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602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602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坚见了,忙躬身回礼:“学生定见贤思齐,不敢付大人所托……” 
  曹颙点点头,脸上多了几分笑意。 
  虽说遇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是够让人心烦的,但是心烦何用?还得一件件地解决。 
  庄先生去世这半年,曹颙真的稍显吃力。 
  蒋坚以往的名声虽大,但是到底晓得京城不与地方同,过于谨慎,默默学习的多,鲜少开口。 
  今日蒋坚却打破平素沉默,主动为曹颙筹划,看来这半年的等待也值得。 
  曹颙走到书案后,提笔将蒋坚拟好的折子抄了一遍,才撂下笔。 
  窗外已经漆黑一片,曹颙这时才察觉出饿来。他掏出怀表一看,已经将近戌正“晚上八点”,眼看就是行宫封门的时候。 
  众人匆匆出得行宫来,魏黑、郑虎等人已经牵着马、提着灯笼在外头等着。 
  在魏黑旁边,站着一人,不是别个,正是今日约好到园子那边赴宴的苏赫巴鲁。 
  见曹颙出来,苏赫巴鲁大踏步迎上来,道:“孚若,差事,完了?” 
  虽说他如今的结巴比过去好许多,但是说汉话还是有些生硬。 
  曹颙应了一声,带了几分羞愧道:“说好今日一道吃饭的,却耽搁至今,实对不住。” 
  苏赫巴鲁摆摆手,道:“客套什么?不过……不过是一顿饭。到底什么……什么事?我正闲,给你,打下手……” 
  话音未落,就听到他肚子里“咕噜”一声。 
  “你没吃晚饭?”曹颙听了,有些诧异:“这都啥时候了,不是打发人回去说了么,还等我来着?” 
  “不饿,不饿,不过……不过是一顿饭……”苏赫巴鲁憨笑两声,摸着头道。 
  曹颙心里颇为感动,摸了摸肚子,道:“我也饿得厉害,咱们先回去,边走边说。” 
  众人翻身上门,回了王府园子。 
  曹颙更衣完毕,来到前厅,已经摆好了酒席。 
  苏赫巴鲁也不是外人,两人无需客套许多,风卷残云似的,先填饱了肚子。 
  待茶水上来,两人才算自在下来。 
  苏赫巴鲁到热河虽说有不少日子,但是前一阵挺忙的,只来过这边一遭。 
  听曹颙说行宫修缮赶时间修要人手,苏赫巴鲁道:“我认识的,几个蒙古王府,能凑两三百。” 
  曹颙摆摆手,道:“那个人手好凑,不缺人。倒是能信得过的长随,还缺几个,要是你这些日子身边不忙,就将你身边的小子借我几个。” 
  苏赫巴鲁点点头,道:“不忙,不忙。算我一个。” 
  曹颙实是怕了,不是他常怀小人之心,而是受不了折腾。正如赵同所说,日夜赶工会加速工期,但是防火是关键。 
  这几处修缮,用的多是木料,要是真发了火灾,曹颙就什么都不用说了,直接摘帽子,等着发配吧。 
  虽说做官不容易,但是也比流徒强。 
  既是防水的沙子能预备好,那剩下的就是看场子的人。这些人必须是信得过之人,省得有小人生事。 
  拢共修缮七处,没处两班,每班最少两人才能盯得过来。这样一来,拢共就需要用二十八人。 
  若用外人,曹颙还真信不过,可是他能用之人,也没有这么多。带来的随后护卫与王府这边加起来是有几十人,但是这么大的园子,也不能空着。 
  苏赫巴鲁身边有几个伴当,是他的家奴,最是忠心可靠,所以曹颙才想到他们几个身上。 
  送走苏赫巴鲁,曹颙回到内院。 
  见丈夫面露乏色,初瑜不禁有几分心疼,给他敲了敲腿,道:“额驸也别太累了,到底身子要紧。我已经叫人寻了好参,明儿给额驸在熬些补药。” 
  费了一天心思,曹颙精神有些不足,倒在炕上,不爱动弹:“这一年到头,补药吃得不少。是药三分毒,吃多了也不见得好。 
  这些工期有些紧,明儿开始要忙一阵子。吩咐厨房那头,每日跟着我当差的那些人伙食要丰厚些。对了,月例银子这边,这个月也多些。许多事儿,还要累他们去做……”说到最后,已经声音渐低。 
  初瑜应了,想着这参丈夫不用的话,是不是使人送回京城孝敬公婆。她刚想要发问,就听到 
  开微微地鼾声,曹颙已经睡着了…… 
  次日开始,曹颙便按规划,传令下去。两班倒,日夜赶工。所缺的木料,就用不久前拆下来的木料。 
  听到曹颙这个命令的时候,行宫那边的属官脸色儿都变了,却也都不敢说什么。他们的头儿行宫总管齐敏,正每日忙着“抚恤”,修缮事务彻底撒手不管。 
  曹颙身边只留了蒋坚,其他魏黑、赵同、张义、李卫、小满等人都直接带着他的手令,到各修缮处防火去。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坍塌之事也无人再提及。 
