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

第130章

争-第130章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方成及时回援,多尔衮再想凭着四万人不到就攻破复州,那就不可能了!

方成松了口气,一直悬着的心也落了下去,虽说不知道多尔衮从哪得来的消息,但他知道时已经晚了,五天的攻城只是两边各损耗了千多人的兵马,多尔衮不是傻子,眼看着复州这边旌旗摇动,恢复的半旬前的军势,怕就知道如意算盘打不响了,方成当即先行领军回了复州城,把水师的两个团留在了复州水城,让尚可义、尚可喜多加注意。

到了复州城里,听闻孙元化告知这几日攻城的女真汉军多了几千人,还大部分都穿着明军的盔甲,方成这才联想到樊化龙。

多尔衮能这么短时间内得到消息,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交战的双方中一个透露出去的,黄龙不可能!好歹都是自己人,此时更是待在耽罗岛上,剩下的就是另一边樊化龙倒是十有八九的,当初黄龙说樊化龙自领着残兵败将三千多人逃窜而去,附近可投的还真只有女真鞑子一个了!他樊化龙要么去做海寇,朝鲜是国小军弱,投了还不如做海寇,只是没想到樊化龙最后还是去给女真人做了走狗,实在有些愧对前总兵毛文龙建立东江镇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回辽东,真正是猪油蒙了心!

方成前脚到了复州,城外的多尔衮就把攻城的女真汉军撤了下来,方成猜得还真不错,樊化龙确实是投了女真人,确切的说他是走投无路了,先是反了方成这个刚封的东江镇总兵,接着又和黄龙撕破了脸皮,他樊化龙又不想做海寇,最后只能裹挟了三千多人去投多尔衮!

多尔衮也是心中大喜,不止是樊化龙带来了复州城里守军被抽调一半的消息,还有就是三千多生力军的加入!

虽说自己麾下有着四万大军,但擅于攻城的步卒只有女真汉军的一万人,这一万人在前几日两白旗与蒙古兵折损上万下反而毫发无伤,也是多尔衮拿来留着攻城的生力军,只要能破了这复州城的城墙,然后凭着上万的两白旗,拿下复州城应当是反手之间。

所以樊化龙领着三千败军来投这才心中大喜,如今各八旗能够抽调的汉军数量也不多,各家的包衣奴才不能再抽调了,前几年已经跑掉了不少,原先明军投靠过来的本就不多,盖州一战和在复州城下消耗了一些,此时除非抽调了大金国全境的女真汉军,可能还能抽调个一万两万的,但那也不可能啊,女真人本就兵少,几万的八旗压着大金国三四百万的汉人,本就不够,这要是再抽掉了一万多汉军,大金国腹地要是起了什么变故那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再说了,多尔衮高兴的不仅仅是这些,此次他在复州城下折损了近万人,光两白旗就是四五千,皇太极平日里可能乐的看到两白旗实力折损,但不代表他想看着两白旗输在明军的手上!说不定到时候多尔衮就要承担皇太极的雷霆之怒!有了樊化龙来投,至少也是个功劳,樊化龙好歹也是当初大明的参将,又是领兵来投的,当初还是毛文龙的部署,别的不够,粉饰粉饰送上去是足够了。

这些往日都是汉人的伎俩,但多尔衮也玩了个通透,实在是大金国的朝廷上现在汉人太多了,总归是不想学那也看的会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后金的对策(一)

多尔衮又尝试攻了几次城,丢了几百具女真汉军的尸体就罢了手,至于樊化龙带来的三千人通通都被编进了女真汉军,多尔衮正在向盛京给樊化龙归附请功,至于樊化龙那三十几艘船,大金国还真没有过这么多船过!

樊化龙带来的虽然都是精锐士卒而无工匠,但其中也有一些在皮岛做过匠户的人,多尔衮通通要了过来,又从女真汉军五部里各出一部分凑成三千人组成大金国的水师,为了安稳樊化龙,让樊化龙暂代水师总兵。

以前是东江镇的毛文龙,现在是耽罗府的明军,大金国可不止一次吃了没水师的亏!樊化龙虽然心疼带来的水师被多尔衮要去了,多尔衮一堆高官厚禄也砸晕了他,皇太极还没封赏了,这要是不出意外,公侯之位是少不了的!要早知道投女真能有这般厚赏,他樊化龙还打打杀杀干嘛了去!剩下的三千皮岛明军,此时的大金国的女真汉军也是能赏就赏,家都扔了,国也叛了,这些前皮岛明军也不在乎什么皮脸了!

