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乱明 >

第398章

乱明-第398章

小说: 乱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太极满口答应,并提出,若李自成需要,满清这边可直接派遣骑兵助战。
    李自成接报后,大喜,立即令宋献策至辽东面见皇太极,商谈派兵助战一事。皇太极令济尔哈朗携宋献策至蒙古鄂尔多斯部,命令鄂尔多斯部抽调六千骑兵至陕西作战。三方约定,鄂尔多斯部在进入陕西后,可随意劫掠,所得作为派兵的报酬。
    这才有李过携六千蒙古轻骑前赴泾阳一事。
    完成了双方面部署之后,皇太极才松了一口气。不过,当皇太极一人独处时,却越想越不对劲。年初时,无论是济尔哈朗至宣大一线打击蒙古、进入大明境内劫掠,还是通过王登库与李自成联络,都掌握着战略上的主动权,可以从容布阵,看着荆州、大明如同屁股着了火一般四处奔忙。
    为何仅仅过了半年,形势就得到了彻底逆转,变成了自己穷于应付?战略主动权为何莫名其妙地就挪到了荆州一边?难道骠骑军入驻朔州,居然有如此的威力?
    骠骑军区区六七千骑士,自己随便按下一个指头,就足以将其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因此,骠骑军的威力并不在于自身的武力。
    皇太极的心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无论是自己,还是麾下的悍将,为何从未想过将骠骑军一鼓荡平?
    难道惧怕林纯鸿倾巢来报复?
    皇太极剖析着自己的内心,不得不承认一点,满清内部,潜意识地还是惧怕林纯鸿的报复!
    这就是山东一战建立的威慑力?
    皇太极越想心越凉,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何骠骑军能在朔州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为何能轻易扭转战略态势!
    偶尔一次,召见王登库时,王登库随口一句话道破了其中的玄机。
    王登库道:“人总是懒惰的,总是充满贪欲的,总是贪生怕死的,把握住这三点,做生意时就能无往不利!”
    皇太极幡然醒悟:林纯鸿兵抵朔州,令蒙古人不必冒生死危险就可以满足贪欲,自然无往不利!

