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混在东汉末 >

第336章

混在东汉末-第336章

小说: 混在东汉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术不知道哪颗星是自己的,但是他相信,那颗星现在一定很黯淡。和袁绍那个庶子相比,他这个嫡子在很多人的眼里不过是个纨绔,是个不值一提的废物。那些名士大儒们都看不上他,不仅如此,就连那些品德败坏的人都不愿意和他来往,比如那个叫许攸的南阳人。

其实袁术也看不上那些名士,作为袁家的人,他知道太多名士们的真实嘴脸,他也知道名士是怎么成名的,那个黄子艾为了成为袁家的女婿,不惜将自己的妻子休掉,他只是倒霉,遇到了一个够狠够辣的夏侯氏,换一个软弱的女人,谁能知道他的卑劣?他会成为袁家的女婿,他会名扬天下,他会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三公没什么机会,但二千石的高官却是不成问题的。

想到黄子艾,袁术就想到了几个姊妹,他的几个姊姊都嫁得不错,颍川李家,陈留高家,弘农杨家,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世族,只可惜了小妹袁徽,她原本是几个姊妹中最聪慧的,可是她的命运也最多舛。先是差点嫁给了黄子艾那个伪君子,然后又被刘修拒婚,最后为了袁家的前程入宫,做了天子的女人。袁徽虽然从来没有说过宫里的情况,可是袁术知道,她一定吃了很多苦。

一想到这里,袁术不禁叹了一口气,他是恨刘修的,如果不是刘修拒婚,如果不是刘修非要以卵击石,和袁家过不去,并且把袁家搞得有些被动,袁徽又何至于要入宫侍候那个自以为是的天子?

可是现在,他却不能恨刘修,他还要等着刘修来救他的命。他明知刘修对袁家没什么好处,可是为了和袁绍抗衡,他却只能拉拢刘修,要和他称兄道弟。

他自己都说不清是应该恨刘修,还是应该感激刘修。

如果刘修不来,那老子可就真的完蛋了,那个庶子知道了,不知道会不会笑死。

袁术在胡思乱想中进入了梦乡,直到被桥蕤推醒。桥蕤一脸的狂喜:“将军,援军来了,我们有救了。”

袁术一跃而起,冲出大帐,雄壮的战鼓声从远处的山谷中传来,就像是天上的仙乐一样悦耳动听。袁术顿时觉得热血上涌,浑身战栗,怒吼一声:“击鼓,出击!”

第一更,求月票、推荐票!

第四卷黄巾乱第336章苍天已死(第二更,求票!)

第四卷黄巾乱第336章苍天已死(第二更,求票!)

射姑山是汉人的伤心地。顺帝永和四年,征西将军马贤在此与且冻羌大战,与两个儿子同时阵亡,结束了他传奇而悲壮的一生。至此之后,射姑山成为羌人的地盘,凉州三明中的皇甫规、张奂先后在此征战多年,想尽了各种办法,多次招降羌人,可是羌人总是降了又叛,叛了又降,活不下去了就投降,稍微安生一点又反叛,二十多年没安生,直到三明中的另一明段颎段纪明上任,举起屠刀,用两年的时间追击数千里,将东羌杀得落花流水,持续了三十多年的羌乱才算平息。

从永和元年羌人叛乱,到建宁元年段颎平定叛乱,花掉的军费三百多亿,正是这次羌乱掏空了大汉帝国可怜的腰包,并凉两州也被彻底拖残。

可是赶跑了羌人,却没有汉人来占领,没过多久,这里渐渐的又成了羌人的地盘,零零散散的羌人再次出现在北地,朝廷得到消息,决定把这些羌人赶走,袁术兴冲冲的赶来捡便宜,没想到差点成为羌人的刀下鬼。

羌人很放松,主力已经击败了凉州刺史周洪和护羌校尉张则,袁术已经是瓮中之鳖,现在又没有了援军,还不是死路一条。他们要做的就是等,等明天主力回来,活抓袁术。

他们喝酒,他们跳舞,他们尽情宣泻自己的喜悦,十年时间,羌人终于获得了新生,重新成了这片土地的主人。

谁也没想到,就在大获全胜的主力已经在返回途中,还有半天时间就能到达的时候,汉军突然从黎明的晨光里冲了出来,带着蓬勃的杀气,如潮水般的涌了过来。

留守的近万羌人措手不及,一下子被杀得大败,而与羌人的放松正相反,被堵在山谷里的汉军却丝毫不敢大意,马不解鞍,人不卸甲,就等着援军来,一听到战鼓声,他们立刻冲了出来,疲惫的身躯里爆发出无穷的能量,向羌人发起了绝地反击。

