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之征服者 >

第60章

帝国之征服者-第60章

小说: 帝国之征服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茅宗宪忽然想到了什么,再次说道。
  听到这里,苏大任再次脸色大变。
  这么说他们的后路被截断了!
  而且说不定铜山水寨都被他们趁机给攻占了!
  好一个连环计!
  茅宗宪和苏大任都感觉大事不妙,今天的事情绝对是敌人蓄谋已久的一件阴谋。
  “我们还是快撤吧,将这里的情况报告给巡抚大人。”
  苏大任说道。
  “撤!都快给我撤!”
  茅宗宪想都不想地点头同意道。
  接到两人的命令后,其他早已惊慌不已的船只纷纷开始四处逃窜。
  当然,铜山水寨是不能回的,不然会正好撞到那三艘红夷战船。
  于是一帮人纷纷向北狼狈逃窜。
  *****
  *****
  吕岩拿着千里镜,看着远方的在明军船队中奋勇拼杀的“圣三位一体号”却是皱起了眉头。
  因为它的船身上竟然有几处着起了火苗。
  他已经一再高估了明朝火攻的厉害,没想到打起来竟然还是有些狼狈。
  看起来明军的火攻战术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看来大局已定了。”
  贾诩一脸微笑地说道。
  铜山水寨地处要冲,如果不击败铜山水寨的水军,吕岩实在是无法安心进行他的入寇大业。
  但是铜山水寨依山而建,即使用红夷大炮想要攻下也要耗费大量的弹药。
  这对他来说有些得不偿失。
  于是他就和贾诩商量,先用两艘船将铜山水寨的明军主力诱出来,然后将他们歼敌于海上。
  至少不应该再让他们回到铜山水寨,威胁到他的入寇大业。
  于是才有了邓子龙等人的诱敌出击。
  吕岩说道,“船体太大,有利也有弊,至少那些火箭非常容易命中。看来我们需要加一些小船了。”
  贾诩笑着点了点头。
  一支真正的舰队绝对不是只有战列舰的,那些小船各有各的用处。
  两支舰队汇合后,邓子龙顾不得追击明军,连忙命令人们灭火。
  很快船体上的火焰就被熄灭了,虽然船体有些难看,上面布满黑色的疤痕。
  但是对于战斗力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只需要稍加修缮之后就会再次焕然一新。
  当然,那些落水的明军也是必须救的。
  很快,一个个明军士兵就被捞了起来。
  对于如何处理这些明军,吕岩感到非常头疼。
  杀也不是,放也不是,最后只能先看管起来,等回程的时候将他们运回台湾,怎么说也是一个好劳力。
  于是接下来,吕岩再次派人清理了一遍铜山水寨外的明军战船,确定他们没有任何威胁后,吕岩终于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入寇大业。
  两千余名士兵入寇诏安,其声势之浩大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福建。
  自倭寇被剿灭以来,还从来没有如此大规模的海寇入侵行动。
  诏安县令周立自知不敌,于是飞马向上级求援。
  福建巡抚商周祚得知后,当即是又惊又怒。
  他知道这伙海贼的来历绝对不一般,他们是来自辽东的精锐。
  而且不久前,他们除了进攻彭湖水寨,还大破铜山水寨的明军。
  一般的军队恐怕不是他们的对手,于是他一方面派人责问吕岩,询问他为什么背叛朝廷。
  另一方面他传令镇南路参将俞咨皋,命令调集大军,前去会剿吕岩。
  说起这个俞咨皋,可不是一般人。
  他是名将俞大猷的儿子,而他的军队是完全以俞家军的老底子建成的部队。
  当年这支部队和戚继光的戚家军一起大破倭寇,打出了“俞龙戚虎,杀人如土”的赫赫威名。
  因此在商周祚看来,整个福建能够和这支辽东精锐抗衡的,大概只有这支拥有战绩彪炳的部队了。
  接到商周祚的命令后,俞咨皋却是面色沉重。
  他虽然从来没有和辽东边军交过手,但是他也听说过辽东边军的赫赫威名。
  和承平已久的内地相比,辽东几乎年年都在打仗,想不精锐都不行。
  虽说最近辽东边军连战连败,但是广宁之战可是几乎将全国的精锐都调了过去,即使如此,还是大败。
  反观这支军队,却是来自唯一一支在女真人身上大胜过的东江军,这怎能让俞咨皋不重视。
  将几份关于东江军的邸报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俞咨皋陷入了深思。
  “来人啊,将田浩和牛毅叫过来。”
  俞咨皋说道。
  很快就有人将他的这两个家丁叫了过来。
  “你们两个都是诏安人吧?”
  俞咨皋没有和他们废话,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
  “没错,小的正是诏安人。”
  田浩和牛毅连忙答道。
  “我命你们回去诏安,打探一下那些海寇的消息,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精锐。探得消息后立刻来报,不得有误。”
  俞咨皋说道。
  “遵命,大人。”
