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670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670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福晋见状,忙用帕子给丈夫擦拭了。实是无法,她将姜汤送到嘴边,喝了一大口,俯下身子,口对口地送到八阿哥嘴里。 
  一下一下的,用了半盏茶地功夫,才将姜汤喂完。 
  这边,八福晋才撂下碗,八阿哥那边已经呕吐起来,才喂下地姜汤连同胃中秽物,全都吐了出来。 
  纵然是看顾得急,亵衣与被子上也沾了污秽。 
  屋子里弥漫着酸腐的味道,使人闻之欲呕。 
  这般折腾之下,八阿哥的脸上已经是苍白,只有两颊间,越发酡红。 
  八福晋拉这丈夫的手,含着泪,吩咐人又取了干净衣服与被褥。 
  折腾完毕,已经是五更天。 
  八福晋坐在炕边,不敢放开丈夫的手,不知不觉地阖了眼睛…… 
  再睁眼时,已经能听到远处传来地鸡鸣。 
  “福晋,九爷带着太医来了。”嬷嬷唤了几句,见八福晋睁开眼睛,忙俯身禀道。 
  八福晋本还迷迷糊糊的,听到“太医”两字,立时清醒过来。 
  “太医在哪儿?还不快传,耽搁什么?”八福晋情急之下,不禁高声。 
  嬷嬷尚未回话,就听到门外有人道:“八嫂,太医在这里候着,这就进去了。” 
  八福晋应了,九阿哥带着两个太医进了里屋。曹颙与董殿邦对视一眼,驻足在外屋堂上。 
  过了一会儿,才见八福晋跟着九阿哥带着两个太医出来。 
  见曹颙与董殿邦也在,八福晋有些意外。 
  曹颙与董殿邦两个已经甩了袖子,给八福晋请安。八福晋抬了抬下巴,扫了二人一眼,点点头,算是回礼。 
  九阿哥惦念八阿哥病情,也顾不得跟八福晋说缘由,望着那两个太医道:“可是瞧仔细了,到底病情如何,需要开什么方子?” 
  太医中年老之人俯身回道:“九爷,八阿哥是外感风寒,邪气入侵,现厥阴之像,内邪正胜,四肢寒冷。微臣不敢随意开方,还是先以麻黄汤饮之,具体方子,还是等院子里几位太医会诊后再做定夺,更为妥当。” 
  八阿哥福晋与九阿哥两个,听得脸色泛白。就是董殿邦在旁,也跟着提心吊胆。 
  伤寒病虽然常见,但是赶上其中凶险的,熬过去的人少。 
  曹颙这边,却是晓阿哥与九阿哥都是活到雍正朝地,反而淡定许多。 
  “麻黄汤就麻黄汤吧。”九阿哥沉吟片刻,看着曹颙与董殿邦说道:“今日传太医过来会诊之事,还要劳烦二位总管费心。还有皇阿玛那边,也要二位总管上折子禀奏了。” 
  话听着客气,但是语气却是不容置的命令。 
  曹颙与董殿邦两个闻言,忙躬身应了。 
  八福晋指了指那两个太医,对九阿哥道:“爷身边没有人看护不行,这两个得先留下。” 
  九阿哥点点头,道:“就依八嫂说地办。” 
  那两个太医已经变色脸色,却也没有开口的资格。 
  待曹颙与董殿邦从八阿哥园子出来,已经是东方渐白,朝阳初升。 
  不知何时住了雨,天空淡蓝,明媚清新,鸣虫在道路两侧低鸣。 
  曹颙坐在马车里,瞧着外头地景致,不知在想些什么。董殿邦这边,比不得曹颙淡定,犹豫了半晌,开口道:“曹大人,九阿哥吩咐之事,并不是你我二人能做主的,这可如何是好?” 
  曹颙转过头,看着董殿邦道:“如实禀告德妃娘娘与简王爷就是。 要是两位贵人拦着,九阿哥那边,也怪不得你我。” 
  董殿邦一想也是,反正是九阿哥提出地意思,不管德妃与简王爷应与不应,剩下的都是他们的事了。他与曹颙两个,只需做好分内之事,该禀告禀告,该写折子写折子,使人挑不出错处就是。 
  一下了半宿的雨,地上有积水之处,马车只能慢行。进城时,已经是巳正“上午十点”,曹颙使人停了马车,自己下车,将马车留给董殿邦,他自己则是骑马回府换衣裳。 
  折腾了一宿,没有阖眼,曹颙也是又饥又冷的。 
  回到府里,洗了个热水澡,他才算缓过来。匆匆用了两口饭后,他就往衙门里去了。 
  对于德妃娘娘,曹颙只见过两、三遭,白白净净地,看着慈眉善目。但是能熬到四妃这个位置,又是掌管宫务的妃子,谁是好相与的? 
