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46章

春秋战国-第46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分别通知各国诸侯。




这样的淫妇,还留着她干什么

晋文公接到消息后,便与群臣商议。胥臣知道晋文公“尊天子”之意愿,便说:“想得到诸侯拥护,勤王是上上之选,足以取信诸侯,且合乎大义。”晋文公点头称是。狐偃嗅出了晋国即将图霸天下的气息,力挺晋文公道:“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如果勤王,必定会得到他的支持,足能奉天子以令诸侯。”晋文公于是挺直腰杆,下令出兵勤王。

    与晋文公同样有着图霸之心的秦穆公也收到了周襄王的告急信息,在上卿蹇叔、百里奚的建议下,调兵遣将,屯兵于黄河岸边。

    闻听秦军行动,晋文公便派胥臣拜见秦穆公,胥臣说:“天子有难,流落在外,贵国所担心的,也正是我们君上所担心的。我们君上已集结兵马,准备迎接天子,代替贵国前去,不麻烦贵国大军长途跋涉了。”秦穆公说:“寡人担心你的国君即位不久,兵马还没有训练好,所以赶到这里,解救天子的危难。既然晋君大义勤王,寡人理该静听佳音。”蹇叔、百里奚都说:“晋君想要独占大义救王的功劳,使诸侯敬服,怕君上分享他的功业,所以派人来劝阻我们。不如我们乘势而行,一同迎接天子。”秦穆公说:“寡人之婿重耳刚刚执政,没有大功怎能安定国家?就让他去做这件好事吧。”便只派公子嬴絷到郑国汜地向周襄王问安,自己带着大军班师回国。

    晋文公撇开秦穆公后,分兵两路,一路赴郑国汜地迎周襄王回洛阳,一路赴温邑攻打王子姬带。

    温邑之人听说晋军前来,便大开城门,迎接入城。王子姬带见势不好,忙带着后叔隗上车,想冲出城门,逃往狄国。谁知守门军士紧关大门,不让他俩逃走。姬带挥剑砍倒数人,正在这时,晋将魏犨赶到,大声喝道:“叛逆之贼,往哪里逃?”姬带乞求说:“你放我出城,我以后一定会厚厚报答你。”魏犨答道:“无德之人,谁会相信你的厚报。”一剑将姬带砍死。军士们把后叔隗捉来,魏犨说:“这样的淫妇,还留着她干什么!”命令众人乱矛刺死。

    另一路晋军护送周襄王回到洛阳。

    晋文公得知王子姬带和后叔隗都被杀死,便亲自赶到洛阳,朝见周襄王。周襄王设宴招待,并赐给大批金钱布帛。

    晋文公再三拜谢说:“重耳不敢接受大王的赏赐,只希望死后能用王的礼仪安葬,臣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大王的恩德。”原来,依据周礼,死后墓葬有着严格的等级差别,天子也就是王为九鼎、四墓道,高级诸侯为七鼎、三墓道,一般诸侯为五鼎、二墓道。在当今周王室衰微的情况下,天下诸侯已经不再严格尊奉周王,分封制的礼治被破坏。许多强势诸侯死后擅越礼制,以王的礼制下葬,如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已年老,其虑较深,其志不小,为了名正言顺地以王的礼制准备后事,所以提出此要求。




宁可失掉一城,也不失掉信义

周襄王考虑了一会,回答道:“先王制定礼法,是为了区别上下,寡人不敢因为自己感激你而乱改大典。您的功劳,寡人是不敢忘记的。”便把王畿之内的温、原、樊、攒茅四个城邑赐给晋文公,晋文公谢恩后告辞。

    百姓扶老携幼,挤满了街道,都来观看晋文公,纷纷感叹道:“齐桓公又重现了!”晋文公下令两路军马班师回国。

    回国途中,晋文公派人去接管温邑、樊邑、攒茅,自己亲率赵衰接管原邑。晋文公心里明白,原邑本是周王室卿士原伯贯的封地,因为他在这次天子蒙难中无功,所以周襄王便把原邑夺过来送给晋文公。如今原伯贯正在原邑,他肯定不服,所以晋文公亲自前去接管。

    晋文公率赵衰等人到了原邑。原伯贯欺骗守军和百姓说:“晋兵围住樊邑,把守军和百姓都杀了。”原邑守军、百姓害怕,誓死守城。

    晋军包围了原邑,为破城,赵衰向晋文公奏道:“百姓之所以不服晋,是因为内心不接受。君上向他们表示信义,就会不攻而下。”晋文公问:“怎样表示?”赵衰答道:“请君上下令,军士们都带三天的粮食,如果三天攻不下城,就解除包围退军。”晋文公依计而行。