  这两名家丁互相看了一眼后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如果那些人是真正的辽东精锐,他就必须慎重地对待,至于打不打还要看事情的发展。
  如果他们只是所谓的冒牌货,就不要怪他用那些海贼的脑袋来祭他的红顶子了。
  这两名家丁离开没有多久,他的管家匆匆走了进来。
  “大人,诏安黄家的黄三爷想来见你,这是他的贴子。”
  他的管家笑着说道。
  俞咨皋冷哼一声,黄三爷的目的是什么想都不用他都知道。
  黄家是诏安首曲一指的大户,想必这次黄家定是受了不小的损失,不然不会急匆匆地派人前来找他。
  事实上黄家的名声相当的不好,几乎所有对黄家有所了解的都知道黄家是什么样的家族。
  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贪婪。
  但凡是能够赚钱的生意,黄家都会想方设法参上一腿。
  比如开矿,经商,海贸,放高利贷,勾结胥吏强占民众田产,黄家几乎都有涉足。
  因此黄家也积累了难以置信的财富。
  和黄家的富足相对比的是,诏安的人民更加的贫穷了。
  不知道多少人背着黄家那永远也还不清的利息,一辈子给他家做牛做马,甚至卖儿卖女还债。
  “就说我不在。”
  俞咨皋想也不想地说道。
  “他说我们大军的欠饷他有办法解决。”
  管家悄悄地提醒道。
  听到这里,俞咨皋不由产生了兴趣。
  由于福建人多地少,除了一些海商之外,都是格外贫困。
  因此这欠饷也是经常的事情。
  俞咨皋的军队已经连着欠了两个月的饷了,如果再不发的话,搞不好他也得想办法闹饷了。
  如果这个黄家能够帮他解决的话,那倒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那就让他进来吧。”
  俞咨皋想了想说道。
  “是,是。”
  管家连忙笑着说道。
  很快,俞咨皋就在客厅见到了黄三爷。
  黄三爷就是一个大胖子,整个人看起来圆圆的,满脸的油光,再配上锦衣华服,看起来有一种沐猴而冠的感觉。
  他刚进来就哭天抢地地喊了起来。
  “俞大人,你可得为我做主啊。那些海贼实在是太可恨了,不仅将我家的家产全部抢光了,而且将我家的东西分给那些贱民。大人你可一定要替我们做主啊。”
  吕岩一登陆诏安就直奔黄家,由于这年代信息传递得太慢,再加上他的骑兵来去如风,因此黄家在得到消息之前就被一窝端掉了。
  鉴于黄家的风评相当的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恶劣,因此吕岩可是丝毫没有心慈手软的意思。
  他不仅在黄家开始了真正的大扫荡,而且还将黄家的家具、农具、耕牛和部分粮食分给了那些贫苦的百姓,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拥戴。
  由于抢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他不得不在诏安停了十几天,以方便运输这些东西。
  和欢天喜地吕岩和当地百姓相比,黄家就像是秋风中的落叶一样凄惨无比,由真正的富豪之家变成了家徒四壁。
  不仅如此,就连那些被逼卖身的奴仆也借这个机会造起反来,纷纷闹着要和吕岩下海当海盗。
  有些奴仆还要求吕岩处死黄家的人,如果不是吕岩觉得抢了黄家这么多东西不好意思,说不定他就真的将黄家的人全部砍了脑袋。
  黄三爷由于处理他家的一些帐务问题,前往了诏安县城,因此没有抓住。
  得知家中的惨状后,黄三爷当然是悲愤交加。
  他当即想办法四处求救,通过自己的渠道知道巡抚大人打算派遣俞咨皋前去会剿后,立即前来求见俞咨皋。
  俞咨皋冷哼一声,他请他进来可不是为了听他诉苦的,但是为了饷银,他还是耐着性子说道:“想要我前去进剿也不难,只是我们已经三个月没有发下饷银了,皇帝都还不差饿兵呢,士兵们都饿着肚子怎么去打仗。”
  黄三爷不由一怔,不是说只欠了两个月的饷银吗?
  怎么又成了三个月了?
  很快他就意识到这是俞咨皋在敲诈,虽然他肚子里不停地破口大骂,但是他却丝毫不敢翻脸。
  于是他努力地挤出了一丝笑容,然后说道:“不就是三个月的饷银吗?只要拿下了那伙海贼,我们黄家拿出三个月的饷银劳军,而且事成之后我们黄家必有厚礼相赠。”
  “那就是说,没有拿下那股海贼,我们就得饿着肚子给你干活了。”
  俞咨皋翻着白眼说道。
  想空手套白狼,那是想都别想。
  “这个……这个……”
  黄三爷一时犹豫了起来。
  如果能够拿下那伙海贼,那么他们家的财产虽然不能全部都抢回来,但是至少能抢回来一部分,用来支付这些人的饷银那是绰绰有余。
  但是看来俞咨皋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
  “我们黄家在漳州府还有两间铺子,能够挤出一些银子,再借一些银子的话,保证能够在两天之内凑够一万两银子。只是希望大人你能够速速发兵,擒拿那些海贼。”
  黄三爷咬了咬牙说道。
  “哈哈哈,那么好吧,我向你保证,等你们凑齐银子那日,就是我发兵之时。”
  俞咨皋大笑着说道。
  这些银子可是劳军费用,并不算饷银。
  到时候还可以再向朝廷领一份,就可以全部放到自己腰包里了。
  俞咨皋的算盘可是打得叮当响的。


