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45章

春秋战国-第45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介子推十分高兴地说:“儿一向喜欢绵山,那里山高谷深,我们现在就去吧。”母亲答应。于是,介子推背着母亲上了绵山,在深谷之中盖起茅舍,过起以草为衣、采果为食的生活。

    过了一个月,晋文公生病,吃什么也没有味道,这把内宫之人急得团团转。一名内侍自言自语说:“山珍野味,我们都做了,君上还不爱吃,就差没上人肉了。”说者无意,但隔墙的晋文公听到后,突然一惊:“从前寡人路过卫国时没有食物,介子推割股献食。现在寡人大赏群臣,却单单忘了介子推。这个过错,寡人怎么能推卸呢?”立即派人去召介子推,可是却找不到。

    晋文公亲自前去,把他的邻居们都叫来,追问介子推的去向。介子推的右邻说,介子推不愿得到奖赏,背着他的母亲去绵山中隐居去了。

    当天,晋文公就去绵山,寻找介子推。只见峰峦叠嶂,草树丛生,流水潺潺,行云片片。林中百鸟齐鸣,山回谷应,根本找不到介子推的踪迹。随从叫来几个农夫,晋文公亲自询问。农夫答道:“一月以前,曾经看见一个人背着一个老婆婆,在山脚下休息,打水喝后,就到深谷去了。”晋文公确信介子推就在绵山之中,想到这儿荒凉,便更觉对不住介子推。晋文公下令随从四处查访,几天以后也没有一点消息。




后来演变成寒食节

晋文公无可奈何,想了一阵后说:“寡人知道他十分孝顺,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的!”于是,随从们就在山下放起火来,风猛火大,漫延数里,烧了三天才停止。介子推最终也不肯出来,母子二人相抱死于一棵柳树之下。随从们只找到了二人的骨骸,晋文公看见后,难过地流下了眼泪,放声道:“悲怆足下。”“足下”一词便由此而来。晋文公下令把他母子二人葬在绵山之下,并且立起一座祠堂祭祀他。绵山周围的田地,都作为祭祠的用田,命当地农夫掌管每年祭祀之事。晋文公还下令道:“从此后,把绵山改名叫介山,用来记住寡人的过失!”晋文公放火烧山之日正是冬至后第一百零五天,晋国人念及介子推死于火,便不忍心点火,只吃冷食,持续三天,后来演变成寒食节。过节这天,家家都把柳枝插在门上,以招介子推之魂。

    却说晋文公赏完群臣以后,励精图治。他认为晋惠公时代“作援田”有利于国家发展,就将其保留。胥臣奏道:“齐桓公之所以称霸,是因为齐国前期有个积淀,那就是开发盐业,征收盐税,并且大规模使用铁器,取代石器耕田。我晋国虽不靠海,但也有盐湖,产盐无数,当学齐国征收盐税。晋国也有铁矿,也应当推广铁器,并且用牛拉犁启土。如此下去,晋国就会民富国强。”晋文公点头称好,即命人实施。另外,在生产上,奖励垦荒;在贸易上,降低税收,积极争取邻商入晋。同时,赋职任功,举贤任能,省刑罚、薄税收、通商旅、礼宾朋,并且救济孤寡、贫苦之人,一时晋国大治。晋文公经历艰苦磨练,不喜豪华排场,不喜穿着华丽之人,所以晋国君臣、士人衣着朴素。此时晋国已越入强国之列,然而晋文公之志不仅如此,他还要学齐桓公“尊王攘夷”,称霸中原。虽周天子已不复昔日之威,但毕竟是天下的共主。

    “布谷、布谷……”杜鹃鸟在啼叫着。胥臣陪同晋文公出外巡查,看到百姓辛勤耕作,大片荒地被开垦,黍、稷、粟、禾齐全,晋文公非常兴奋,对胥臣道:“如此,我们就可以学齐桓公尊天子、攘诸侯了。”胥臣答道:“是。”晋文公率胥臣经过冀地也就是被晋国灭掉的冀国之地,看到一人在田里除草,他妻子给他送饭时,两人以礼相待,相敬如宾。胥臣自言自语道:“恭敬,是德行的集中表现。一个人对他人恭敬,就一定拥有德行。在晋国,我们正需要德行来治理百姓。”胥臣征得晋文公同意后,就过去和这个人交谈,知道他叫郄缺,是罪臣郄芮之子,因此不得入仕,躬耕于冀野。胥臣长嘘不已。




