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113章

春秋战国-第113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伐征战,弓的力量不够,不足以制服敌人,便在弓上加装机括,增加了箭矢力量,这就是机弩。机弩力量强劲,一旦发出,鸟来不及飞去,兽来不及逃走。臣在楚国,学得此术,可在越军中推广。”越王勾践听后大喜,当即下令从军中抽出三千人,命他们在北郊随陈音学习弓弩射术。三个月后,军士射术学成,但陈音却染病而死。越王勾践命人将他厚葬,将其所葬之山命名为陈音山。

    伍子胥听说越国加紧备战,心中担忧,赶忙来到姑苏台,向吴王夫差痛哭流涕奏道:“大王总以为越王勾践真心归顺,如今他却聘请剑师、射师,日夜操练军士。现在越国兵精粮足,将来一旦乘机入侵吴国,我们实难抵御。大王如不信,可派手下亲随去越国打探。”吴王夫差闻听此消息,不敢怠慢,当即派人去越国探访,果然得到越国聘请南林越女与楚人陈音训练军士的消息。吴王夫差向伯嚭问道:“越国既然已经臣服,为何还要这样训练兵马?”伯嚭答道:“大王既将越国赐还给勾践,他自然要训练兵马保国守土,大王又何必多疑呢?”吴王夫差终究放心不下,便产生了举兵攻打越国念头。

    正在此时,鲁国孔子弟子子贡前来求见。子贡为何而来?面对吴国君臣,子贡从齐国说起——

    却说齐景公有六位公子,姜阳生年纪最长,姜荼年纪最小。姜荼母亲鬻姒出身低贱却最得齐景公宠爱,齐景公爱母及子,对姜荼也特别喜爱,称姜荼为“安孺子”。齐景公在位五十七年,却不肯立世子,一心想等安孺子长大成人,然后立他。后来齐景公一病不起,便把上卿国夏、高张召来,向两人托孤,嘱托两人共辅幼子姜荼为君。齐大夫田乞是已去世的田无宇之子,一向与姜阳生相交,这时他担心姜阳生被杀,便劝他逃亡它国。姜阳生听从了田乞之言,带着儿子姜壬和家臣阚止一同逃到鲁国。事后齐景公果然让国夏、高张两人将其他几位公子逐出都城临淄。不久,齐景公去逝,安孺子姜荼在国夏、高张二人的辅佐下继位为君。田乞表面上尊奉安孺子,内心却十分忌恨。他把朝中众臣找来,骗他们道:“国夏、高张二人密谋,想把朝中老臣罢职逐出,起用安孺子的私人势力。”群臣听信了田乞之言,纷纷向他问计。田乞便和大夫鲍牧挑头,率领各位臣僚兵丁围攻高张、国夏府宅,杀死了高张。国夏趁乱逃脱,跑到莒国避难。从此,鲍牧做了右相,田乞做了左相,两人让国书、高无平继承了国夏、高张两族宗主。这时安孺子才刚刚几岁,无法掌国理政。田乞想扶立姜阳生为君,便私下派人将姜阳生从鲁国召回。




是欺我喝醉酒了吗

姜阳生来到齐都临淄郊外,将儿子姜壬和家臣阚止留在城外,自己趁夜单身进城,藏身于田乞府中。田乞假托祭祀祖先,请各位臣僚前来品尝祭品。鲍牧在别处饮酒,最后才到。等众人坐定,田乞告诉大家:“我最近得到一副铠甲,想请诸位看看。”说着便让兵丁扛出一个大口袋,田乞解开口袋,只见一个人头从里面探出,众人定眼一看,不由大吃一惊,此人正是齐景公长子姜阳生。田乞扶姜阳生站起,对众臣僚说到:“立长子继位,是古今惯例,安孺子年幼无知,无法执掌国位,我现在奉右相鲍牧之命,改扶长子继位为君。”鲍牧双眼圆睁,说道:“我从未说过此话,你为何将此事强加在我头上,是欺我喝醉酒了吗?”姜阳生向鲍牧作揖说:“废旧立新的事,哪个国家没有?你要看它是否符合大义、是否对国家社稷有利,又何必在意事前说没说过此话呢?”田乞不等姜阳生说完,就强拉鲍牧下拜行礼。众臣不得已,也只得跪下叩头,向姜阳生行君臣大礼。田乞与臣僚盟誓。众人准备车驾仪仗,共奉姜阳生入朝升殿,即位为君,即齐悼公。安孺子当天就被推到宫外处死。

    齐悼公怀疑鲍牧反对自己为君,便与田乞一道商议此事,田乞也嫉恨鲍牧官职位于自己之上,便出言诬告他与其他几位公子串通,并劝齐悼公尽早将鲍牧处死。齐悼公下令处死鲍牧,让其子鲍息担任大夫,以保存鲍叔牙宗祭。此后齐国政务全由田乞一人掌握。齐国百姓见齐悼公无故杀害忠良之后,不由心存不满。