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北剧变(四)
    秋天的关中,实属厮杀的好天气。
    暖暖的太阳,照射在各色各样的盔甲之上,让人舒服至极,盔甲和兵器既不像夏天一般炙热无比,又不像冬天一般寒冷刺骨。而且,暖暖之中,偶尔又有一阵凉意袭来,让人精神抖擞,情不自禁想与对手厮杀一番。
    在这样的气候下,厮杀的双方都能将自己的技巧发挥到极致,自然,杀人的效率也提高到极致。
    然而,如此令人满意的条件之下,兴平惨烈的战场上,却响起了李自成歇斯底里的吼叫:“撤退!撤退……”
    下完令,李自成第一个调转了马头,带着百余亲卫一溜烟地往西逃跑,将数千余所谓的精锐扔在了屁股后面。
    两个时辰以前,三千余精锐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正火速往东北方向进兵,试图痛打落水狗,与刘宗敏、李过一同围剿龙虎军。
    李自成完全没有料到,龙武军居然先下手为强,将目标对准了他!
    龙武军进兵的速度相当快,几乎紧随着哨探的屁股冲入了李自成的侧翼之中。既然是精锐么,当然有一战之力,虽然被龙武军一穿而过,损失惨重,李自成也迅速组成了防守阵列,苦等刘宗敏和李过的援兵赶到。
    一旦刘宗敏和李过的援兵赶到,局势就不会坏到哪里去,甚至还有可能重创龙武军。
    令李自成极度失望的是,他没有等来刘宗敏和李过的援兵,却等到了贺人龙的官兵。
    贺人龙有贺疯子的诨号,自然异于常人。只见他手持一把明晃晃的大砍刀,在亲卫的遮护下,率先杀入李自成阵列,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将披着皮甲的乱民砍得鬼哭狼嚎。
    事已至此,李自成回天无力,只好狼奔豕突,望着凤翔方向狂奔。
    李自成刚刚消失踪迹,李过率领八千骑兵赶到,双方对峙半个时辰后,各自撤兵。
    自此,李自成花费数月功夫组建的精锐步兵灰飞烟灭,消散于残破的关中平原之中,筹谋已久的突然袭击计划也遭到了彻底失败,形势对他而言越来越不利。
    对绥靖行营而言,任务却比当初更为繁重。
    李自成出卖祖宗,出卖同胞引入的六千余蒙古轻骑兵,其破坏力非普通乱民所能及。他们一点也不在乎能不能打得上仗,只要让他们在关中这个花花世界肆意劫掠即可。
    所以,当龙武军、贺人龙部与李过脱离接触之后,蒙古骑兵们的心思马上活络起来,立即纵兵将兴平县的南市集镇洗劫一空。
    旋即,蒙古骑兵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又将礼泉的裴寨攻破,杀死男女数百人,将裴寨烧为白地。
    由于早有约定,李过虽愤懑难平,也只好任由蒙古骑兵作恶。
    消息传至龙武军中后,吴天柱不待接令,立即纵兵出营,将正在施恶的两百余蒙古骑兵斩杀一空。
    鄂尔多斯部这才集中兵力,汇合李过后,与龙武军展开了对攻。
    龙武军兵甲齐备、武器精良,蒙古骑兵压根不是对手,丢下数百尸体后,仓皇往北边逃奔。
    蒙古骑兵长于骑射,自然希望吴天柱追袭其后,采用背射的手段重创龙武军。
    吴天柱不会上当,只是远远摄在蒙古骑兵之后,一旦蒙古骑兵停下马蹄,则立即发动雷霆一击,不给蒙古骑兵从容劫掠的机会。
    蒙古骑兵苦不堪言,索性一路北逃,一直逃到彬县地广人稀之处,方才摆脱龙武军。
    蒙古人好不容易被邀请进入花花江山,自然不肯轻易放弃劫掠的良机。接下里数日,不停地往南试探。龙武军也铁了心,堵在蒙古骑兵南下的必经之道上,一旦蒙古骑兵露头,就狠狠地上前猛揍。
    如此数日,双方鏖战不休,疲累不堪。
    一直等到虎啸军团第一军抵达泾阳中张,并在此安营扎寨,龙武军方获得喘息之机,退往泾阳休整。
    紧接着,林纯义令虎啸军团第一军、第二军互为犄角,稳妥进兵,将李过及蒙古骑兵不停地往西北荒凉之处挤压。与此同时,第三军也不停地往西进兵,一直将刘宗敏驱赶至扶风县,离凤翔府城不过百余里,收复凤翔府近在眼前。
    龙武军一连休整三日后,林纯义正待令龙武军出击,试图将李过和蒙古骑兵彻底逐出陕西之际,忽然接到了盛坤山的紧急函件。
    盛坤山在函件中告之,鳌拜率领两千余精锐重骑,协同土默特、察哈尔岭北四部两万余轻骑正在向朔州靠近,请求绥靖行营立即派龙武军赴朔州支援。
    鉴于陕西局势好转,林纯义立即令龙武军火速北上,在永济渡过黄河后,沿河东经太原前往朔州。
    林纯义和盛坤山皆有临机决断之权,这么做,不算逾越。不过,西北异变的消息,也迅速传回荆州。
    消息到林纯鸿耳中时,林纯鸿正携张道涵、宋应星、王两全、贺仪铭在方城附近考察。
    接报后,林纯鸿面色作喜,大笑道:“皇太极坐不住了,看来,朔州这步棋算是走对了!”
    张道涵问道:“鳌拜携裹蒙古人,断绝朔州商路,抢掠骠骑军遮护之牧民,何喜之有?”
    林纯鸿道:“区区一条商路,损失能有几何?现在龙武军、武卫军一部不是已经北上了嘛,遮护牧民和草场还办不到?”
    “这……”张道涵、宋应星等皆疑惑不已,遮护牧民和草场,能算得上什么喜事?
    林纯鸿笑问道:“张府令,若真与鞑子交锋,战场在辽东有利,还是在朔州有利?”
    张道涵道:“对我荆州而言,两地都差不多,至辽东,水路上万里,军辎损耗不少,至朔州,转运困难,花费也不会比辽东低。”
    “那对鞑子而言呢?”
    张道涵幡然大悟,问道:“都督想借朔州来消耗鞑子的实力?”
    贺仪铭也听明白了林纯鸿的打算,有点可惜地说道:“往草原拓展的势头正猛,这下要被打断了。”
    林纯鸿回道:“汉民族与游牧民族恩恩怨怨数千年,也不急在这几年。三年五载,我们还是等得起的。”
    说到这里,林纯鸿顿了顿,声音变得奇冷无比:“我就是想让鞑子欲罢不能,在朔州流干他们的血!”
    言罢,林纯鸿对张杰夫下令道:“传我命令,龙武军无需北上,如有可能,可趁机越过延州,经华池、庆阳一线插入鄂尔多斯部屁股后面,与虎啸军团一道围剿!”
    末了,林纯鸿又加了一句:“居然胆敢大喇喇地跑到陕西来,一定得全歼,让这帮狗强盗有来无回!”
    “传令盛坤山,保持与鳌拜接战的态势!明确告诉他,除了骠骑军和武卫军一部,荆州方面不会增派援兵,兵力损失了,可就近招募牧民补充!”
    “传令黄渤,冬季来临,牧民留在草场无益,可与盛坤山一道将牧民迁移至朔州以南!”
    ……
    草原部署告一段落,五人重新将目光投向了水量还算充裕的唐白河。
    唐白河有两条主要支流,唐河和白河,两条支流在两河口汇合后,称为唐白河。唐白河历来就是南北水路要道,百料的木船,白河上可一直抵达南召县白土岗,唐河则可抵达方城赊店,离垭口仅仅只有百余里。
    从陪同人员来看,王两全在列,林纯鸿此行自然与重大工程有关,而贺仪铭在列,则意示着必然与重挽马有关。至于张道涵与宋应星陪同,旁人一眼就能看出,此工程关系到荆州的总体战略,以及工程面临着极大的技术难题。
    果然,宋应星拱手道:“经工程院测试,木质轨道,最多只能承载万斤重压,最多只能使用两年,就需要全线更换;至于钢质轨道,承载能力几乎无限,若做好防锈工作,轨道足够使用十年以上!”
    林纯鸿想也不想,脱口道:“上钢质轨道!”
    张道涵倒吸一口凉气,问道:“那该需要多少钢?从赊店至叶县,至少有三百里,一里至少需要五万斤,三百里,足足一千五百万斤,现在荆州一年产铁不过一亿五千多斤,钢仅仅只占三分之一!按照五斤钢一圆算,仅仅采购钢一项,就耗费三百万……这还仅仅只是钢,若加上人工、木材、车辆、马匹,至少得往千万计!若要修到汝州、洛阳,再修到陕西和山西,那该要多少钱?”
    林纯鸿毫不在意,轻松地说道:“赊店至叶县的轨道一旦修通,叶县的铁矿、鲁山的煤矿算是利用起来了,规模虽比不上大冶,也小不了多少,届时,我们的钢铁产量足足可以增加三分之一。一旦想出售,售价岂止低于千万?再说,轨道这玩意比狭窄的唐河、白河运输效率可高多了,速度也快,三百里,仅仅七八个时辰就抵达,一条快速通道,其价值非千万圆钱所能衡量!”
    宋应星也说道:“按照百里洲的试验轨道,一节车厢可载一百石,若挂载三节车厢,就是三百石,六匹重挽马可拉动,一个时辰前行四十里!”
    张道涵听毕,沉默片刻,突然激动地说道:“穷十年之力,应该能修到陕西和山西,一旦修到陕西、山西,整个大明的格局就完全变了……”

