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忠王远征史 >

第136章

忠王远征史-第136章

小说: 忠王远征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校李秀成其时还在同张国梁斗法,他不晓得千里之外,有一颗伟大的心脏终止了跳动,但却鬼使神差地猛打了一个寒战
  第十九章皇家****2
  继续解禁!强力推荐优秀军文《**》!
  林则徐的猝死给世人留下了两个谜团:其一,他拼着生命里最后一丝残存气力,向新皇帝咸丰上疏陈述的是什么重要的大事?所保举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人才?其二,他临终前大声叫喊“星斗南”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三个字是否隐喻着林则徐本人对于自己真正死因的判断?
  后一个谜团直到一百多年以后,无聊的史学界仍为此争论不休。。而前一个疑团,大约在林死后又过了四五年,满族大员湖广总督官文奉圣旨,下令要将湖南巡抚衙门一位中年幕僚就地正法,引起当朝刑部尚书潘祖荫及重臣肃顺等人为之奔走呼号,人们这才恍然醒悟了谜底——
  林则徐最后向朝廷举荐的,是湖南湘阴人左宗棠!
  上校李秀成不曾感觉到林老辞别人世,左宗棠却颇为神奇地感受到了。。
  这天他从柳庄自家的地里边回来,脸上血流满面而全然不顾,神色异样地懊丧,对结发妻子周怡端说:“大事不妙,我怀疑又有祸难降临了!”
  妻子心疼他伤得厉害,忙寻了一把香灰敷在他前额问:“你这是怎么啦?下田备耕如何将自己搞成了这副模样?”
  左宗棠不大在意自己,心神不定地皱着眉头苦苦思索。。自从数月前被郭嵩焘曾国藩解救,他开始讨厌在省城居住,于老家湘阴附近的柳庄买了几亩薄田,过起了半是躬耕半是隐居的生活。曾国藩、郭嵩焘以及号称“湖南三杰”之一的胡林翼,都曾屡屡推荐他去各地督抚衙门任职,均遭到左宗棠的委婉拒却。。他在村屋大门上张贴了一张“谢绝访客”的字条,整日里扛着根锄头村边野外乱转,似个地道农夫可又不会干农家活计,因此被村农们指之为怪人。甚至就连平时他钟爱如宝的珍藏图书,也被他抛弃冷落,那本曾国藩用来开玩笑的善本《石头记》,居然让他拆散了送给妻子怡端糊了鞋帮
  “我在庄南发现了一处唐代残亭,几根柱子上刻有楹联辞赋,石头的表面破损严重,字迹有些模糊难辨”左宗棠思来想去不得结论,便将自己适才外出历险的经历一五一十说给妻子听,“我便用锄尖刮擦柱子上的尘土蚀痕,想把字迹辨识清楚。。事情怪就怪在这里!我也没怎么****,那根石柱突然就断裂了,整个亭子一下子垮塌下来,险些把我活活埋葬其内!”
  周怡端十分贤惠,自她十几岁与这位左三定亲,尚未过门就变卖祖传首饰资助未来郎君进京赶考,所以对年及不惑的夫君这种神经质习以为常,忙温语宽解道:“古时候留下来的东西,风吹日晒的早糟朽了,被你一碰自然垮塌,又有什么大惊小怪呢?”
  左宗棠揉了揉前额的伤处,嫌屋内气闷,就倒背着两条胳膊在院子里踱来踱去,边踏步边大摇其头说:“我敢肯定此兆不详!凡事无论祸福,细加考量总是会有预报的。。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的亲家翁文义公辞世,不是也有明显先兆的么?”
  他所说的“文义公”指的是道光年间红极一时的朝廷重臣陶澍,于道光十九年病故。。左宗棠生平没有考取中过进士,自然失去了被朝廷直接选拔任命官职的资格,他活到近四十岁唯一一次当官的机会,就拜他这位儿女亲家陶澍所提携,并且仕途的起点颇高,刚做官儿便任两江总督衙门正四品幕僚。。
  天空黑沉阴暗,铅坨般的乌云渐渐堆积成墨色。妻子见苦口婆心的劝说未收效果,转身抛开丈夫忙家务去了,单留左宗棠独自一人发着神经。一忽儿豆大的雨粒噼噼啵啵落下,打得院里那株老榕树枯枝残叶飘零。左宗棠静坐于树底一块青石上**,似乎对这场声势浩大的劲雨懵然不觉。他的头皮发辫很快便让雨水浇得透湿,身上穿的农夫短裤褂也湿漉漉紧贴皮肉
  忽然间天际中响彻了一声炸雷,闪电有如巨龙在云端张牙舞爪。。左宗棠仿佛被惊雷炸醒了一般,站起来悲愤地仰头凝望天空,说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流自他方正的脸庞不停滴淌。
  “残亭石柱突然从中断裂,意味着我大清的擎天柱石倒塌了!怡端,怡端哪,是我终生最为敬仰的文忠公林则徐林大人仙去啦!”左宗棠悲从中来,忍不住放声号啕大哭。。
  妻子与儿子左孝威闻声惊异地跑出屋门,见左宗棠跪倒在雨洼泥泞当中,哀恸的哭相为平生所仅见。
  “季高,当心寒雨淋坏了身体。”周怡端和儿子将夫君****拉向屋里,同时哀恳劝说道,“无凭无据的,你不要成天胡思乱想好不好?你这么没来由地发癫,看把儿子都吓坏啦!又不曾接到省城巡抚衙门知会的讣告,你怎么就知道是林大人过世了?”
