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132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32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徽宗淡淡的说道,又扫视一眼朝中大臣,脸色阴沉的厉害,道:“现在,还有谁反对?不妨一次性全部站出来!”

  郑居中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担心,却被宋徽宗无情的反驳,还让自己从枢密院副使跌落凡尘,直接被关在府上。如果不是贵妃之从兄弟,不是王珪的女婿,只怕也会受到罢免官职。

  有他再前,谁敢反驳宋徽宗,只得默默地承受着,他们有些人是真的担心大宋日后的局势,有些人则是担心自己的私利受到影响。宋徽宗“杀鸡儆猴”这招,震慑朝中大臣,所有人也明白宋徽宗这次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众人也不敢再有任何的异议了。

  “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异议,那么这件事就全权交于监察御史处理。”宋徽宗见大臣们沉默不语,心里冷笑,他做了这些年皇上,岂能不知这些人心里的真实想法,只不过没有点破罢了。

  “退朝!”

  “皇上有旨:退朝!”

  众人急忙躬身齐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中大臣纷纷退下,唯有赵构留了下来,太子赵桓等人眼中流露出一丝慌张,急急匆匆的离去了。赵构跟随着宋徽宗来到了御书房,他也不知到底是什么原因,心中有些纳闷。

  “老九,你是不是在想朕为何喊你前来!”宋徽宗微笑的看着赵构,就像是知道他心中所想似的,赵构点点头,又见他叹息一声,道:“朝中大小官员,拉帮结派,自成一体,这些朕都心知肚明!”

  “贪赃枉法、玩忽职守者大有人在,朕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因为时机不成熟。现在,已经没有那个必要继续隐藏着,将他们全部清除。若是留有他们在朝中任职,只怕不是福而是一场祸事,大宋再也经不起这样的风浪了!”

  “但是,你要记得一件事,有些人目前以你的情况还不能动他,就算你想将他处之,也不得擅自行动。你的羽翼还未丰满,不可操之过急,待日后再处理也不迟!”

  赵构知道自己的父皇说得话中意思,让他不要操之过急对付高俅等人。至于,太子赵桓,赵构还真的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真正想要除去的便是高俅等人,不过宋徽宗如此说了,他也明白其中的意思。

  “儿臣知晓!”

  “监察御史乃是监察百官之职,位不高权力极大,上至宰相,下至地方官吏皆可查,就算是王孙贵族,皇亲国戚都可以查之。正是有这样的权力,才会让百官忌惮!”

  宋徽宗慢条斯理地说道:“朕让你做监察御史,给予你重权,切莫辜负朕的期望。朕知道你的本事大,有些时候还需要学习。至于,监察御史的职责以及行程,你可询问许景衡,有他辅佐,想必会事半功倍!”

  赵构想起许景衡此人,惊疑道:“父皇,许景衡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担任监察御史也有一年之久,为何一直没有作为?”

  “许景衡太过于刚正不阿,在朝中百官忌惮,真正与他交心之人不多,只因此人行事不懂变通,却又懂得察言观色。并非他没有作为,而是朕一直没有给予他这个权力,有你引路,他从旁引导,朕也放心许多!”

  宋徽宗想起此人,自知有些对不起他。毕竟,许景衡为官清廉,从不与朝中任何势力勾结,独善其身,一心一意忠于自己。不过,他行事太过于刚正,不懂得圆滑,被宋徽宗明里暗里数落了数次才学会察言观色,懂得变通。

  他也清楚朱勔之事,许景衡也曾反对过,就算是高俅、童贯等人擢升也敢直言不讳的谏言。但是,那个时候宋徽宗是身不由己,只得置之不理,这次又借助朱勔这件事,将他贬官,为得就是让他能够帮助赵构,肃清朝纲。

  赵构知道宋徽宗是为自己好,也就不再多言了,他心里的疑惑也渐渐的明白了。宋徽宗叮嘱了几声后,赵构便离开了御书房,出了宫门,直接回到府上。与此同时,宋徽宗凝望着赵构的背影,喃喃自语:“你真的成长了不少……”

  虽然赵构很想尽早除掉高俅、童贯等人,不过他的处境也明白,不得不放弃查他们的想法。赵构怕自己忍不住,直接将他们处理了,要是真的查的话肯定会比其他人要厉害得多。

  不过,赵构也清楚,自己的父皇在早朝上,龙颜大怒,吃了秤砣铁了心的要清查大宋官吏的清白,是否有贪赃枉法之人。难道宋徽宗身为皇上真的不知道哪些人贪污吗?

