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国之大贼 >

第614章

国之大贼-第614章

小说: 国之大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来。

杨小林察觉到了穆默失望的表情,也没有解释什么。从烟盒里拿出雪茄扔了一支给他:“就算我们和英国人真的交战了,海牙会议上面,我们也不会站在英国的对面,中国不想和英国爆发全面冲突,说句痛快话,我们现在不可能和德国站在一起。”

穆默点点:“谢谢您的坦诚,我想我们的陛下又要失望了,在柏林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可能能争取到一个不错的盟友。”

杨小林把头摇了一下,表达这根本就不可能:“穆默先生。冒昧的问一句,你们在军事上面对战争准备的怎么样了?”

这个话题显然让穆默有点兴奋,军事是德国人最有把握的,他的脑袋扛了起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我们的刀子已经磨的雪亮,德国的小伙子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我们随时都在等候向法国人攻击的命令。”

杨小林的眼珠转了一下,看看穆默说道:“我想你们要有长久作战的准备才可以。”

穆默嗯了一声:“谢谢您的提醒。我们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我可以向您透露一个秘密,我们准备的弹药和物资可以让我们的军队战斗十八个月。”

他的神情好像有些得意。这真的让杨小林发出了一声叹息:“我的意思是,也许你们还要准备更多。”

穆默的眼睛一下瞪的好大:“没那个必要吧?我们的装甲部队可以在一个星期之内击败法国一线军团,四个星期我们就能占领巴黎!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半年的时间足够我们征服整个法国,然后强迫英国和我们签订协议,战争就结束了。”

穆默吸了一口雪茄,他说的信心满满:“就算有什么意外,再给我半年也足够了!杨司令,前一段时间有个英国佬在军队中说,要准备和我们打最少三年的战争,结果大家都说他疯了。看在我们还算是朋友的份上,刚才那话我替您保密。”

杨小林跟着他笑了一下,绅士们现在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要打多久。

“这样吧,我想我们双方可以在这里做出一个承诺,只要德国不对中国的任何行动加以干涉,我保证在三年之内打通一条通往土耳其的道路,虽然我不能在军事上支持你们,但是关键的时候我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些生活物资。”

杨小林这完全就是好意,不过穆默显然没有理解:“哦不!我认为您这个计划真的完全不行!第一我们不希望中国的势力出现在土耳其的后面,如果你们这么做的话我不敢保证我们之间还能维持友好关系。第二,您再用不可能的假设来让引诱我上钩!杨,你太狡猾了,三年?三年以后我的旅行社就开张了,说不定我会带法国佬来你这里旅游。”

杨小林的身子的往后一靠,看来自己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他本来想着让德国人说服土耳其配合自己一下,那中东的事情就好办了。他真的打算给德国支援,如果战争如历史那样进入拼消耗的阶段的话,给德国输点血,对我们没什么坏处。

也许自己真的是假设,毕竟俄国现在已经不行了,同盟国最少不用两线作战,说不定德国人能像二战的时候那样,真的几个星期横扫法国。

他的脸上笑了一下:“那好吧,我还是需要德国方面做出不干涉中国行动的承诺,我向你保证,我们会谨慎对待中东地区,不会对土耳其构成任何威胁。”

第四十四章必有一疏

杨司令有些无奈,他想做一个好人,他真的很感谢德国人当初对他的帮助,所以在他知道前面有坑的时候他很善意的提醒德国人,并且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忙。

他不是每一次都要把对方推到坑里去再把人家拉上来来显示自己的仁慈的,但是这个世界显然不属于好人的世界,穆默那轻蔑的表情不屑一顾,仿佛自己在诈他一样。

那就这样吧,只能等他们掉下去再说了。

“海牙会议上面我们中国的主要议题方向将在俄国,在我们的计划中,我希望能把俄国分解成几个联邦,我想这对德国也有好处。穆默先生,我们在欧洲的问题上绝对不会指手画脚,但是在俄国的问题上,我希望柏林能够谅解我们。”

“这没有问题,我完全能够理解中国的出发点,我可以帮你们联系土耳其政府,保加利亚政府和罗马尼亚,每一个和俄国接壤的国家都会支持您的。”

