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122章

春秋战国-第122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请你先下去。”一会儿,公仪休入朝拜见,鲁穆公对他说:“吴起杀妻求将,实在太残忍了。寡人看他居心叵测。”公仪休说:“吴起不爱妻子,热衷功名,君上现在若不起用他,他必会助齐攻我。”鲁穆公便听从公仪休之劝,拜吴起为将军,率兵二万迎击齐军。

    吴起为将军后,与军士同甘共苦,见到军士背粮过多,行走艰难,便与他们一同背粮前进。军士们对吴起感恩戴德,亲如父子,发誓拼死疆场。

    再说田和领军长驱直入,听说鲁国起用吴起为将,哈哈大笑道:“此人是我田家女婿、好色之徒,他懂得什么排兵布阵?鲁国让此人率兵,怎能不一败涂地?”等到两军对垒,田和见吴起不出营挑战,便偷偷派人去鲁营窥探。探子看见吴起与军士席地而坐,同釜吃饭,回来报告田和,田和又大笑说:“将军有尊严,军士才能敬服;军士敬服将军,军队才能有战斗力。吴起如此领兵,怎能服众?”便派校尉张丑,假称求和,到鲁军中探看虚实。

    吴起将精兵藏在后军,自己带着一班老弱残兵出来见客。张丑问道:“外面盛传将军为得兵权,不惜将妻子杀死,果真有此事吗?”吴起假装大吃一惊,慢慢答道:“我吴起虽不肖,但也曾在孔门弟子曾参处读过几天诗书,怎敢做出这等不仁不义之事?我妻子因病而亡,与我拜将统军一事虽是同时发生却毫不相干,请将军不要误听谣言。”张丑将田和愿意与鲁国和解之事说出,吴起道:“我乃是一介书生,怎敢与田氏作战为敌?田和相国愿意和解,我更是愿意。”吴起将张丑留在军中,欢饮三日,绝口不提发兵交战一事。张丑临行前,吴起又再三向他申明,愿意和齐国言和退军。

    张丑刚刚离去,吴起立即暗中调兵遣将,分作三路,尾随张丑向齐军进击。张丑回军一一报告,田和以为鲁军又弱又无斗志,全然不放在心上。田和正得意间,忽听到营门外鼓声大作,鲁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来。田和大惊,齐军营中更是一片混乱。齐军抵挡不住,大败逃去,吴起率兵一直追击到平陆,方才班师回朝。




《吴子兵法》,有哪些取胜要诀

鲁穆公大喜,晋封吴起为上卿。田和因张丑误报军情,要将他治罪,张丑辩解说:“下臣见到的确实是那样,谁能料到吴起暗中使诈?”田和长叹说:“吴起用兵之妙,实在不下齐国先臣田穰苴。若他被鲁国长期任用,我齐国必会后患无穷。我想派一人去鲁国,与他暗中通好,你敢去吗?”张丑答道:“下官愿舍命前去,将功折罪!”田和让张丑带上美女两名和虎皮两张、象牙两对,扮成一个富商,到鲁国向吴起行贿。吴起贪财好色,当即将礼物收下,对张丑说:“请转告田和相国,假如齐国不侵犯鲁国,鲁国决不会发兵与齐交战。”张丑离开鲁国都城曲阜时,故意将行贿一事加油添醋地泄漏出去,搞得鲁国沸沸扬扬。鲁穆公闻听此事,向众臣说道:“吴起真的居心叵测呢。”打算将吴起削爵治罪。吴起闻听,心中惊惧,连夜弃家逃到魏国,在翟璜家做客。

    魏文侯听完吴起经历,便命翟璜速将他召来,问他道:“听说你曾为鲁国立下大功,如今你为何弃家逃到敝国?”吴起答道:“鲁君猜忌多疑,听信谗言,所以我才逃命到此。听说君主您礼贤下士,天下归服,所以我愿为君主您执鞭马前,即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魏文侯喜形于色,又问:“听说你著有《吴子兵法》,有哪些取胜要诀?”吴起答:“兵不在多,以治为胜。努力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兵马,施之以恩,使其乐战、乐死;料敌用兵,因情击敌,根据各国的政治、地理、民情、兵马、阵势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战法。”魏文侯点头称好,又问:“三家分晋时,赵氏获利最多,而魏、韩所得要少。如今,魏国处于赵国的西南、秦国的东边,向南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拉锯争夺的地方。我们魏国很压抑,你说魏国该当如何发展?”吴起说:“魏国的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国的西部和南部。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但也容易被压迫封锁,所以魏国首先要做到自强自立,然后打破封锁、向外发展。魏国山多地少,人口密集,粮食勉强维持国内需求。但是,魏国境内有盐湖,如果盐湖产的盐销往周边国家,获利肯定很多。如果用盐业收入建立一支精锐的兵马,就能解除魏国的困扰,实现魏国的梦想。”魏文侯狂喜不已,立即封吴起为西河郡守。