  昨日,德妃还敢推脱责任,借口后宫不管外头地事,将事情推给雅尔江阿;今儿,八阿哥这边已经确诊是患了风寒,想要太医去问诊,德妃若是在拦着,才是吃饱了撑的。 
  雅尔江阿那边亦是,就算他再狂妄,八阿哥如今再落魄,皇子依旧是皇子,“无心之失”与“有心轻慢”,可不是一回事儿。 
  果不其然,到了下晌,便传来消息。宗人府使人带着太医院的几位在伤寒上颇为建树的几位太医,出城去海淀了。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向来是“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听说十阿哥那边,也得了消息,出城探病。十四阿哥在宫里,消息最是灵通,却是没有动静。 
  曹颙听了这些,有些无法理解。 
  按理来说,就算十四阿哥想要收服原来的“八爷党”人,也得表现得手足情深些。难道,一边收拢八阿哥地旧部,一边还想着同八阿哥划清关系么? 
  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美事,谁能两面光? 
  董殿邦这边,也是听了四方动静,见八阿哥患病之事已经掀开来,就过来同曹颙一道,写了联名折子,禀明此事。 
  * 
  安定门外,雍亲王府,书房。 
  案牍地几张纸上,正是详述了八贝勒府司仪长陶民进京求医至今的各方动静。 
  看到德妃与宗人府互相推脱,谁也不派太医,四阿哥不禁皱眉。待看到九阿哥夜入曹府,大闹太医院,他脸色已经阴沉下来。 
  将前后看完,他撂下折子,问道:“你瞧着如何?皇阿玛那边,会如何处置?” 
  他对面躬身站着地,正是戴锦。 
  戴锦闻言,道:“爷,圣心难测,奴才不敢妄言。只是爷与九阿哥不同,爷是掌部阿哥,如今户部在直隶筹响,还要放粮赈济,差事正忙。要是顾不得走亲访友,也是情理之中。” 
  四阿哥听了,已是明白戴锦之意。 
  戴锦这边,犹豫了一下,道:“爷,隆科多昨晚在九门提督衙门,得了消息,却没有前往西直门。” 
  四阿哥点点头,道:“是啊,舅舅行事最是谨慎。他职位特殊,九阿哥不敢上门去胡闹;要是他去了西直门,保不齐九阿哥要折腾出什么幺蛾子。倒是曹颙,向来同那边不对付,没想到这次却是尽心……”说到最后,已经带了冷哼。 
  戴锦回道:“估计也是九阿哥存了顾忌,加上曹颙为人谦卑,才没闹起来。能想着请董殿邦同往,也算是思虑得周全。” 
  这些道理四阿哥也明白,但是想着向来中立的曹家同九阿哥、八阿哥那边扯上关系,就难免有些心浮气躁。 
  虽说两下里一直没有将话挑明,但是四阿哥心里,已是将曹颙当成是自己门下。若是曹颙真有背离之意,那四阿哥绝不能相容…… 
  * 
  热河,避暑山庄,松鹤清殿。 
  太后躺在炕上,身上盖了锦被,伸出胳膊,上面盖了一块黄绫。地上跪着一个太医,低着头不敢仰视,伸出手指请了脉。 
  留在热河侍奉地七阿哥站在太医身后,看着炕上精神恹恹的太后,神色间亦是难掩担忧。 
  入秋以来,太后的身子骨是越来越虚了。这才半月功夫,就病了两、三遭。七阿哥不敢隐瞒,已经写了折子,使人送到御前。 
  康熙每日都有旨意下来,过问太后病情。若不是要等着喀尔喀与外蒙古诸王来朝,康熙早就回銮侍疾。 
  太医请了脉,退到外头。 
  还好,不过是积了食,肠胃有些不通,仔细调理饮食就好。七阿哥闻言,这才放下心来。 
  太后到底不放心,使人传了七阿哥,亲自问起自己的病情。 
  听说是饮食不调,没有大碍,太后自言自语道:“到底是老了。” 
  七阿哥见老人家感伤,忙道:“也是季节变换地缘故,就是孙儿家里那几位,这两日也喝着萝卜汤调理。” 
  “萝卜汤?”太后闻言,有些好奇,道:“只晓得人参汤能调理人,这萝卜汤也能调理人?” 
