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123章

春秋战国-第123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一辈子没有听父亲的话,现在父亲不在了,就听他一次话吧,一反常态地遵从被废齐康公的临终遗嘱,真的把齐康公葬在了岭顶上。被废齐康公的意愿,成了千古的缺憾。




遍游列国,寻访勇士刺杀侠累

一个诸侯国,民众百万,君臣不过数百数千,普通百姓占绝大多数,但历史记载君臣的多,表述普通百姓的少。此时的齐国与韩国民间,发生了一件可歌可泣的事。

    滚滚黄河水,奔流不复回,转眼之间,周平王东迁三百五十余年过去了。再说韩国,韩景侯韩虔成为诸侯后,将韩国都城自宜阳迁至阳翟。韩景侯去逝后,其子韩取继位,即韩烈侯。韩烈侯拜侠累为相国。

    侠累未得志时曾与严遂为兄弟,侠累家贫而严遂家富,严遂供他日常费用,又出钱助他游仕。侠累为韩国相国后,严遂希望他能将自己举荐给韩烈侯,结果一等数月,连侠累的面都见不上。严遂用自己的家财贿赂韩烈侯左右,终于得到韩烈侯召见。韩烈侯看重严遂,想加以任用,侠累却在韩烈侯面前数说严遂短处,阻止韩烈侯起用严遂。严遂闻听此事,愤恨到极点,离开韩国,遍游列国,寻访勇士刺杀侠累。

    严遂来到齐国,见有人在店铺中宰牛。只见那人高举大斧,一斧就将牛砍得筋骨折断,毫不费力。严遂见那人相貌威武,口音不像齐国人,便走过去与其交谈。严遂问那人姓名来历,那人说道:“在下名叫聂政,魏国人,因性情耿直,得罪了乡邻,这才带老母与姐逃到此地,以屠牛为业。”

    第二日,严遂整理衣冠,前去拜访聂政,邀请他来到一家饭馆,将一匣珍珠赠送给他。严遂说道:“听说你有老母在堂,我特向你献上这点小小礼物,想帮你赡养老母。”聂政说:“先生帮我赡养母亲,也一定有用我之处。若不说明白,我决不敢接受如此重礼。”严遂便将侠累忘恩负义、自己寻求勇士将他刺杀一事告诉聂政。聂政说:“前辈勇士专诸有言,老母在堂,不敢将性命交给别人。请先生另访别的勇士,在下不敢白受先生的重礼。”严遂说:“我敬佩你的大义,想与你结为兄弟,又怎敢以自己私事来夺取你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呢?”聂政无奈,只得将珍珠收下,用其中一半为其姐做了嫁妆,留下一半供养母亲。

    这年年末,聂母病逝,严遂前去哭吊,又为聂政代理丧事。聂政将母亲安葬后,对严遂说:“现在我的性命就是先生您的了,请先生驱使,不必为我担心。”严遂想为他物色车马随从,聂政说:“相国既是至贵之人,出入定会有许多武士跟随,因此只能智取,不能硬拼。我只带上一把锋利匕首,到时相机行事就行了。现在,我就与先生永别了。”严遂掉泪,一直相送百里。




聂政与其姐侠义事迹,传回老家魏国

聂政来到韩国,在都城阳翟郊外休息了三天。第四天早晨入城,正赶上侠累下朝归来。聂政一路尾随,却始终未能得到下手的机会。侠累回到相国府,左右纷纷拿着信简文牍上前禀告。聂政远远看见,便乘着人多混乱、武士懈怠之机,口称:“有要事禀告相国。”从门外直冲进去,武士想出手将他拦住,却被聂政打倒。聂政快步上前,抽出匕首来刺侠累。侠累惊起,未等躲避,就被聂政刺中心脏死去。府中顿时乱成一团,武士高叫“有刺客”,关上大门来捉聂政,聂政手挥匕首刺死数人。他料到自己难以脱身,为防被人认出,急忙用匕首将脸部削烂,又将两眼挖出,然后用匕首刺断自己喉管死去。

    早有人将此事报知韩烈侯,韩烈侯问:“刺客是什么人?”众人都不认识。韩烈侯知道背后肯定有人唆使,便下令将聂政尸体抛在街市之中,悬赏让人举报,想法得到刺客的姓名来历,为侠累报仇。

