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090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090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兆佳氏看了一眼,抬枯手,笑迸:“好孩子,也到叔祖母这边坐坐。今儿你是寿星,财神都跟若你走。”
    天慧抿嘴一笑.从李氏身后站起.去了兆佳氏身后。
    兆佳氏平年吃烟吃的厉害,身上带若烟油味,孩子们都不爱同她亲近。这几年.她忌了吃烟,又在江南燕窝、鱼翅也滋养了一年.身上已经去了浊气。
    天慧吸了吸鼻子,就闻得兆佳氏身上传来茶莉圡花香。
    她记得沂楚,这是二婶最喜欢用的熏香。不知叔祖母怎么改了喜好.也用起这个熏香来。
    兆佳氏打着牌,嘴里又开始念叨嫡孙天望。
    “再没有力到这么可人疼的孩子,喂他吃果子糊糊,只吃半口,另外半。说什么也要送到我嘴里。”兆佳氏说着,眉吸间都是慈爱:“这般孝顺,也不枉我疼了他一场。
    李氏看了她一眼,心道,这么疼孙子,怎么还不等孙子“抓周”后再启程北上?
    却不知是同儿子置气,还是同媳妇有嫌隙,李氏已经使曹颙去信相问。
    她心中虽疑惑,却也没有在兆佳氏面并显露。
    不管是谁的过错,即是晓得兆佳氏疼孙子跟心尖似的,还让她们母女仓促北上,那就是曹颂的过错。
    人上了年岁,都要靠儿女。
    要是儿女也靠不住,即便锦衣
    玉食,衣食无缺.心里也空了一块要是儿女失了耐心,在父母面前露出嫌弃之心,那就是拿刀子刻肉一般。
    这会儿功夫,曹颙父子已经到了。
    大家都撂了牌,恒生先给几位长辈请了安,而后在天慧跟前作揖,道:“妹妹妹日子,哥哥却回来晚了,这里给妹妹赔罪。祝妹妹长命百岁,平安康泰。”
    见恒生风尘仆仆,天慧心疼还来不及,哪里还会怪罪,忙道:“不晚,不晚,倒是因妹妹生辰使得二哥奔波受累了。”
    恒生“嘿嘿”笑了两声,迸:“不累,不累,去年在京里,离得远,过不来:今年在直隶,怎么也要回来吃妹妹的寿面。”
    天慧也心情大好,眉眼弯弯,伸出手来,迸:“二哥别空口白牙,总要先给礼物。”
    大家伙看着他们兄妹说话,也都望向恒生。
    全家上下,就剩下他的礼没露面。
    恒生从袖子中掏出一个巴掌大小的锦盒,送到天慧跟前,道:“早就预备下的,妹妹打开看看,喜欢不喜欢。”
    天慧笑着接了,打了开来。
    里面是四枚鸡斑石小印,上面不是常见的梅兰竹菊图案,而是福禄寿喜。天慧拿起一枚看了,却是空白章,还没有刻字。
    即便是李氏、兆佳氏这样的妇道人家,也都晓得这样好的印料可遇不可求。
    天慧手中把玩,击样子很是喜欢。
    姐姐看着,心中一动。她手上也咬一套田黄印科,总共有八枚,是父亲留给她的。她原想出阁前,留下两枚做和章,其他的留给曹颙当念想。
    现下见恒生送的小印是四枚一套,她才想到女子的小印可可以像男子一样多做几枚。一枚姓名,一枚字,一枚号,一枚前缀夫姓。
    就听恒生对天瑟到:“原本,我想亲手刻上一枚,可怕刻不好,糟蹋了好东西。等妹妹……以后需要用印时,再请个好师傅刻。”
    闰阁女儿的名字,除了家人外,轻易不与外人知晓。
    真要用的小印时,也是出阁后,掌家时。
    天慧有些不好意思,皱了皱鼻子,嘴硬迸:“偏不刻字,这样把玩就好……”
    话音未落,就听有人接话道:“什么把玩很好?”
