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855章

大宋将门-第855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人愿意放弃手里的权力,但凡事总有例外,爱美人不爱江山者,也不乏其人。曾经沧海,高处不胜寒,赵曙更想把后半生留给自己,留给夫妻两个。

  似乎有点自私,可他就是这么想的。

  只是我们的赵顼小朋友愿意接受吗?

  上一次父皇询问,他表示要学医术,这段时间,赵顼还真下了功夫,背诵医书,辨认药材,还跑去医院观摩学习,没事还开点药,如果侍卫咳嗽风寒,太子殿下一定很贴心送上一副亲手开的方子,甚至还会帮忙熬药。

  每次这个时候,侍卫们都会怀着为国捐躯的壮烈,毅然喝下汤药。

  好在吃赵顼的药还没有毒死人,最多拉几天肚子而已。

  貌似医术还行!

  小太子正乐此不疲,父皇居然要把皇位交给他,赵顼都懵了!他甚至不知道反驳,只能茫然点头,仿佛不明白皇位是什么意思。

  “唉,圣人何必逼迫皇儿呢?他那么小,什么都不懂,皇位重如山,他哪里承担起来!”王青不无抱怨道。

  “哈哈哈,梓童,正因为皇儿什么都不懂,才能当好皇帝?”

  “这,这是何意?”王青迷糊了。

  赵曙笑道:“前番出现请愿团,并非偶然。请愿团能迅速波及诸省,也不是没有原因。大宋盛世,皆是师父苦心经营之功,我能顺利远征,大胜归来,也是师父苦心布局的结果,说起来,只是摘了桃子而已。”

  赵曙说着,坐在了妻子的身边,“如今明定条文,君臣权责已经明晰,铲除了金融势力之后,必定会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这种关头,最忌讳令出多门,反反复复。我思考过了,只有我退位,才能绝了一些人利用皇帝反扑的念头。皇儿继位,他什么都不懂,那些人也就没法利用他,唯有如此,江山稳固,一家人也能平平安安。”

  放在别的朝代,皇帝不停退步,只会造成改朝换代,可眼下情况完全不同,政务的中心已经转到了政事堂,皇帝可以干涉,也可以不干涉。没准不去干涉,还会更好!

  唯一的风险就是太多人不确定,不相信,他们不认为皇帝会心甘情愿,交出权力,所以才有了请愿团,他们希望王宁安来取代赵家,至少王宁安看起来,要比赵家人更开明!

  但是赵曙偏要告诉这些人,别的事情上,他比不过师父,唯独放权这一条,他能比任何人都做的更好!

  事实上,能容下王宁安这个超级权臣,赵曙的胸怀就让人惊叹了。

  他要用行动,让所有人安心,从此朝局安稳,一心向前发展,再也不要为了争权夺势,扰乱了天下,毕竟这里面也有自己的心血。只要赵曙退位,接下来不管谁继位,没有了那么多权力,也没有机会表现,断然不会有赵曙一样的威望。

  没有了威胁,也就没有了利用的价值。

  皇儿绝非英主,自己都承担不起来的担子,为什么要难为孩子!

  在这一刻,赵曙更像是一个普通的父亲。

  而且赵曙也有算计,他退位了,就能用太上皇的身份,保护庇佑赵顼,等小家伙习惯了,了解了如何当皇帝,那时候他或许也老了,赵家人的寿命不长,他也能走得安心。

  难不成非要等自己熬干心血,驾崩之后,再把天下交给浑浑噩噩的皇儿手里,那样是不负责任!

  做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尚且需要实习多年,医国可比医人难多了,更需要实习历练。

  就让赵顼当一个实习皇帝算了。

  ……

  “怎么可能?”

  面对着赵曙有意退位的消息,小彘蹙着眉头,他的拳头不由自主攥紧了,突然门被推开,狗牙儿从外面风风火火跑进来,他看了一眼兄弟,嘴角上翘,冷笑道:“你果然没安好心!”

  小彘横着眼,怒道:“大哥,你下次敲门好不?”

  “就不!”狗牙儿不客气道:“文狐狸弄请愿团,你小子是不是也有这个心思,是不是和他密谋了?”

  “你胡说!”

  小彘豁然站起,“我要是和文相公有勾结,你把我送去琉球就是了!”