  左宗棠挣扎着仍要淋雨,口里泣不能声哀叹道:“不是我瞎想!不会有错的,不会有错的,我的预感向来灵验得很——一定是文忠公仙去啦!”
  他面若死灰,内心也同样心灰如死。他这一生很具传奇戏份,例如没考过秀才便直接中了举人,一介布衣白丁却靠一副对联与当朝名臣陶澍结为儿女亲家。而无论坊间其后如何绘声绘色演绎他左三的故事,其实左宗棠心目中被尊为楷模标榜的人物,就只有陶澍与林则徐!
  当时左宗棠便打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主意,半个月之后,他就在自家后园演绎了那场让人瞠目的晚清版的“焚书坑儒”
  第十九章皇家****3
  封推期间连续解禁,敬请收藏!
  自打寒雨瑟瑟的那一天起,左宗棠就变得茶饭不思魂不守舍,整日里蹲在村口通往省城长沙方向,等待着小路上传来最终证实他预感的噩耗。。
  无论妻子周怡端怎样劝说他都不听,就那么固执地守候在冬季的寒风里,默声不响愁眉苦脸,有时眼泪噙在疲倦的眼窝中颤颤欲坠;遣儿子仆人给他送去的饭菜,凉了热,热了再凉,直到夜深了端回家经常是原封不动
  ——他已感受不到生理上的饥饿,他正用灵魂在另一个冥冥幽境里同内心的偶像林则徐聚餐!
  左宗棠的前半生非常坎坷与传奇。。比如说按大清的“高考”规矩,学生不首先考中秀才,是不允许参加举人考试的。。可左宗棠却十分大胆地作弊,居然直接就考中了举人。
  原因嘛说起来也简单——这个中了举“左宗棠”其实是个西贝货,是一个冒名顶替的假左宗棠!
  他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左家塅,原名并不叫“宗堂”而叫“宗樾”。。家乡的界头铺一带,湘阴河蜿蜒流淌,恰似巧手秀女细密的针线缝合了东西两岸。东岸的左宗樾那年刚好二十岁,天资聪颖文名远播,十四岁去县城大成殿参加童子试考取第一,次年前往岳州晋级府试才惊四座,若非照顾一名年迈的老监生而屈让出头名,左宗樾便连拿了两个第一!
  当时阅卷的岳州知府张锡谦曾抖着他的卷子赞曰:“好一位‘唯楚有才’的大家风范!一支妙笔少年老成,见地精到文采飞扬,将来在科场上当可无往不利!”
  然而张锡谦的这番预见猜错了!恰恰与他所说的相反,这位他看好的“左宗樾”从此开始了曲折得令人不可思议的科举经历。。。
  时间转眼过了几年,省城即将又一届的开科“****”。左宗樾的哥哥左宗植打点行装要去长沙赶考,惹得已连下两城的左宗樾心中瘙痒,嚷嚷着也想跟随兄长去参加考试。。哥哥宗植大为惊讶道:“你还没考取秀才,拿到考举人必需具备的‘监照’,哪有资格参加举人大考呢?”
  宗植所说的“监照”也就是“秀才证书”,大清开科取仕的通行证。。左宗樾尚未经历过监生考试,亦即还没获得“秀才”头衔,那张大清文凭又非茅厕里的草纸,那能说想要就唾手可得呢?
  但左宗樾人极聪明,很快便想出了一个大胆的变通之计——冒名顶替,李代桃僵!
  他们左家大屋地处湘阴河东岸,对岸的河西有位古稀之年的本家长辈,大名叫做“左宗棠”。。这位左宗棠老先生曾考中过秀才,当然也就拥有一张左宗樾急需的“监照”。老人家在八股世界里拼搏一辈子也没中过举,这时节已经风烛残年再也考不动了,所以他那张“准考证”正好能够被左宗樾所冒用。。
  左宗樾此计需要冒一定的风险,倘若他考试时假身份被戳穿,或者有人投诉举报,则非但左宗樾要背负破坏清朝高考制度的罪名,那位提供监照的本家长辈也会受到株连!