这边多尔衮把给樊化龙请功的折子往盛京城里送,盛京城里的后金朝廷看上去风平浪静,底下的臣子之间早就吵翻了天!

贝勒里最能征善战的多尔衮都败了!虽说只是折损了部分兵马,如今还围着复州城了,但能在朝廷里混个一官半职的那也没一个看不明白的人!

多尔衮是什么人?天聪二年就随皇太极征蒙古多罗特部,虏众万余,以功赐墨尔根戴青,封固山贝勒,之后更是战功赫赫,自莽古尔泰和阿敏等人身死,多尔衮就能称得上满大金国从未有过败绩的人!

如今都在复州城下折了,那岂不是满大金国对那耽罗府就没办法了么?先是代善、后是济尓哈朗,现在是多尔衮,都吃了大亏,大金国前前后后折损在里面的兵力已经有三万,也就年前拿下个盖州城,听说还是座空城,这要是再把复州、金州、旅顺拿回来,堂堂大金国岂不是非得折损个十几万人,到时候还叫什么大金国!

这就不提已经成了亡魂了的岳托了,至于豪格虽然逃回来了,也是不说话了好一阵子,当了一阵子哑巴,两个月前带着万余人被派去安抚蒙古人,如今还未回来,听说已经有了什么好消息。

底下的人吵归吵,大金国的朝堂上依然没把这事拿到台面上说,盖是因为有个缘由,皇太极想称帝了!豪格这次去了趟蒙古,带回了不得了东西!

称帝这事自然没人反对,不管是范文程和宁完我,说到底也都是读书人,读书人指望的就是当上从龙封臣,光宗耀祖,至于是不是汉人的皇帝那倒无所谓,以中国之法治中国,又有什么区别?

而且,皇太极想称帝这事由来已久,豪格这次去蒙古只是挑对了机会,不管带回来的东西是真是假,反正一样都可以称帝的,这个时候把多尔衮损兵折将的事拿来说,岂不是给皇太极添堵么?

所以这盛京城上下,依旧是一番和和气气,下面吵得厉害,人多的时候照样没人会把这事提上半句!

盛京的王宫里,那个后世的沈阳故宫四合院子里头,也在说同样一件事。

皇太极看着多尔衮前阵子传回来的战报,眉头已经锁的不能再锁了,他不是担心多尔衮谎报军情,而是知道多尔衮不管怎么着都不会拿这个来开玩笑,就算是给他添堵,那也不会这么干!

这封折子是多尔衮五月上旬上的,正好在复州城下折损了近万人,又挨了夜袭士气低落,隔了几天多尔衮就上了这道折子,严明了复州城的易守难攻,城里既有数量庞大的火器,那守城的明军也一样兵多将广,都是精兵,压根攻不下来!多尔衮在折子里还跟皇太极请罪。

那时候樊化龙还没来投多尔衮,所以这道折子里说的都是些不太好的消息,此时多尔衮报捷的折子还在路上,皇太极想看到好消息,那还要过几天!

“范先生,你说,这折子里说的真的假的?”虽然心知多尔衮不会再这事上做文章,皇太极还是拿出折子递给了范文程,然后慢悠悠的问了一句。

一万人的折损,皇太极听着都心疼,满大金国才多少兵马,更别提多尔衮丢掉的其中还有近半是两白旗!只是范文程在,他为人主上的,至少这淡定要做到十分。

“十四贝勒上的折子,应当不假。”范文程把皇太极递过来的折子看了一遍后颤颤巍巍的合了起来,衡量了一番应了皇太极的话。

这事,怕是不小啊!

“真的啊,还真是真的,我大金国就这两三年前被这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一个方成的耽罗府吃了两三万兵丁了。”皇太极自言自语,从脸色看,怎么都不像是正常的模样。

“汗王息怒,是臣等无能。”范文程吓得膝盖一软,他是名士,大多数时间都能保持得住名士风范,可这不代表他不懂伴君如伴虎这个道理,平日里皇太极能自持身份不敲打他,不代表已经暴怒的皇太极还能忍得住不找自己的麻烦!

这个时候还摆什么名士风范?那岂不是自找死路!