  面对兄弟炸毛,狗牙儿可不怕,“你当然不会那么傻,但是你一定在心里想过!”

  “你!”

  小彘气炸了,“哥,别诛心成不!”小彘眼珠转了转,突然道:“哥,我就不信,在你心里,陛下的地位能比老爹还重要?”

  “你才是诛心!”轮到狗牙儿怒了,“我告诉你,这是不能放在一起比的事情,父母之恩,兄弟之情,朋友之谊……都是正常人离不开的,当然了,或许你能离开!”

  言下之意,你小子不是正常人。

  “你!”

  小彘气得在地上转了好多圈,头发都立起来了。

  “哥,你说的可真好听,我就想请教你一件事,咱爹为了大宋做这么多,天下苍生无不感念,而且老爹又推行新政,把几千年的规矩彻底推翻,重建了一套体系……这么大的贡献,这么大功绩,区区一个秦王,能彰显老爹的地位吗?百年之后,你想史书上怎么写咱爹?”

  狗牙儿被问得哑口无言,貌似兄弟说的也有道理,老爹的付出和获得有点不成比例。他突然仰起头,驳斥道:“那你就想着拥立咱爹当皇帝了?怪不得你生气呢,老师夺了徒弟的皇位,还情有可原,如果老师拿了徒孙的东西,就太丢人了,是吧?”

  这俩小子性格虽然不同,但脑筋都很灵活。

  虽然请愿团被压下去了,却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尤其是王宁安这一轮的肃贪,力度之大,前所未见。加上新的技术突破,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目前王宁安在民间的威望与日俱增,早晚会酝酿出下一轮的请愿团,丝毫不要怀疑。

  这时候赵曙选择退位,其实是躲避了锋芒,王宁安,包括王宁安的支持者,总不能不要脸到夺一个孩子的皇位吧?

  而且赵家表现如此大度开明,还被夺取皇位,老百姓真的能同意吗?

  小彘想着时机成熟,再推波助澜,可时机未到,赵曙已经出招了,能不懊恼吗?

  倒是狗牙儿,他惊叹于赵曙的聪明,但是心里也有那么一丢丢儿的愧疚。

  他默默坐了下来,老爹熬白了鬓发,几十年殚精竭虑,不惜以一人之力,对抗天下,硬生生扭转乾坤,才创造出如今的盛世。

  疆土无限,子民数亿,生机勃勃,繁荣昌盛……即便是传说中的三代之治,也未必有今天的成就。

  老爹的确居功厥伟,没有应得的地位,怎么也说不过去。

  而且王宁安的地位不止关系他一个人,更关系到整个朝局,那么多的新政,那么多的国策,都要贯彻坚持,如果王宁安的地位不够,何以能成为金科玉律,被继任者认真奉行?

  狗牙儿呆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这真是个费脑筋的事情,他揪着头发,痛苦纠结。

  “二弟,除了拥立老爹当皇帝,就没有别的办法?”

  小彘眼珠转了转,突然笑了,“哥,我还真有一个点子,你想不想听?”

第1162章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赵曙想退位,王宁安当然看得出来徒弟的用意,他是不想和自己冲突,更怕断送了大好局面。

  国事为重——徒弟尚且能如此,何况师父!

  “老夫也该退了!”

  王宁安默默盘算,能做的已经差不多了,如果还赖着不走,搞不好就有第二轮请愿团了。

  当然了,王宁安不会很唐突地拍拍屁股,直接挂印封金。他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当好首相的位置,延续他的国策。

  “去把吕相公和章相公请来。”

  不多时,吕惠卿和章惇两个人出现在了王宁安的值房,他们躬着身体,显得非常谨慎小心。

  “吉甫,子厚,为师二次为相,该做的已经做了,剩下的就要交给你们!”王宁安的语气格外坚决,不容置疑。

  果然!

  两个人脸色一变,心砰砰跳。

  老师这是要选择继任者了。

  他们屏息凝神,半点不敢疏忽。

  “吉甫,子厚,你们觉得接下来朝政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问题一出,章惇急忙抢先迈了半步,“师父,弟子以为接下来要继续肃清贪腐,推动基础设施,救济贫困百姓……对外积极进取,要争取更多移民,尽快同化海外殖民地,并且建立行省,纳入版图,加强管理!”