    到了第三天,围城晋军前来报告:“军中只有今天的粮食了。”晋文公并不回答。半夜,有些原邑百姓翻城而下,向晋军说:“城中已探听到樊邑军士、百姓并没有遭到屠杀,大家约定明天晚上打开城门。”晋文公接报后说:“寡人原先约定以三天为期限,三天还攻不下就撤军。现在三天时间快到了,寡人明天早晨就退军。”晋国军士问道:“原邑百姓约定明晚献城,君上为什么不等一等?粮食没了怕什么,樊邑离这里不远,可以飞车去取。”晋文公答道:“信义,是行事的准则、取胜的法宝。既然定下三天期限,就要遵从。我们不可因为贪恋城池而失信于民!如果失去信义,即使得到原邑,百姓又怎么会相信寡人呢?”天亮后,晋文公就解除了原邑包围。

    原邑军士、百姓说:“晋君宁可失掉一城,也不失掉信义,这是有道之君!”于是争先恐后在城楼上坚起降旗,翻下城墙追赶晋军的人一批又一批。原伯贯不能禁止,只好开城投降。

    晋军走了三十里,原伯贯的降书就到了。晋文公命令晋军原地驻扎,自己单车直入原邑,原邑百姓鼓舞庆贺。原伯贯求见,晋文公用对待周朝卿士的礼仪相待,把他的家迁到黄河之北。

    晋文公向众臣说:“从前,寡人流亡到卫国之时,赵衰忍着饥饿,把一壶饭留给寡人,这是具有信义之人。寡人以信义得到原邑,还要用信义来守卫。”便命赵衰为原邑大夫,兼管樊邑等地。晋文公率领众人返回晋国。至此,晋国疆域扩展至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




逐鹿中原的大门大开

先轸向晋文公奏道:“二千多年前,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晋国的涿鹿,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涿鹿之战。蚩尤战死,东夷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后来,涿鹿之战演变成逐鹿中原。如今,晋国逐鹿中原的大门大开。我们晋国的劲敌是楚国,楚国的对手也是我们晋国,请君上派人去楚国打探消息,留心动静。”赵衰也道:“自从盟主齐桓公去逝后,强楚蠢蠢欲动,威逼中原各个小国,郑、陈、蔡、许、卫、曹等国先后依附于它。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让我晋国来日受辱。所以应当按照先轸主意,留心楚国、谋划楚国。”晋文公深以为是,立即派人前去。

    此时,楚国令尹斗子文年纪已老,楚成王说:“楚与宋的怨恨,寡人时时记着。宋想报仇,楚也想灭宋,两国肯定要动武。你为寡人征讨宋国,如何?”斗子文说:“臣已是强驽之末了,并且臣的才能远不及莫敖成得臣,请让他代替臣,一定不会耽误楚国大业。”楚成王听从,便令成得臣训练兵马,准备征讨。

    成得臣得令后,认真操练楚军。第一天,用鞭子责打七名军士,并用箭刺穿三人耳朵。因此,楚军钟鼓添声,旌旗变色。楚成王高兴地说:“成得臣果然是将军之才!”斗子文请求将令尹让给成得臣,楚成王便答应了。

    众官来到斗子文府上,恭贺他荣退和举贤得当,斗子文设宴款待。百官都到,只有大夫蒍吕臣生病未来。正在畅饮之时,蒍吕臣的十三岁儿子蒍贾赶来说:“众位大臣以为荐贤得当,我却感到忧虑!”虽然蒍贾是个少年,但斗子文依旧不解问道:“你说忧虑,是什么原因?”蒍贾说:“我看成得臣做事勇敢,脾气暴躁,并且能进不能退,可以让他当副手,但不能让他独挡一面。谚语说,太刚则折。如果把军政大事都委任给他,一定要坏事。您推举一人,却令国家在今后受损失,有什么值得庆贺呢?如果成得臣不像我说的那样,到时庆贺也不晚。”左右人都说:“这小孩真是口吐狂言,快快退下。”蒍贾哭笑着离开了。

    一月后,楚成王率令尹成得臣,大夫斗勃、斗越椒、斗宜申等及楚国大军,并会同已经臣服楚国的陈、蔡、郑、许四国兵马,联合征伐宋国,包围了宋国缗邑。这郑国,虽受楚国侮辱,但慑于其淫威,为保社稷,不得不屈从。陈、蔡、许三国,因国势弱,在盟主齐桓公去逝后,也不得不向强大楚国纳贡称臣。宋国骨子硬,绝不屈服,故招来楚国进攻。为应对强楚,宋成公急派司马子固到晋国告急。这时,晋国派出的探子也已回国禀报。




