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帝国崛起 >

第227章

三国之帝国崛起-第227章

小说: 三国之帝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商门阀之心。”
  赢啸有点犹豫:“那这外面的黄金流入我大秦境内。不是让他们占了便宜?”
  “陛下放心。江东,荆州历经战乱。现在物价混乱不堪,江东一石谷价值五百钱,荆州更达到一石谷价九百钱的恐怖价格,即便他们拿着黄金来兑换我秦半两钱,最后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在一点,我大秦不怕黄金多,就怕黄金少。来的越多,对我们大秦的商业流通越有利。而且,更换货币之后,五铢钱根本就不能在我大秦流通,他们只能用黄金白银来做生意了。”
  田丰说到:“陛下,这秦半两兑换五铢钱一事是否可以在缓三个月实施。”
  “你有什么意见?”
  “在有三个月,我便可将帝国现有地地方户籍统编完善。而三个月后,可以按照户籍上的登记。同时开始在各郡以秦半两兑换五铢钱。这般下来。按照户籍兑换,别人想拿五铢钱来兑换秦半两那就困难的多了。”
  “丞相之言有理。===现在兖,豫两州之内有大量的劣质五铢钱。一旦刘备,曹操他们派人拿着劣质的五铢钱来换取秦半两,而后大批购买货物而去,那吃亏的就是我大秦了。”
  赢啸闻言也汗了一下,兖,豫两州的劣质五铢钱就是他干地,当初为了破坏曹操的经济体系,可是让这些百姓吃了不少苦,现在也是该补偿他们的时候了。
  “好,便如丞相所言。等户籍登记完毕后,以户籍为准,兑换铜钱,至于劣质的五铢钱嘛,也按照正常五铢钱来兑换。”
  田丰和杨松都知道这是赢啸补偿百姓,也都没有出言反对。糜竺自然也不会反对这个。
  “还有,杨松,你规划一下,这开始流通秦半两钱后的物价,也要平抑得当。不然很容易混乱。”
  “遵命。”
  “糜竺,你要注意管理出入国境的商人,贸易上要把关严格一些,做生意可以,但是运输******就不行。明白吗?”
  糜竺当然明白这******是什么,军用物资自然是要把关严格的。
  “你们三人,在做一个具体计划。朕要将铜本位的货币制度改成银本位地货币制度。”
  “陛下,现在银地产量还不够高,要转换到银本位怕是不能一蹴而就啊。”
  “朕知道,所以一步一步走。首先,让银在市面上流通起来,以后将以税收为依据来铸造铜钱。任重而道远,朕与众臣一同努力。”
  炎黄418年正月初十,嬴啸在大校场展开了一场浩大无比的阅兵活动。参与的部队整整有十万之众。
  这些部队的战士们皆是精神非凡,盔甲武器也整理的十分整齐。
  骑兵们一色的弯刀,马蹄轰鸣,震慑着所有观礼的人。其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一支特别部队,凌霄卫队。
  五千人地凌霄卫,清一色的火红战袍,清一色的火红战马,清一色的手持方天画戟。画戟这种兵器很难用,用不好根本没有战斗力。以至于后来很多人是拿着方天画戟当仪仗,丧失了它的武器作用。所以有了用画戟厮杀者皆为高手地说法。
  而这一下就出现了五千人,五千支方天画戟闪耀生辉,大多数人以为这凌霄卫只是仪仗队。只有少数知情者才知道这凌霄卫的可怕。嬴啸亲自教授武艺的凌霄卫,都将是战场上地杀戮机器……
  步军军阵,大盾如山,长枪如林。千百人如一人地前进,只这阵列便能将胆小的人压地窒息。强弩手手持秦弩,背玄箭壶。洁白的箭羽向世人宣告他们的威力。刀兵手中长刀反射出森森寒光。表示着它能轻易地砍掉人的头颅。
  每一个军阵经过嬴啸面前之时,皆高呼万岁。整齐有序的队列,向人们展示他们的强大,他们严明的军纪,以及他们那永不抛弃袍泽,死战到底的军魂。
  自从嬴啸建立西凉军开始,不抛弃袍泽。死战到底的魂魄已经被注入每一个战士地灵魂之中。而这些人带出来的新的军队同样具备了这样的气息,不论主将更迭,不管士兵变化,每一支军队的军魂已经养成,一代代的向下传承。
  军队,是嬴啸强大的根本。而对于军队,嬴啸也从不吝惜金钱,装备。粮饷。很是舍得投入。因为这个时代,武力才是根本,没有足够武力的支持,根本什么都做不成。
  好地装备提升军队地战力;丰厚的粮饷与抚恤让士兵没有后顾之忧,敢于在沙场上死战;荣誉带来的后果是人们踊跃参军,可以精选出最好的战士。
  军阀混战给百姓带来的伤害太大了。历经黄巾之乱,军阀混战的中原百姓。生活可谓苦不堪言,而当兵有饭吃。这也就成了拉军队速度快的原因。
  嬴啸的势力,已经掌握了整个长江以北地地区。就是这样大的国土了,可嬴啸麾下正规军只有三十万,其他的皆为护军。
  护军只有粮没有饷,正规军粮饷丰厚。即便嬴啸不怎么扩大军队,这军费都是他支出的最大头。在连年征战之后,他实在需要修养生息了。粮食是足够的,但是金钱不够了……
  嬴啸也想一口气就统一全国。但是一个障碍是长江。他的水军还不多。现在还不足以与荆州,江东的水军争锋。另一个障碍就是金钱。打仗是一件非常耗费钱的事情,兵器盔甲地损耗,伤兵地救治,死亡士兵的抚恤,立功士兵地奖赏等等……
  此时建国,实在不宜出动大军作战,至少要等铜钱的改制走上正规才可以。这些年来嬴啸并不缺金钱,只是一部分金钱来的可谓是血迹斑斑。
  西域三十六国,有八个国家已经向嬴啸臣服,每年上缴大量贡金。嬴啸完全不像汉朝讲什么礼仪,汉之时,所谓进贡,往往是拿些特产来,却为汉**回赐数十倍于贡品价值的东西。可在嬴啸这里完全没有,回赐的都是些并不值钱的东西。对于此,这些小国是无可奈何,他们是弱者,没有说话的权力。嬴啸只是要他们上贡,若不上贡,很难说国家存在不存在了,因为他们是依附于嬴啸的存在。