袁术一马当先,一矛将一个慌乱的羌人挑杀,纵身长啸,桥蕤、鲍鸿等人护着他,号呼杀入。

另一侧,马腾双手持矛,带着三百多马家部曲冲在最前面,他纵马奔驰,将一个又一个羌人杀死,赶得他们四处奔逃,在短短的一刻内就杀到了袁术面前三十步。

“后将军”马腾看到了正在厮杀的袁术,心头狂喜,大声嚷道:“卫将军来了”

袁术哈哈大笑,转头对鲍鸿等人说道:“如何,我就说刘修不是那种小人。”

这个时候,谁还会反对他的话,鲍鸿大笑道:“将军说得对,我们和他是不打不相识。”一边说着,一边催马上前,挑开两枝长矛,刺杀其中一个羌人,用战马将那个羌人撞进河中。

桥蕤也非常兴奋,紧紧的护着袁术的另一面,奋力向前冲击。

在他们的夹击下,羌人很快崩溃了,他们有的向两侧的山坡上爬去,有的跳到冰冷的泥水中,仓惶逃命,在汉人突如其来的攻击下,他们没有抵抗的准备和勇气,一击即溃。

袁术看着奔逃的羌人,懊丧的一拍大腿:“老子真是个傻且,就这么点羌人,我们自己也能杀得出去啊。”

鲍鸿等人也看到了,山谷里的羌人最多也就七八千人,而且分成两端堵击,兵力其实非常单薄。袁术所部的装备非常好,那些游侠、剑客的武技也超出一般的将士,一个人能抵得上五个羌人,如果知道这里只有这么一点人,他们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突围,没必要欠刘修一个大人情。

刘修大步走了过来,用马鞭敲了敲袁术的肩膀,笑嘻嘻的说道:“公路,很勇猛嘛,我看你比本初还强些。”袁术本来有些郁闷,一听这话,立刻眉开眼笑,心里美滋滋的,却不肯让刘修看出来:“哪里哪里,本初也是非常勇猛的。”

刘修撇撇嘴,表示不屑:“他本来也不错,敢打敢冲,可是他有些酸腐,没事就要装儒雅,显摆风度,要不然也不会被檀石槐围住了。我不喜欢这样的人。”

袁术美得冒泡了,亲昵的搂着刘修的肩膀,向旁边走去,低声说道:“德然,这次我欠你一个人情。以后有机会,我袁术一定补上。”

刘修嘿嘿一乐:“说这些客套话干什么,以后并肩作战的机会多的是,我要是被人围了,你也来救我不就成了。”

“那是那是。”袁术大喜,挠了挠头,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仗吧,本来打得挺顺利的,不曾想北地居然有这么多羌人。老子一时没留神,吃了他们的苦头。”

“这不怪你,我也没想到。”刘修想起羌乱的事,心情顿时变糟了,他叹了口气,把金城的羌人跑到这里来的消息告诉了袁术。袁术也吃了一惊,“怎么会这样?”

“这事儿搞大了。”刘修苦笑着摇摇头:“我怀疑这次羌乱规模不小,我们还有硬仗要打。”

袁术眉头一皱,随即又乐了:“这样更好,我们有立功的机会了。”

刘修强笑了笑,心道这小子真是个神经粗大的夯货,立功?先保住自己的命再说吧。钟羌出现在这里,这事本身就非常反常,弄不好就是一场祸事。要换了袁绍,说不定现在就要找个借口先退回关中再说了。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袁术和袁绍同是袁逢所生,可是这性格相差也忒大了些。

“将军。”荀攸匆匆的走了过来,刘修见他脸色严肃,连忙向袁术告了个罪,荀攸拉着他走到一边,急声道:“将军,大事不好。”

刘修心里一惊,他知道荀攸这个人虽然年纪不大,城府却非常深,他很少会在别人面前露出这种神色。他如果说大事不好,那绝对是非常麻烦的大事。可是旁边人太多,他不敢乱了阵脚,连忙强作镇静的说道:“公达,不急,你慢慢说。”

“这次羌乱的规模远远超出了我们的估计。”

这次刘修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慌乱了,瞪大了眼睛,一动不动的看着荀攸。

荀攸苦笑了一声,把刚刚从俘虏嘴里得到了消息说了一遍。钟羌确实是从金城过来的,大概是三万多人,其他两万人是安定、北地一带的散羌。他们和金城人的确有勾结,他们的头领就是金城人边章和王国,参加的羌人还有湟中羌和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号称三十六部,超过十五万人。

三十六部?刘修听到这个数字就觉得有些不对,不多不少,正好三十六?他记得黄巾起义好象也是分成三十六部来着,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

“和太平道有没有关系?”