有智谋的不如有学问的

晋文公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先轸说:“当今之世,只有楚国最强大蛮横。现在楚国征伐宋国,在中原滋事生非,这是上天给予我们晋国救助灾难、扶恤祸患的机会。探子回报说,楚国小孩都认为成得臣会败,这实是我们晋国之福。树立威望,奠定霸业基础,就在此一举!”晋文公问:“寡人要解救宋国危难,怎么办才行呢?”狐偃献计说:“自齐桓公去逝后,曹国投靠楚国,卫国又与楚国联姻,在楚国的支持下,卫国还灭了邢国,这两个国家都是君上当年的仇敌。如果派兵马去进攻曹、卫两国,楚国一定会调兵马来救,那么宋国自然就没事了。”晋文公称赞说:“好!”便把这个计策告诉宋国司马子固,让他回报宋成公,坚守城池。子固领命后离开晋国。

    晋文公又为兵少而担心。此时赵衰已由原邑回到晋都绛城,他上前奏道:“按周礼,大国有三军,中等国有二军,小国有一军。我们晋国在曲沃时,只有一军,晋献公时才设二军,灭掉了耿、霍、魏、虞、虢等小国,开拓了千里的疆土。新近,又得到了王畿之内的温、原、樊、攒茅四个城邑。现在的晋国,已不是中等国,应该设立三军。”晋文公问:“设立三军,就可以出师了吗?”赵衰答道:“不可以。百姓还不知礼,虽然聚在一起,人心仍易散。君上可以大力宣扬礼法,使他们知道尊卑长幼的次序,下定为国家而死的决心,然后才能用兵。”晋文公又问:“设立三军,必须推选将领,谁能担当这一重任?”赵衰答道:“凡是为将的人,有勇气的不如有智谋的,有智谋的不如有学问的。君上如果要找有智有勇的将领,不怕没人。如果要找一个有学问的,据我所知,郄縠便是。郄縠已经五十多了,仍然好学不倦,精通《周易》、熟悉《诗经》。《周易》、《诗经》是先王的智慧、德义的源泉。百姓生活要以德义为根本,用兵作战要以百姓为根本。具备德义的人,才能体恤百姓;只有体恤百姓的人,才能用兵。”晋文公称赞说:“好!”便召郄縠为将。

    郄縠推辞不接受,向晋文公说:“我与罪臣郄芮为同族,不敢担任晋国要职。”晋文公说:“寡人用人不疑,唯贤是用。寡人了解你,你就不要推辞了。”赵衰劝郄縠说:“郄芮之子郄缺都在军中任职,你还多什么心呢?”再三恳求,郄縠这才答应就职。




果然不出郄縠所料

晋文公选择一个吉日,集结扩充兵马,分为中、上、下三军。令郄縠担任中军将,除统领中军外,还协调指挥上、下二军。晋文公令狐偃担任上军将,狐偃推辞说:“臣的哥哥在前,弟弟不应该先于哥哥。”于是,晋文公命狐毛担任上军将,狐偃担任上军佐。又命赵衰带下军,赵衰推辞:“臣刚勇、谨慎不如栾枝,谋略不如先轸。”晋文公就命栾枝担任下军将,先轸做下军佐。晋文公命赵衰任司马,掌管军法;魏犨、颠颉、胥臣等人都在军中担任要职。此时,韩简已亡。拜将仪式后,中军将郄縠登坛发令。进、退、战、休,各依规矩。众将士见郄縠宽严得体,个个心悦诚服。

    三军建立完毕,晋文公商量分兵进攻曹国和卫国,向中军将郄縠问计。郄縠奏道:“臣已经同先轸商量好了。现在曹、卫两国并不可怕,分兵就可以取胜,但可怕的是楚国。君上应该以讨伐曹国为借口,向卫国借路。卫国依附强楚,一定不会答应。这样,我们就可以渡过黄河,出其不意,直捣卫国。如果战胜了卫国,就可乘势直逼曹国。曹君平素不得民心,我们借着战胜卫国之威,攻破曹国是没有问题的。战胜卫、曹两国后,就可以专心对付楚国。”晋文公大喜,叹道:“赵衰说的没错,您真是有学问的将军呀!”

    晋文公立即派使节去卫国借道伐曹。此时,卫文公已去逝,卫成公继位。卫成公说:“晋君重耳逃亡的时候曾经路过卫国,先君并没有以礼相待,现在又来借道,其心叵测。自齐桓公去逝后,为保社稷,卫国、曹国都臣服楚国,如果借给他们伐曹国的道路,恐怕还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