招募特种军士——魏武卒

吴起来到西河,整修城池,操练兵马,对军士关怀爱护倍至,与他做鲁国将军时无异。为防秦国入侵,吴起在西河修筑了一座新城,取名为吴城。吴起又用魏国盐业收入招募特种军士——魏武卒。穿三层衣甲,操十二石之弩,挎箭五十枚,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裹三日之粮,负重奔跑,由拂晓至日中,能奔跑一百里者,才能应征加入魏武卒。到达战场后,魏武卒能立即投入战斗,同时具备高超的格斗技能。吴起报请魏文侯,给予魏武卒很高的待遇,免除魏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魏武卒凭军功获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各项准备就绪后,吴起发兵袭击秦国,将黄河以西五座城池攻占。

    秦国失去河西战略要地,便开始屡屡进攻魏国,企图夺回城池。魏国魏武卒全力与秦军作战。在拉锯战中,吴起和魏武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坐车。魏武卒中有人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吸脓。这名魏武卒母亲知道后大哭起来。邻居说:“你儿子是个魏武卒,郡守亲自为他吸取疮脓,你为什么要哭呢?”这名魏武卒母亲说:“当年郡守为他父亲吸过疮脓,他父亲作战时便一往无前,战死在疆场。现在郡守又为我儿吸疮脓,我不知他又将死到哪里。”说完,这名魏武卒母亲又哭起来。

    西河郡守吴起,为激励魏武卒,还请魏文侯前来举行庆功宴会。魏、秦拉锯战中,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玉、铜、象牙等贵重餐具,猪、牛、羊三牲皆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适当减少;无功者坐后排,不得用贵重餐具。宴会结束后,还在大门外论功赏赐有功者父母妻子。对死难将士家属,每年都派人慰问,赏赐他们父母,以示不忘。

    此时的魏军,已经无比强大。这时,秦国调集十万大军,进攻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障碍阴晋城。吴起率领一万魏武卒迎战,这些魏武卒不待命令便自行穿戴甲胄,主动请战。吴起率领魏武卒在阴晋向秦军发起反击。魏武卒人虽少,却个个奋勇杀敌,以一当十。魏军反复冲杀,将十万秦兵打得大败。

    魏文侯因翟璜举荐贤才有功,便想把他封为相国,于是将李悝找来商议。李悝说:“臣听说,卑贱的人不替尊贵的人谋划,疏远的人不替亲近的人谋划。臣的职责在宫门以外,不敢承担这个职责。”魏文侯说:“你就不要推辞了。”李悝说:“观察人才,平时看他亲近哪些人,富时看他结交哪些人,贵时看他推举哪些人,不得志时看他不做哪些事,贫苦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有这五条,足能决定谁当相国了,何需依靠我李悝呢?”魏文侯说:“你回家吧,我知道相国该由魏成担任了。”




自此,李悝被称为法家

李悝出朝,翟璜迎面问他:“听说君上找你讨论相国人选,现在定下了吗?究竟是谁?”李悝答道:“已决定拜魏成。”翟璜不满地说:“君上想要攻灭中山国,我举荐了乐羊;君上想治理邺城,我举荐了西门豹;君上想平定西河,我举荐了吴起。我哪一点不如魏成?”李悝说:“魏成举荐的田子方等人,与君上非师即友。你举荐的人再能干,也不过是君上的臣子。魏成一心为国,每年都将俸禄的十分之九拿出,款待四方贤士,你的俸禄全都自己食用了,你怎么能比得上魏成呢?”翟璜满脸羞愧,向李悝谢罪说:“我这粗鄙之人,说话失言,请您原谅。”

