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666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666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想着,要是能同曹颙一道将内务府少银的事情解决,他这个内务府总管就算稳当,所以他才迫不及待地提及此事。 
  想着曹颙方才疏离的模样,董殿邦晓得自己操之过急,使劲拍了拍自己地脑门,重重地叹了口气。 
  实不该自以为是,多说那几句。 
  要是从十六阿哥那边缓缓入手,许是曹颙还能听得进去…… 
  * 
  曹府,偏厅。 
  韩江氏出入曹家多遭,在这边也小住过,对屋子里的陈设摆件不无熟悉。然而,现下坐在这里,想起几日前那个梦,她只觉得脸上滚烫滚烫的。 
  她抚了抚胸口,端起茶盏来,连饮了两口,才算好些。 
  小福侍立在旁,带着几分关切,问道:“姑娘是不是昨晚着凉了,脸红得怕人?” 
  韩江氏摇摇头,稳了稳心神,道:“不碍事,回去喝碗姜汤就好了。” 
  说话间,就听到窗外脚步声响。 
  韩江氏起身,门口进来的却不是初瑜,而是紫晶。 
  “东府二奶奶胎动,二爷不在家,大奶奶过去照看。方使人过去看过,一时半会儿怕是回不来。”紫晶说道:“要是韩奶奶有要紧事儿,就再等等;要是不着急,就请明儿再来。” 
  韩江氏摇摇头,道:“不是急事儿,同姑娘说,姑娘转告大奶奶也是一样的。如今京里钱贵银贱。一两银子只能兑换大钱七百五十文。以往每月结余,都在钱庄兑换成银子,其中也有损耗。经年累月下来,也是不菲开支。” 
  紫晶管着曹府内院账目,自是清楚银钱比对,点头道:“是啊,银子越发贱了。记得前几年刚到京时,一两银子还能兑换八百文,如今只能七百五十文了。” 
  “不仅铜钱贵,这几年世面上地铜器也贵。化铜钱铸铜器,转手就是几成的利。已经有人找到铺子里,想高于市场兑率,长期兑换铺里地铜钱 
  七百三十文一两银子。十间铺子,每月进项,只有三成银子,七成是铜钱。在钱庄兑换有损耗,这样兑换高于市面,里里外外,就是多了半成的利。一年下来,也是笔大钱。”韩江氏说道。 
  紫晶听了,隐隐地觉得有些不对,但是一时也说不出是哪里。 
  这时,就听门外有人道:“这个便宜占不得。” 
  是颙曹回来了。 
  蒋陈锡明日离京往热河,今儿宴请京城地亲朋故旧作别,曹颙也收到帖子,所以才衙门里回来换衣裳。 
  因看到韩江氏的马车,所以曹颙问了一句,才晓惠要临盆,紫晶在这边招待。 
  不想路过时,正听韩江氏提及铜钱兑换之事,引得曹颙驻足。 
  稻香村收入颇丰,一年多半成地利,也有几万两。但是朝廷有《钱法》,私铸、流通、收藏都有限制。 
  铜器虽利润丰厚,可是朝廷有律令,民间铜器不得超过五斤重,超了就算违法,要使用到匠人都要问罪的。藏钱过多地,也要以违制论罪。 
  “左右也不差那几个钱,还是不要节外生枝。再说,收钱之人,到底是锻造铜器,还是锻造其他的,也不得知。除了民生用品,武器上也用铜。要是牵扯到上面去了,保不齐引出什么祸患。”曹进了屋子,对韩江氏说道。 
  韩江氏不是傻子,不过是一时被利益蒙蔽,听了曹颙这番话,也明白其中轻重,点头道:“曹爷说的是,是小妇人短视了。” 
  “想要多半成的利,也不是没有别的法子。”曹颙说到这里,沉吟片刻,道:“除了钱贵,这几年因为粮食价格涨价,肉菜也贵。从城外买个农庄,使人专门饲养生猪与鸡鸭鹅等家禽,供铺子里使用。同理,郊区麦田、果园,用得上的米面果品,也如此例,原料价格就会降下来。” 
  韩江氏已经听得眼睛发亮,连连点头。 
  曹颙还要赶着出去,说完就没有再耽搁,让紫晶陪客,自己回内宅换衣服去了。 
  韩江氏这边,心里甚是羞愧。 
  这几年在京城,虽遇到几起风波,但生意也算做得风生水起,韩江氏心里不无得意,却是张狂起来,失于算计,差点就要惹上麻烦。 
  紫晶见韩江氏神色讪讪的,怕她心里不自在,笑着说道:“照我看,韩奶奶说的也是好法子。别说是韩奶奶,就是我遇到这样的事儿,指定也是愿意地。丁点儿事不费,就多了半钱银子,谁不心动?只是我家大爷的脾气,打小就是如此,性子谨慎,又最不爱沾麻烦边的,韩奶奶也体谅些。” 
