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之征服者 >

第100章

帝国之征服者-第100章

小说: 帝国之征服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李三才说道:“不,我们打算留在这里劝说秦王你能够和朝廷议和。”
  这个时候李三才也不说招抚了。这个时候再说招抚就是笑话了。
  吕岩懒得搭理他们,就任由他们跟着他。
  如果他们要是敢啰嗦的话,他是绝对不介意将他们赶回南京城的。
  在这期间,李三才还向提出了另一件事情。
  那就是无锡大牢里关押着上百名东林党师生,李三才希望他能够放过这些师生。
  对此吕岩感到非常为难。
  自古以来,特别是在中国,文人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
  自汉代一直到明清。文人都是整个中国的统治阶级,享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虽说明面上皇族是中国的统治者,但是事实上统治中国的一直是文人集团。
  他们虽然做出了一些恶行。但是也同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文化。
  比如唐诗,宋词,几乎所有关于文学方面的成就都是由这个团体来创造的。。
''
  甚至连明末一些火器的改进那些士大夫也参与了进来,最典型的就是孙元化。
  对于中国的古文化。中国周边的几个国家是发自内心的崇拜。
  比如倭国就很崇拜唐朝文化。也特别喜欢三国,三国游戏被他们做得满世界都是,可能连中国人都未必有日本人了解三国。
  而朝国也自称继承了明朝的文化,对于明朝,从朝鲜的史书记载来看都是发自内心的崇拜,对明朝动辄以父母之邦称谓,没有丝毫的作伪。
  同时他们对现在的中国文化充满了鄙视,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亲手毁掉了自己的文化。
  因为很多人连四书五经都没读过。他们对于中国的古文化不仅不了解,反而只会跟风一味的抹黑。觉得这是封建糟粕。
  这些人中很多只了解子曰和一些唐诗宋词,甚至只了解一些四大名著,以为这些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
  却不知道在正统士大夫的眼中,无论是诗词还是小说,都只是小道而已。
  诗词还好,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部,有些还非常不错,比如《正气歌》,《满江红》等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但是现在文天祥和岳飞已经被开除了民族英雄的队伍,因此只能让外人鄙夷不已。
  被后人捧为圣典的四大名著在那些传统的士大夫看来,根本就是连台面都上不得的东西,最多只能算是消遣的读物而已。
  有些甚至连读物都算上,只能算是淫词艳曲而已。
  将这些当成中国的古文化,完全是对中国古文化的侮辱。
  中国的古文化的精华应该是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菜根谭》,王阳明的心学,这些足以开宗立派的东西才真正算得上是优秀的中国古文化。
  可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东西竟然被人刻意地遗忘,四大名著反而成了中国古文化的象征,真是可笑可悲可叹。
  至于为什么中国的文化会被理解成这个样子,当然是事情的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背景。
  而且由于文人掌史书,很多史书都是由文人记载,他们的某些著作会被后世当成研究当时的史料所用,因此文人集团历来也被统治者所忌。
  有些统治者总是喜欢阿谀奉承,容不得一句恶言,对于那些骂自己的文人,甚至怀念旧朝的文人动辄打杀。
  也有的统治者做了一些坏事,又不喜欢这些事这些事记于史书之上。
  于是对文人进行抹黑、打压,迫害,甚至是杀害,各种明面上的招数,摆不上台面的阴招,几乎是一招接一招。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恨不能彻底地消灭这个团体。