  另一方面,嬴啸不断的打压各地门阀。===反抗的门阀不在少数,但是都在嬴啸的大军之前灰飞烟灭。这些门阀的家产自然是充公,嬴啸手下的细作系统可谓穷凶极恶,这些门阀隐藏的非常深的财富也逃不过这些家伙的嗅觉。
  这些金钱可谓是血迹斑斑……嬴啸同时掌握着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嬴啸也赚取了大量的金钱。他十分清楚现在丝绸之路上的大头都被贵霜,身毒这些讹取,但是他暂时没有时间去对付他们。
  税收之上,嬴啸很是善待百姓。从一开始的诸侯混战到现在的他一家独大,嬴啸治下的税收一直是最低的。而即便如此,嬴啸的税收并没有降低,反而在增加。
  一个是因为,低税率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嬴啸治下官员还算清廉。这些官吏基本都是学宫出身,本身的才敢品德都可以得到保证。更重要的是,嬴啸手下有自己地暗卫系统。这些人可谓无孔不入,监察着所有的官吏。让这些官吏们不敢过于放肆。
  若说贪污受贿,当然有,但是并不过分的情况下,嬴啸也不去管。只要你没有闹的民怨***,收取点贿赂什么的无可厚非。这个事情是无法禁止的,水至清则无鱼啊。
  官吏们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又有强势的嬴啸压制,自然不敢太过分。这个贪污受贿基本是有度的。不敢过分,这也是所谓地**********……
  在嬴啸治下,做出实事成绩的官吏就是贪污一点,也不会有人管,还会得到升迁。反而那些没有做出实事的官吏,即便清廉如水,也很难升迁。当然。也有既不为百姓造福又贪污受贿的官吏,他们的下场就是罢官免职,牢狱之灾,甚至砍头。
  现在嬴啸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个字是钱,两个字是缺钱,三个字是很缺钱。即便已经占据了富庶的中原地区和整个北方。这个时代人口大都集中在中原与北方地区。虽然现在大秦地收入是巨大的,但是支出更是庞大的。
  田丰给他盘点了一下支出。大秦初立。支出最大的军费。这个没有什么疑问,军队是根本,嬴啸也舍得投入。
  而支出第二大的是教育经费,这是让人匪夷所思的。各地学宫的建立,伴随的是教育经费地巨大支出。嬴啸对于学宫地投入也是不吝啬的。这个时代有他的局限性,竹简作为载体,制作麻烦,成本太高。
  虽然新型的纸张已经研制出来了。但是依然比较昂贵。可嬴啸却坚持不削减对于教育的投入。学宫之中,收费极其低廉,使得寒门百姓子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也为嬴啸治下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好处也是明显的,随着学宫地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教育。而在陈琳调控下的教育,对于这些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丝毫不抵制大秦,不抵制嬴啸称帝,而是齐声欢颂支持。这也是嬴啸能如此顺利称帝复秦的一大支持。
  而学宫还有培养低级军官的责任。这些低级军官在军队中立军功。受到提拔,要去学宫进行学习。而后才能被委任军官。
  这些军官在学宫接受教育的时候,更被灌输了忠诚于嬴啸的概念,以至于终嬴啸一生。他麾下地军队,几乎没有发生过兵变。同时,这些军官在学宫之中,也被灌输了军魂地思想。军令大于一切,死战不退,不丢弃袍泽等等……嬴啸将当初自己麾下的西凉军军魂已经普及到所有地帝**队中去。
  对于起来,当初的秦始皇是不让人读六国文字,汉武帝是不让读儒家以外之书。而嬴啸却开百家,博取百家之长,让人们都去读书。
  第三大支出,是建设经费。大秦帝国,现在可谓百废待兴。而嬴啸现在做的最优先的,就是凌霄阁与驰道的建设。凌霄阁相对是个小工程,但是全石料结构也要耗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
  驰道更不用说了。嬴啸要效法先祖嬴政一般,修建一条贯通帝国所有城市的驰道。这驰道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宽七十米,道路两旁每隔十米就有一颗树。
  现在恢复了大秦,赢啸也就没有了顾忌。以往修建的驰道都要进行改进。原先顾忌汉**的力量,所修建的驰道应该称呼为直道。
  驰道与直道之间的区别就是,驰道中间有轨道,而直道没有。而这个轨道,不得不说是秦始皇的一大功绩。秦始皇的“车同轨”政策是很有用处的。因为统一了车辆的型号,轮子之间的距离,就好像今天的火车一样。简单的说,秦直道就是今天的公路,而秦驰道就是今天的铁路。
  驰道之上的修建宛如现代的火车轨道一样,光滑的木质轨道可以减少车轮的摩擦力,让拉车的马匹跑的更快,拉的更多。而枕木之间的距离也很讲究,人在上面走路,一次跨一跟显得小,一次跨两根又显得大了。
  很显然,这枕木不是给人走的,这枕木是按照马匹的平均步伐进行铺设的,马匹在枕木之上奔驰,就可以产生一个非常高的速度,用现代语言叫“自激振荡”。
  这样的马匹奔驰起来,在合适的地方又可以换马继续奔驰。速度达到一个恐怖的程度。先秦时代可以达到一日****可达一千五百里的速度,比之后世的八百里加急快了接近一倍。固然有不断的更换马匹保持高速的关系,但这驰道却是最大的功臣。
  而驰道的修建却也是异常艰难的,因为要求太严格了。