  开始老人家好说歹说就是不肯协助犯罪,可招架不住左宗樾糨糊般贴身紧逼,最后胆战心惊地把那张作案用纸给了同宗晚辈
  这样一来湘阴河东的青年左宗樾,顶替了河西老者左宗棠去省城参加大考。老先生想象不到的是——这次有预谋的阴差阳错,却让他籍籍无名的一个小人物的名字,从此成就了一代名臣光照千古的赫赫威名!
  第十九章皇家****4
  今天是李秀成英勇就义的忌日,在此谨向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叛徒”致敬,并感谢红龙兄的提醒!
  连左宗棠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他会对文忠公林则徐大人产生这般深厚的感情。。
  他认识林则徐缘于几段文字。非常巧合的是,他同另一位大恩公陶澍大人相识相交,也缘于他才华横溢的文字!
  左宗棠晚年主理福建军政要务,开始兴办福建船政,在马尾开设造船局和水军学堂,最早掀起中国的洋务运动时,曾推心置腹地对林则徐的女婿、最后也官至巡抚总督的同僚沈葆桢说:“我与尊泰山的关系就像千里马之于伯乐,若非鸦片战争时期我贸然投书声援令岳,便不会首先在见解文辞上被林大人赏识,自然也就不会有其后大人对我破格礼待的奇遇。。。令岳驾鹤西去,而我当时已赋闲归隐务农,料定此生再无机会一展抱负了!伯乐既死,千里马安在?岂知世事如戏,总归要在你彻底绝望之际峰回路转!想当年我与故家爷陶澍大人的巧遇,大体也是这般情形。。”
  左宗棠所说的巧遇,间接牵扯到大清皇宫里一桩鲜为人知的秘闻
  陶澍,湖南省安化县小淹村人氏,生于史称“康乾盛世”时期的乾隆四十三年,自幼家道贫寒而聪慧过人。。故里相传陶澍十岁那年,村里有一家榨油坊新开张,重金邀请几位饱读诗书的秀才题写对联,结果都驴唇不对马嘴地难让主人满意。。小小年纪的陶澍自告奋勇挥毫而就,一幅名联震惊了全场:
  炸响如雷,惊动漫天星斗;
  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唯楚有才,湖南籍胸怀锦绣的才子多得如过江之鲤!
  到了大清嘉庆七年,陶澍凭着幼年既已展露的文才进士及第,然而仕途颇不顺畅,既缺少同乡同庚的提携,更未能博得嘉庆皇帝慧眼垂青,只在国史馆任个可有可无的闲差。。
  那国史馆虽远离朝廷政治权利中心,但却是个文人汇聚、学术氛围浓重的渊薮。就在这里陶澍不经意间交往的一个人,以及后来所发生的与此人相关的一桩秘史,导致大清皇家血统在不知不绝状态下,丧失了其森严高贵的纯正性,同时直接促成陶澍本人日后的飞黄腾达
  原来嘉庆时期大清虽然开始走向衰退,可总体综合国力仍为世界的翘楚,百姓生计及节令年景也还说得过去。。。皇上跟皇室成员毋须为那么多的国事操劳,因此享受清闲整天无所事事的,可就不止是国史馆里的那帮白拿俸禄的闲人。
  皇阿哥旻宁便是这样一个人!
  旻宁喜欢探讨学问,尤其喜欢同穷酸腐儒们讨论经世济国之道,一来二去就与陶澍结交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莫逆。因为相谈甚为投机,久而久之这位阿哥竟不再前往国史馆,转而直接去陶澍府上秉烛夜话。
  于是在嘉庆二十年的一天,终于发生了那件让陶澍做梦都想不到的怪事
  第十九章皇家****5
  或许是因为左宗棠头一次正式参加科考,就假冒他人作弊,所以注定了他在总计十三次的科举道路上举步维艰!
  道光十二年,二十一岁的左宗樾以“左宗棠”的名字参加了举人考试。。时值隆冬,应试的考生们却大多额头见汗。别人冒汗是由于答题紧张心中无数,而“左宗棠”汗流满面,则是因为时时担心假身份会被戳破,叫人逐出考场甚至下入大牢。。
  当时的考题主要是作八股文。八股讲究审题、破题、扣题,通常要引经据典,考生华华丽丽卖弄着骈四六句,看似文采飞扬,实际上却往往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左宗棠胸怀丘壑,看罢题目便拟出了“选士厉兵”的主旨,笔锋直指当时朝廷武备废弛、军士懈怠的弊病,虽说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