    消息传到齐国,聂政之姐大哭说:“这一定是我弟弟,我了解我弟弟的性格。”聂姐用白布包头,来到韩国都城阳翟,在街市中找到聂政尸体,抱住放声大哭。军士将她拿获,问道:“你是死者的什么人?”聂姐说:“死者是我的弟弟聂政,我是他的姐姐。他知道刺杀相国侠累是死罪,担心连累家人,所以才破面挖目、隐瞒身分。为姐不忍他无名埋没,远道赶来,愿以一死来成全我弟弟的侠名。”军士说:“死者既是你的弟弟,你也一定知道他刺杀相国侠累的原因,究竟是何人主使?你若说出,我将逐级奏明君上,饶你一死。”聂姐说:“我如怕死,也就不会来了。我弟弟受人之托,不惜捐躯,刺杀相国侠累。我不说出我弟的身份,是埋没我弟的侠名;我如供出主使人姓名,岂不是埋没了我弟的大义?”说完头撞街旁石柱而死。军士逐级将此事报告韩烈侯,韩烈侯叹息不已,命人将他们姐弟收葬。

    聂政与其姐侠义事迹,传回老家魏国,魏人引以骄傲,筑祠纪念。花开花落,岁月无情。此时,魏国魏文侯病重,派人将世子魏击从中山召回。




蔡国、莒国先后被灭

再说赵国建立后,赵烈侯赵籍说:“赵人骨子硬、命根子硬,几次险遭灭亡,几次都是奇迹般地生存延续下来。今后要想保国保家,必须尚武。”自此,赵国全民崇尚武力,越发强悍不屈。

    由于中山处于赵国南北之间,实是赵国的心腹之患,并且中山原不是魏地,所以赵国闻听魏世子魏击离开中山后,便发兵将它攻占,从此魏、赵两国结下仇恨。因魏国君位新旧交替,且魏击回朝途中染病,不幸落下病根,故一时没有讨伐赵国。

    世子魏击赶回魏都安邑,魏文侯已经去逝,魏击继位为君,即魏武侯。因李悝已亡,魏武侯拜商文为相国。吴起从西河赶来朝贺,他自恃军功卓著,指望得到相国之位,听说商文已拜相国,心中十分不满。

    退朝后,吴起将商文拦住,说道:“你知道我吴起的功劳吗?我们今天论论谁的功劳大。”商文拱手道:“您请说。”吴起说:“建立魏武卒,指挥魏军,使将士们闻鼓而忘生死,为国建功,你比我吴起如何?”商文答道:“我不如你。”吴起说:“治理西河,安抚百姓,使国家强盛,你比我吴起如何?”商文答道:“我不如你。”吴起又说:“镇守边境,使秦兵不敢向东进犯,你比我吴起如何?”商文又答道:“我不如你。”吴起说:“你三者都不如我,如今官位却在我之上,这是为什么?”商文回答道:“我的确居之有愧,但如今新君刚刚继位,内政未定,外患新生,我想眼下还不是你我论功之日。”吴起低头沉思半晌说:“你说得也有道理,但这相国之位终究应该归我执掌。”

    有人看到两人争论,便报告了魏武侯。身体虚弱的魏武侯担心吴起心中怨恨,生出事端,便将吴起留在都城安邑,另派他人去镇守西河。吴起听说此事,害怕被魏武侯处死,连夜逃往楚国。此时楚国国君是楚悼王。

    悠悠岁月无数事,三言两语几笔过。且说楚惠王在位时,报父王楚昭王时期蔡国对楚之仇,发兵灭了蔡国。蔡国处于强国夹缝之间,几度沉浮,实属不易。楚惠王去逝后,楚简王即位。元年,楚简王便北伐灭亡莒国。莒国历史悠久,文化强盛,人才辈出,姜太公吕尚就出生在这儿,但历代莒国国君平庸,不用贤才,不强国力,从而屡屡被欺,终而灭亡。话说莒地离楚国本土过远,难以长期占有,莒之全境又被齐国兼并。楚简王在位二十四年后去逝,楚声王继位。在随人对楚人曾经的恩惠渐渐淡去的时候,楚声王派兵灭了随国。楚声王在位五年后去逝,楚悼王继位。




强国无不畏惧,不敢与楚国为敌

楚悼王早就听说吴起的才干,一见面便拜他为楚国令尹。吴起感激不尽,向楚悼王奏道:“楚国有沃野千里、人口百万,本应雄压诸侯,世世执掌天下霸主之位,但现在衰微,主要原因是不善于备战养兵。要想使兵马强大,首先得有充足的军费。如今楚国冗官满朝,更有许多王室的远族远亲,尸位素餐,消耗着楚国财力,而三军将士却因薪俸不足而食不果腹。在这种情况下,想让他们为国效力拼死也无法做到。大王如能听臣之计,罢免冗官,断绝王室远族远亲的俸禄,将这些钱财用来养兵备战,楚国必能国威大振。”楚悼王深以为是,命吴起着手改革。