老毛子的人缘真的太差,这一点只能怪他们自己。当他们身体强壮的时候许多人都怕他,当他被中国一拳打趴下之后,连续的国内动荡让这头北极熊已经虚弱不堪,除了他那庞大的身躯还让人畏惧之外,许多国家都想看到俄国彻底的完蛋。

和穆默先生谈话双方还算比较满意,虽然没有达成什么协议之类的,但是最少中德都清楚了对方在即将开始的海牙会议上的立场,并没有什么矛盾。

对于中国承诺不会站在英国一边对德国发难,穆默先生表示十分的感谢。

山西。万泉县。

熊希龄看着下面被推选出来的九个乡长,他知道自己的改革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那些乡长都是老百姓自己选的,政府没有给予丝毫的干预,杨小林之前问他改革能不能一定成功,走出了第一步之后熊希龄都没有办法给一个回答。

他觉得自己真的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心里面一点底都没有!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疏。这话说的简直太有道理了,现在他懊悔的要命,为什么自己在选举上不附加几个条件呢?

拟定好的几份文件发给他们,上面说的就是让他们按照文件的上的机构自己组建乡班子的事情,可坐在旁边的那个叫唐允的乡长连文件都拿倒了,看着他那粗壮的手臂和紧皱的眉头,熊希龄真的不明白自己当初就没想到要求被推选出来的人必须识字才可以呢?

唐允只是一个杀猪卖肉的,书都没念过。因为这个人平日在乡邻比较仗义,处事公正,热心肠。十里八乡谁家有事他都愿意去帮忙,就被老百姓给推选了出来。

熊希龄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老百姓推选出来他就得用,不可能说让重选一遍的。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看这些人能不能代替我们以前的行政机构,把乡里的事务给运转起来。预订观察期限是半年,半年之内如果一切运行正常,这个模式将推广到全省。

然后再看这个模式在山西全省运转的如何,能不能让经济和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如果可以,再推广到全国各地。

看到唐允把几份文件翻来覆去的样子。他都替这个杀猪的着急。

杀猪的乡长估计实在是受不了了,把几份文件一下全部放在桌子上面,站起来冲熊希龄一鞠躬:“熊大人,我一粗人不识字。这上面写的啥我也不认得,您能不能给说说?”

熊希龄还没有开口,旁边就传来一声冷笑声:“哼。”

冷哼的人叫黄忠星,前清举人。和这杀猪的乡长是邻乡,他被推选为乡长的原因更简单了,那个乡里面十一个村。有八个村都是姓黄的。两个乡挨着不是什么好事,每年到了夏秋的季节如果雨水少一点基本上都要干一仗,抢水么。

杀猪的唐乡长把凳子一踢:“你哼什么你哼?”

熊希龄忙的冲他们两个挥挥手:“二位,关于你们之间的矛盾我也知道,在这里我先说上一句话,以前你们年年打架,都说官府处置不公,现在你们自己当了乡长,还是乡亲们推选你们出来的,要是你们再带头斗殴的话,多少说不过去了吧?二位是不是应该先坐下来把你们的水源问题给解决了?”

黄忠星眼睛都没往旁边看:“熊大人放心,我一知书达理之人岂能和一些粗鄙之辈计较?在我们前黄村的边上有块荒地,我打算把那里开成一个水库,以后雨水充足季节我引水入库,等到农忙时节提来用便是。”

“你搞错没有?那块地是我们乡的!”

熊希龄看了旁边的县长一眼,县长知道这是熊希龄想看看他能不能调解了这个纠纷。这两个乡因为水源的问题闹的不是一年两年了,好像从清朝建国他们就开始互斗了。有历史的。

县长的手指在桌子上敲了几下:“黄乡长,唐乡长,那块地是谁的就和那条河是谁的一样,你们争了很长时间都没争清楚,能不能别在提了?熊大人刚才说的一点没错,以前你们打过架之后都抬着尸体到我这闹事,说我处置不公。好,我现在承认你们说的对,我没能耐,办不好你们的事儿。”