  当然不可能,宋徽宗不知道,赵似必然知晓,也会如实禀告。只不过,宋徽宗一直未曾有任何的干预,自有他的打算,赵构也懒得去想太多。当务之急,便是好好地做好自己这个监察御史!

  赵构暗暗地想道:“纵然被百官忌惮,不喜又如何?我又不是为他们而做官,是为了大宋江山,是为了天下百姓!既然你们忌惮我,那我就给你们来一次震撼的,让那些人好好的记住,也记住为官之命!若是想要发财就不要做官,若是做官就不要想着发财,想要鱼与熊掌兼得,只怕你们没有这个福分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 慌了

  宋徽宗安排赵构接手监察御史之职,自有他的打算,赵构也乐得其所,这是他想要的结果。一直以来,大宋奉行的是文人治国,也有成效,也留下了诸多棘手问题,唯有从根本上处理才能保住大宋江山。

  赵佶还是那个赵佶,却有些不同,以往昏庸无能,不敢行动,只知沉迷书画、奇石的他,变得果断,比之他的父亲神宗还要有魄力,有胆识。曾几何时,宋神宗变法,使得宋王朝又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熙宁变法的实行,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国高达七亿亩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多种矿产品产量为汉代、唐中叶的数倍至数十倍,城镇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就连军队的战斗力也明显提高了不少。

  宋徽宗心知肚明,大宋眼前的局势唯有变法之途,却又不敢大刀阔斧的改变,以免惊起朝堂上群臣不满。自宋太祖建国之初,重文抑武,也不是长久之计,想要改变却苦于没有办法,时机也不成熟。

  如今,宋徽宗终于等不及了,下定决心彻底改变,就算是群臣反对,一意孤行,就算是背负违背祖宗遗训在所不惜。宋徽宗背负起所有的责任,由赵构去执行,就是为了让他明白大宋的官制,了解百姓疾苦,找寻一条道路。

  “皇兄,你当真让老九做监察御史?”赵似不知何时出现在宋徽宗身边,正声道。

  宋徽宗点点头,道:“监察御史,亦是给予他的职位,这个也是我考虑许久才决定的事情。朝中官职唯有这个最适合他,也只有他才能真正的做到严惩不贷,唯有这样才能成长起来。”

  “可是,老九在朝中势力不稳,根基薄弱。我担心,担任监察御史后,以他的行事风格,必定会大刀阔斧的展开行动,这样更是遭到百官忌惮。只怕那个时候,对他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朕相信他明白这么做的意义,至于朝中大臣,不必去理会太多。朕一直担心违背太祖遗训,迟迟不敢下定决心。若是再不去做,只怕为时晚矣,有些事情应该采取行动了!”

  “皇兄,既然你坚持,那就做吧!”赵似无奈的叹息一声,他不在劝说了。曾经,他也询问过皇兄安排什么样的官职给予赵构,却一直没有回音,直到今日才得知给了监察御史之职。

  监察御史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做的,许景衡担任监察御史时,不曾贪墨分毫,奉公廉洁,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有些事情还是不得不顾忌,不敢放开手脚去做。

  如果是赵构担任监察御史,那么太子赵桓、高俅等人必定不会束手待毙,以他们的性格必然会使绊子。监察御史位不高权力太重了,重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听命于皇上即可,就算是枢密院使、太子等人都可以不放在眼里,也不必听他们的命令。

  可是,这样一个职位却是人人忌惮的,也不敢有朝廷官员愿意跟他们打交道,谁也不想惹祸上身。朝中大臣身家清白之人,没有几个,就算是廉洁奉公之人也甚少与他们联系,只因监察御史这个官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则锋利无比,用之不当则伤害自己。

  赵似不明白自己的兄长是作何想法,偏偏让在朝中没有多少势力的赵构前去担任监察御史,不惜将许景衡贬为副使,从旁协助与他。即使是这样,赵似也不想询问太多,他知道赵佶有自己的想法,只需要听命行事即可。

  “十三弟,这次事情你不必出手,相信构儿会处理得当!”