“这个不清楚。”荀攸摇了摇头,“如果有,那也是机密,那俘虏只是个千夫长,他不可能知道这些。”

刘修倒吸一口凉气,钟羌十万已经够他喝一壶了,再加上湟中羌、义从胡,十五万?

“将军,羌人主力很快就要到了,凭我们这点兵力不是他们的对手,既然已经救出了袁术,还是尽快撤退吧。”荀攸提醒道。

刘修连连点头,这次打的就是个突袭。他立刻把事情通报给袁术,袁术一听形势这么严峻,也不提立功的事了,立即招集部下,和刘修一起迅速退回安定郡治临泾。安定太守霍俊接到消息,连忙出城相迎。

说起来霍俊和扶风宋家还有些关系。霍俊是魏郡邺人,他的父亲霍谞便是宋光的外甥,宋光被人诬陷的时候,刚刚十五岁的霍谞上书为宋光辩诬。可能也正因为如此,霍谞在仕途上很顺利,但是士林中名声很一般。第一次党锢事起,时任尚书的霍谞是案件审理人之一,贾彪入洛阳,向窦武和霍谞说情,后来李膺被释放,只记贾彪的情,却不提霍谞一个字。

霍谞后来做过金城太守,在羌胡中颇有恩信,不过他毕竟是读过书的儒生,所谓恩信也只是他持身甚正,不随便欺负羌人,羌人感激他而已,要说羌人怕他,恐怕也有些言过其实。

因为父亲的原因,霍谞弱冠为郎,一步步升到安定太守,可能是鉴于父亲的遭遇,他和扶风宋家没什么来往。当然了,他不认宋家,士林也未必就接受他。

“霍府君,我要请安定的大姓吃饭。”刘修开门见山的说,“羌人叛乱,声势甚大,我需要他们的支持。”

霍俊一听说羌人的声势,也吃了一惊,不敢怠慢,立刻安排人去请。安定眼下最大的豪门便是朝那的皇甫氏,其次是杨家。杨家就是临泾人,一听到招呼,立刻便赶到了。

刘修打量着眼前这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敢问尊姓大名。”

“不敢,草民杨定,字整修。”

刘修想了想,依稀有些印象,好象历史上是董卓的部将,看他丰貌堂堂,一表人材,和演义中反面角色的样子可差得太远了。

刘修很客气的欠身致意。“能得杨君之助,是修之荣幸,也是大汉之幸。”

杨定目光一闪,一抹喜色从眼中掠过。杨家居然在安定有头有脸,可毕竟是边地人,在以关东读书人为主的朝廷官员眼里,他们都是蛮子,没几个愿意和他们客气的。看来这个刘修自己也是个边地人,对边地人更有认同感,不像那些书生眼睛长在头顶上。杨定连忙还礼:“明将军威名赫赫,定早有耳闻,能在将军麾下作战,保境安民,是我等荣幸才是。”

刘修和杨定攀谈了几句,这才知道杨家虽然没什么名声,可是实力并不弱。长年处在羌人的威胁之下,杨家和大多的边郡人一样,没什么读书人,但是家中部曲上千,建有自已的坞堡,平时自在放牧耕种,一旦羌人来了,他们退回堡中固守,一两千羌人还真拿他们没办法。

杨家不愁吃,不愁喝,现在就是想求点功名。可是大汉以经术取士,武人地位低,安定最厉害的皇甫家都很难出头,更别提他们这样略逊一筹的了。说到这里,杨定有些郁闷的叹了一口气,“安定现在最有名的是王节信(王符)先生,自从明将军将他的《潜夫论》印行天下,我们也跟着他沾了些光,出去一报籍贯,那些读书人便会问,可是王节信的乡党?言语间多少能客气一些,总算压了北地傅家一头。”

“北地傅家?”

“是啊,便是灵州傅护羌家。他们家出过二千石,还封了侯,在我们这片地面上,也就是皇甫家能和他们家论个高低。真要说起家世来,傅家还要压皇甫家一头,如今出了王先生,我们安定总算是胜了他们一着。”

杨定说得眉飞色舞,好象占了多大便宜似的,其实王符跟他除了是同乡,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可见人解决了温饱之后要面子是通病,不是哪一个人的毛病。

刘修到关中的时间太短,对凉州的情况更不熟悉,不知道这傅家是什么来头,杨定见他言语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