  第二百七十八章 再现驰道

  驰道的修建有着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驰道中间有四条轨道。嬴啸改制之后,四条轨道,内侧两条轨道是军用,外侧的两条轨道是民用,战争时期征为军用。
  凡敢占用军用轨道者,杀无赦,死了都白死。因为军用轨道是传递军情与政令专用的,只有官府使用,民间不得使用。
  而驰道路面的修建也是近乎于残酷的严格。整个驰道是由土,搅拌适量的草木灰,糯米汁混合,反复夯打,异常坚硬,其程度与土制城墙一样坚硬。
  而赢啸效法先秦,使用分段管理制度。驰道修建完毕,检查质量时以力士重锤敲击。铁锤砸过后,痕迹超过一分(0。3厘米)者,这一地段的负责人要受鞭刑十鞭。可见其对于质量要求的近乎变态……
  如此路面,只要维护得当,是历经千年也不会损坏的(现在发现荒废两千多年的秦驰道上依然长不出草来)。而对于轨道的维护更简单,这年头,到处都是树,木材实在不是问题。
  驰道是尽量避开河流山脉的,有些地方实在避不开的河流。就会修建大型桥梁,贯通河流。而每隔百里,就有一个驿站,其作用是更换传递军情的马匹,提供赶路的官吏食宿等等……
  因为驰道的存在,各种命令传达的速度非常之快,也就可以有效的管理一个疆域庞大的帝国。所以嬴啸在修建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