    是初瑜进来。
    淳亲王福晋打发两个婆子过来,给外孙女送寿礼,今日才到。初瑜方才不在这边,就是回了上房见那两个婆子。
    曹颙与恒生来这边前,已经先去了上房,将黄氏女之事说了。
    弘历留人的内情,自然没瞒她。
    男人心粗,想的都是家族干系与朝政格局:女子心细.思量的就多些,初瑜心下微恼。
    今日是天慧生辰,黄氏女却带孝进府,到底是令人心里隔应。
    弘历只觉得自己欠恒生一个回,领曹颙一回人情,却没有考虑到初瑜为母之心。
    只是她不愿让丈夫与儿子为难,面上不显,心里将弘历狠骂了两口。
    既扫了女儿生辰的喜气,她当然不能看着黄氏女再施累儿子的名声。恒生也十四了,没两年也要说亲。
    一家三口也对了口风,以免同恒生扯到一块儿,图生是非。
    儿子都摘出来,一旁永逸,初瑜与曹颙两个将曹家也摘出来,只说这女子走初瑜乳母的一个表亲,孤苦无依,被初瑜听了接来小住。
    现下初瑜过来,想必已经使人将黄氏女安顿好。
    恒尘看向天慧与妞妞,竟是生出几分庆幸来。
    幸好父母将他的干系描出来.只说那黄氏女是母亲奶娘那边的远亲,要不然让姑姑与妹妹晓得,走自己将这黄氏女带回来,还不知她们姑侄两个怎么编排。
    即使不将他当好色之徒,也会拿话本里的故事来羞他……因天慧生辰的缘故天佑、左浅他们几个早早从书院回来。
    见了恒生,大家又走一番欢喜。
    这晚的寿面,大家都吃得热闹。
    等到次日,各处才晓得府中新来了个姑娘。
    虽说天慧与妞妞都很好奇,可初瑜说对方守孝,并没有将人叫到众人面前。
    如此这般,半个月过去,黄氏女依旧没有出现在人前。
    黄氏女虽住在内宅,所在院子却是在花园东北角,最为僻静之她屋子里,有两个小丫鬟侍侯,并不是曹府的婢子,而是初瑜打发寻了清苑城里的人牙子新买的下人。小院的大门虽没锁,却有粗使婆子每日轮班值守,不许那两个小丫鬟出院子乱窜。
    每日里,由人将一日三餐送到这里,并不需院子里主仆三人出来。
    旁人还罢,守礼轻易不会到这边,打扰守孝之人。
    这两个看门的粗使婆子,每日里过来置守,却是看到了黄氏女的庐山真面目,都移不开眼。
    有句老话说的好,要想俏,一身孝,说的就是此情此景。
    坪素里,只觉得平姑娘与大姑娘的容貌是头等的好,如今这个却是不能形容。”一个婆子低声惊讶道。
    另一个婆子忙道:“阿弥陀佛,赵姐姐,还是烂在肚子里,别瞎有。夫人派了差事给你我,不就是因你我平素啃巴严、不爱编排闲话的缘故么?”
    那姓赵的婆子讪笑两声,道:“这不是在妹子跟前么,在旁人面肃,借姐姐一个胆子,姐姐也不软开口。”
    两个婆子都收了这话题,可眼睛却仍忍不住住院子里眺去……





    第十卷 游龙舞—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1182章 送子
    。 更新时间:2011…3…9 18:45:33 本章字数:3689

    第1182章送子
    弘历再次出现在总督府时.已经是六月中旬。
    直隶几处冬麦田亩数多的府县.早已收好麦种.运往山东、山西各省。
    他的差事终了.要回京交差去了。
    听说五儿嫡母在总督府,弘历特意请她出来相见。
    ??当然.都(原文如此应为多)了个“请”字,也是念在兆佳氏是曹颙长辈?
    与李氏妯娌的缘故。
    要不然的话.一个侍妾的嫡母,还真不在他这个皇子眼中。
    虽说是头一回相见.兆佳氏倒是并不犯憷,应对也算得体。
    看着温文尔雅的少年皇子.兆佳氏心里不免有些泛酸。
    不过,想着五儿不过是皇子侍妾.皇子又到了娶正福晋、侧福晋的年纪,往
    后日子且不好熬.对五儿又生出几分怜悯。
    弘历见兆佳氏眉眼虽不甚柔和.可说起五儿也带了慈爱.态度便温煦几分,
    使人预备了一柄玉如意.四端(原文如此应为段)贡缎做表礼。
    兆佳氏心满意足.回到李氏面前,摸索着如意.不住口地赞四阿好风采,性
    子又温良,五儿有福气。
    李氏笑眯眯地听了.心中不置可否。
    圣祖被世人誉为“仁君”,这弘历阿哥是圣祖爷抚养过的.行事做派确有几
    分圣祖爷的影子。只是温良不温良的却不好说.身为皇子阿哥.谁又会将真面目
    轻易露出来。
    此时,被兆佳氏赞不绝口的弘历.却变得笨嘴拙舌.面色涨红地地(原文如
    此)坐在初瑜对面。
    “四阿哥.我比你年长.少不得多嘴两句。这黄氏.四阿哥心里到底有什么
    章程?你身份尊贵,即便是身边的宫女.也会查清三代。黄氏颜色虽好,到底是
    民女。”初瑜没有啰嗦.开门见山道。
    弘历闻言.忙道:“大姐姐放心,我已使人在吴桥查过,黄家祖籍就在吴桥
    ,是直隶当地老户……黄氏之父虽操贱业.却甚疼爱这个女儿.一直养在内宅.
