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国之大贼 >

第613章

国之大贼-第613章

小说: 国之大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那个必要,抓住的人全部强行送回去。女人可以给她们一条生路。联合部队需要的洗衣妇如果她们有人愿意做的话,可以把她们留下。”

陈天华看着他,摇摇头说道:“你知道么,我真怕以后的史书上提到你都骂你。”

杨小林毫不在意,被人骂总比被人同情要好的多,嘿嘿一笑道:“难民营也可以修建,做个样子找几个记者去拍下照片就行了。还是说西藏的事儿吧,下一步是把那些答应和我们合作的头人武装起来,我们需要他们的帮忙。”

“这个可能有点困难,现在答应跟我们合作的头人不多,你打了布达拉宫,有很多以前倒向我们这边的家伙现在都反对我们了。”

“没关系,打赢几仗人就多了。”

这一点杨司令是很有信心的。就像后来中东各国的反对派一样,一开始都是少数,老美一支持他们,打着打着人就多了,只要支援跟的上。

不要去担心他们在宗教信仰下的团结,自己这一次真的让很多的藏族头人都愤怒了,形势变的好像对中国十分的不利。那又怎么样?

有信仰的战士是最有战斗力的,可问题是你跟我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再说了,宗教真的就能团结的像一块铁板么?如果可以的话,后来的阿拉伯就不会沦落为老美的油田了。

任何信仰,都有被击败的时候。任何激情都有磨灭的时候。同样的道理,也许藏民现在非常痛恨自己,但是仇恨真的不重要,人是要往前走的,国家是要发展的,杨小林都能和日本结盟,仇恨放不下么?

如果真的放不下的话,就让他们带着仇恨去吧。

陈天华想了半天,最终冒了一句出来:“我总觉得你干的有点悬,西藏如果不稳定,很多地方都会跟着出问题的。”

“秉三兄,你认为你的改制一定能成功么?”

熊希龄愣了一下,杨小林这句话问的有些突然。他的改革方案虽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而且他自己也是信心满满,但是改革这东西没有人敢保证一定能成功。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杨小林。

杨小林笑笑站了起来:“我们现在做的事情都是这样,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最后会不会成功,我真的没有任何把握。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坚持,前方也许很危险,我们却决不能停留在这里。”

为什么说任何仇恨都有能放下的时候?还有一个例子,我们看看英国和法国的关系就知道了,这两个国家从结盟开始,就成了铁杆的盟友。他们的联盟从一战前一直延续到二战后,直到五十年代老美使了手段,把英法联盟的这个铁板给拆了,让英国成了美国在欧洲的走狗。即便那样,英国在国际事务上还是会和法国商议的。

英法的友谊并不是来自于两厢情愿的爱意,在欧洲大陆上面其实英国人对德国人是相当有好感的,表兄表弟的关系不说,在英国人的眼里,德国是欧洲最文明的国度,德国人没有法国人的那种让人厌烦的高傲。

相反。英国和法国之间却是冲突一直不断,整整一百年的战争虽然让英国击败了法国,但是双方的争斗并没有停止,在海外殖民地的问题上法国是和英国是冲突最厉害的,经常为了抢地盘要打架,两个国家的从高层到国民都看对方不爽。

他们的联盟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绵绵几百年的恨意。

很奇怪是吧?当初提议英法结盟的几个人真的在国内饱受争议,许多人都对这个联盟十分反感,甚至断言绝对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是结盟之后。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他们忽然发现双方的配合居然如此的默契。

几百年的争斗让他们太了解对方了,法国人腰身一扭英国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大英帝国屁股一撅法国就知道英国要拉什么屎。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明白对方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从英法签订协议到现在,他们之间只有愉快的合作而没有任何的纠纷,这简直是太完美了。

这一次在中国的问题上也是一样,鲍沃先生接到消息只比萨道义慢了几分钟。他还没有等萨道义找到他,马上就做出了两个动作,首先是向中国政府递交了抗议声明。声明中的措辞和英国几乎一模一样,同时在印度支那的法国部队也第一时间行动了起来,开始大规模的集结。

