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546章

执宰大明-第546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年,安克贴木儿薨,因为安克贴木儿无子,因此哈密国官吏请大明将兀纳失里之子脱脱送还袭封忠顺王。
  脱脱自幼长于京师,被永乐帝所抚养,因此永乐帝让脱脱回了哈密国,成为哈密国新一代的忠顺王,
  第二年,也就是永乐四年,永乐帝在哈密设立了哈密卫,任命哈密贵族马哈麻火者为指挥使,又派汉人周安出任忠顺王府长史,刘行任王府纪善,协助忠顺王脱脱治理哈密国,由此可见对哈密国的重视。
  哈密卫属于羁縻卫建置,类似于自治,享有很大的自主权利:
  1,税收上,大明不收取哈密卫的赋税,哈密卫的赋税均交给忠顺王府;
  2,吏治上,哈密卫的各级官员绝大多数由当地的贵族担任;
  3,律法上,哈密卫的百姓犯法通常交由哈密本地衙门处理,朝廷一般不干涉;
  4,军事上,大明没有往哈密派遣军队,地方上的部队由忠顺王府统辖。
  虽然马哈麻火者是哈密卫的指挥使,但哈密卫的最高军政长官是忠顺王,而历任忠顺王要想继位必须要得到大明朝廷的认可。
  哈密卫的设立表明大明对西域的重视程度日增,此后西域诸国和内地来往的使节、商队都要在哈密城办理各种手续。
  永乐八年,脱脱薨,由于脱脱儿子卜答失里年纪尚幼难以继承王位,因此永乐帝于是封脱脱的从弟兔力帖木儿为忠义王,赐给了印诰和玉带等物,并且提升都指挥同知哈刺哈纳为都督佥事。
  永乐十七年,因为兔力帖木儿尽忠职守,永乐帝特意派使臣来哈密慰劳,赐给兔力帖木儿的母亲和妻子金珠冠服、桀币等物,连带哈密卫所有官员皆有赏赐。
  洪熙元年,兔力帖木儿薨,次年洪熙帝命脱脱之子卜答失里袭封忠顺王。
  宣德三年,由于卜答失里年纪尚小,因此宣德帝又诏命兔力帖木儿之子脱欢贴木儿袭封忠义王,协助卜答失里处理政务,因此哈密就出现了两位朝廷所封的王爷。
  在哈密卫的历史上,忠顺王和忠义王同时理政的事件仅发生在卜答失里和脱欢帖木儿时期,原因是忠顺王卜答失里年幼无法理政。
  自此以后,哈密卫再没有两位王爷同时理政的现象,脱欢帖木儿的儿子脱脱塔木儿以忠义王的身份短暂理政哈密卫两年后,朝廷去除了忠义王的封号,以后哈密卫只有忠顺王。
  此次出兵协助鞑靼和瓦剌进攻大明,忠顺王卜答失里作为哈密卫的最高长官自然不可能领兵出征,因此统兵的职责自然就落在了忠义王脱欢帖木儿的身上。
  李云天一开口就提起了卜答失里与大明的特殊关系,很显然是对其协助鞑靼和瓦剌极度不满,近些年来大明对哈密卫可是不薄,平常时又是赏赐又是赈济,可万万没有想到卜答失里竟然会对大明落井下石。


