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131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31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是情非得已,非常之事只能用非常手段,这一次他便是真正的独裁了,任何人的谏言都听不进去,谁要是反驳一律被否定,谁也动摇不了他的决心,让朝中大臣重新认识了一遍宋徽宗。

  “汪大人!”宋徽宗低声喝道。

  虞部郎中汪伯彦躬身道:“臣在!”

  “朕任命你为苏州宣抚使,立即前往苏州,查抄朱勔家族,彻查苏州案件由你全权处置,有先斩后奏之权。”

  “臣遵旨!”

  虞部郎中汪伯彦自始至终都站在宋徽宗身边之人,他也是没有依附于任何派系的大臣之一。并且,宋徽宗曾经单独召见过此人,亲自试探他的才能,的确是有些本事,故而宋徽宗委任他前往苏州收拾这个烂摊子,以他的能力必然处理得当。

  “宣抚都统制刘延庆何在?”宋徽宗再次喝道。

  刘延庆躬身道:“臣在!”

  “朕命汝率领一万精兵,与汪大人一同前往苏州,务必处理好一切事宜!若是胆敢有滋扰闹事之人,尽可抓捕归案!若是苏州有任何闪失,汝不必回京见朕了!”

  刘延庆高喝一声,道:“臣遵旨!”

  “监察御史何在?”宋徽宗大喝道。

  监察御史位不高权重,只有从七品,通常来说七品官员不得入朝参政,唯有监察御史有此特权。没有出入朝堂正门的资格,只能由侧门进出,非奏事不得至殿廷。开元初才取消限制。

  但是,监察御史的权力颇重,内外官吏均受其监察,权限甚广,颇为百官忌惮。此时,担任监察御史的乃是一代名臣许景衡,他生平奉公廉洁,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忧国忧民,只不过却没有得到朝廷的真正重视。

  许景衡躬身道:“臣在!”

  “你身为监察御史,朝中百官行径岂能逃得过你的管制,朱勔这厮狼心狗肺,欺上瞒下,又在苏州胡作非为,俨然不把朕放在眼里,你是如何担当这个监察御史的?”

  宋徽宗掷地有声的质问道:“朕念你忠君爱国,监察御史之职品级不高,却有重权,像朱勔之流你却没有及时发现,若不是广平郡王发现,只怕朕还蒙在鼓里,难道你想朕背负骂名才愿说吗?”

  许景衡苦笑连连,他是反驳不是,不反驳也不是,只能把所有的苦楚往自己的肚子里咽下去。不是他没有上奏,而是上奏的奏章全部都枢密院拦住,要不就是宋徽宗自己没有重视。

  既然宋徽宗雷霆震怒,岂能善罢甘休,他也只能听之任之,不敢有丝毫的反驳。

  “既然你无话可说,那么监察御史的职位不便留在上面了,贬为副监察御史,你可服气?”

  许景衡勉强的笑了笑,躬身道:“臣服气!”

  宋徽宗瞥了一眼许景衡便让他退了下去,接着目光看向了童贯,道:“童大人,你身为枢密院使,苏州出现如此大的事情,居然漠不关心,就连朕都蒙在鼓里,你可知罪?”

  童贯心里有愧,他是明里暗地帮助与朱勔,故而声音也显得笑了许多,颤颤惊惊道:“臣,知罪!”

  “枢密院使之职你也卸下吧,留在府中歇歇时日!”

  童贯知道宋徽宗收回他手中的兵权,却又无可奈何,只能乖乖的认命。并且,宋徽宗更是让他安心的做一个国公,手中再也没有任何的权力了。太子赵桓听闻后,整个人也愣住了,他没想到自己的父皇会来这么一招。

  “枢密院掌管军事,王少宰你掌管尚书省,朝中出现这等居心叵测之人,你也逃不了干系。”宋徽宗目光阴冷的看着王黼,大喝道:“你也回府歇息吧!至于,尚书省的职位另选贤能再补上!”