  “还是我想得不周全。”韩江氏看看外头天色,起身道:“今儿小妇人就先回去,方才曹大爷说的,也劳烦姑娘转告大奶奶。若是大奶奶那边点头,我便使人去京郊筹划。” 
  紫晶应了,亲自送韩江氏出来,见她上了马车,才转身回府。 
  韩江氏坐在马车里,想着曹颙方才侃侃而谈的模样,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她轻轻扶了自己的额头,阖上眼睛,只觉得满身疲惫。 
  行了一刻钟,就听到外头传来吵闹声,马车已经停下来。 
  韩江氏睁开眼睛,小福已经探出头去相问。 
  原来是街东头一户人家死了人,因没有儿子,几个侄子借着奔丧为名,上门来争家产,争执不小,引起械斗。 
  已经有人报了衙门,差役们正拘拿人,跟前地街坊邻居都围着看热闹,堵塞了马路。 
  韩江氏听了,想到自己身上,心浮气躁,叫小福吩咐车夫绕道。 
  这一耽搁,用了大半个时辰,韩江氏才到家里。 
  还没进二门,就见蒽儿探出小脑袋瓜子,往外瞅着。 
  瞧见韩江氏的那刻,蒽儿脸上绽放笑颜,奔上前来,拉了韩江氏的衣襟,笑着道:“娘亲回来了。” 
  “不是跟你说过,不要跑,小心跌倒么?”韩江氏板着脸说道,声音却柔和许多。 
  已经不似刚来时那样胆怯,小声回道:“蒽儿想娘亲了……” 
  韩江氏听了,心中一暖,牵了蒽儿的小手,柔声道:“进去吧。” 
  却不肯走,仰起头来,小声道:“娘亲,往后蒽儿跟小福姐姐、小喜姐姐似的,侍候娘亲,娘亲别卖。”说到最后,小嘴一咧,已经开始掉眼泪。 
  韩江氏听着不对,蹲下身子,皱眉道:“谁跟你说地我要卖你?这都哪里听来地混帐话?”后一句,却是看着蒽儿身后的小喜说的。 
  小喜也不晓得缘故,忙道:“姑娘,没人同小姐说。小姐今儿乖乖地识字来字,没有出去玩耍,也没人进来跟她说这个。” 
  小喜是韩江氏的贴身丫鬟,自然是信得过地。 
  韩江氏转过头,伸手给蒽儿擦了眼泪,道:“你是我的女儿,我卖你做什么?蒽儿听话,跟娘亲说,好好地,怎么想起这个?” 
  抽泣着,半晌才小声回道:“姨母不喜蒽儿,蒽儿没跟姨母抢娘亲……” 
  韩江氏闻言,不由失笑,拉着的小手,道:“姨母没有不喜欢你,那是你姨母逗你地,你也当真?下回见了姨母,蒽儿也同她说,不喜欢七格格,谁让七格格同你抢姨母来着。” 
  见韩江氏这般说,破涕为笑,搂了韩江氏的胳膊,道:“蒽儿喜欢七格格,不同七格格抢姨母。只要娘亲在就好,惠儿只要娘亲。” 
  瞧着蒽儿依恋地表情,想着这几日因她不是自己血脉而产生地疏离,韩江氏羞愧不已。 
  自己是怎么了,为何要想着让自己也羞愤之事? 
  韩江氏伸手将蒽儿揽在怀中,喃喃道:“娘亲也只要蒽儿……” 
  * 
  什刹海,银锭桥旁,会丰堂。 
  这是京城最好的馆子之人,今儿蒋陈锡包场,在这里宴请客。曹颙回去换了衣裳,就过来赴宴。 
  有几位在山东就任过的官员,与曹颙也有些私交。因此,曹颙就在那边寒暄。 
  六部九卿,差不多都有人到了。 
  不仅仅是给蒋陈锡面子,还跟他弟弟有关。 
  他弟弟蒋廷锡同其兄一样,都是进士出身,早年入了翰林,现在是侍读学士,前途不可限量。 
  来客中,曹颙虽官职不是最高,但是还有和硕额驸的身份。能比他位高的,也没有几人。因此,就有不少人上前迎奉。 
  对于那些阿谀之词,曹颙听得直掉鸡皮疙瘩,但是仍笑着应对,甚是谦逊有礼。 
  如此一来,倒是越发引人侧目。 
  曹颙见自己有喧宾夺主之势,忙寻了个由子,避到后边来,顺着游廊,不知不觉,到了后门。 
  会丰堂后门,正对着一个鸟铺。 
  屋檐底下,摆着好几个半人高的鸟笼子。里面装了几十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曹颙带着几分好奇,踱步上前。只见这里面地鸟既不是八哥、鹦鹉,也是画眉什么的,而是麻雀。 
  什刹海沿岸,有不少大饭庄子,经常有富贵人家包堂子办喜宴或者寿宴。这鸟雀铺子,就是应运而生,专门卖给客人放生用的。 
  看铺子的是个老头,见有客人驻足,忙上前道:“这位爷,买些雀儿放生吧。积善修德,添福添寿。” 
  即便是麻雀,也不愿束在笼子里吧? 