第732章 错综复杂

  “镇武侯,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咱们还是不要纠结于此,想想如何善后吧。”
  哈密忠义王脱欢帖木儿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有着一副黝黑的脸庞,岂会听不出李云天言语中的怨气,脸上禁不住流露出一丝尴尬的神色,故作随意地笑着说道。
  “本侯想不明白你们为何要帮北元,难道王爷和忠顺王不知道北元狼子野心,等这边的战事结束后定会觊觎哈密!”李云天闻言眉头微微一皱,神情严肃地问道。
  北元的瓦剌为了控制西陲要地哈密,不仅多次与明朝在西北爆发战争,而且还时常派兵袭扰哈密,忠顺王卜答失里和忠义王脱欢帖木儿应该非常清楚瓦剌的用意才对,可为何还是答应出兵,这令他感到很好奇。
  由于杨云贵还没有建好西域的情报网络,因此李云天并不清楚鞑靼和瓦剌是如何说服关西七卫出兵,他需要从脱欢帖木儿这里了解一些内情。
  “事到如今我也不怕告诉你,此次出兵并非我和忠顺王本意,实在是迫不得已。”脱欢帖木儿闻言不由得苦笑了一声,双目中满是黯然的神色。
  “哦?”李云天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的神色,他觉得脱欢帖木儿不像是在撒谎,看来这件事情里面确实另有隐情,于是有些狐疑地问道,“忠义王,此话何讲?”
  “侯爷有所不知,我和忠顺王虽然是哈密的藩王,但哈密并非由我二人说了算,军令和政令的发出受到三位都督的节制。”脱欢帖木儿苦涩地笑了笑,神色黯然地向李云天说道,“三位都督都赞同趁着这次皇上亲征失利之际分一杯羹,故而我和忠顺王也无法阻止。”
  哈密卫境内主要由三大部族组成,即回回、畏兀儿(回鹘)和哈刺灰(蒙古鞑靼人),每部各有首领,不相统属。
  哈密的主要官员就是三大部族的贵族,共同协助忠顺王和忠义王治理国事,忠顺王的命令只有得到三部首领的同意后方能得到贯彻执行,这意味着三部首领是管理哈密卫政事的实权派。
  三部的首领和贵族由忠顺王提议后明朝会封给其相应的官衔,例如都指挥同知、都督佥事、都指挥使、都指挥佥事、千户、百户和镇抚等。
  据史料记载,辅佐忠顺王的回回、畏兀儿和哈喇灰首领,大明分立三位首领为都督以统领各自的部属。
  因此,哈密的王权虽然属于忠顺王和忠义王,但实权却在回回、畏兀儿和哈喇灰三个部落中的贵族手里,王权弱而贵族权强,导致三部之间明争暗斗。
  这就导致哈密虽然在西域是一个强国,但因为内部之间的纷争总是受到邻国的侵略和掠夺,例如吐鲁番和瓦剌。
  也就是说,哈密的忠顺王和忠义王只是哈密名义上的统治者,哈密真正的权利掌握在三大部族首领的手中,因此这次哈密东侵起决定作用的是哈密三大部族首领,忠顺王和忠义王只不过是被赶鸭子上架而已。
  其实,哈密的情形与蒙古帝国下辖的许多由蒙古贵族统治的国家类似,由于蒙古人在那些国家的人口中只是少数,这就使得其统治下的百姓绝大多数都是异族人。
  蒙古帝国分裂成大元帝国和四大汗国之前,蒙古帝国下属各个国家的统治非常稳固,这是因为蒙古帝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相互支援,一旦蒙古帝国下属的一个国家发生叛乱,那么其他国家的蒙古士兵和军队都会浩浩荡荡地赶去支援。
  可自从蒙古帝国分裂后,大元帝国和四大汗国之间已经失去了昔日的亲密关系,从此各扫门前雪,导致一些蒙古帝国所属的国家政权变得极为不稳定,因此出现了王权被架空的现象。
  “瓦剌曾经多次袭扰哈密,三位都督可没少吃亏,他们竟然相信北元,难道就不怕出尔反尔?”
  李云天以前听说过忠顺王府与三大部族之间勾心斗角,只是没想到三大部族的力量竟然已经对忠顺王府形成了压制,沉吟了一下后皱着眉头问道,他并不认为三大部族的首领会轻易相信鞑靼和瓦剌所做出的承诺。
  “侯爷有所不知,北元大汗不仅派人送来了金银珠宝,而且还与我们忠顺王府联姻,将瓦剌卫拉特部首领脱欢的女儿驽温答失里嫁给了忠顺王。”
  脱欢帖木儿闻言嘴角闪过一丝苦笑,无奈地向李云天说道,“由于皇上亲征失利,再加上北元的鼓动,三位都督因此极力赞成出兵,北元答应事成之后将大明陕甘一带划给我们关西七卫。”
  “这件事情忠顺王府的人为何没有向朝廷汇报?”李云天吃了一惊,没有料到北元竟然会让瓦剌卫拉特部与哈密联姻,进而打消了关西七卫的顾虑,毕竟在古代联姻是一种重要的结盟方式。
  只是,哈密出了如此大的事情忠顺王府的长史和纪善竟然没有向朝廷汇报,他们可是朝廷派去任职的汉人,难道也叛变了大明。
  不过随后李云天就意识到,忠顺王府的长史和纪善等人十有八九已经被控制住,因此朝廷事前才没有得到丝毫的信息。
  而且,从现在的情形看估计忠顺王十有八九也别软禁了起来,据他所知忠顺王卜答失里在哈密过得并不如意。
  由于卜答失里的父亲脱脱是被永乐帝抚养长大,因此哈密当地的蒙古贵族们对卜答失里好像有些排斥,这就使得卜答失里不得不跟父亲脱脱一样,依附大明来对抗哈密的各方势力。
