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147章

春秋战国-第147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孟尝君田文回到薛地,过起诸侯一样的生活,与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保持友好往来。齐襄公敬畏田文,派使节接他回来做相国。由于田文曾经劝魏国帮助燕国伐齐,所以无脸再任齐国相国。自此以后,田文往来于齐、魏两国之间,互通友好。田文死后,没有儿子,齐、魏两国灭掉薛地,平分了土地。




这刁勃能为对立之人所用,也可以为己所用

却说安平君田单受到齐国上下一致尊重,而当时的清高之士、竖刁后人刁勃却常常公开数说田单的坏话,他逢人便说:“安平君田单是个小人。”田单听说后,特别备了宴席请刁勃前来。在宴席上,田单问:“我有什么地方做错了吗?为什么先生常常跟我过不去?”刁勃说:“桀犬吠尧,并不是尧不圣明而是各为其主呀。”田单立即明白了,自己功绩太大,难免会有对立之人,这刁勃能为对立之人所用,也可以为己所用。第二天,田单上朝向齐襄王推荐了刁勃,让刁勃当上了大夫。

    田单由临淄市场小吏骤升为安平君,便有许多心胸狭窄、妒心强盛的小人设法毁谤,他们说:“安平君田单对待大王,不遵君臣之礼,没有上下之别,他内心是要图谋不轨啊!大王您看他,暗地里交结英雄豪杰,他的阴谋可不小啊!请大王仔细审查。”齐襄王果然中计,当即召田单前来。田单一听齐襄王突然召见,来不及戴帽子,也没有穿鞋子,半露着身子,诚惶诚恐地前去请罪。齐襄王见田单确实如别人所说不注重礼仪,但内心却是尊重自己,便不再怀疑。齐襄王向田单说道:“田单,你没有罪,你安心做你的安平君,以后注重礼仪就行了!”

    刁勃闻听后,当即来到齐宫,严肃地向齐襄王奏道:“大王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来呢?”齐襄王莫名其妙地问:“寡人怎么说亡国话了?”刁勃问道:“大王跟周文王相比,怎么样呢?”齐襄王摇摇头说:“寡人不如。”刁勃说:“臣就知道大王您不如!那么,大王您跟齐桓公姜小白相比又怎么样呢?”齐襄王答道:“寡人也不如。”刁勃说:“臣当然知道大王您不如!要知道,周文王得到了姜子牙,尊他为姜太公;齐桓公得到了管仲,尊他为仲父。现在大王得到了安平君,为何叫他的名字田单?从田氏齐国建立以来,做臣子的功劳,有谁能胜过安平君呢?可是,大王竟然直呼他的名字,说出这种亡国的话来!想当初,大王不能保住自己的国家,是安平君凭着区区即墨之城,带领几千疲惫军士,收复了千里失地,这都是安平君的功劳呀!在那时,如果他自立为王,谁也不能阻止他!可是,安平君完全从道义出发,认为不能这样做,所以扶立大王您。大王您才能返回国都临淄,治理国家。现在国家已经安定,大王您却直呼安平君的名字田单,就是小孩子也不会这样做的。安平君是不注重外在礼仪,这正说明他内心坦诚呀!安平君举荐了臣这样的人,要知道臣在以前天天说他坏话呀!大王您应该远离那些是非小人,向安平君道歉。不然的话,齐国前途就危险了。”齐襄王猛然醒悟,立即驱逐进谗言的小人,对田单以叔父相称,并将万户之地封给了田单。




乐毅写下了《报燕王书》

再说燕惠王见骑劫被杀、燕军兵败,才知道乐毅的贤能,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致使曾经占领的齐国土地又丢失,忙派人给乐毅送信——

    先王曾以举国之兵托付您,您为燕国大败齐军,报先王之仇,天下人为之震动,寡人也时刻记看您的功绩。可是刚逢先王去逝,寡人初立,听信左右猜疑而误国。其实,寡人之所以派骑劫代替您,是因为您经年累月暴露于荒郊野外,怕您太辛苦,所以请您回来调息,并想同您共议国事。而您却误听传言,和寡人产生怨隙,弃燕降赵。您为自己打算,这样做是合适的,可您如何报答先王的知遇之恩呢?