    吴起学习魏国李悝变法之道,重新排订官制,削去朝内朝外冗官数百人;又下令断绝已传五代的王室宗族的俸禄,让他们自食其力,五代以内的宗族成员的俸禄也依次削减,所省费用全部缴入国库。

    吴起又向楚悼王奏道:“楚国地广人少,要开辟和耕种土地,就需要大批劳力。我们应该学习韩、魏、赵这三国,他们为了招徕劳动人手,采用优惠政策,收买民心。这样,各国奴隶们纷纷从公室、贵族之家逃往私门,去之如流水。由于大批奴隶的逃亡,一些国家的公田,变成了荒原。这样,自周朝建立以来实行的井田制再也维持不下去了,因为民不肯尽力于公田。看到这些社会变化,鲁国率先实行初税亩,即按田亩征税,不分公田、私田,从而大大增加国库收入。现在的楚国,也应效法鲁国以及‘三晋’。”楚悼王点头称好,安排吴起一一实施。

    吴起又推行在魏国创立的魏武卒兵制,从楚国各地选来大批精壮军士,日夜加以训练,同时提高他们的薪俸待遇。军士无不感激,纷纷表示要以身许国,捐躯沙场。

    吴起到楚国后,未过几年,国力、军力大大提高,威震诸侯。齐、秦、韩、魏、赵等强国无不畏惧,不敢与楚国为敌。

    一连十几天,楚国新郢都地区风雨交加,阴雨绵绵。虽然冷风袭人,但成片的油菜花已经绽放。灿烂多姿的油菜花在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桃花也开了,因为楚人怀念桃花夫人的缘故,新郢都种植了大片桃树。黄色的油菜花与红色的桃花交相辉映,异常让人动情。




有人给楚悼王献长生不老药

喜欢在雨中散步的楚国令尹吴起行走在新郢都乡间,闻着令人陶醉的油菜花、桃花香味,想起自己的家乡卫国,那儿也有油菜花、桃花,只不过是量少、开花晚,空气也没新郢都潮湿。此时的吴起六十岁了,离开家乡快四十余年了。人老了容易怀旧,雨中的吴起想起了少时的贪玩、母亲的责备、求学的被逐、田妻的被杀、在鲁的浮沉、在魏的喜忧和如今在楚的鼎盛。想起这些,吴起不禁老泪纵横。这泪有对母亲、田妻的内疚,有对鲁国、魏国的怨恨。此时的吴起对着漫漫油菜花、桃花道:“我老了,不追逐名利了,不回家乡了,就在这里安静去世吧,葬在这黄色的油菜花下、红色的桃花旁吧。”吴起不敢在新郢都郊外停留时间久,因为楚悼王重病,不久将离开人世了。

    有病乱求医,楚王宫外,有人给楚悼王献长生不老药。人都想长寿甚至想不老,尤其是那些王、公、侯、伯更想永远活在世间。有人从《山海经》中发现太岁的记载,说它“食一片复一片”,永远吃不完,是长生不老的仙药。历经千辛万苦,有人终于在地下找了一片太岁,捧着来到楚王宫前。宫中卫兵看到后问:“这东西可以吃吗?”献太岁人答道:“可以吃的。”卫兵抢过来吃了下去。献太岁人见仙药被卫兵吃掉,大哭大闹。病中的楚悼王甚为恼怒,闻听来由,就要杀死这名吃太岁的卫兵。卫兵跪倒向楚悼王说道:“小人问献药人,他说是可以吃的,小人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小人没有罪。况且献的是长生不死药,如果小人吃了药,大王就杀小人,那这岂不成了促死药?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卫兵,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病中的楚悼王无奈地笑了笑,虽知是强辩,但摆摆手将他放了。经此一怒,病情更重了。

    吴起还未到王宫,楚悼王就去逝了。被吴起削去俸禄的楚国宗室子弟不等将楚悼王入葬就开始在新郢都作乱,想将吴起杀死。吴起被迫逃入王宫,众人手持弓箭紧追不舍。吴起见难以脱身,便抱住楚悼王尸体躺下。众人开弓齐射,吴起被射中,楚悼王尸体也中了几箭,吴起临死大叫道:“我死不算什么,你们对大王怀恨,箭射其尸,大逆不道,看你们怎样逃脱国法制裁!”众人听了吴起的话,连忙出宫逃走。还未死去的吴起想起了师傅曾参的教导,心里道:“夫子的话字字珠玑呀,可惜我贯彻不够,如今悔之晚矣。等到了地下,我再重入曾参之门,认真学习吧。”不久,楚国世子芈臧继位,即楚肃王。楚肃王怜惜吴起之才,追究宫中射尸一事,命其弟芈良夫率兵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