  李云天这次回京特意看了兵部关于哈密兵力调派的记载,永乐帝当年不仅派遣了汉人周安出任忠顺王府长史,刘行担任王府纪善,协助忠顺王脱脱治理哈密,而且朝廷还往哈密派驻了一个千户所警卫忠顺王府,由此可见脱脱当时回哈密袭封王位好像并不怎么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脱脱只在哈密待了六年就暴死而亡,当时卜答失里年纪尚幼,因此朝廷封脱欢帖木儿的父亲兔力帖木儿为忠义王代掌朝政,使得哈密出现了两个王爷共同理政的格局。
  脱脱年轻力壮时突然死亡,使得李云天感到有些蹊跷,因此调阅了礼部的相关文档,发现永乐九年三月丁卯的一道文书,上面写着“忠顺王脱脱未闻戒谕之命,先以暴疾卒”。
  永乐帝将脱脱不得善终归咎于其自身:“尔乃沉湎于酒,不治国事,肆为无道。方谕尔改过,尔遽云亡,盖尔自绝于天也。”
  实际上,脱脱在哈密的表现并不像永乐帝所说的那样不堪,明代许进撰写的《平番始末》上记载:“哈密之人凡三种:曰回回,曰畏兀儿,曰哈剌灰,皆务耕织,不尚战斗,脱脱善抚之,国殷富。”
  由此可见,脱脱的政务其实还是非常优秀,毕竟他幼年时在大明京师长大,接受了系统的教育,永乐帝在脱脱死后之所以有此一说不过是安抚哈密的各股势力而已,表明其并不准备就脱脱暴死一事大做文章。
  同时,这也表明了脱脱在哈密的处境并不好,必将导致卜答失里在哈密的日子也不好过。
  “王府的长史和纪善等人已经被派往边疆处理当地的政务,因此并不知道出兵的事情。”脱欢帖木儿迟疑了一下,回答了李云天的问题。
  李云天的嘴角顿时流露出一丝冷笑,他自然知道这是脱欢帖木儿的一种委婉的托辞,忠顺王王府的长史和纪善等大明派驻的官吏肯定被软禁起来了,王府的长史和纪善只负责处理王府的事务,根本就不可能被派去边疆。
  “忠义王,你准备如何对关西七卫的叛乱行为善后?”不过,李云天现在并不想纠结忠顺王府的官吏被软件的事情,不动声色地望着脱欢帖木儿想要摸摸他的底细。
  “此次我等都是被北元威逼利诱而来,现在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和懊悔,我等会派人去京城向皇上上谢罪表,希望皇上能赦免了我等的罪责,以后我等会全心全力给大明把守西部边疆。”
  脱欢帖木儿闻言面色一整,郑重其事地向李云天说道,“为了表达我等的悔意,我等将向皇上献上贡品进行赎罪。”
  说着,脱欢帖木儿拍了一下手,门外的人就抬进来七个大箱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着金银珠宝等物品。
  “哼,忠义王,你拿着从我大明劫掠来的财物当成送给皇上的贡品,你认为皇上会接受吗?”
  李云天扫了一眼那七个大箱子,冷笑着望着脱欢帖木儿,“如果皇上开恩赦免了你们的罪责,那么如何向那些被你们欺凌杀害的百姓交代?如何向天下交代?”
  “镇武侯,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经此这次事件后我们七卫人马肯定不会再被北元利用,因此还望镇武侯能在皇上美言几句,化干戈为玉帛,免除大名府的战火。”
  脱欢帖木儿脸上禁不住一红,随后强颜一笑向李云天劝道,“镇武侯,我们的敌人都是北元,没有必要在这里自相残杀。”
  “自从你们答应北元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成为了大明的敌人。”李云天冷冷地望着脱欢帖木儿,一字一句地沉声说道,“你应该听过一句古话,‘犯吾强汉者虽远必诛’,本侯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还之的理念,绝对不会坐视这次的事情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蒙混过去!”


第733章 严峻的形势

  “镇武侯,你可要想明白了,大名府有我关西八万大军,倘若发生交战的话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在脱欢帖木儿的印象里,大明为了确保边境额安危故而对那些边疆的羁縻卫所一直采取“以和为贵”的策略,即便是那些卫所犯了什么事情朝廷最终也会原谅,他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与众不同,出乎意料地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因此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沉声向李云天说道,“况且,如果我们双方拼个两败俱伤,届时谁来守护大明边疆?”
  “你们必败无疑,你们的骑兵在官军的火器面前将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
  见脱欢帖木儿寄希望大明看在关西七卫要替大明镇守西域的份上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