    面对燕惠王的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乐毅心中感慨无限。为了表明自己对燕国先王燕昭王的一片忠心以及与燕昭王的相知相得,驳斥燕惠王对自己的责难,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乐毅写下了《报燕王书》——

    我不够聪明,不能顺应大王您左右的心,害怕犯下斧斫之罪,所以逃奔到赵国。我自己不对自己行为进行辩解,默默负起不屑的罪名。现在大王您派使者来数说我的罪行,我怕您身边的人不了解先王之所以容留在下的道理,另外想表达清楚我之所以侍奉先王的真心,所以斗胆用信简回答大王您。

    我听说圣贤的君王,不用俸禄私自照顾他的亲属,功劳多的就给他;不将官爵随便给他所喜爱的人,让能力相当的人适得其位。了解手下人的能力而授予适当官职,是成功的君王。先王抬举在下,在宾客中提拔我,让我成为亚卿,我内心充满感激。我听从先王的命令,举五国之兵而攻燕国宿敌齐国。凭借上天的眷顾、先王的福气,从而大败万乘兵车的齐国。锐利的燕军,长驱直入,不但让燕国报仇雪耻,而且将齐国的珍宝,全都收入燕国。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从前,伍子胥得到吴王阖闾信任,所以使吴王阖闾足迹远涉到楚国新郢都。吴王阖闾之孙吴王夫差不认可伍子胥,所以致使吴国惨败。伍子胥没能预见到不同君主有不同度量,因此被赐死。我不想犯伍子胥之错,为避免遭殃,所以来到赵国,这是我的上策啊。虽然来到赵国,但我不会帮助赵国攻打燕国,这是道义。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我虽然不聪明,但经常受君子的教诲啊!

    现今怕大王听信左右臣子不当言论,不了解我这个被疏远了的人的品行,所以斗胆用信简呈报,请大王明察。




这是和氏璧啊

燕惠王看完乐毅信简,知道了乐毅是吸取伍子胥的历史教训,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去屈死,故而出走。燕惠王也知道了乐毅学君子精神,不为赵国图谋燕国,从而打消了对乐毅的担心与偏见。燕惠王封乐毅之子乐闲袭封昌国君封号,用他的弟弟乐乘为将军。乐毅自此往来于两国之间,使两国结为友好,经常互派使节访问。燕、赵两国都对乐毅高看,乐毅最后病死于赵国。

    这时廉颇做赵国将军,有勇有谋,善于用兵。秦兵多次侵犯赵国边境,都赖有廉颇阻挡,难以深入。秦国见此,只得与赵国通好。

    赵惠文王宠用内侍缪贤,拜他为宦者令。有一天,一个外地人卖一块玉璧,缪贤喜欢,就用一点小钱买了下来。缪贤拿给自己门客玉工逞看,玉工逞大吃一惊道:“这是和氏璧啊!楚国令尹昭阳把它丢失,怀疑被张仪偷走,几乎把他打死,张仪因此才到了秦国。后来昭阳悬赏千金,寻找此璧,但偷去的人始终不敢拿出来。您有福,和氏璧落到了您的手中。这是无价之宝呀!您要用心收藏,千万不要轻易给他人看。”缪贤问:“像你这么说,这块玉的好处是什么?”玉工逞答道:“把这块玉放在黑暗之处,自然发出光亮,不染尘埃,消除邪魅。如果放在座位上,冬天时发暖,可以代替火炉;夏天时发凉,百步以内,蝇蚊都飞不进来。有这些奇异之处,所以说它是无价之宝。”缪贤按玉工逞所说去试,果然分毫不差。缪贤异常欣喜,将它珍藏在箱子中,并厚赏玉工逞。

    多门屋多风,多嘴世多祸。缪贤获得和氏璧消息泄露,多嘴之人报告给赵惠文王,赵惠文王便向缪贤要和氏璧,缪贤不愿献出。赵惠文王大怒,借他出外打猎机会,冲进他家中,搜出和氏璧将其拿走。

    缪贤闻听,害怕被杀,就想逃走。缪贤的门客蔺相如拉住他的衣服问道:“您要去哪?”缪贤答道:“投奔燕国。”蔺相如又问:“您怎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缪贤说:“以前出使燕国,燕王拉着我的手说:‘愿意与您结交。’因此我要去燕国。”蔺相如摇摇头,劝道:“您错了!赵国强大、燕国弱小,而且您又受到赵王宠爱,所以燕王愿意与您结交。这不是对您真好,是想通过您结交赵王。现在您得罪了赵王,逃往燕国,燕王会因害怕赵国讨伐,而抓住您向赵王献媚,那时您就危险了。”缪贤问:“那你说怎么办?”蔺相如说:“您也没有什么太大罪过,只是没有早点献出和氏璧而已。如果您肉袒面缚,前去请罪,大王一定会饶过您。”缪贤听从蔺相如之计,赵惠文王果然赦免了他。缪贤也因此看重蔺相如,待他为上宾。