    齐悼公有个妹妹嫁给邾国国君邾益为夫人,邾益傲慢无礼,一向与鲁国不和。鲁哀公率兵攻破邾国,将邾益俘获,把他囚禁在负瑕。齐悼公闻听大怒,说道:“鲁国俘获邾君,就是对齐国无礼。”于是派国书为将军,高无平、公孙姜挥为副将,率八百乘兵车攻打鲁国。鲁哀公心中惊惧,连忙将邾君邾益释放归国,并派人前去齐国道歉。

    这时齐国相国田乞已死,田乞之子田恒想继掌相位,但齐悼公不从。田恒不由心中怨恨,便献鸩酒将齐悼公毒死。田恒扶立齐悼公之子姜壬继位为君,即齐简公。齐简公封田恒为右相、阚止为左相。齐简公不接受鲁国道歉,派田恒到边境汶水,督促国书等进攻鲁国。

    此时,孔子正在鲁国,得知齐军压境,大惊道:“鲁国是我的父母之邦,我不能不救!”于是便问众弟子说:“谁能替我阻止齐国进攻鲁国?”子贡从座位上站起问道:“我可以吗?”孔子同意。




子贡想到了前来吴国的真实原因

子贡向吴王夫差说道:“齐国已派兵到了汶水,只等将鲁国攻灭后就转道攻吴。大王何不出兵攻齐救鲁?一举将齐国攻灭,再将鲁国收为属国,然后以军威胁迫晋国臣服,这样一来,吴国必将称霸天下。”吴王夫差说:“攻打齐国可以,只是近来越国习武练兵,加紧备战,有可能会进攻吴国,寡人想先伐越国,后攻齐国。”子贡连忙反对说:“万万不可!越国弱小而齐国强大,攻下越国益处不大,放过齐国可是后患无穷。避开强齐去攻打弱小的越国,不能称勇;不顾大患去追逐小利,不能称智。智勇皆无,怎能一举称霸天下?大王如果实在放心不下越国,臣愿为大王出使去见越王勾践,让他发兵与大王一同出征如何?”吴王夫差大喜说:“如果真能如此,寡人自然乐意。”子贡辞别吴王夫差,快车前往越国。在驰往越国路上,子贡想到了前来吴国的真实原因——

    子贡辞别师傅孔子,先是起程来到汶水齐军大营,求见田恒。田恒知道子贡是孔门的得意弟子,料定他是来游说的,便打算假装发怒将他吓走。子贡坦然进入齐营,旁若无人。田恒与他相见,待坐定后问道:“您这次前来是为鲁国做说客吗?”子贡答道:“做说客是真,但并不是为了鲁国而是为了齐国。鲁国是一个难以攻打的国家,右相为何要攻它呢?”田恒反问道:“鲁国为什么难以攻打?”子贡答道:“鲁国城墙又低又薄,护城河又浅又窄,国君软弱,大臣无能,兵马缺乏战斗力,所以说它难攻。为右相考虑,我看不如派兵马去攻打吴国,吴国城高而池宽,既有精兵,又有良将,很容易攻下。”田恒勃然变色,责备子贡说:“你怎么将难易颠倒来说,我不明白你的话是什么意思。”子贡说:“请右相屏退左右,我给您解释。”田恒让左右退下,自己上前请教。子贡说:“有句哲理是:外部有忧患,出兵攻打弱国;内部有忧患,出兵攻打强国。我看右相的问题是不能与众官同朝共事,现在将弱小鲁国攻下,功劳是众臣的,它只能助长众臣的势力,对右相您却丝毫没有好处。如果转而进攻吴国,众臣被强敌困扰,右相就可以一人独掌齐国。”田恒脸色转和,心里想道:“这子贡真是说到我的心坎上,我现在虽为百官之首,但地位不稳,国、高、鲍等家族对我虎视眈眈。”想到这儿,田恒对子贡说:“现在大军已到汶水了,如果再转道进攻吴国,人们一定会对我起疑心。”子贡说道:“右相您可以先按兵不动,我愿到吴王夫差那里去请求吴国出兵救鲁。吴国若肯出兵,齐国与吴国交战不就有了现成的借口了吗?”田恒大喜,将国书召来说:“我听说吴国即将出兵攻齐,你们可先屯兵此地,派人前去打探吴国动静。只有先将吴国兵马击败,才能进攻鲁国。”国书领命,田恒便返回都城临淄。




