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列侯 >

第86章

大汉列侯-第86章

小说: 大汉列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贾们还总结出个鉴别品相的方法,颜色越浅的石蜜价格越高,黑红色的品相最差也等于同等重量的黄金。
    至于棕红色,红色,橘红色等不同色差的石蜜价格会节节攀升,长安城内有几家商铺里就摆着红黄色的石蜜作为镇店之宝,曹时去看过那家伙的块头,一块橘红色的石蜜重达二十多斤,没有三千金休想把它买走。
    据商贾们传闻,传说中最极品的石蜜是浅黄色,就像天然盐块一样美丽的颜色,那样一块石蜜哪怕只有几斤重也是万金不易的宝贝,假若有二十斤的大块头足以让所有商贾陷入疯狂,听说摩揭陀国曾经有个伟大的阿育王。他手中掌握着无数金银珠宝,其中最珍贵的宝贝就是两块浅黄色的石蜜,而且每块足有六十斤重。许多商贾做梦都想去摩揭陀国看一看。
    可惜的是摩揭陀国远在天边,商贾们眼馋的口水流成河也没本事过去,且不说层山叠嶂的山岭和毒瘴横行的密林,也不去管那些可恶的西南夷擅长抢劫商队,从来不和你讲任何和平来往交易的道理,这几十年屡次去西南碰运气的商贾不知道有多少折在西南夷的手里。
    从长安南下翻越秦岭,在汉中郡以南会有成群结队的豺狼虎豹出没。经验丰富的商队带足猎人也不用害怕,豺狼虎豹畏惧火光不敢靠近,这还算比较好对付的。
    还有更可怕的大象群和犀牛群。大象和犀牛发起疯来什么都不管横冲直撞,商队里自卫的寻常弓矢根本伤不了它们,吓唬它们还会引起不可测的发狂状态,简直是所有商贾们的恶梦。
    即使在大汉帝国。商贾们是强悍到令人发指的刑徒军团主要兵源提供者。可让他们面对大象群和犀牛群还是有点来不了。
    秦汉律令体系下进行规定,商贾是有市籍者操行贱业,汉初以将的谪七科几乎把市籍一网打尽在内,再有钱的商贾除了行商在外无人约束,否则只要在家乡就必须居住在闾左和浮浪之徒混居,每次朝廷征发刑徒就会把市籍的商贾与杀人犯,逃亡者,浮浪之徒。赘婿算在一起充当劳改犯。
    这就是著名的刑徒军团,又可称之为劳改犯军团。
    这群商贾可不是几千年后和气生财的商人。他们骑马射箭杀野狼,驾船渡水入百越,利润的吸引下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也毫不畏惧,只要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勾引他们,就敢去冒生命危险拼命。
    商贾组成刑徒军团战斗力不可小觑,当年章邯的刑徒大军剿灭陈胜的起义军,杀死项梁并逼迫项羽破釜沉舟可以看出来,要不是章邯的刑徒大军没有粮草派出司马欣去关中求援,又被二五仔赵高差点给杀死而导致大军断粮崩溃,伟大的西楚霸王项羽很有可能死在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里,就像他叔叔项梁死的那样。
    即使如此强悍的商贾们也没办法杀穿西南夷,冲向阳光彼岸的摩揭陀王国,可见与摩揭陀王国通商的难度有多大。
    曹时的餐盘里摆着几样精致菜肴所用的正是正宗的石蜜,一盘糖醋排骨竟然标价五百钱,要不是深知汉初上到贵族下到百姓根本不流行吃猪肉,他还真以为自己吃的是某些特殊渠道培养的极品猪肉,这盘菜的利润刨除不算,最大的成本就在石蜜,至于猪肉的成本还不到几文钱。
    “真黑啊!早知道还不如用蜂蜜来的划算些。”曹时嘴角抽搐着,后悔自己一时好奇手贱点了盘天价大菜。
    要知道汉初的铜钱非常值钱,一头牛按照年龄大小肥壮程度,最差的值1500钱而最贵的4000钱,一只羊最便宜的100钱,最贵的300钱,人们不吃猪肉所以猪卖不上高价,一头猪价值50钱到100钱之间,500钱可以买五头成年大肥猪,做成菜肴足够几百号人同时吃的了。
    另外几个精致的小菜比较廉价,全部加起来也有近五十钱。
    自己点的菜,再后悔也要把他吃完。
    一脸肉疼的吃完午饭,付账时被漂亮的小侍女拒绝:“贵客不用付账,东家吩咐为贵客免单。”
    “免单?没想到还有这好事落到我头上。”曹时略微一想就明白东家必有所求。
    那小侍女笑着说道:“东家说您是酒肆的上宾,以后到酒肆里用餐请客全部免单,不论点多少菜肴都永远免单。”
    这一手可把曹时唬的不轻,这酒肆又不是他自己家开的自营店,谈什么免单还加个永远可是个大麻烦,天大的人情摆在自己面前,连他都有点摸不清对方的意图,眼睛一转笑道:“莫非是嫌这酒肆赚钱太多,让我来替你们破财消灾?这不太合适吧!我连你们东家都不认识,这么免单我有点不敢接呀!”
