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90章

1852铁血中华-第90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是非常轻松的事情。徐州知府此时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若是韦泽攻下徐州城,他自然是一定会完蛋。若是能打发走韦泽,这“通敌”的事情却是能够压下来的。
  双方达成了先给火药之后韦泽他们就撤出城墙的协议,一万斤火药送过来之后,韦泽立刻撤下城墙。清军雇佣民夫把五千石粮食送到黄河渡口,此时的黄河基本干涸。架起浮桥之后,只用了不到两天,韦泽的两万部队就通过了黄河。
  站在黄河以北,韦泽心中百感交集。心中郁闷之气凝结,韦泽突然叫人拿来支笔,挥毫在渡口驿站的墙上写下八个挺丑的大字“黄河故道,沧海桑田。”
  很多年后,给韦泽写传记拍电影的家伙们都会刻意存在这个情节,尤其是支持韦泽的传记作家用满是敬仰的语气写道:圣上于徐州黄河渡口手书“黄河故道,沧海桑田”,时人皆不知其为何故,圣上亦不复言此事。越明年,黄河于河南兰阳铜瓦厢决口改道北上,由入黄海而改入渤海。天人感应之说……
  在渡口自然没有清军相送,为了防御黄河大堤,以及与韦泽争夺城墙,清军伤亡了一千余人。他们此时心中想的都是如何把韦泽给千刀万剐,根本不可能假惺惺的来送。
  把韦泽送到这里的乃是寿州军分区司令胡成和,韦泽对胡成和交代道:“你这五千兵马回去的时候可得小心,宿州的江忠源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你轻松回到寿州。”
  见韦泽情真意切,胡成和突然眼圈一红,热泪盈眶了。或许是觉得这么激动有点丢人,胡成和连忙擦了擦泪水,这才说道:“总参谋长,你这可是要千里迢迢的前往援救北伐军。你还是先想想你自己吧。”
  “我自己能管好我自己,只是看着你我反倒是不放心了。”韦泽笑道。
  “我也是觉得能管好自己,可看着你我不放心!”胡成和却没有笑。说完之后,他看向站在韦泽身边的新任作战参谋长阮希浩。“阮兄弟,这两万人虽然有总参谋长指挥,可这平日里的事情,你断然不能放松。”
  “放心吧!参谋部有总参谋长领着,不会出事的。”阮希浩答道。
  大家虽然对分别的兄弟非常担心,可此时已经不是说话的时候,双方互敬军礼。两支部队分别开始南下北上。
  分别的感觉消退的很快,韦泽又觉得这渡过黄河的感觉实在是太差了,背后那混黄的河水的确是对于生态的巨大影响。
  “只希望不用再为河川问题犯愁吧!”韦泽只能给自己这么打气了。


第35章 北伐(八)
  1854年2月11日,东昌城南80里,张秋镇外。
  温悦薇左手拉住缰绳,胯下的枣红马此时正跑的起劲,突然开始降低速度,马匹也不是那么肯听话。温悦薇通过操作缰绳控制口鼻处喷涂着浓浓白气的战马,黄河以北的冬天远比淮河以南冷的多,此时若是非得让马匹停下来,在这寒冷的天气里头,跑的浑身是汗的马匹只怕就会被激了肺。
  想到这里,温悦薇倒也没有停下的打算,她任由马匹自己降低了速度。虽然乘坐在马匹上还有些颠簸,温悦薇的右手非常顺畅的凌空挥动单刀,将单刀上的血迹甩掉,然后把单刀插回腰后的刀鞘中去。
  寒冬的原野上已经是遍地尸体,这帮人穿的都不是官军的衣服,只是手中有武器而已。温悦薇家也曾经接待过满清那边前来游说的人,知道这帮人应该是当时游说者所说的“团练”。
  当时温家经过反复思量,最终确定投奔太平军。现在看,拒绝朝廷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温家与韦泽的部队展开战斗,他们的下场不会比这帮被杀掉的团练更好。
  太平军的战术非常简单,得到敌人前来进攻的消息之后,步兵们与炮兵们一起正面迎敌。一通炮击枪打,太平军对面的敌人崩溃,接着就放出在步兵身后的骑兵追杀。