  章惇的话,基本上就是王宁安政策的延续,而且以他的个性,做起来只怕更加激进,更加大胆。

  王宁安沉吟了一下,看向了吕惠卿。

  “吉甫,你的意思呢?”

  吕惠卿面色凝重,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章惇都不耐烦了,他才开口。

  “师父,如今大军西征,目的是摧毁能够威胁大宋的力量,为移民开发铺路,这么做当然是对的。可毕竟多年以来,都一直向外扩张,领土增加了几倍不止,这么大的疆域,情况复杂,百族林立,我们甚至弄不清有多大的面积,有多少部落。囫囵吞枣地吃下去,弟子以为意义不大!”

  “吕吉甫!”

  章惇怒了,“你什么意思,莫非开疆拓土还错了?”

  “非也!”

  吕惠卿毫不示弱道:“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我只是以为应当停下来,消化消化战果,如此而已!”

  章惇还想争论,王宁安却拦住了他。

  “吉甫,你继续说下去,具体要怎么做?”

  “师父,弟子绝不是消极保守,而是觉得需要休养生息,藏富于民,尤其是需要等待新技术普及……在这段时间,弟子认为应当以教化为主,以往是以霸道服人,现在就该用王道了。”

  “何为王道?”王宁安又追问了一句。

  “弟子以为眼下的王道就是增强所有人的归属感,我们向外移民何止百万,这些移民又生息繁衍,或许在几十年后,海外疆土就有亿万炎黄苗裔。这些人和我们长得一样,流的血液相同,可毕竟身处异域,容易沾染蛮夷习性……所谓出则华夏,入则夷狄。朝廷的力量一时达不到的地方,如果炎黄子孙忘了根本,变成和蛮夷一样,反过头危害大宋,背叛祖宗,岂不是天下憾事!”

  “理学在海外传播猖獗,奇谈怪论四起,海外移民,和朝廷是离心离德,这段时间的改革,又影响了海外的利益,一些人受到了损失,他们把账都算在了朝廷的头上,心中怨恨。弟子以为,如果不尽快弥合,消除隔阂,任由裂痕扩大,偌大的疆土,有四分五裂的危险。”

  吕惠卿说完之后,他发现师父嘴角上扬,露出了笑容,显然,他的回答很让师父满意,吕惠卿胆子更大了,“师父,弟子还有个提议,先帝圣寿大典,师父亲自操持,万邦来潮,盛况空前。这一次弟子觉得,应该举行祭奠炎黄先祖的盛典,让海外的华夏后裔,齐集一堂,共襄盛举。”说到这里,吕惠卿声音低下来,笑道:“师父操劳了这么多年,这个盛典也是弟子献给师父的礼物,恳请师父收下!”

  说着,吕惠卿一躬到地。

  章惇迟疑了一下,也跟着弯下身体。

  不得不说,吕惠卿的主意真是不错,曾经为了收复燕云,王宁安祭奠炎黄先祖,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次王宁安要退位,聚集所有华夏子孙,共同祭奠先祖,正好给王宁安的宦海生涯画一个完满的句号。

  哪怕心里鄙视,章惇也不能否认,姓吕的马屁拍得好!

  放在以往,王宁安断然不会同意,可这一次他真的要谢幕了,总该有点动静吧!

  在沉默了许久之后,王宁安点头了。

  “仪式可以隆重,但必须节约预算,不能铺张浪费!”

  “请师父放心,我们一定办好!”

  吕章异口同声。

  ……

  要再次祭奠炎黄先祖,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自从赵曙的爷爷玩坏了泰山封禅之后,就缺少了一个可以彰显帝国威严,天命所归的重要活动。

  现在看起来,唯有祭祀炎黄,比起泰山封禅更来劲儿!

  太好了,早就应该办!

  在一片欢腾之中,陆续有人进京,共襄盛举。

  第一个到来的就是东平王赵宗景,他用了三天时间,乘着火车来到了洛阳,进入了秦王府!

  “二郎,我来看你了!”

  王宁安稍微迟愣,快步迎上来,和赵宗景熊抱在一起。

  两个人分别之后,哪怕孩子们成亲,老亲家都没能见面,能不想念吗?他们互相拍了拍,又看了看,笑得像是个孩子。

  老了,全都老了!

  王宁安当了爷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