  完全可以说,文人绝对是多灾多难的一个群体。
  但是吕岩却知道,在这个年代想要治国就得靠文人这个团体。
  因为这是个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不可能人人都识字。
  你如果想在这里搞人民民*主专政。然后找一个不识字的农民或者工人来当县太爷,那我要说的就是你根本就是个混球。
  连状子都看不懂,你怎么去断案。还不是任由那些滑吏玩弄。
  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当时时代的特征,不能像王莽那样在汉朝的时候就搞解放奴隶,这样只能让后世的人笑话。
  所以吕岩并不打算过于得罪文人这个集团,反而他仍然像是明朝那样继续重用文人。
  但是他们在吕岩的大军占领无锡时不停地抹黑他的军队,这就让吕岩感到无法容忍了。
  事实上吕岩认为那些军队做的没错,刚刚占领一座城市时的确是稳定压倒一切。
  任何胆敢在这个时候试图搅风搅雨的人都应该被人以雷霆手段消灭掉。
  那些东林党自以为在民众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就可以随便抹黑他的军队。这是吕岩绝对无法接受的。
  但是将他们杀了又有些处罚太重,因此吕岩干脆决定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先将他们全部发配到台湾,然后再发配到南洋。断了他们这辈子的仕途之路,想必能够让他们感到后悔终生。
  只要不将他们杀了,史书也不会怎么写他的不是。
  得知吕岩的决定后,李三才简直感到如同五雷轰顶。
  他怎么可以这样对待那些士子?
  他们可都是东林党的忠实支持者。将来要入朝为官的。
  于是他接连向吕岩劝谏。认为他应该对读书人宽大为怀,只有这样才是一位仁君的风范。
  但是来自后世的吕岩哪里会被这些小把戏给骗倒。
  宽大也有个限度,非常时期应行非常之事。
  现在正值马上打天下之时,可不是讲究法律的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对那些心怀异心的人宽大,将来还不被他们骑到头上拉屎拉尿。
  因此他断然拒绝了李三才,并且将他赶了出去。
  告诉他再敢烦他,就别他不客气。
  *****
  *****
  第二天,吕岩的士兵用完饭后就开始构建炮台。
  吕岩让他们将炮台尽量建得高一点。先居高临下干掉南京城头的火炮再说。
  没办法,咱欺负就是你的炮打不远。
  数千人不停地劳作吓坏了城头上的明朝大臣们。看到这里,他们当然知道吕岩想要干什么。
  但是此刻的他们又能干什么呢?率兵主动出击?恐怕没有一个人有这种胆量。
  于是只能看着外边的炮台越建越高,最后超过了城头。
  然后那些红夷大炮不停地开火,将南京城头的火炮一一敲掉。
  就连城头的一些明军也被炮弹给砸中,一时之间明军纷纷视上城墙为畏途。
  到了此时,那些勋贵和重臣们都知道到了生死关头。
  于是纷纷撒出了大笔的银子奖励给那些军士,希望他们能够奋勇做战,守好南京城。
  得到了大笔的银子后,那些军士们果然是士气大增。
  但是接下来吕岩又开始修建炮台了,这次的炮台距离南京城更近。
  距离南京城的城墙只有两百步而已。
  在这种距离上,火炮的威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再加上这些火炮都是舰船中层和下层的口径最大的重炮,每一炮都能对城墙造成巨大的伤害。
  而且为了攻下南京城,吕岩调来的火炮数量非常多,足足有四百门之多。
  看到南京城外那四百门火炮,那些勋贵和官员都是感觉头皮发麻。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于是接下来猛烈的炮击就开始了,400门火炮同时开炮的声音绝对是惊天动地。
  大量的炮弹不停地砸在南京城的城墙上,砸得城墙上的砖石不停地掉落。
  看这这里,那些军士都是恐慌无比,本来刚刚高涨的士气再次低落了下来。
  南京城中的勋贵和高官们也都是无比的绝望,他们知道这样下去,南京城的城墙被轰塌是迟早的事情。
  因此他们都只能不停地祈祷,希望朝廷赶紧派人前来救援他们。(未完待续。。)