    并没有使之抛头露面。”
    初瑜倒是不怀疑黄氏女操守、这样的容貌.要是早在人前露面,还不知被哪
    个掠去.哪里会轮到弘历?
    这黄氏女虽已经及笄,可观其言行,性子温和的像块豆腐。她若与四阿哥在
    一处,不用担心她会坑十四爷,(原文如此大概是四爷?)反而要怜惜它(原文
    ??如此应为她)能否继续活着?
    “听四阿哥的意思.是已经决定纳黄氏。黄氏身份虽低.可宫里的规矩却是
    要守的。为了她往后日子好过些.四阿哥还是安排两个嬷嬷仔细教导一番方好。
    ”初瑜放缓了声音.说道。
    府里那么多男孩儿,黄氏又是这副容貌.初瑜还真怕有个牵扯出来。若是弘
    历打发人过来.她也能少操一份心。
    弘历闻言,面露欢喜.道:“谢谢大姐姐指点,等我回京后.就安排人过来
    。”
    至于这黄氏女何时入宫,以身份什么(原文如此应为什么身份)入宫,初瑜
    一句话也没提。
    两人虽是堂姐弟.可差了岁数.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弘历话了两句家常.便起身道:“大姐姐,我去看看黄氏。孤苦伶仃.委实
    可怜。”
    初瑜听了.眉眼弯了弯,唤了个婆子.引弘历去黄小乙处…
    前院,官邸。
    看着恒生.曹颙心里很是舍不得。
    这次四阿哥返京.恒生也随之同往。不过他已经在上书房告了假.因为喀尔
    喀的人到了,现下在京城等着。
    恒生回去后.便要随着喀尔喀的人去蒙古。
    格埒克延丕勒既使人接恒生回去.就不会再让这个儿子无名无份下去。
    等恒生从蒙古回来时,他就要成为旁人的儿子。
    虽说早知有这一日.可事到如个,曹颙还是有些不好受。
    这个孩子.是他亲手接生.又是襁褓时带回京城。
    “我会安排曹乙与张义随你同去。这相隔数千里.到了陌生地方.总要身边
    有些自己人才好。赤那与巴拉身手虽不错.到底是喀尔喀人。曹乙这些年教出几
    个好手.这回都带去.也省得受欺负。张义行事圆滑通透,你去了那边.与人打
    交道,有心里糊涂的时候,可让他帮你掂量掂量。咱们府上没有蒙古护院.我已
    经给十六爷写了信.请他帮忙安排一些人。省得你随从里都是汉人.到那边不便
    宜。”曹颙说道。
    恒生毕竟不是名正言顺的嫡子.又在京城长大.谁知道汗王府那有没有凶险
    。
    一家之内.兄弟还要争财:更不要(说)四分之一个外蒙古.那么大地盘,
    不知道交错多少势力。
    恒生见父亲为自己费心.心下甚是感动。
    曹乙是曹家供奉.在曹府中身手是数一数二,向来只在父亲出行的时候.在
    父亲身边护卫:张义则是曹颙最器重的管事之一。
    “父亲.孩儿不能留待父亲寿辰,这里提前给父亲磕头拜寿。”恒生说着,
    双膝已经跪了下去,实实诚诚地磕了三个头。
    曹颙起身.扶他起来.道:“孝顺父母,不在这个。你只要好生爱惜自己.
    平平安安地去.平平安安地回来,.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
    恒生红了眼圈,哑着嗓子道:“父亲不必为孩儿挂心.孩儿定早去早回,赶
    在重阳节前回来.陪着父亲登高!、
    从京城到喀尔喀.要是一路快赶、三个月也能走一个来回。
    恒生的话.说的倒是不虚。
    曹颙却摇了摇头.道:“难得去一次塞外,你也好生看看万里草原的辽阔景
    致.不必太赶路。到了那头.若是待得舒心.就多留些日子:若是待得不痛快.
    也不必勉强自己。为父身份虽比不得汗王世子显贵.却也能护你一二。”
    “嗯.孩儿晓得了。”恒生嗡声应着。
    “去看看你母亲吧.她还不晓得喀尔喀来人之事。不过离家数月,你也大了
    ,当有个爷们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