    李悝见识非凡,被魏文侯任命为魏国上地郡守。上地郡为魏文侯设置,西与秦国为邻,是魏国的边防要地,常与秦国发生军事冲突。为使上地郡军民提高射箭技术,他下令以射箭来决断那些久拖不决的诉讼案曲直,凡射中者胜,射不中者负。李悝下达此条郡守令后,上地人们争相练习射技,日夜不停。后与秦军作战,由于魏人射技精良,大败秦军。

    李悝治理上地有功,魏成去世后,便被魏文侯任命为相国。李悝在魏国选贤任能,赏罚严明,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号召“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安四方之土”。李悝统一分配全国耕地,督促农夫勤于耕作。为防饥荒,李悝还推行平籴法,在丰收时平价收购粮食储存,发生饥荒时平价卖给百姓,取有余以补不足,防谷物甚贵而扰民、甚贱而伤农。这些措施的实行,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

    魏文侯曾跟孔子得意弟子卜商学习儒教,李悝向魏文侯辩解说:“治国当重视法律,而不要推行儒家的礼。法律有两个作用,一是‘定分止争’。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因此要明确土地和财物的所有权。如果有人抢夺土地和财物,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二是‘兴功惧暴’。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公平的、正确的。如果平民有战功,就可以因此跻身政界;如果奴隶有战功,就可以烧其奴籍丹书。从这点看,维护贵族特权的儒家礼制是落后的、不公平的。另外,设立了法律,就会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魏文侯非常相信李悝,便放下儒学,让其制订法律并推行。李悝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律》和《具律》六篇。自此,李悝被称为法家。




被废齐康公的意愿,成了千古的缺憾

魏国将相各展其才,国家安定,“三晋”中数魏国最强。齐国相国田和见魏国强大,魏文侯又深得天下人心,便主动派人与魏国结好,并请魏文侯出面向周王室请求,想效仿“三晋”,“泼大雨”,自立为君。这时周威烈王己逝,周安王继位,周王室势力更加衰微。周安王同意了魏文侯的请求,下诏封田和为诸侯,仍为齐国。此时齐平公早已去逝,齐康公在位。田和就将齐康公放逐到一个海岛上去。田和为齐君后,即齐太公。田氏从陈国公子陈完逃奔齐国,传到十世到田和时,取代姜姓齐国而自立。姜姓齐国传了三十二任,自此姜氏齐国宗祀断绝,齐国归田氏。昔周公姬旦受封鲁,姜太公受封齐。二人受封后,姜太公问周公姬旦:“何以治鲁?”周公姬旦说:“尊尊亲亲。”意思是推重世家,尊崇宗族。姜太公说:“鲁从此弱矣。”周公姬旦问姜太公:“何以治齐?”姜太公说:“举贤而尚功。”意思是有功必赏,唯才是举。周公姬旦说:“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如今姜氏齐国果然被周公姬旦料中。

    被废的齐康公在海岛上孤苦生活,不由叹道:“鲁国果然没有出现异姓篡位,但鲁国确实越来越弱小。齐国任人唯贤,国力不断强盛,至先君齐桓公小白,成为天下诸侯盟主,但姜姓齐国却遭受宗室易主的灾祸。”被废齐康公不去想姜太公、周公姬旦的聪慧,而去一味相信风水。

    被废的齐康公燃起了姜齐子孙东山再起之梦,他选择了太平岭一处宝地作为自己死后陵地。这太平岭兽走禽飞,鸟语花香,蝶飞蝉鸣,一派诗情画意,让被废齐康公看中。这被废齐康公只有一个儿子,行为怪僻,生性倔犟。齐康公有生之年,他叫儿子往西走,儿子必定往东去。父子之间,总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拗拧儿子绞着劲儿与齐康公对着干。为了实现自己死后能够安葬在自己选择的理想陵地的愿望,齐康公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把拗拧儿子带到自己所选陵地前,煞有其事地指着太平岭巅峰,对儿子说:“我死后,你就把我葬在那顶上吧,让我与这永世共存!”齐康公指顶为葬的本意,是企盼儿子依然如故地反其道而行之,把自己葬在所站的山坡之下。然而世事难料,被废康公去世之后,齐康公那位拗拧儿子心想,自己一辈子没有听父亲的话,现在父亲不在了,就听他一次话吧,一反常态地遵从被废齐康公的临终遗嘱,真的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