当真是十分的默契。

在他们两个国家的号召下,荷兰,比利时,美国,瑞士,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在萨道义先生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了对英国的支持。

萨道义先生说的很清楚了,中国必须马上停止所有的军事行动,深入藏区的部队必须马上撤出来,无条件的撤出。

但是中国方面好像没有任何妥协的意思,英国人的记者招待会刚刚开完,总统府就对外发表了声明。

中国方面对外阐明,西藏的问题是中国的内部问题,任何国家都没有权利来指手画脚。目前中国部队的进军脚步绝对不会停止,但这并非意味着我们一定要使用战争手段。

我们愿意通过政治途径和对话来解决问题,而且我们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已经进行了很多努力,可是布达拉宫却始终不愿意和北京政府正面接触,不得已时我们才选择了武力。

黎元洪代表北京政府做出表示,我们尊重藏族的习俗,也尊重活佛在西藏的地位,到目前为止我们依然欢迎布达拉宫派人来和谈判,甚至如果他们表示愿意谈判,我们可以把地点放在布达拉宫,但是进军的脚步绝不停止。

另外,中国还对外宣布了谈判的基本条件。我们确保布达拉宫的宗教地位不会动摇,以后除了朝贡之外,政府会专向拨款,用于庙宇的建设和喇嘛们的生活以及活佛的开支。但是藏兵的武装必须接受义勇军的领导和指挥,中国境内不可能允许除了义勇军之外的第二支武装部队的存在。同样,也不允许第二种制度的存在,农奴制度必须废除。

当年太祖进军这里也是打进来的,昌都一战把藏兵打的落花流水,迫使布达拉宫坐下来和北京谈判,那个时候中国的国际形势不好,朝鲜正打着美国鬼子呢,为了让这里快点稳定下来,太祖他老人家宽容大量,还做出了让这里自治并且政体和军事力量暂且不变的承诺。

杨司令显然没有那样的肚量,而且他知道给这里后患以后很难根除的。目前我们周边还是安稳的,他不愿意留下任何后患,首先攻击布达拉宫就能看出来了,他的态度强硬的很,条件开出来,要么投降,要么开打。

第四十三章刀子雪亮

这真的有些欺负人的嫌疑,就像街头一个身高一米八的壮汉把一个一米五的半残按倒在地上,一边一拳一拳的打,一边还问对方投不投降。

最让人生气的是明明光一个西南方面军藏兵就架不住了,西南方面军的那正在挥舞的拳头丝毫没有停止,一直在新疆的西北方面军这个时候居然也行动了起来,两路大军一起挺进,而替他们开路的是那些背着一箱一箱金条的谍报人员。

那些谍报人员拿着金条去见那些头人,怎么样?跟我们一起干吧,这些东西都是你的,而且等事成之后会有更多。你当头人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这么多钱,拿着他,实在不行你远走高飞,只要你不挡路什么都可以商量,不满意你可以说。

一开始拿钱的头人真的不多,甚至我们很多谍报人员都被那些家伙给杀了。

但是随后大军开来,那些头人的武装力量根本抵挡不住。不合作的坚决消灭,如果你再杀了我们的人,你整个部落都要被搭进去!布达拉宫都打了,义勇军下手已经是毫无顾忌,

有几个部落还想跑,其中一个跑了一千多里硬是被撵上干掉了。

胡萝卜加大棒的双重打击之下,加上布达拉宫里面无法给他们传来任何指令,这让他们面对攻击的时候处于一种一盘散沙的状态,我们进军的速度十分迅速。

慢慢的那些头人们这个时候态度就改变了,不说他们愿意拿钱帮忙吧,最起码杀我们谍报人员的情况很少出现了,就算他们不愿意合作,许多也是选择带着自己包衣和军队远远的躲开。

对于这样的情况,义勇军不去追击他们。

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西藏东、北两边很多土地都落入了义勇军的控制之中,两路大军已经逼近布达拉宫。

英国人的动作也是同样的快。英印军悍然进驻藏南争议地带,同时英国政府对外宣布英国将为所谓的正在抵抗中国暴力侵占的藏族头人们提供军事以及各种物资援助,第一批援助物资就价值三百万英镑,可以说是大手笔了。

萨道义先生还在北京再度发出声明,如果中国不停止暴力手段,大英帝国不排除将采取进一步措施的可能,包括直接出兵。

全世界都没有想到,在海牙会议之前,中英之间居然还制造这么一个爆炸性的新闻。目前中国和英国的态度都非常强硬,而且双方都采取了实际行动。会爆发直接冲突么?