    “普天之下,除了宫里那位太子,只有君侯您有资格接。”清脆好听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那声音听着十分耳熟,只见房门打开走来十四五岁年纪的宫装女子,她的发髻显示目前的状态仍未出嫁,脸上淡淡的粉妆难掩天生丽质,像一朵艳丽的玫瑰花乍然绽放,胸前山峰高挺显示出良好的身材,华丽的衣裳暗示她的身份无比显贵。
    “你是……”
    “几日不见君侯已经记不得贱妾了吗?亦或是贱妾蒲柳之姿入不得君侯的法眼。”那女子顿时眼眶含泪神情哀伤。
    曹时头上的冷汗都要冒出来,她忽然想起有这个么个一面之缘的女人,但是今天出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看起来这女人来者不善也不是好相与的。
    他又不是笨蛋,起码懂得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女人虽然长的挺漂亮,但是眉眼间的魅惑色彩不像好人,连忙分说道:“东家不要乱说,此前我只在乘车经过与东家有一面之缘,那时候还不知道东家的身份。”
    “嘻嘻,君侯的反应好快,妾只是略作提示就猜到了。”
    女子挥手斥退小侍女,拉着蒲团紧紧挨着曹时身边坐下,一股浓郁的香风登时就吹过来,曹时不算正人君子,可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被哄住的冤大头,这女人不是好人,他就更不敢与她靠近,赶忙挪动屁股拉开距离。
    曹时轻咳一声说道:“我与东家素不相识,往日无渊源近日无瓜葛,甚至连东家的尊姓大名都不知道,我实在想不明白东家为什么要对我免单?如果东家的理由不充分,这顿餐钱我会照旧付款,以后是否再来贵酒肆还是两可之间。”
    郑重警告你,别跟我耍花招,说不出几分道理别怪我拉下脸来。
    就算你说出几分道理也没有用,这顿饭我要付款,你耍的花招对我没用。
    那女子也明白了,噗哧一笑轻声说道:“君侯想知道妾的闺名就直说,妾姓刘,单字一个陵,家父淮南王刘安。”
    “什么?你竟然是淮南王女刘陵!”
    曹时眼珠子快凸出来,火烧屁股似的跳起,丢下一把铜钱飞也似的逃出去。
    刘陵惊愕的看着远去的身影,忽然大声笑起来:“有趣!见多了遇到我腿软的男人,第一次碰上遇到我就逃跑的男人,我长的就那么狰狞可怕吗?还是害怕我的身份?太有趣了!你激起了我的兴趣,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你!”
    曹时跑的飞快,想起前几天还对这女人动了点小念头,现在他后悔的真想给自己一个耳光。
    怎么也没想到几次三番来吃过饭的东寺酒楼,竟然是淮南王刘安的私下产业之一,这诸侯王的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看起来还真有几个不知死活的列侯和淮南王勾搭上,这是在作死啊!
    要是早知这女人的身份,打死他也不敢生出一丝一毫的想法。
    “我要长命百岁,坚决不去作死!”曹时决定以后避着东市这家酒肆,有人请客也绝不来此地吃饭。(未完待续。。)

第117章 安得治世法(二更6000字求订阅!)
    ps:  我要哭了,上一章明明是想说,【不】代表刘陵是主角的后宫,结果关键时刻掉链子,少了个【不】字。今天依然是2更1万字,订阅涨的慢,乌梅心里压力很大,恳请书友们支持正版,支持乌梅,求订阅!求月票!
