未抓住便抽出来,不过力量虽大却也是危险。”

  赵构道:“如何危险?”

  “有的人不惧怕生死,在你刺中他身体时,他抱着必死无疑的决心,死死地抓住,要是旁边有其他人,那你就成为活靶子,直接乱刀分尸,尤其是战场上更需要注意,不可刺得太深,也不可太浅。”

  陈广谆谆教诲,道:“在练习枪术时,你也要明白身体最脆弱的地方,每一招都不能有任何偏差,更不可乱刺,贻笑大方不说,还浪费时间,战场上时间仅次于性命,格外重要。”

  赵构点点头,他练习的枪术有攻击有防守,更像是江湖上比武的招式,套路很深,不像是陈广传授的枪术,重点强调枪意外,还强调实用性,简单地说便是临阵杀敌,不给敌人任何机会,直接杀之,免留后患。

  

第三百五十四章 酒后吐真言

  虽说大宋的酒水与后世的酒精度无法相提并论,整整一坛酒少数也有一斤二锅头的量,酒精上脑。赵构、陈广二人皆是七分醉意,三分清醒,酒不醉人人自醉,醉眼看世界有时候格外清楚。

  赵构内力深厚,好不容易用内力驱散体内的酒气,稍微清醒了些。陈广则头晕眼花,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人逢喜事精神爽。纵然不是陈广自己的事情,赵构取得乡试资格,还能得到院长亲笔推荐的信,此乃一大快事。

  “卫国啊!呃呃!……”陈广打了一个酒嗝,停了片刻,接着说道:“若是你武功天赋有读习字一半那就好了!……若你领悟力极好,我便将一身武艺传授于你。”

  “奈何天不遂人意!自古以来,何人能文武双全,哪怕大宋开国君主,也无法做到!……若是我的武功全部传授于你,也算是完成了师傅遗愿,就算是我死去,也没有任何遗憾了!……”

  “师傅!……弟子,有愧于您!……您的枪术、刀术皆无法传承下去!……弟子辜负师傅重托,非我所愿!……若是弟子还有时间,只是时间不多了!不多了!……”

  陈广趁着醉意,压抑许久的心事脱口而出,仿佛找到宣泄口一样,不停地倾诉内心的苦楚。提及师傅,陈广羞愧的低下头,双膝跪地,猛地磕头,吓得赵构一愣一愣的。

  虽然赵构与陈广对饮多次,从未见到陈广如此失态,每次痛饮都是八分差不多,只是今日不知为何陈广喝得有些多。赵构目瞪口呆地望着陈广,沉默不语,静静地听着他心中的苦。

  “师傅,弟子听从您的叮嘱,应征入伍!……奈何弟子无背景,空有一身抱负无处施展,枪术无双又如何,刀法精湛又如何,还不如白花花的银子来的实在,不必苦练武功,直接花钱买官便可以。”

  “弟子也是逼不得已才离开军中,隐姓埋名多年!……本以为这样了此残生,却不想老天与我开了玩笑!……哈哈!……为何老天对我高广如此不公?难道是高家杀孽太重?……”

  “宠儿,爹对不起你啊!……爹也是没办法啊!……若是我回乡,必定官府缉拿,倒是连累你们母子二人!……娘,请恕儿臣不孝,无法侍奉您老人家!……若有来生,孩儿做牛做马定然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陈广仰天痛哭,从师傅到母亲,再是妻子、儿子,心中满是愧疚。赵构听得真切,心里泛起滔天巨浪,他没想到陈广本名为高广,改名换姓,来到此处甘愿做一位传授武艺的老师。

  此外,赵构也听出陈广之前从军。顿时,豁然开朗。赵构之前就曾经怀疑陈广从军,只是不知某种原因不得已从军中退下来。赵构自己也参军过,他看得出陈广使出枪法时,身上流露出来的煞气乃是真正经过鲜血浸染才表现出来的。

  陈广呼天抢地的倾诉内心的痛,思念过世的师傅,还有在世的母亲、妻子、儿子等人,想见却不能见的痛一直压在心头上,这份沉重的思念之痛让陈广终日郁郁寡欢。

  若非情非得已,陈广真的好想前去探望妻儿。常年在外,有家不能回,来到陌生的环境赖以生存,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背井离乡独自生活。但是,赵构不清楚陈广为何对自己如此看中。

  如果是文采风流,院中比自己好的很多,远的不说就说进的那便是邵俊;若是与人为善,读人接受的是儒家文化,岂能轻易得罪他人,全部都是彬彬有礼之人,赵构费解地看着陈广。

  陈广痛哭了一阵,又破口大骂道:“赵佶这个昏君!……任用奸佞之臣,忠臣尽数无重用!你还是皇上,我呸!……沉迷酒色、法字画,如何能治理好国家,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赵构面部抽了一下,尴尬的看着陈广,沉默不语地听着他的大骂声,要知道赵佶乃是他的父皇,亲耳听见旁人谩骂自己的父亲,还不能反驳,这让赵构哭笑不得。

  陈广乃是一介武夫,拥有绝世的枪术、刀法,有心保家卫国,却遭到其他官吏排挤,以至于郁郁不得志,最后还被迫离开军中,远赴他乡。赵构理解陈广心中的痛,大宋重文抑武之风,让很多武将心寒,行军打仗更是处处受到阻挠,无法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并且,赵构也知道陈广骂的不错。因为后世中的宋徽宗的确是昏君,还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国之君,九五之尊,却不思进取,沉迷酒色,重用奸佞掌权,民不聊生,而他的字画在后世拍卖更是高价。

  虽说在文艺方面,赵佶文采出众,位列历代皇上之最,可惜忘了自己身份,忘记了自己的责任。虽说大宋的衰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是长年累月,政治制度、外敌入侵等因素,而赵佶却加速了大宋衰败的速度,这点无可厚非。

  如果不是赵佶对赵构器重,更是宠爱有加的话,以赵构的身份都无法肯定赵佶。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是看不起;直到真正接触后才知道,赵佶不像表面上那样,而是有些时候不得已而为之,卧薪尝胆,无力回天,只能任其发展。

  “若是你早点除掉蔡京、童贯等奸佞之臣,我又怎么会被逼离开军中,还惹了一身事!……若非你的昏庸无能,我又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