  宋徽宗岂能不知赵似心中所想,立即出声阻止尚未生出的想法,赵似也只能点头。既然自己的兄长都说了,让自己不要插手管,那就只能乖乖听命行事,而且这个赵似也相信赵构有能力处理,毕竟他的手中也不是真的一点势力都没有。

  “我让你做的另外一件事,你探查的如何?”宋徽宗正声道。

  赵似回道:“皇兄,你所料不差,他们真的开始在行动了!只不过,这一次我们派出去的探子并未深入其中,不得而知具体情况,却看见有大批的训练有素的士兵在操练,只怕居心叵测!”

  “继续盯着,以防真的发生那样的事情!”宋徽宗叮嘱道,“只希望时间能够赶得上!……”

  赵似沉默了,皱着眉头,他们的心思想到其他事情上去了。至于,赵构担任监察御史已经成为事实,再争辩也没有意义了。现在,他们有比这个更加重要的事情处理。

  话分两头,太子赵桓慌了,在赵构担任监察御史之后,他变得不再淡然处之了,而是神色紧张不已。另外,宋徽宗的态度也让他生疑,尤其是朝堂上狠狠地瞪了自己等人一眼。

  虽然话没有说出,那意思已经明显不过了,就是一种警告,让他们收敛一点。若是再有这样的事情,决不姑息。太子赵桓慌了手脚,心里惶恐不安,总觉得自己父皇知道的事情比自己想的还要多。

  “现在是九弟担任监察御史,只怕有些棘手了!”太子赵桓紧锁眉头,沉声道:“今日,在朝堂上,父皇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要彻底的清查朝中的贪官污吏,结党营私之人,只怕这件事有些蹊跷!”

  “太子莫慌,事情还未到那一步!”高俅说道,“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皇上的性格大变,不再是以前的那个皇上,我们日后要小心点便是。若是没有猜错,皇上并非真的想要让朝纲大乱,只是朱勔这件事闹得太过火了,触怒了龙颜,招惹皇上的忌讳,过些时日便会无事。”

  王黼气呼呼的说道:“这个朱勔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居然闹得这么大,还被人握有证据,这是死不足惜!”

  王黼提及朱勔此人心里就来气,要不是他东窗事发,也不会连累到他们几人跟着受罪。现在,这件事还没有真正完结,赵构的手段,他们可是清楚地很,不动声色的暗中收集证据,再狠狠地出招,让人防不胜防。

  如果赵桓不着急,那是假的,他也没想到这两个月按兵不动的赵构,居然会来这么一招,让他们措手不及。若非宋徽宗有所顾忌,只怕赵桓也难辞其咎,故而心里有些慌了。  

第二百一十三章 皇上不急,急死太监

  太子赵桓不解道:“九弟的才能,有目共睹,为何父皇偏偏将他进入监察御史?”

  若是宋徽宗真的想要扶持赵构与自己为敌,不应该给予监察御史。虽然朱勔之事,让赵桓遭受不小的打击,失去了手握重权。但是,朝中还有半数以上的大臣归于他麾下,并未伤筋动骨。

  以赵桓猜测,宋徽宗真的想要帮助赵构,理应另谋他职,不应该成为监察御史。除非是另有目的,而这个目的便是打击自己的势力。监察御史不是虚有其名,也不是形同虚设,而是真正的有实权的大臣。

  因此,赵桓怀疑宋徽宗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或是,宋徽宗不是想要扶持赵构上位,而是让他的势力分崩离析。正所谓:树倒猢狲散,只要以赵桓为首的七人垮台,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赵桓想到此处,眉头紧锁,惊道:“莫不是父皇真的想要废除本宫太子之位?”

  众人也想到同样的问题,就连高俅也不淡定了。之前,高俅还信心十足的认为皇上不会对他们怎么样。可是,静下心后他们都发现自己错了,还错的离谱,那就是赵构不是赵佶,不禁有些心急了。

  “若是事情真的如同想的那样,只怕这件事不是那么回事了!”赵桓沉声道,“本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