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52章

春秋战国-第52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会得到赦免。臣听说地位相同的人互相体恤,所以能够关系亲近。诸侯有了患难,其他诸侯去体恤他,这样才能教育百姓互相帮助。鲁、卫昔日友好,君上何不替卫君求情,以在诸侯间显示爱心,并且以此感动晋君呢?晋君刚刚成为诸侯盟主,让他认为我们鲁国有礼有义,难道不好吗?”鲁僖公很高兴,用二十对玉璧分别送给周襄王和晋文公,并遣使说情,于是卫成公得以回国。

    卫成公遭此大难,便请人占卜。卜师说迁都帝丘,可以立国三百年,于是卫成公便将国都由朝歌迁到帝丘,改名濮阳。后来濮阳果然成了卫国的福地,在众多诸侯国纷纷被灭国时,卫国却奇迹般地躲过一次次灾难。

    且说晋文公见鲁国对盟主热情,便也以热情回报。此后晋国遣使到鲁国访问,规格要比其它诸侯国高出一等。

    卫成公听说鲁国大夫臧文仲有功于己,便派人送礼给他。臧文仲推辞说:“我是外国臣子,不敢与卫君交往。”臧文仲之贤传遍各国。




用信用来救饥荒

这年,晋国闹饥荒,晋文公对神算子卜偃说:“开始的时候,寡人以为治理国家很容易,现在才知道是很困难的。”卜偃答道:“君上您以为容易,那么困难就要来了;君上您以为艰难,那么容易也就快来了。”晋文公问卜偃说:“用什么来救饥荒?”卜偃答道:“用信用,不能像与我们一起围攻郑国的秦军那样,不打招呼,违背约定。”晋文公问:“怎样才能守信用?”卜偃答道:“国君之心要讲信用,尊卑名分上要讲信用,实施政令要讲信用,安排民事要讲信用。”晋文公说:“讲了信用又会怎样?”答道:“国君之心讲信用,那善恶就不会混淆;尊卑名分上讲信用,那上下就不会侵犯;实施政令讲信用,那就不会误时废功;安排民事讲信用,那百姓从业就各得其所。这样一来,百姓了解国君的心,即使贫困也不害怕;富裕之家拿出多余财物用来赈济,如同自己左手送给右手。如此的话,又怎会穷困匮乏呢?”晋文公大彻大悟,即命用信用治国、救灾,果然饥荒顺利渡过。

    这年,魏犨酒后从车上摔下来,胳膊折断了,内伤也跟着复发,吐血不止,终于死去。晋文公录用他的儿子魏颗,袭承爵位。不久,狐毛、狐偃也相继去世。晋文公恸哭不已,说道:“寡人摆脱患难有了今天,是靠着舅父们的努力。现今你们丢下寡人去了,真令人难过啊!”

    郑文公也去逝了,公子姬兰即位,这就是郑穆公。没几天,郑国上卿叔詹也患病去世了。

    到了冬天,晋文公患病卧床,自感时日不多,便召赵衰、先轸、狐射姑等诸臣入宫,叫他们辅佐世子晋欢继位,嘱托不要废弃了霸业。晋文公没有忘记“曲沃代翼”之史和自己兄弟们争斗之实,为保诸公子平安,便差遣公子晋雍到秦国供职,公子晋乐到陈国做官,公子晋黑臀服侍周襄王。不久,晋文公去逝。晋文公为公子时,就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十九年后终登基。当上国君后,对内拔擢贤能;对外尊王攘楚,从而开创晋国霸业。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晋文公也有遗憾,就是某些事失察,至死也不知道医衍等人欺骗过他,还有鲁僖公等诸侯对他耍过两面手腕。但暇不掩玉,晋文公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人称道。




晋文公灵柩中突然响声大作

晋国世子晋欢即位,这就是晋襄公。晋襄公奉送晋文公的灵柩到曲沃殡葬,规制就是晋文公生前希望的王制,虽然周天子并不同意。

    刚出绛城,晋文公灵柩中突然响声大作,像牛叫一样,灵柩一下变得沉重起来,群臣没有不惊骇的。神算子卜偃占卜后,请众人跪拜,并说:“先君命令我们准备打仗,将有西方的兵马经过我国领土。我军攻击他们,必定能取得重大胜利。”群臣下拜后,柩中声音顿时停止,也不觉得沉重了,和先前那样。先轸说:“西方,指的是秦国。”随即派人到秦国探听消息。