皇太极已经不是暴怒了,而是狂怒,若是多尔衮在这,他非得一把拿起砚台砸过去,实在是趁手的东西只有砚台,总不能拔起剑砍了多尔衮。

“不对,不是你的错。”

沉寂了半天,范文程也没敢抬起头,而皇太极也一样过了半晌这才出声,说出的却都是些震耳欲聋的话:“不但不是你的错,他多尔衮也无错,错的是本王!自以为夺了大明江山指日可待,自得意满了。”

“汗王……”范文程不知怎么应,这就是再是急智,自古以来死在君王手上的聪明人那也数不胜数,好在皇太极说的不像是反话,范文程也在心底微微松了口气。

皇太极挥挥手,正色道:“范先生,先行起来,本王这还有事请教。”

范文程总算一颗大石落到了心里,这才爬起身来,只是这心里还有几分忐忑,要说平日里范文程不至于如此表现,毕竟他和皇太极演了七八年的君臣相宜,只是前阵子宁完我不知为何的糟了皇太极的驳斥,如今已然丢了宠幸,想来丢官弃爵也就在近日,范文程这才发现伴君如伴虎,皇太极演的再像个明君,从骨子还是个蛮夷,也就一样看不起他们这些投奔的汉人,所以这才让范文程惊慌失措!

“汗王尽说就是。”范文程站起身来,这才发现自己身后尽是冷汗,伴君如伴虎,不外如是!

“多尔衮说攻不下复州,这话济尓哈朗和代善都说过,那本王就算领着八旗通通去了那也未必攻得下,难不成是铁城不成?”皇太极想不通的正是这点,多尔衮能征善战,皇太极不否认,甚至可以说自从阿敏和莽古尔泰被自己一一除掉,整个大金国最能打的就是多尔衮,就是他皇太极着急都比不上,竟然也一样在复州城下折损了如此之多的兵马,为何来着?

“想来是火器犀利,火炮众多之故。”范文程把刚刚多尔衮的奏章里断章取义了一下。

“大明也一样是火器犀利,非我大金可比。”皇太极显然不是太满意范文程的答复,这才重复的问道。

范文程却是有苦说不出,他总不能就照着多尔衮的折子再复述一遍吧,先不说刚刚皇太极看了多尔衮的折子暴怒成那番模样,若是自己再复述一遍,那岂不是献脑袋长要砍掉一截么?

“怕是坚城一座,兵精粮足,有心打无心,十四贝勒大意了。”范文程只得通通往多尔衮身上推,反正多尔衮不在,这事……怎么说都祸不在他,也不该他范文程来接皇太极的雷霆之怒!

“有理。”出乎意料的是范文程没等到皇太极的滔天大怒,皇太极反而是一脸的平静,淡淡的接着道:“让多尔衮回盛京吧,复州就别打了,让他把两白旗也带回来,我让代善领两红旗留在盖州守着,既然攻不下,那也别让耽罗府打过来。”

不同于多尔衮已经习惯叫复州守军明军,大金朝廷这为了区分辽东明军和耽罗府,都是直接叫的耽罗府。

辽东明军,哪可能把这大金国逼到这种地步!

“汗王圣明。”范文程跪着接旨,等着回去后就写好了折子让皇太极批红,而且……皇太极的话也确实没错,既然复州城实在攻不下来,何必损兵折将去打,反正耽罗府兵少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只能守着一个复州死守,难不成还敢攻打盖州不成?

而且,代善和耽罗府可是有杀子之仇,代善是和已死的岳托不太对付,但那毕竟是父子,有了代善在盖州,至少也能保证能把复州的耽罗府兵马看紧了,不至于出了差错!

两红旗经过其他各旗抽调出来的补充,再加上天聪八、九年抓的生女真大部分都补充到了两红旗,如今也有了50个牛录一万五千人,比起全胜时也相差不大,再加上部分女真汉军,守着盖州应该是够了!

PS:新年将近,杂事繁忙,农历十号之前一天一更三千字吧,至少没断更,哈哈,提前预祝大家新年大吉,来年财运桃花运一个不落~

第一百六十四章  后金的对策(二)

岳托死了,镶红旗没了旗主,镶红旗本来就是皇太极让岳托领着的,如今岳托新丧,又是战死,皇太极也没了理由把镶红旗收为己用,干脆就让代善兼着,领了两旗,等到日后有了机会再行任命旗主。

皇太极的诏书刚下,一直待在盛京里代善就直奔盖州,两红旗本就扎营在盖州附近,为的是压制蒙古人和朝鲜王李倧!这次给代善补充足折损,再加上这几年朝鲜王李倧还算安稳,至于蒙古人已经归顺数载,更不会作乱,所以代善干脆就打算把整个镶红旗都带到盖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