  王黼整个人都愣住了,他没想到自己也被朱勔之事牵连,只得认命。宋徽宗瞥了一眼太子赵桓、高俅两人,意思非常明显了,看得他们两人心里泛起一阵寒意,他却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便收回目光,让他们二人紧张的心一下舒展开来,背上早已被汗水浸湿了。

  纵然他们心里知道狂风暴雨会来,也做好了准备,不曾想到这场暴风雨的核心居然会是当今皇上引起的,而且还是太子赵桓的势力受到打击,这一切的引子赵构却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气定神闲地看着热闹,仿佛与他无关。  

第二百一十章 监察御史

  太子赵桓颤颤惊惊,他手握重权,看到自己父皇阴冷的目光时,还是胆战心惊,让他开心的是自己的父皇并没有当面责备,给他留了几分薄面。至于,枢密院使的官职,对他来说想要得到唾手可得,毫不放在心上。

  高俅也是心惊胆战,他没有想到朱勔一人之事会牵扯甚多,整个朝廷都震荡了。经过朱勔的风波,席卷朝纲,太子赵桓身边的势力也被零零散散的打散掉,枢密院、中书省两个朝中最高的职位都被换人了。

  “皇上这招‘釜底抽薪’用得实在是高明,不动声色地掌控枢密院、中书省,又狠狠地打击了太子,只怕接下来就是扶持广平郡王上位。若是真的这样,只怕皇上的心还是偏向广平郡王,局势堪忧啊!”

  高俅皱着眉头,低头沉思,想到此处,浑身一震,眼神抹上了一层忧愁之色。一直以来,他们都以为皇上是真的作壁上观,任由他们两兄弟争夺皇位;目前的形势来看,宋徽宗的心还是偏向于赵构。

  若是真的这样,只怕这一次朱勔的事情就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了。高俅心里有些怀疑,这是皇上与广平郡王联合起来演的戏。现在,太子赵桓手中并无实权,兵权、政权全部都被剥夺,枢密院使、参知政事的位置都空出来了。

  之前,中书省参知政事一直未曾有人替代,便有尚书王黼暂代。现在倒好,到头来空欢喜一场,反而成全了宋徽宗把持大权。这场风波之中,最大的受益者反而是当今皇上。

  原本,太子赵桓等人联合起来,已然把持朝政了,不想这一次的风波不仅让宋徽宗打破这个局面,还让他们进退维谷。并且,这场风波也成全了赵构,反而是赵桓损失惨重。

  宋徽宗本来是打算睁一只闭一只眼,任由赵桓、赵构二人争夺皇位,他也没有打算出面干预。但是,赵似从苏州带来的情报却告诉他朱勔在当地胡作非为,那个时候他便有了杀他之心,只不过时机不成熟。

  赵似在调查朱勔的同时,也发现暗中有一股力量也在调查,最后彼此井水不犯河水。今日,上朝赵构的奏本以及证据,大大的出乎宋徽宗意料之外,也想起赵似说过的话。

  “皇兄,臣弟派往苏州的探子回报,朱勔这厮为非作歹不说,还打着进贡之名,强取豪夺,侵占良田,东南地区的官吏都由他说的算,俨然把东南地区当成自己的地盘。”

  赵似诧异道:“另外,还有一件事要与皇兄禀明,我派去的探子说,不仅仅我们再查朱勔,还有一股不知名的势力正在探查。并且,那人还说在苏州看见老九府上的人。”

  宋徽宗惊讶道:“老九府上的人?这么说,那股势力是老九的?但是,这怎么可能?”

  赵似想了想道:“皇兄,那人也没有查到那股势力到底是怎么回事,比之我们不遑多让。如果真的是老九的人,那真是好事。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老九按耐住性子静静地等待着一个多月,只怕不久后便要展开行动了。”

  宋徽宗不可置否地笑了笑,唯一想不通的是赵构是何时有这样一批隐藏在暗处的势力。不过,这些对于他而言没有坏处,反而很开心。那些人要真的是赵构的,也就说明苦等了一月有余,终日沉默不语的老九终于要行动了,还是雷厉风行。

  宋徽宗很是欣慰,赞许道:“这样的人才配得上皇位,老九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赵似道:“皇兄,那么接下来该如何做?”

  “将你派出去的人全部撤回来,要真的是老九做的,不日便能见到了。既然他想出手了,我们就不必插手。不过,这样一来也好,要是真的什么都不做,那就被动挨打了,又如何与太子等人争斗。”

  赵似点点头,他知道皇兄意思,也没有反对。宋徽宗目送着赵似离去,又看了看手中的情报,淡淡的说道:“是时候该打击一下了,朕再不出面,只怕日后大宋还不至于会发生什么事情!”