  “回太后的话,民间管萝卜叫‘小人参’,秋冬喝汤养气最好。刚才已经问过太医,说喝那个通气,最合适不过。孙儿已经吩咐下去,叫膳房那边预备了。”七阿哥回道。 
  “‘小人参’么?”太后点点头,对七阿哥摆摆手,道:“既是你媳妇也不舒坦,你也回去歇歇,不用老守在这头。” 
  “太后,皇阿玛已经下了旨意,传五哥来热河。等五哥到了,孙儿再歇。”七阿哥回道。 
  太后闻言,脸上露出几分欢喜,嘴里却道:“好好的,又折腾他做什么。这天凉了,路上也辛苦。” 
  七阿哥这边,陪着又说了两句话,见太后有些乏了,才出去。 
  待七阿哥出去,太后倚在炕头,扶着靠枕,脸上已经收了笑意,喃喃道:“长生天要召唤我了么?太皇太后要召唤我了么……” 
  快要到八十,虽说太后心里怕死地紧,每天晚上不敢阖眼。生怕一觉睡过去,再也醒不来。 
  但是人生不满百,谁能逃过一死,是不是也该安排安排了…… 
  * 
  曹府,兰院,上房。 
  长生已经会爬了,在炕上使劲地蹬着小腿,爬到李氏身边,去抓她手中的针线。 
  李氏忙抬起胳膊,唤**将长生抱起来。 
  长生却淘气得紧,使劲挣扎着,还是回头来寻李氏。见李氏无暇打理自己个儿,小嘴一咧,“哇”的一声哭起来。 
  李氏无法,只好放下手中针线,从奶子手中接过长生,拍着身子哄劝着。 
  正赶上初瑜过来,李氏将长生交到她手中,道:“真是个小祖宗,闹了我一晌午。既是你来了,帮我哄一会儿,我赶着缝几针。” 
  初瑜应了,笑着接过小叔子。长生伸手抓着她的项圈把玩,倒是老实许多。 
  看着炕上的活计,用得是最好地料子,针脚也密得看不出来。这是给太后预备的万圣节寿礼,是李氏亲手缝的衬衣与大氅……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七百零五章 忠孝(上) 

  曹府,偏厅。 
  曹颙站起身来,将手中的庄子地图铺开,脸上添了笑意。这是今年春天开始动工修建的温泉庄子,用了大半年的功夫,终于修建完毕。 
  这两年,随着汤泉行宫的修建,圣驾经常在汤泉逗留。京城权贵,也多到小汤山附近修建园子。曹颙就是因有先见之明,买了不少地,还曾赚了不少银子。 
  最初修的一个庄子,送了十六阿哥;后来有个小庄,却有些简陋。 
  有几处风景秀丽,温泉泉眼集中之地,曹颙始终留在手中。 
  如今,总算是修建完毕,看来今年冬天就能去泡温泉了。 
  “大爷,如今庄子里头都糊了墙纸,四白落地,就等着家具摆设这些。”何茂财躬身道。 
  “好,好,家具这边都是已经定好的,许是也能取了。”说到这里,曹颙顿了顿,道:“今年收成怎么样?之前大奶奶说减租之事,如何了?” 
  何茂财回道:“大爷,冒然减租,也是惹眼。 
  引起四周邻里非议,也是不好。小人之见,不若以工代租,在立冬前,将几处河渠疏通疏通。” 
  曹颙闻言。点点头。道:“如此也好。就按你说地办。对了。若是有闲暇。你也寻人问问。看哪里有便宜地地。赶上地价低时。再置办几处。” 
  何茂财应了。想着他进城劳乏。曹颙吩咐曹方带他下去休息。自己则拿着庄子图纸。回了梧桐苑。 
  刚好紫晶也在。听说温泉庄子修好了。初瑜与紫晶两个都有些欢喜。围着庄子地图。瞧着各处院宅。 
  “紫晶姐姐。不是定了家具么?还有需要用地摆件陈设。趁着天还不冷。该使人过去收拾了。”初瑜瞧着这地图。对紫晶道。 
  紫晶笑道:“刚好这些日子府里没有什么事儿。太太与奶奶都在。还是我带着几个人过去收拾吧。不说别地。新修地炕。就要烧个十天半月去了潮起才行。还有大爷专程定了琉璃瓦。要弄暖棚地。也得有人精心看着。给旁人。我也不放心。” 
  “会不会太辛苦?”初瑜听了。有些犹豫。 
  曹颙正旁,听了两人地话,道:“还是紫晶走一遭吧。正好不冷不热的,只当到庄子去散心。一年四季拘在这府里,怪闷的。” 
  初瑜也想起原本定好要接众人去热河的,因她受伤之故,打乱了计划,才没有成行。因此,便没有再劝阻,只是请紫晶多带些人手,不要劳累云云。 
  白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