  “多少钱?”曹颙瞅了眼这个巴掌大的铺子与眼前这个满脸风霜的老头,问道。 
  “一只十文,一笼子五十只,给四百文就好。”老头陪着笑,躬身回道。 
  屋檐下,拢共有四只铁笼子。 
  曹从荷包里摸出两块碎银子,掂了掂,有二两多,送到那老头面前,道:“都买了,这银子够么?” 
  那老头已经欢喜不已,生怕曹后悔似地,将银子接过去,道:“够了,尽够了,大爷真是善心。” 
  曹俯身打开笼门,看着群鸟争相飞出樊笼,心里也舒坦不少。 
  若是真能积福,那就期盼父母长寿,妻儿平安。对了,还有临盆的弟妹静惠那边,也盼着母子平安。 
  看着他的神情柔和,与平素截然不同,曹甲不由有些迷惑,忍不住上前道:“大爷若喜放生,沿着海子,还有不少鸟铺。” 
  曹甲是曹贴身侍卫,神出鬼没惯了。 
  见他突然现身,曹颙也不稀奇,道:“事情都有因果。若是今儿我将这沿岸铺子的鸟雀都买了,那捕鸟人见买卖好做,明儿就要越发费心思捕鸟,就要有更多地鸟雀入樊笼。” 
  “既是如此,那大爷怎么还买了这些鸟雀放生?”曹甲问道。 
  “因为到了眼跟前了,总不能视而不见。”曹颙随口回道。 
  曹甲闻言,若有所思,曹颙已转身,回了会丰堂。 
  曹甲并没有马上跟进去,而是隐身进了边上地胡同。 
  少一时,就见曹乙疾步过来。 
  曹甲压低了音量,道:“那人往哪儿去了?” 
  “九阿哥府里。”曹乙回道。 
  曹甲听了,不禁皱眉,道:“寻两个人,盯着那头,看他还要动什么手脚。” 
  曹乙躬身应了,转身离去。曹甲抬头,看了看树上的鸟雀,不知想什么…… 
  * 
  安定门内,雍亲王府,书房。 
  四阿哥坐在书案后,戴锦站在书案前,嘴里禀告地,正是曹颙今日行迹。 
  “买鸟放生么?”四阿哥听到此处,原本生硬地神情舒缓许多,道:“说起来,曹颙也有几分佛缘。” 
  戴锦接着说道:“爷,据梁七说,当然盯着曹颙地,还有一拨人,行迹隐秘,不知是什么来头。” 
  四阿哥闻言,脸色已经沉下来,道:“那又如何?被发现了?” 
  “爷放心,梁七那小子最是机敏,他发现有人跟着,就故意到九阿哥府绕了一圈。”戴锦回道。 
  四阿哥冷哼一声,道:“哪儿能抱着侥幸之心?要是粘竿处都是这样的庸才,那留着何用?”说到最后,已经带了几分怒气。 
  戴锦晓得四阿哥地脾气,眼里是揉不得沙子的,躬身道:“都是奴才不是,过于疏忽了。这就叫梁七领六十板子,以作严惩。” 
  四阿哥头也没抬,摆摆手,道:“去吧,叫旁人看着些,也长些记性……” 
  * 
  此时,九阿哥在坐在方家胡同简王府外宅的客厅上,翘着二郎腿,打量着屋子里的摆设,丝毫不晓得自己已经背了黑锅。 
  听得外头脚步声,九阿哥抬头望向门口。 
  见是雅尔江阿到了,他站起身来,笑着说道:“王兄,今儿小弟不请自来,做了不速之客,王兄莫怪。” 
  雅尔江阿穿着常服,亦是满脸带笑,道:“这话说得客气。这边屋子简陋,九阿哥不嫌弃,能上门,就已经是给我面子了。” 
  九阿哥指了指几案上那两只古董胆瓶,道:“就这一对瓶子,就能换几个宅子了,王兄还说简陋?加上墙上挂的,这些家具陈设,就算这屋子不是金的,也比金地值钱。都说这边的小嫂子是王兄的心尖子,我还以为是外头人以讹传讹。今儿这么一看,却是真信了。” 
  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