你此次前来,实是上天的恩赐

越王勾践听说子贡要来,十分高兴,忙命人清扫道路,亲自到郊外将他迎入贵宾馆舍。越王勾践鞠躬向子贡说到:“敝国僻处东海,怎敢烦劳孔门高足千里远来。”子贡说:“我是特地来慰问大王的。”越王勾践再次行礼,说道:“您前来慰问,实在是寡人的福分,愿听你教诲。”子贡说到:“我在此之前,曾见到吴王夫差,劝他出兵攻齐救鲁。吴王夫差却疑心越国想攻打吴国,打算在与齐国交战之前将越国攻灭。无报仇之心而让仇家起疑的是愚蠢,有报仇之心而让仇家知道的是自陷危境。”越王勾践听完子贡之语,心中大惊,忙作揖问道:“你有什么办法救寡人吗?”子贡还礼道:“吴王夫差骄傲自大,喜欢受人奉承,太宰伯嚭专权善谗,大王可先用重宝取得他们欢心,再亲率兵马随吴国出征。这番战事,吴国如不能打胜,其国力必将因此而削弱;如能打胜,吴王称霸诸侯的野心必会膨胀,他也一定会发兵与强大晋国作战。这样一来,越国便可以乘虚而入。”越王勾践再次拜谢子贡,说道:“你此次前来,实是上天的恩赐,寡人怎敢不听从你的话?”越王勾践赠送重礼给子贡,子贡不受而去。

    子贡返回吴国,见到吴王夫差说:“越王勾践感激大王的不杀之恩,现在他听说大王起疑,十分惊恐,一两天内就会派使节前来谢罪致歉。”吴王夫差让子贡先到馆舍休息。

    几天后,越王勾践果然派文种来到吴国。文种拜见吴王夫差道:“勾践感激大王不杀之恩,听说大王要兴兵攻打齐国,锄强救弱,特派下臣文种前来向大王贡献精甲二十副以及屈卢神矛、步光宝剑相贺。勾践向大王请示出征日期,届时他将亲率越国军士三千追随大王前去,为大王冲锋陷阵,以效犬马之劳。”吴王夫差大喜,派人将子贡召来说:“越王勾践果然是重诺守信之人,他想亲率三千军士随寡人出征,你看如何?”子贡答道:“我看此事不妥,大王既征用越军,又役使越王,这样太过分了。我看不如答应让其兵马参战,让越王勾践留下镇守自己国家。”吴王夫差接受了子贡建议。

    子贡辞别吴王夫差,一路北行来到晋国,拜见晋定公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吴国即将发兵攻齐,如吴国战胜,必会与晋国争夺霸主。贵国应当加紧备战,集训兵马,准备抵御吴国入侵。”晋定公道:“多谢你指教。”子贡遂往鲁国回返。




是想借我们之手将他处死

话说吴王夫差调集十万吴国大军,准备进攻齐国。越王勾践派司马诸稽郢率兵三千,助吴攻齐。出征之前,吴王夫差命人先在句曲为自己修建行宫,准备等打败齐国后,与西施一道在那里玩乐。他命人在行宫内外遍种梧树,并将行宫命名为“梧宫”。

    吴军行将出发,伍子胥又来进谏:“越国是我吴国的心腹大患,齐国只不过是身上的一片癣疥。现在大王出动十万兵马,远道千里去拔除这片小疥,却忘掉了心腹大患。臣只怕齐国尚未攻下,越国先会将我吴国灭掉。”吴王夫差大怒道:“寡人正想发兵,你却说出此等不祥之语。你阻挠寡人大计,该当何罪?”吴王夫差想将伍子胥处死。伯嚭突然想起自己当年投奔伍子胥,是他收留了自己并引荐给先王阖闾,起了一丝怜悯之心。伯嚭又想到伍子胥屡屡与自己作对,便一旁密奏吴王夫差:“此人是先王老臣,有功于吴国,大王还不能将他处死。依臣之见,不如派他去向齐国下战书,借齐人之手将他杀死。”吴王夫差喜道:“这计甚妙。”便命人修书,历数齐国历史屈辱,痛责齐国攻鲁等罪。然后让伍子胥带着信简去见齐简公,希望能借此激怒齐国,将伍子胥杀死。

    伍子胥料定吴国必亡,便私下将其儿子伍封召来,让他与自己同行。来到齐都临淄,伍子胥将吴王夫差信简呈上。齐简公读完大怒,想将伍子胥处死。鲍息一旁急忙劝阻道:“伍子胥是吴国忠臣,他曾向吴王夫差多次进谏,都被拒绝。如今君臣已成水火之势,现在吴王夫差派他来齐,就是想借我们之手将他处死。依臣之见,不如将他放回,让他们吴国君与臣以及臣与臣之间互相攻击火并,我们可在此坐收渔人之利。”齐简公顿时大悟,以礼款待伍子胥。

    伍子胥曾与鲍牧结交,所以其子鲍息才在朝堂上阻止齐简公杀他。鲍息私下向伍子胥打听吴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