  恰好,赵构拿出的证据显示出那股势力正是他的人,宋徽宗心里也猜到了大概,脸上却不动声色,直到证据摆在自己面前,他才知道朱勔这厮狼子野心也就罢了,居然搞得怨声载道,愤怒也不是假装的,是真的愤怒了。

  “骠骑大将军赵构何在?”宋徽宗正声道。

  赵构躬身回道:“臣在!”

  “大宋吏治是该好好地整顿一下了!”宋徽宗淡淡的说道,“你参奏有功,朕赐予你监察御史之职,查清朝中大臣任何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之辈。若是查证属实,朕赐予你先斩后奏之权。”

  “你且上前来!”

  赵构恭恭敬敬的上前走去,宋徽宗从龙椅上站起来,正声道:“朕赐予汝尚方宝剑,如朕亲临,任何阻挡你监察之职,不论官级多高,权力多重,你都有权处置。”

  “朕要好好地清查大宋官吏中还有多少人如同朱勔之流,发现一人杀一人,发现两个杀一双。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在大宋谁敢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者,一律杀无赦!”

  赵构闻言高声回道:“臣遵旨!”

  宋徽宗欣慰的点点头,又让赵构下去了,然后看向了许景衡,道:“这次事情你责无旁贷,朕命你从旁协助。若是朝中再有朱勔之流,你应该知道是什么样的后果。”

  许景衡躬身回道:“臣遵旨,自当竭尽全力!”

  太子赵桓、高俅等人面面相觑,按耐住心中的惊讶,他们没有想到这次皇上是真的动怒了,朱勔引发出来的风波还只是开始。只怕接下来的事情,更加的让人难以应付。

  他们以为宋徽宗掌握枢密院、中书省的权力,手中再次握有大权,定然会给予赵构其中一个职位,却不想他反其道而行之,给予位不高权重的监察御史之职,要知道这个职位让所有人都胆战心惊。

  赵构本身就是骠骑大将军,又是郡王,又曾经做过枢密院使,还率领大军平定方腊等人叛乱,手段非常。若是他成为监察御史,只怕真的有机会将赵桓身边的亲信一个接着一个的铲除,这下太子赵桓等人慌了手脚。

  宋徽宗这招着实震慑住他们所有人,那些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之人面不改色,那些心里有鬼之人面色骤变。宋徽宗想要铲除朝中所有的贪污之人,也不过是给予这些人警告,让他们收敛一点罢了,以此让赵构立足于朝堂之上的手段。  

第二百一十一章 吃了秤砣铁了心

  “启奏皇上,臣有本要奏!”

  宋徽宗阴冷地看了一眼,道:“郑大人有事要奏?”

  明知宋徽宗正在气头上,他还敢直言不讳的上奏,明摆着就是顶着皇上的怒火,不过那人怡然不惧,不是不怕死,而是真心为国为民,故而铁骨铮铮,只见那人满头皆是花白的银发,就连胡须都有些白了,此人乃是枢密院副使郑居中。

  “启奏皇上,臣以为皇上所作不妥!”郑居中怡然不惧,就算宋徽宗脸上满是怒火,他还是继续高声道:“自大宋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大的震荡。若是真的彻查下去,只怕牵扯甚大,动摇国之根基,臣以为皇上三思而行之!”

  宋徽宗冷冷的说道:“哦,那以郑大人的意思该如何做?”

  “贪官污吏,人人得而诛之!”郑居中不紧不慢地说道,“臣以为,彻查大宋贪污之人,臣担心会引起一些人的忌惮,要是再出现朱勔之流,是祸不是福。但是,这件事兹事体大,不得马虎行事,若是牵连甚广,只怕难以收场!”

  “难以收场?哼!”宋徽宗冷哼一声,高声道:“朕是天子,天下皆是朕之天下,谁敢不遵从圣旨。不说还未彻查朝中贪官污吏,要是真的查到,牵扯甚大又如何?”

  “朕要的是朝中再无贪官污吏,谁敢触怒龙颜,一律杀之!朕要告诉那些还想牟取私利官员,谁敢再以权谋私,休怪朕辣手无情;朕也要告诉天下百姓,江山还是赵氏江山,那些图谋不轨之人休得妄动!”

  “郑大人,朕看你在枢密院也没什么作为,特许你回府静养三月,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再来见朕。没有朕的旨意,不得出府半步,你下去吧!”

  宋徽宗淡淡的说道,又扫视一眼朝中大臣,脸色阴沉的厉害,道:“现在,还有谁反对?不妨一次性全部站出来!”

  郑居中直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