  太平军的齐王韦泽做事挺仗义,在追杀中得到的钱物以及冷兵器都交给捻军,火药以及火枪则由太平军接收。捻军固然也需要火枪,但是韦泽只用捻军的骑兵,骑兵们冲锋的时候可用不到火枪。最后大家达成了一个三七开的协议。韦泽得七,捻军得三。
  温悦薇手下的直属骑兵有二百多人,依附在温悦薇手下的零散骑兵有二百多人。她能指挥的骑兵总数超过五百。在参加这次北伐的三十多支捻军队伍中居于第二。部队数量越大,在打扫战场收集战利品方面自然能够得到更多好处。
  例如温悦薇的部队都在左臂上绑了一条红色布带,有这个标记的骑兵们已经圈住了好大一片战场,有人负责警戒,有人已经跳下马开始从尸体上搜钱物。不时有惨叫声传来,那是捻军处死战场上那些未死团练的时候,那些倒霉的团练发出的惨叫。
  终于收住了马匹,温悦薇拉动缰绳,马匹在原地打了个圈,温悦薇对跟在身后的亲兵喊道:“让头领们赶过来,安排侦查部队的人手。”
  在共同作战中,捻军需要承担的义务之一就是派遣一定数量的骑兵与太平军的骑兵们一起四处侦查。这个要求并没有遭到反抗,敢出来打仗的人都知道若是防备不当,被敌人踹了营地会有什么下场。太平军因为马匹少,在所有征战事物中只有这一件事上让捻军多出力。温悦薇并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好。
  “总参谋长,这次按照商量好的制度前来主动参加侦查的捻军只剩了四支队伍。”信任作战参谋长阮希浩对韦泽汇报着情况。
  “这四支队伍是捻军里头最大的四支吧?”韦泽问。
  阮希浩点点头,“是的,他们是捻军里头规模最大的四支,每次得到的战利品也最多。四支队伍加起来有1800多骑兵。”
  “有比较靠谱的1800骑兵就很好了,有他们负责追杀,我等应该能够放心。”韦泽笑道。
  阮希浩没有韦泽这么乐观,他带着明显的担忧情绪说道:“总参谋长,我们现在如果绕过临清直奔阜城,在阜城与北伐军汇合,那岂不是更好。为何要夺下临清呢?”
  韦泽指着地图说道:“临清是个不错的地方,哪怕是留下一部分兄弟据守此地,我们也算是有了据点。那时候再去阜城接兄弟们回来,心里头也踏实的多。”
  “就临清和清军野战么?”韦昌荣微微皱着眉头说道。
  韦泽笑道:“内线作战有内线作战的优势,外线作战则有外线作战的好处。但是归根结底只有一条,那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月11日晚,在东昌城内准备防御韦泽攻城的绥远将军善禄得到了两千余团练在张秋镇被全歼的消息。此时在东昌城内只有3000兵马,这支团练武装是善禄极为重视的一支兵力。
  2月13日,韦泽派部队沿运河两岸攻击其他县城,夺取了冠县。韦泽避开县城,直奔临清,2月16日,大队抵达距离临清城25里的李官庄。
  清军此时是极为暮气,文官武将都只求能够固守。面对太平军这等力求进攻的武装力量,绥远将军善禄觉得自己都要被这接连传来的坏消息逼疯了。然而除了太平军给善禄制造的压力,咸丰皇帝下了圣旨,将善禄革职,但是留任前线。善禄很明白,若是自己在之后没有功劳,皇帝任何一个不满都将彻底断送善禄的前程。
  此时所有的公文都是求救的公文,若是能够“安全的靠近”粤匪,就算是立功。经过一番仔细选择,善禄选择了进兵临清东南的焦庄。
  2月18日,善禄带领3000部队前往焦庄。这一带基本是平原地区,善禄心里面有事,行军是并不说话。到了中午时分,突然有亲兵起来禀报,斜后方出现了大量敌人的迹象。
  “啊?”善禄没有能够立刻理解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将军!我们侧后方出现了数千马队,前面也有千余马队。如何应对,请您定夺!”亲兵恭敬地说道。其实现在按照正常来说,被革职的善禄已经不是什么将军了。但是亲兵对此并不在乎。
  亲兵不在乎,善禄却非常在乎。得知前后都出现太平军的部队,善禄第一念头就是立刻就跑。但是他转眼想起了自己现在的身份,被革职留用的将军。咸丰皇帝虽然年轻,但在朝政中还算是能抓住重点。例如咸丰斥责善禄的罪名是,不能阻贼渡河,又不能与贼迎战。