狄国有两个美女都叫叔隗

离开郄缺后,胥臣对晋文公奏道:“外出像会见宾客一样的恭敬,办事就会像参加祭祀一样的恭谨,因此臣向君上推荐夫妻相敬相爱的郄芮之子郄缺。”晋文公问:“他的父亲有罪,寡人还可以任用他吗?”胥臣答道:“从前舜处死了鲧,后来选拔人才时却启用了鲧的儿子禹。管仲曾经用箭射齐桓公,后来他却被齐桓公任用为相,并且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父亲不仁慈、儿子不孝顺、哥哥不友爱、弟弟不恭敬,父子兄弟的罪过,都由自己负责,彼此之间互不涉及。《诗经》中说,挖地瓜,采萝卜,不要因为是根茎,就舍弃。君上根据他的长处任用他就行了。”晋文公点头称是,命胥臣召郄缺在军中任职。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耐人琢磨,就在晋文公为“尊天子”绞尽脑汁之时,机遇来临了。此时,周王室发生了周襄王胞弟王子姬带盗嫂事件,周襄王逃难于郑国汜地,并告难各国诸侯。在晋文公的询问下,周王室使节从头至尾说起这事——

    “前叔隗,后叔隗,如水如锦比秀美;

    前叔隗,后叔隗,如珠如玉赛光辉。”

    在空旷的草原上,狄国人倾情歌唱。话说狄国有两个美女都叫叔隗,都是绝色。前叔隗已经嫁给赵衰。后叔隗是狄国首领参卢克之女,还没出嫁。狄国人关于叔隗的歌声传遍全国,也传到周王室。

    周襄王闻听后十分羡慕,就派人去狄国求婚。狄国送后叔隗到周王室,周襄王一看,果然貌美无比,便立她为王后,让后叔隗主持后宫之事。说起后叔隗,虽然有美丽的容颜,但却无闺中之德。她在本国时专好骑马射箭,狄国首领参卢克每次打猎,一定要跟随前往,天天与将士们驰逐原野之上,不受一丝一毫拘束。现在嫁给周襄王,住在深宫之中,就像笼中鸟、槛内兽一样,一点也不自在。

    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后叔隗对周襄王说:“妾自幼学习打猎,父亲并不禁止。现在住在宫中,郁郁不欢,四肢懈倦。大王为什么不举行一场狩猎活动,叫妾看一看?”周襄王宠爱着她,言无不从。于是,周襄王调集大批车马,去山中狩猎。周襄王为使王后高兴,下令说:“到中午为限,射着三十头禽兽的人,赏玉璧三对;射得二十头禽兽的人,赏玉璧二对;获得十头猎物的人,赏玉璧一对;射不到十头猎物的人,没有赏赐。”一时间,王子王孙和大小将士,射狐逐兔,各显其能。




明早将芍药花送到后宫

时间一到,众人献上所获猎物,有的十头,有的二十头,只有一位贵人,献上的超过了三十头。那人生得仪表非凡,相貌俊伟,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姬带。早年争夺王位未遂,心胸宽广的周襄王并没有加罪于他。今日打猎,王子姬带抖擞精神,得了个第一名。周襄王十分高兴,如数赏给他三对玉璧。其余众人如数赏赐,一个不缺。后叔隗坐在周襄王的身旁,见王子姬带才貌不凡,射艺出众,嘴上不停夸赞,心中甚是喜爱。后叔隗对周襄王说:“天色还早,妾想自己打一圈,活动一下筋骨,请大王同意!”周襄王本意是使后叔隗高兴,怎能不答应,立即命令将士们重新整顿围场。后叔隗妆束整齐,便说:“车跑得没有马快。妾带来诸多婢女,凡是从狄国来的,都惯于骑马,请在大王前表演一番。”婢女陪骑的人,大约有七八个。后叔隗刚要上马,周襄王说:“慢来。”回头问众人:“谁擅长骑术?保护王后打猎。”中原人多不会骑马,顷刻间无人应答,沉默了一会儿,王子姬带奏道:“臣愿意效劳。”这个差事,正合后叔隗的心意。

    众婢女簇拥后叔隗,骑马先行。王子姬带随后赶上,不离左右。后叔隗要在姬带面前施展技艺,姬带也要在后叔隗面前展现本领。二人未试弓箭,先试跑马。后叔隗把马连打几鞭,那马腾空一般飞驰而去。姬带也跃马向前,转过山腰,刚好两匹马齐头并进。后叔隗勒住丝缰,夸奖王子姬带:“早就听说王子的大才,今天才见着!”姬带在马上欠身说:“我才学骑马,不及王后十分之一!”后叔隗问:“王子为什么学骑马呢?”姬带此时已心中痒痒,小声慢慢说道:“因为北方有佳人来,擅长骑马。”恰巧旁边土坡上有几株花大色艳、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的芍药花。姬带迅速弯腰,摘了一株送给后叔隗。这后叔隗已明白姬带之心,她没有去接芍药花,而是低声说道:“王子明天早上可将芍药花送到后宫中,我有话对你说。”话还未说完,婢女们骑马已到。后叔隗以目传情,王子姬带轻轻点头,将芍药花藏好,二人勒马返回。恰好这时山坡下边赶出一群麋鹿,姬带左右开弓,射中两头,后叔隗也射中一头,众人大声喝彩。