  不少观望之人,见曹颙只是埋头做事,皆松了半口气。 
  已经有人寻思着,要不要往曹颙家送礼,争取将木料“缺失”之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是关系重大,还要等京城那边的消息,没有人敢贸然做主,事情就拖下来。 
  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 
  就算曹颙这边不将窗户纸捅破,也难保不被有心人盯上,借此生事。所以那些人只敢松半口气,剩下的还要等各自主子的筹划。 
  转眼,进了四月。 
  算算日子,韩江氏在曹府已客居三个月。虽说是住单独的院子,紫晶那边对她也算客气,但到底是寄人篱下,始终有些放不开。 
  每年端午节,都是点心饽饽销售激增之时。如今的稻香春,已经打响了牌子。之前的七间铺面,早已供给勉强,到了端午指定供应不足。 
  虽说这几年京城添了不少南味儿点心铺,但是到底比不上“稻香村”的财力,受限材料,味道不正宗。 
  两相一对比,有钱的人家,越发笃定只有“稻香村”的饽饽才是上品。 
  在初瑜去热河前,韩江氏就提过添加几个铺面之事。 
  初瑜那边倒没有反对,只是叫她量力而行,不可太辛苦。还有就是小心行事,保重自身, 
  初瑜走后,韩江氏虽闭门不出,但是也没有闲着,打发几个人将四九城闲置的铺面位置都看过。而后,根据地理位置,相邻的铺面生意好坏等等因素,从中挑了四家出来。 
  她又出门来,一一看过,确实没什么问题,才敲定了主意,将这个铺面买下,开始收拾。 
  如今,铺面都收拾得差不多,就等着人手到位,就能开业。 
  韩江氏需要忙的事情多了,住在曹府,出入甚觉不便。 
  思量再思量,这日,她还是拿了主意,到葵院来寻紫晶,提出想要回去住。她之前外府住的宅子,是初瑜的一处陪嫁房产,也在内城。 
  紫晶是晓得二月里的变故的,放不下心来。 
  但是韩江氏毕竟不是曹府之人,也没有勉强留客的道理。 
  紫晶寻思了一遭,道:“韩奶奶,这事儿还是得太太拿主意。我们太太常居内院,不晓得外事,若是晓得韩奶奶忙,估摸也不会拦着。只是,容我多嘴一句,若是韩奶奶不急,可否暂缓两日?等我同我们太太说过,看是不是过王府与公府那边,同福晋与三姑娘见过再搬出去。” 
  虽说紫晶没有明说,但是韩江氏是聪明人,自是听出她话中之意。 
  如今初瑜不在,李氏不管外事,韩江氏这边还得有人庇护,才能稳妥。往王府与国公府走一遭,既是震慑小人,也能同两位贵女保持往来。 
  待有事时,好求得两人庇护。 
  这番安排,实属好意,也算稳妥。 
  但是韩江氏也不是没皮没脸之人,这般厚着脸皮去攀附,也怕给两位贵女添麻烦。 
  她想了想,开口道:“谢过姑娘好意,福晋与三姑娘身份贵重,实不好冒然相扰。若是便宜,还请姑娘使人告诉王家大奶奶一声,小妇人想去给十三爷与福晋请安。” 
  招投标后,外界晓得了有个“寡妇韩”有万贯家财,随即也晓得了她将银钱贷给了十三阿哥,使得十三阿哥有财力能介入内务府商线,同鲁商王家一道拥有南洋的六成官方贸易。 
  总算韩江氏放开眼界,不再像过去那样只盯着眼前。稻香春开业的数次变故,使得她认识到,在京城,经商不仅是经商。 
  到京城数年,对于京城权贵,她心里也多有数。 
  十三阿哥可以说是其中怪胎,以皇子之尊开府,可连个国公的爵都没有。虽都道他“失了圣宠”,无权无势,门庭冷落,但是愣是没有权贵敢主动招惹。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估计是怕他发疯,乱咬人。 
  韩江氏同十三阿哥府本就有经济往来,只是之前都有郑沃雪出面筹划,十三阿哥没有露出罢了。 
  去请个安,然后背靠大树,好好地做自己的生意。 
  韩江氏这般拿定了主意,心里却有种数不出道不明的郁结。 
  曹颙走前,曾同紫晶说过,若是有人再打韩江氏的主意,可寻求平郡王福晋与曹颐帮忙。跟姐姐与妹妹那边,他也打过招呼,所以紫晶才这般提议。 
  不过,见韩江氏另有主意,紫晶这边也不好随意做主,便应了下来,打发人给往郑沃雪处送信……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四十七章 舒心 
  
  京城,金鱼胡同,十三阿哥府。 
  时值气温交替时节,气候高低变换,十三阿哥的日子便有些难熬。虽说福晋们已经换了绸衣,但是十三阿哥腿上还带着护膝,体寒挥之不去。 
  看着十三阿哥面容发白,体态渐瘦,十三福晋担心不已。 
  内服外敷的药不说,还有之前曹颙淘来个各色偏方也都用着。 
  这不,一大早的,十三福晋又使人熬了一碗药上来。十三阿哥见了,不由皱眉,道:“刚用了早饭,喝了两碗稀粥,哪里还喝得进去这个?” 