臣有位门客叫蔺相如,智勇双全

再说玉工逞到了秦国,秦昭襄王请他鉴玉,玉工逞感念缪贤对己厚待,愤恨赵惠文王夺走缪贤和氏璧,就故意说:“天下没有一块玉璧能与和氏璧相比。”秦昭襄王问:“和氏璧在哪?”玉工逞说:“在赵王那儿。”秦昭襄王又问:“和氏璧有什么好处?”玉工逞像从前一样夸赞一番。秦昭襄王羡慕不已,很想见一见。这时丞相魏冉献计说:“大王想见和氏璧,不妨用十五座城交换。”秦昭襄王惊叫道:“十五座城是寡人爱惜的,为什么去换一只和氏璧呢?”魏冉奸笑着说:“用城交换只是名义而已,大王为何担心会失去十五座城呢?”秦昭襄王明白魏冉之意,很兴奋,立即写信给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收到信简,召来众臣商议。有的说给,如不给就会招来战祸;有的说不能给,因为秦国常常不讲信义。七嘴八舌,难以决断。这时,有臣说:“何不派一位有勇有谋之人带着和氏璧前去,如果得到十五座城就把和氏璧给他们,否则就带回来。”说一说容易,但办起来不容易,赵惠文王明白这个道理。一时别无良计,赵惠文王只好问道:“这样做,倒是两全其美,哪位愿意前去呢?”众臣都低头不语,明白秦国残暴,稍有不慎就只能魂归赵国了。沉默片刻,宦者令缪贤上前奏道:“臣有位门客叫蔺相如,智勇双全,可以充当此任。”

    赵惠文王让缪贤把蔺相如召来,蔺相如拜见后,赵惠文王问道:“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换取寡人的和氏璧,先生认为可以答应吗?”蔺相如答道:“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赵惠文王又问:“倘若和氏璧被拿去,十五座城却得不到,那该怎么办?”蔺相如答道:“秦国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条件够优厚的了,如果赵国不答应,赵国理屈;赵国不等十五座城到手就献上和氏璧,礼节上够恭敬的了,如果秦国不给十五座城,秦国理屈。”赵惠文王说:“寡人想找一个人出使秦国,保护和氏璧,先生能去一趟吗?”蔺相如答道:“如果大王真的没有合适的人,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前往。如果十五座城归赵国,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否则的话,我一定完璧归赵。”赵惠文王十分高兴,立即拜蔺相如为大夫,把和氏璧交给他。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去咸阳。

    秦昭襄王听说和氏璧到了,十分高兴,大集群臣,召蔺相如入见。蔺相如只用锦缎包裹和氏璧,双手捧着,献给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打开观看,只见和氏璧洁白无暇,微光闪烁,真是稀世珍宝。秦昭襄王欣赏许久,口中赞叹不已。又交左右群臣传看,众人看完,无不称奇。




一定完璧归赵

蔺相如站在一旁,很久听不到给十五座城的话,心生一计,上前说道:“和氏璧上有微瑕,请让我为大王指出来。”秦昭襄王忙让左右之人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把和氏璧拿到手,连退几步,靠在殿中的石柱之上,睁大双眼,厉声说道:“和氏璧是天下至宝,如今大王想得到它,便给赵国写了信。我国大王见信后把群臣召来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自负强大,毫无凭证索取和氏璧,恐怕和氏璧到了秦国,十五座城却得不到,不如回绝。’我却认为:‘布衣之交,相互间还讲信用,何况万乘大国的君主呢?为什么用小人之心看待别人,因此得罪秦国大王呢?’听了我的话后,我国大王吃了五天斋,然后派我来奉送和氏璧,可谓对大王的恭敬达到了极点了。今天大王会见我,十分倨傲,坐着接受和氏璧,还让左右众臣传看,毫无诚心。我因此知道大王没有交换十五座城的意思,所以又把和氏璧拿到手。大王如果逼迫我,我的头就会与和氏璧一同撞碎在柱子上,宁死也不让秦国得到和氏璧。”说完举起和氏璧看着石柱,作出要撞的样子。秦昭襄王爱惜和氏璧,惟恐撞碎,连忙道歉说:“你不要这样!寡人怎么敢失信赵国呢?”马上叫人拿出版图,秦昭襄王指着版图从某处到某处,共十五座城给赵国。蔺相如心中暗暗道:“这是秦王虚晃一招要取和氏璧,并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