    第二天,王子姬带如约到王后宫中。后叔隗正值青春年少,欲望强烈,约姬带来后宫,已有了淫乱之意。后叔隗预先支走宫中内侍婢女,等姬带将芍药花送到后叔隗手中,二人便什么也不去顾及了,立时拥抱在一起。男欢女爱,两情眷恋,临别时仍然依依不舍。后叔隗嘱咐姬带说:“常入宫相会!”姬带答道:“我早有这个意思,所以向狄国人学练骑术,以图接近你,但常来宫中,恐怕大王怀疑。”后叔隗说:“我自能周旋,你不必担心!”后叔隗的宫中内侍婢女,均受到赏赐,明知姬带与后叔隗有事,但没人多嘴。王子姬带常常夜住宫中密室,只瞒着周襄王一个人。




正在苟合之中的姬带和后叔隗

凡是做好事的心,往往一天比一天小;做坏事的胆,往往一天比一天大。王子姬带与后叔隗私通,路走得熟了,事做得惯了,渐渐不避人耳目,不考虑利害,这样问题就败露出来。且说周襄王一日来到王后宫中,不见后叔隗。问婢女,婢女都惊慌失措。周襄王感到不妙,便把婢女拷打审问。知道那事隐瞒不住的婢女,就把事情的前后经过,从实说了出来。周襄王大怒,随即带人去找正在苟合之中的姬带和后叔隗。二人已得消息,后叔隗不动,姬带跳墙逃跑。周襄王把后叔隗打入冷宫,把门钉死,只在墙上留一个洞传送食物。姬带自知罪行深重,逃到狄国去了。

    王子姬带见了狄国首领参卢克,告诉他说:“我与王后在宫中偶遇,却被婢女诽谤。周王轻信婢女之言,便将王后打入冷宫,把我赶走。请您派一支兵马,杀入洛阳。只要扶立我为王,我一定救出王后,仍然立她为王后。”狄国首领参卢克相信了姬带,便立即派军伐周。

    狄军一路获胜,离洛阳越来越近。众臣对周襄王说:“狄军气焰嚣张,大王可以暂时出巡,一定会有诸侯出来接纳大王。”周襄王叹道:“都是寡人愚昧,管理兄弟、王后不严,所以自取其祸!寡人要暂时离开洛阳,如果诸侯们还没有忘记寡人,就一定会帮助寡人,寡人一定会重新返回洛阳!”周襄王又问:“附近的国家,有郑国、卫国和陈国,寡人要去哪一个国家?”众臣答道:“理应去郑国。郑国先君对周王室有功,他的后代一定不会忘记。”周襄王听从众臣建议,往郑国赶去。

    王子姬带与狄军进入洛阳,先到冷宫中放出后叔隗,然后自立为王,以后叔隗为王后。姬带命人拿出府库中的金钱珍宝犒赏狄军。姬带也感在洛阳无脸见人,便与后叔隗躲到温邑。

    再说周襄王逃出洛阳,虽然把希望寄托在郑国,心中却不知郑文公是否欢迎。来到了汜地,周襄王便到一个封氏农夫家中借宿。这里万竹丛生,重重叠叠,郁郁葱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风一吹来,竹涛起伏,竹声哀啸。此刻,周襄王的心情就如同这竹海低沉、不静。封氏农夫问周襄王:“贵人官居何职?”周襄王说:“周天子。因为朝中有难,逃到此处。”封氏农夫大惊失色,连忙叩头说:“我们家二郎昨夜梦见红日照在草堂,今天果然有贵客降临。”忙让二郎杀鸡做饭。周襄王问:“二郎是什么人?”封氏农夫说:“是我后母所生的弟弟,和我一同居住,一起种田为生,侍奉后母。”周襄王感叹说:“你们农家兄弟,如此和睦。寡人贵为天子,却遭到弟弟的迫害,寡人比你差远了!”说完,伤心地流下眼泪。封氏农夫道:“大王如此重情,一定会得到众诸侯的支持。大王不必伤心,要尽快通知各国诸侯,料想他们不会坐视不救。”周襄王忽然惊醒,立即派人分别通知各国诸侯。




这样的淫妇,还留着她干什么

晋文公接到消息后,便与群臣商议。胥臣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