    却说秦国大夫杞子并两千军士驻扎在郑国北门,目睹郑国公子姬兰即位后,亲晋排楚,并且不遵守当年秦穆公同郑国大夫烛武的盟誓,便忿然不平,心里道:“我等为郑国戍守,以抗拒晋兵,他又投降晋国,显得我们无功了。”赶忙派人秘密回国报告秦穆公:“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如果偷偷地把兵开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问众臣,上卿蹇叔奏道:“远征郑国,兵马必然疲劳,力量必然衰竭。况且千里行兵,秘密也守不住。一旦郑国做好充足准备,定会劳而无功。”上卿百里奚也劝谏秦穆公:“秦国、郑国不相邻,不能夺取它的土地,只能从俘获中得到好处,而且用兵替别国戍守,反过来又图谋夺取它是不义。成功了利益很小,失败了危害极大,这是不明智之举。”正在商议间,听说晋文公去逝了,秦穆公高兴地说:“这是老天帮助我们成功呀!如今重耳谢世了,天下有谁能与我们为敌呢?乘此机会剿灭郑国,来换取晋国河东土地,晋国必然听从,有什么不利呢?”秦穆公不接受蹇叔、百里奚劝谏,派大夫百里视、蹇术、蹇丙这“三帅”率军出征。当年在韩原一战,蹇术、蹇丙都受重伤,休息了半年才恢复健康。

    出师那天,头发斑白的上卿蹇叔和百里奚前来送行。蹇叔向他们说:“可悲呀!我看着你们出门,却不能看着你们进门了!”百里视、蹇术、蹇丙这三人自恃才勇过人,以为必会成功,全不在意,对蹇叔和百里奚说:“我们父子吃秦国的厚禄,死是份内的事。”蹇叔明白郑国亲近晋国后,晋国必会保护郑国,而反对秦国,如今晋文公去逝,昔日秦对晋之恩已经淡化甚至消失了。而晋国要攻击秦国,必会设伏袭击。郑国往西是大片平原,能够设伏的地方只能是在崤山。想到这些,蹇叔便对百里视、蹇术、蹇丙等人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抵御我军,崤山有两座山陵。它的南陵,是夏朝帝王孔甲之子夏后皋的坟墓;它的北陵,是周文王在那里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此去,就将死在这两座山陵之间!”百里奚劝蹇叔道:“大军出征,别说丧气话。”




要有黄鹰的气概,还要有黄鹰的视野

这时,天空上有黄鹰在飞翔,百里奚对百里视几个人说:“我经常说,要有黄鹰的气概,还要有黄鹰的视野。你们要像黄鹰那样飞得高,看得远,行军打仗做到稳、准、狠。”百里视等人说:“我们记住了,请放心好了。”秦国兵马就向东进发。

    大军出发后,蹇叔称病不上朝,请求辞去上卿之职。秦穆公强留他,蹇叔假说病情严重,坚决请辞。百里奚到他家探访,聊了几句家常后,百里奚说:“我不是不知道明辨事理,我之所以勉强留任,是希望能见上他们一面呀!尊兄对我有什么指教吗?”蹇叔说:“秦军这一去必败,我之所以说那么严重的话,是想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贤弟可秘密派人在黄河边上准备船只,万一秦军得以逃脱,我们好接应他们回来。千万记住,千万记住!”百里奚说:“尊兄的话,定当立即执行。”秦穆公见蹇叔铁定心思辞官,便准其归田。秦穆公送了许多金钱布帛以示对他的感谢。

    秦军去袭击郑国,要经过周都洛阳北门。见从周天子脚下行走,秦军将士纷纷下车行礼,但心里又瞧不起周天子,便嘻嘻哈哈地跳跃上车。前后三百乘兵车皆是如此。秦军情况,被周朝王孙姬满看到了。他向周襄王禀报道:“秦军肯定会吃败仗。”周襄王问原因,王孙姬满说:“秦军轻佻而骄横,轻佻就少谋,骄横就无礼。无礼就没有纪律,少谋就将自陷险境。既入险境又无军纪,能不失败吗?秦军如果不吃败仗,世上就没有真理了。”

    却说郑国有个商人,名叫弦高,以贩牛为业。周王室爱牛,郑国等周边国家商人,都到洛阳贩牛,颇得重利。弦高便是其中之一,这人虽是商贾之流,却也有些忠君爱国的心肠、排解纷争的韬略,只是没人引荐,不得已屈居市井之中。这天他贩了数百头肥牛,路过滑国(在今河南省偃师市附近),无意中碰见秦军,听说要去伐郑,当即大惊,一边派人星夜兼程,报告郑国;一边计上心来,挑选了十二头肥牛,拦住秦军前哨道:“郑国有使节在这儿,愿求一见!”前哨将情况上报,百里视吃了一惊,便同弦高在车前相见。