第121章 天子守国门

  事实上他们的愿意很快就达成了,仅仅在吕岩进南京城进行炮轰一天后,一名朝廷的使者在大量锦衣卫和一千名大唐精骑的护送下就来到了南京。
  虽然这股援军的力量并不强大,但是满足他们的愿望绰绰有余。
  决定和吕岩议和后,明朝朝廷就立刻派遣这名使者星夜南下前往南京,以阻止吕岩攻打南京。
  “恭喜秦王,朝廷终意同意议和了。”
  这名姓李的太监见到吕岩后笑着说道。
  听到这里,吕岩的脸色才缓和了下来。
  “这样就好,那么和谈的使者是谁?”
  吕岩看了这名太监一眼,该不是这个阉人吧。
  “朝廷还是决定任命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和南京礼部右侍郎魏广微为和谈使者,只是希望在这之前希望秦王你能够停止进攻南京城。”
  李太监说道。
  他来的时候,南京城外仍然是炮声隆隆,不用说他也知道南京城里绝对是人心惶惶。
  因此没有去找那两个人传旨,而是直接来到了南京找吕岩。
  “哦,还是那两个人,他们正好在我的大营里。”
  吕岩有些意外地说道。
  “那真是太好了,也省得杂家再跑一趟了,不知道能否让杂家和他们见上一面。”
  李太监一脸惊喜地说道。
  吕岩点了点头,正要让人带领李太监去见李三才,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
  “你们的关外可曾发现女真人的大军?”
  吕岩问道。
  “这个……”
  听到这里。李太监有些犹豫。
  看到这里,吕岩不由冷哼一声,然后用略带杀气的眼神看着他。
  这可把李太监吓得不清。他想了想,反正也不是什么机密的事情,于是就说道:“没错,我们的夜不收的确发现了女真人的大军,人数至少在两万人以上。”
  听到这里,吕岩点了点头,然后才放那名太监离开。看来女真人果然是打算进犯大明啊。
  那个明朝使见到李三才和魏广微后,一直秘密商议了两个时辰,脸色复杂的李三才和魏广微才来见吕岩。
  “恭喜王爷。圣上终于决定和王爷议和了。”
  李三才先是一阵恭喜道。
  吕岩微微颔首,如果现在他还不议和,那么他能做的唯有打到北京城了。
  “圣上决定加封王爷你为吴王,将福建、浙江、广东、三省暂时交给王爷你代管。”
  李三才眼珠一转说道。
  听到这里。吕岩不由冷哼一声。
  “那南直隶和江西、湖广我占领的地盘吗?难道你们空口白牙就想要回去?”
  听到这里。李三才不由讪讪一笑。
  他也知道要回这些地盘的可能性实在是太低,吕岩能够停止进攻就算是不错了。
  “另外我可没有打算就藩,我决定另立一国,能够自己当皇帝,为什么要听你们的。”
  吕岩怪眼一翻道。
  听到这里,李三才和魏广微都是大惊,然后同时说道:“王爷万万使不得。”
  李三才整理了下思绪说道:“我大明祖宗有训,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如果王爷你打算另立一国,这就是割地了,我们大明是绝对不会和王爷你议和的。”
  说到这里,无论是李三才还是魏广微都是一脸的骄傲。
  自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的确是从未和任何蛮夷议过和。
  无论再艰苦的情况,大明的态度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打。
  无论是李三才还是魏广微都对此引以为傲。
  听到这里,吕岩却沉默了下来。
  良久之后嘴里才喃喃地说道:“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
  “没错,如果王爷你执意另立一国,那么我们两方唯有一战耳。”
  李三才大声说道。
  这是大明最后的底线,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同意吕岩裂土封王的。
  吕岩深深地看着他们,李三才和魏广微也毫不畏惧地回瞪着他。
  “你们可知道,只要本王一声令下,就可攻下南京城。然后本王挥师北上,完全可以杀到北京城。难道即使这样,你们也不同意我自立一国。”
  吕岩声色俱厉地说道。
  “没错,这是我大明朝的底线。无论是谁,只要是试图在大明裂土封王,我们大明誓必和其血战到底。”
  李三才亦是毫不畏惧地说道。
  吕岩先是沉默一阵,然后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这才是他喜欢的大明啊,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至少比总是喜欢割地赔款的满清要强多了。
  李三才和魏广微虽然表面上大义凛然,事实上他们的双腿也在悄悄地打颤。
  他们都非常担心,吕岩会不会恼羞成怒之下,将他们推出去斩首。
  “好吧,本王答应了。”
  吕岩忽然微笑着说道。
  “你……答应了。”
  李三才和魏广微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