第五百九十章 西北剧变(五)
    荆州欲在叶县与方城之间修钢制轨道,海派的反对之声最为强烈。
    按照王两全初步拟定的方案,从赊店至叶县县城,里程为三百二十三里,若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需要万余工人施工八个多月,共花费九百二十万圆。
    海派最为有力的理由就是,九百多万圆足够造三艘先进的三层甲板战舰,增加三艘主力战舰后,东洋、西洋两支舰队就有足够的实力将势力拓展至东非沿岸。
    这可是看得见的利润,比将大圆铺在河南这块鸟不拉屎的地方要实惠得多。
    有人反对,当然有人支持。这次,张道涵、朱之瑜等功名派与周望、郭铭彦等老旧派倒是协同一致,强烈支持铺就轨道。
    他们支持的理由就五花八门了:加快兵力输运、为陆上交通做出示范、刺激荆州钢铁业的发展、为实现战马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张道涵,厉声指责张兆、陈力子等人,称海派本末倒置,视大汉核心之地不顾,而去争夺蛮夷之地。
    争论迅速升级,逐渐波及到荆州、江南及广东的商家。
    商家们纷纷动起来,声援修筑轨道交通。这里面,以刚刚买到马连、火烧坪炼钢工坊的洪齐云蹦得最高。毕竟,修筑钢铁轨道将带来广阔无边的钢铁市场。
    做木材生意的,自然也在其列。按照工程院的设计,钢轨之下,需要铺设枕木,这是一笔巨大的生意。
    紧接着,罗永浩也加入了声援的行列。罗永浩成功抢到了马车工坊,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将为轨道交通制造重型车厢。
    ……
    海派的声音逐渐弱了下来,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