    九月里秋高气爽,南庄的粟米全部晾晒完毕装进闾里中的大仓里,郑老倒背着手每天都要在粮仓前溜达几圈,这粮仓里堆积着庄上几百号人今年秋冬到来年春夏的口粮,每家每户需要领粮就凭着各家的竹符计数合账发还,这样既提高存粮的效率还可以减少浪费。
    去年的陈粮陆续拿出来,能吃的晒晒拿回去分了,不能吃的年岁煮沸和给牛当饲料吃,庄子里的牛舍饲养着几十头耕牛,这是河东精选来的好牛,今年县令带着人让南庄的人把自家的公牛拉出来和别家的母牛配种,双方约定好这次的小牛归他家,下次归自家。
    自从年初搞起了水车灌溉,南庄四圈的两百多顷旱田摇身一变成了水浇地,早前一亩产粮顶天也就四石,惫懒些的一亩能打三石粮食,再懒惰些个连亩产三石都没有,一家几口人拼死拼活摆弄一百几十亩地,落到手里最多也就400石粮食。
    因为是租种侯府的上田,刍藁税、田税是由侯府代为缴纳,只有口赋、算赋、献钱等人头税是农民自己缴纳,折算起来每家必须卖掉五石粮食来缴税,加之秋收的季节长安粮价会陡然下降。原先一石值100钱上下,收粮的口子顶多值70钱,原先只有五石粮食的税收。现在要卖掉八石才够缴税。
    这些粮食必拿出200石交给侯府作为租税,剩下的一家几口人使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鞋帽都要卖粮食换钱来购买,一年下来家里的粮食也就存个十几石左右,若是碰到些婚丧嫁娶之类躲不掉的礼仪活动,这个年就算白忙活了。
    现在的情况可就好多了,秋收刚过清点粮库里的粮食。盘算每家的收益情况就已经全面铺展开来,前些日子统计出的数据情况是前所未有的好,改成水浇地让每家每户的粮食产量至少提高三成。打理精细的上田增加四成左右,惫懒些的也有二成左右的粮食增幅。
    粟米必须吃足水分才结得出籽粒饱满的穗子,灌溉起到的作用不下于铁器农具的推广,大大提高农民的耕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并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对于农民减轻税赋的中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平均粮食产量提高三成可了不得,意味着原先地利充沛只是打理不充分的上田亩产有三石以上,到如今可以增产到亩产四石,亩产四石的提升为五石,四石折算为汉斤是480斤,五石折算成汉斤有600斤粮食,若换算成少府新推出的市斤,打个对折也有300斤粟米。
    同样是一百多亩地。今年每家每户平均收来500石粮食,消耗同样的人力搭理田地。每亩产粮提高近一石,也难怪南庄的庄户们一个个喜笑颜开,相当于每家每户交给侯府地租以及人头赋税,再扣除到明年春夏的支出的口粮,每家还可以存下100石粮食,寻个时机把粮食卖出去能得来1万钱的存款,一年之内就可以让普通农家户变成存款过万钱的小康之家,简直是西汉的“万元户”。
    大丰收带来的利好消息让平阳侯府辖下的庄子沸腾起来,就连足不出户的匈奴女人也走出屋子,抱着刚出生的娃娃在庄子里跳舞,经过一年时间她们勉强能用日常用语交流,告诉庄里的人说她们在匈奴每年收获的季节要跳舞庆祝。
    以前一年到头每家存下个十几石粮食就不容易了,种田手艺出色又勤恳能干的庄稼汉一年可以存下二三十石口粮,还要提防着每隔七八年来一次的水旱蝗灾,只要碰上一回哪怕是最轻的受损,那至少也得把几年的存粮削掉一半,如果运气不好碰到大灾,七八年等于什么都没干。
    勤恳的农民们除了努力在田间地头拼搏,还要祈求老天爷给个面子不要降下大灾,只需风调雨顺十几年功夫就能让家家户户都过上好日子,现在的情况与往年大不相同,每家每户一年撇下一百石存粮,种田把式精湛的庄稼汉可以存下一百五六十石粮食,就算过几年有大灾大难落下来也有信心扛得过去。
    毕竟手中有粮心不慌。
    郑老倒背着手走过庄子,看到几个庄子里的老伙计在晒太阳,他们也是有几级民爵的普通人,打了一辈子仗没立多少功,临到一大把年纪过了徭役的年岁限制,老头们就回到庄子里颐养天年,他们的业余生活是得空去田间地头转两圈,没事就坐在一起聊聊开国那会儿的故事,偶尔去和乡里的三老说说话,日子过的到挺好。
    “君侯的主意好啊!水车不仅可以提水浇地,下面还能带着石磨转盘研磨谷子,家里种了点豆子全部拿出去榨出豆油,做菜时滴上几滴豆油调味,那饭菜别提有多香了。”
    “老孙头,你家榨豆油的那豆饼子还剩下多少?你要不用就给我分些个,我家养了几头大肥猪正缺可口的饲料,我拿去喂猪就挺不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