  “爷还是喝了吧,昨晚上都疼得没睡着,脸色儿也不好看。”十三福晋带着几分担心,说道。 
  十三阿哥见她如此,便不再言语,接过药碗,硬着头皮,一口饮尽。十三福晋那边,已经倒了半盏清茶,送到十三阿哥手上。 
  十三阿哥漱了口,摸了摸自己的膝盖,道:“冬天没犯,还以为好些了,又折腾人,这叫什么事儿?” 
  十三福晋笑着说道:“爷没记得,所以没在意。我那边都记着,爷这几年,一年比一年犯的次数少。想来再养两年,这病根也就去了。” 
  十三阿哥看了一眼十三福晋,道:“前两个月做月子,好不容易胖些,这才多暂功夫,又把你累瘦了。别竟寻思给我补,你同时拉扯几个小的,身子才当要保重。” 
  十三福晋只是笑,叫丫鬟将药碗收下去。 
  如今。十三阿哥膝下四儿三女。除了长子长女是侧福晋瓜尔佳氏所出外。其他五个都是十三福晋嫡出。 
  这五个嫡子嫡女。大地十岁。小地还不到四个月。 
  身为十三阿哥嫡妻。除了自己个儿生地。其他庶子庶女也要她地看护。想到此处。十三福晋道:“爷。大阿哥十一了。还在内宅住着。也当有个单独地院子。要不然。将东路地跨院收拾出来一个。给大阿哥住吧?” 
  十三阿哥闻言。有些恍惚。道:“弘昌都十一了?真快。当开府地时候。他才五、六岁。再过几年。也要当差娶媳妇。” 
  十三福晋笑道:“取媳妇还太着急些。倒是咱们大格格。明年及笄。该预备嫁妆了。说不得过两年。爷就要做郭罗玛法。” 
  十三阿哥听了。摆手道:“媳妇当早娶。闺女咱们不着急嫁。还是养在自家金贵。” 
  夫妻两个说着话,就有内侍隔着门禀告,道是王郑氏同韩江氏来给十三阿哥同福晋请安,在前院候着。 
  虽没见过韩江氏,但是十三福晋是听过的,问十三阿哥道:“爷,这个同郑掌柜来的,就是上个月弘旷百日送了重礼的那位么?” 
  十三阿哥笑着说道:“就是她,也算是京里有名的财主,如今也是咱们的大债主。走,咱们去见识见识这位女中陶朱。” 
  话间,夫妻两个一块出了屋子,到了前院。 
  韩江氏同郑沃雪两个,正在偏厅候着。 
  自打她说想来给十三阿哥请安,郑沃雪便来请示过十三阿哥。十三阿哥这边,对韩江氏也有几分好奇,正好也没什么事儿,便约了今日。 
  虽说曹家也是富足,但是阿哥府这边的摆设、器皿都是内造之物,同权贵之家还有不同。 
  韩江氏在扫了一眼,便眼观鼻、鼻观心,缄默不语。 
  郑沃雪见她略显拘谨,便轻声道:“十三爷与福晋同曹爷与郡主是至亲,待人随和,不是爱端架子的,韩掌柜的不必担心。” 
  韩江氏闻言,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下,道:“听说,郑掌柜是从曹家出来的。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