这个问题当真让人想想都有些激动,那些媒体的记者就像蜜蜂再找蜂蜜一样,整天打听着杨司令的行踪,他如果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那出门的时候肯定要被记者们重重包围。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熊希龄不声不响的到了山西,他一面清除那些北洋的残余,一面中国的官制改革的工作悄悄的展开了。

杨小林好长时间没有和穆默先生坐在一起谈话了,从上次德国人感觉中国耍了他们一下之后。中德的关系就逐渐的疏远,这几年穆默在北京的工作可以说是相当的轻松,因为不管在任何问题上面,德国都不愿意再和中国商议。

后来中国方面对一些军事技术流向德国特意的放行。这才让双方的关系缓解了不少,但是威廉二世却始终不愿意主动和中国修复外交裂痕,他的高傲让他丧失了很多的机会,当然即便他不高傲。杨小林也不愿意现在就和德国站在一起。

杨小林把一杯咖啡冲好放在穆默的面前:“穆默先生,对于能接到您的电话我真的非常荣幸,就算你不找我过几天我也会去找你的。海牙会议马上就要开了。在会议上面我们虽然不可能和德国站在一起,可是我也不愿意说出一些让你们感觉到无法接受的话,我不想和德国人做敌人,相信我,我一直很感谢你们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们最需要的帮助。”

穆默的脸上露出无奈的神情:“我能理解您的想法,同时我也相信你,但是我相信没用,我们的国王陛下现在还对你们抱有成见。”

杨小林说道:“我认为那是您这个大使没有当好,您没有能够准确的向柏林传达中国依然愿意和德国做朋友的态度,没有化解我们两国之间的误会。”

穆默看看他:“算了吧,我从来没想过去化解什么。外交就是这么一回事,如果真的无法弥补,我做什么都没有用。可能您不知道,这两年是我外交生涯中最轻松的时光了,我有足够的时间,我去了中国很多地方,美极了。”

杨小林当然知道,这家伙专注于旅游,大使馆的工作经常被他甩给秘书。

“我打算退休以后开一家旅游公司,专门做中国的生意,我可拟定了好几条路线。”

杨小林笑了,穆默这句话他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年代的旅游远远比不上日后,就算是西方国家,旅游也是一种有钱人的奢侈游戏。

“您有和英国人开战的打算么?我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明确的回答。”

穆默切入了正题,杨小林的头轻轻的摇晃了几下:“现在还不确定,要看日后形势的发展。我可以告诉您的是,最少在短期内我们不会向英国做出丝毫的让步。”

把事情挑出来是为了让大家都看着这里,别注意到自己对新党和北洋的最后打击。假如国内动荡,战争必需打起来,如果一切办的顺利,我们不需要和英国打仗的。

穆默的眉头皱了一下:“短期?能不能告诉我一个大致的时间期限?”

“有可能三个月,也有可能要半年。”

穆默显然有些失望,如果时间能再长一点就好了。

德国人现在需要时间,不是在军事上,而是在政治上。摩洛哥的危机最终以德国人的败北而告终,他们在巴尔干半岛所做的努力也没有丝毫的效果,俄国人挡住了他们的攻击之后,巴尔干那些国家还是不听德国的话。

也许他们没有办法威胁到自己什么。但是德国在东西两线的外交真的都失败了。英国和法国在全世界拉拢盟友,德国和奥匈帝国发现他们越来越孤立,甚至同为同盟国的意大利,现在看来都很是靠不住。

德国人真的希望中国和英国能打起来,最起码冲突的时间稍微长一点,那样的话最少大英帝国在阿富汗,印度等地区将面临中国的挑战,土耳其不会受到英法太大的压力,也许德国能把他给拉过来。

杨小林察觉到了穆默失望的表情,也没有解释什么。从烟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