  现在他当然可以跑,但是此行前善禄为了向咸丰皇帝证明自己并非窝囊废,除了上谢罪折子,还向咸丰皇帝表示自己已经出兵焦庄。话都说出去的现在,若是让咸丰知道善禄知道自己见到敌人立刻逃走,其结果不用再多想。
  念及此处,善禄决定赌一赌。太平军虽然号称善战,但是从他们据守的李官庄到善禄这里,有五六十里地。人说百里必蹶上将军,太平军这一路行来,应该是消耗不少体力。而善禄的部队行军拖拖拉拉拉,大家怕苦怕累,体力消耗的应该比较少。
  “列队!迎敌!”善禄下达了命令。
  2月20日,临清城城头。知州张积功看到城下竖起了几根高杆,上面悬挂起了几颗人口。在杆子上悬挂着几个块大布幡,上面写着“善禄的人头”。这几个字写的极大,隔了几十步都清晰可见。这可是把张积功吓坏了。他守的临清城内兵力本来就少,眼下绥远将军善禄若是真的被杀,近处的援军就变得更少。
  “快!拿笔墨来,我现在就写文书求援!”张积功喊道。
  求救文书一写就是十几份,投放对象不仅有山东巡抚,还有给直隶长官,给兵部的文书。
  2月22日,一封文书传入了城内,张积功看到胜保带了8000兵马前来援助的消息,感动的差点失声痛哭。
  几乎在同时,在天津附近扎营的北伐军也接到了韦泽的文书。
  林凤祥、李开方、吉文元三人分兵驻扎在天津附近的静海与独流镇,韦泽的文书不算客气,在公文里头,韦泽首先告知三位丞相,现在韦泽已经是太平天国的齐王,双方在职位上已经有明显的差距。虽然三人作为北伐军主将,韦泽是援军。不过现在整体战场上,韦泽要求三位丞相服从韦泽的指挥。
  三人是第一次得知韦泽晋升齐王的消息,虽然距离南京数千里之远,没办法验证。但是韦泽敢这么说,想来也不会是瞎话。三人随即对是否服从韦泽的指挥产生了一些争论。
  林凤祥倒是觉得既然局面都到了眼下的地步,那不妨就听从韦泽的命令好了。吉文元支持林凤祥的观点,而李开芳对韦泽为何这么着急的索要指挥权感到颇为不解。三人也不想争执,围着韦泽的公文继续看了下去。
  韦泽制定的战略是双方尽量在阜城汇合,汇合之后立刻南下。出乎林凤祥意料之外的是,韦泽竟然要求林凤祥所部做突围准备,但是先按兵不动。韦泽所部会尽可能靠自己的兵力解决清军,打到阜城去。到了那时候,两边兵力相距很近,突围的效率大大提高。
  韦泽反复强调,在现在这个阶段林凤祥所部尽量不要让清军看出有任何突围的迹象。特别是不要进攻阜城,等韦泽的下一步命令。
  看完了命令,林凤祥笑了,“韦兄弟做事还是这样,他若是能多承担一些的时候,就不让其他兄弟多费力。”
  李开芳并没有赞赏韦泽的打算,他皱着眉头说道:“韦兄弟这么做可是有些奇怪,若是按他的计划,我等只用等韦兄弟打过来。他能办到么?”
  李开芳知道韦泽的部队善于打阵地战,善于打硬仗。在太平军里头,如同韦泽这般打仗的有一个人,或者说曾经有一个人,那就是西王萧朝贵。作为萧朝贵的部下,李开芳很清楚,自打萧朝贵战死之后,再也没人肯主动的打硬仗。就连萧朝贵手下的得力干将林凤祥与李开芳都不肯再打硬仗。
  林凤祥看了看吉文元,又瞅了瞅李开芳。吉文元的目光中有渴望,有焦虑,总的来看,他是希望尽快突围。而李开芳同样想突围,但是对于韦泽的能力很是不放心。现阶段任何失误都会导致很糟糕的结果。
  “若是按韦兄弟所说,我等守在原地不动,反倒不会有什么兵马损失。”林凤祥说道。此时太平军已经在静海、独流镇坚守了两个多月,除了大量的壕沟陷阱之外,林凤祥等人在两地筑起了长长的土墙,在土墙上用砖石垒起了射击口。清军进攻城墙的时候没有什么防备的方法,而太平军可以直着身子站在土墙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装填火绳枪,并且用很舒服的姿势进行射击。
  李开芳当然知道林凤祥所说的没错,但是他对韦泽的建议还是不敢相信。若是按照公文里面所说的,韦泽有能力只靠自己一路击破所有清军的阻碍,一直杀到天京城下。若是如此,韦泽与林凤祥等人合兵一处之后至少得有三四万人之多。这样的一支部队攻下天津,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