他的话音忽然放高:“现在已经六月了,今年我可把事情都让你们自己来处理!不管你们怎么做我都支持你们,但是有一条你们听清楚了,再打架死了人,你们自己给我找地埋了!要是有人告到我这里来,对不住了二位,我到时候要让你们过一遍大牢。”

两个刚刚当上乡长的家伙听了这话都有些气结,相互看着对方那眼神的火焰明显小了很多。都是讲道理的人,如果他们不讲道理老百姓也不会推他们上来。

人家县长这话说的没错,以前的事都可以往官府身上推,现在自己就是官府了,还往哪推?再说了,现在他们真的有处置的权利了,当了官也要有个样子。马上要用水了,自己现在应该解决这个问题,再带头斗殴,好像真的不像话。

杀猪的唐乡长慢慢的坐了下来,熊希龄笑笑也没有纠缠这个问题,继续说着他们执政要注意的事情。

唐乡长认不得字,听的格外认真,就在听熊希龄说以后乡长工资和奖金提成的问题的时候,一旁的黄乡长忽然把脑袋凑了过来,小声说了一句:“三千大洋。那地归我们。”

别看唐乡长不识字,可人家卖肉的,知道怎么做买卖:“少废话,八千,缺一个大洋别谈。”

熊希龄不知道他们最后到底达成了什么协议,不过好像是谈妥了。对于这些乡一级的机构来说,他们的财政是怎么支出的政府不做过问,每年只来查一次账目,然后公布。并且收取他们年度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其实这对中央来说也是一种减轻负担的方式。乡财政状况是什么样的中央不管,以后乡长的收入和乡工作人员的工资我们都不过问了。你有本事能把乡里的经济搞好,老百姓对你没意见你使劲的发钱。你没本事经营好这片地方,弄到你自己工资都发不出来了。老百姓自然会让你下来。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公平。

现在在这一个县城做试点大家自然条件差不多,但是以后随着推广到全国,各个地方的资源和交通条件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搞一两个矿山出来,他日子就是好过。有的地方有大型企业入驻,吃喝的问题总不会发愁。

到时候我们可以差别对待。现在还不去考虑这个问题。

熊希龄知道,公平这个东西其实和民主一样,都是相对的。想要创造一个绝对公平的世界,根本就不可能。

这个官制的形成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更为重要,就是要保证老百姓在选举出来这些乡长之后,还有监督他们的权利。要让这些乡长即是选举出来的,还要能被我们的政府掌控才可以。保证我们的官制改革之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

路,刚刚起步,还有很长距离要走。

山西的改制进行的悄无声息,北京这里没有一点点的动静,偶尔有几篇社会寄送到报社来,也被邹容给扣押下来不准发表,报纸上全篇都是中英冲突的各种消息,万泉的事情除了高层知道以外,老百姓是全不知情。

在舆论的刻意渲染之下,中英在藏区的摩擦好像是越来越激烈了。

六月十日。

杨司令的脚步在走廊里面踏出一阵急促的声响,从目前看来一切还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英国人显然也不想把事情闹的太大,在海牙会议即将召开的时候,大英帝国虽然在藏区动作很大,他们不断通过政治途径给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义勇军放弃对布达拉宫的占领,同时还把那些愿意和英国合作的藏族部落给武装了起来。

但是英印军进入争议地带之后就没有再往前一步,这个动作就像是杨小林当初做的一样,看起来凶狠,却保留了最后一丝和平解决的可能。

蒋百里跟在杨小林的身后一边走着一边念着几份刚刚收到的电报:“到目前我们已经控制了藏区东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区域,西南方向却还在那些亲英国的藏区头人的掌握之中。英国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并且有可靠的消息,大量的英印军士兵参加了他们的武装。同时在藏南地区,英国人毁掉了我们当初留在那里的所有建筑,构建工事,英印军最高指挥官已经公开发表声明,他们会必要的时候做必要的事情。”

第四十五章撤军

必要的时候做必要的事情,这句话说的当真很有外交水平,既没有示弱,也没有把中国给逼到死胡同里面去。

杨小林听后笑了一下:“部队进军情况怎么样?”

“西南方面军两个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