    弦高假传郑穆公之意,对百里视说:“我们君上听说‘三帅’要率兵到我国,差遣我带了微薄礼品,远道赶来慰问各位将士。我国周旋于大国之间,屡遭侵扰,因此一直担心边远地区的戍守,深怕一时松懈,或有什么意想不到事情,得罪贵国,所以日夜警备,不敢安睡。”百里视不禁一惊,心里嘀咕:“郑国有准备了,看来灭郑不能存有希望了。”便对弦高改口说:“我们此来,只是到滑国,不是去郑国,谢谢郑国厚意。”




美女玉帛,抢劫一空

送走弦高,百里视对蹇术、蹇丙说:“我军远途跋涉,只为了出其不意,攻取郑国。如今郑人已知我们出兵的日期,他们防备很长时间了,攻打郑国则难以击破,围困郑国则兵少没有后继。现在滑国没有准备,不如袭取滑国,掳获战利,回报我们君上,也对得住这次出师。”蹇术、蹇丙都同意。

    这天夜里三更时分,“三帅”兵分三路,全力攻破滑国。秦兵大肆掳掠,美女玉帛,抢劫一空。

    且说郑穆公接到商人弦高所派人员的密报,不敢全信,不敢不信,便派探子去察看秦国大夫杞子并二千秦兵。探子见他们砺兵秣马、穿戴齐整,只等秦国大军到来,便从里面策应打开城门,便急忙回报郑穆公。郑穆公大吃一惊,忙派大夫烛武去见秦国杞子。

    烛武对杞子说:“你们长期滞留敝国,因供给的缘故,原圃那地方的麋鹿都没有了,如今听说你们戒备森严,有要走的意思了吗?百里视等人正驻在滑国,为何不去追随他们?”杞子大惊,暗想:“我们的谋划已泄露了,不但出师无功,反落得一身罪责,不单郑国不能久留,秦国也不能回去了。”于是用和缓的话,答谢烛武。

    当天夜里,杞子就领了几个亲随,逃奔齐国,不知所终。留下的二千秦兵没了主子,就聚集在郑国北门。见要闹出乱子来,郑穆公急忙叫人备些干粮,分发给秦兵,疏导他们返还家乡。郑穆公记下了弦高的功劳,等他一回国,便拜他为大夫。

    却说晋襄公在曲沃殡馆里守丧,探子回报说:“秦国百里视等人,领军东去,意在灭郑。”秦襄公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先轸说道:“先君晋文公在冥冥之中告知我们有敌西来,战则必胜,因此我们应该给秦军痛击!”狐射姑上前道:“先前伐郑时,秦君背弃誓约,临阵转向,先君晋文公因怜其昔日受到秦君帮助,故没有出击伐秦。今先君发丧,各国都来吊唁,秦君不予哀悼,反调兵过我边境,征讨当前与我友好郑国,秦君也太无礼了!请君上派兵拦截,以报昔日之恨。”赵衰、栾枝、胥臣等人都赞成先轸、狐射姑之见。晋襄公便下定决心,披麻带孝,调兵出征。




尽数踏入了晋军的包围圈

先轸奏道:“臣想秦兵返回时,一定会经过崤山两座。从东崤到西崤,相隔三十五里,这是秦兵回撤的必经之路。那地方树木丛杂,地势险要,有一段狭窄之处,号称‘丸泥可封’,意思是掉下块石头就可以将路封掉。如果在那儿埋伏人马,出其不意,可以将秦军全部消灭。”晋襄公说:“一切听从你的调度。”于是先轸下令,命他儿子先且居埋伏在崤山的左侧,叫胥臣埋伏在崤山的右侧,等秦兵到时,左右夹攻。又派狐射姑领五千军士,埋伏在西崤山,事先砍伐树木,将秦兵的归路堵塞。再使栾枝领五千军士,埋伏在东崤山,只等秦兵全部穿过以后,挥兵追击。先轸自己和赵衰等一班将领,跟随晋襄公,在离崤山二十里的地方下寨,准备四边接应。

    再说秦兵剿灭滑国,掳夺辎重,满载而归。因为偷袭郑国无功而返,指望着靠这个来赎罪。正值初夏,秦兵走到崤山附近,蹇术对百里视说:“前面正是险峻的崤山之路,我父亲谆谆叮嘱要谨慎,您不能轻视。”百里视说:“我们驱驰千里都不畏惧,何况过了崤山,就是秦国的境内了,家乡近在咫尺,快慢全凭自己,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蹇术知道其父阅历非凡,不会空说吓人之语,便继续说:“您虽然有虎威,但谨慎行事才会万无一失。”百里视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