第77章 割据福建

  经过黄三爷的全力筹措后,他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凑齐了一万两银子,然后交给了俞咨皋。
  当然,这段时间内,黄三爷还不停地杀猎宰羊,送入俞咨皋的军营内,争取将些士兵喂饱;好让他们上阵杀敌。
  拿了欠发的饷银,又吃了几天大鱼大肉之后,这些士兵的士气终于高了起来。
  在黄三爷的再三催促之下,俞咨皋也不得不拔营出发。
  黄三爷建议他带上些卫所的士兵,但是俞咨皋却对此不屑一顾,那些卫所的士兵除了添乱还能干啥,于是就拒绝了他的提议。
  上路后俞咨皋好像一点也不急,在那两名亲兵回来之前,他是根本不打算赶去诏安。
  因此这一行就像郊游一般,军队一天也走不了几里路就会扎营休息。
  那些沿途的乡绅们知道是前去剿灭海寇的官军后,一改往日对官军横挑鼻子坚挑眼的态度,都变得非常热情起来。
  纷纷组织乡民进行各种劳军,鸡鸭鱼肉那是不停地往军营里送。
  毕竟他们的地方距离诏安并不远,黄家的惨状他们也隐隐约约听到了些传闻,万一那些贼寇啥时候流窜过来,到时候还得请俞大将军前来剿灭。
  现在至少混个脸熟,讨份人情不是。
  对于这些乡绅的变脸,俞咨皋脸上笑意吟吟,心里却是破口大骂。
  这些乡绅平时差点眼睛长在头顶,看我们官军就像是看垃圾一样,根本就没有将我们放在眼里。
  现在用得着我们了,倒是前倨后恭起来。
  这倒是让感谢起这股贼寇来,至少他们让官军更受重视。
  官兵们一路也是非常愉快,不仅走得很慢,而且沿途都有鸡鸭鱼肉伺候着。
  平时他们在营地里缺衣少吃,受人白眼,哪里受过这种待遇,要说这日子真是赛过活神仙啊。
  于是一群人都心情愉悦地向诏安行进着,除了一个人之外,那就是黄三爷。
  以这样的速度赶去诏安,那还不得一个月之后,到时候海贼还不全跑了,那他的银子不白花了。
  于是他不停地催促俞咨皋,俞咨皋口头上答应的非常爽快,但是却丝毫没有加快速度的意思。
  这时候黄三爷才知道上了俞咨皋的恶当,背地里不知道把俞咨皋骂了多少回,暗自寻思等这件事过去了,一定要找御史告他的状。但是现在却拿俞咨皋一点办法都没有。
  *****
  *****
  就在黄三爷去见俞咨皋的时候,吕岩也碰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