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宁国师 >

第134章

大宁国师-第134章

小说: 大宁国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后,当董策让甄琬把钱结算给他们,不再录用后,这田柏才知道不妙了!

    特别是最近木料疯涨。别人根本就不敢在这时候建房子,而他带着一帮人自然就没了活路,怎么办?最后只能厚着脸皮,来求董策了!

    一开始董策当然不予理会,可后来他们求了从姑苏回家过年的陶荣。这才让董策网开一面,让他们继续负责茶楼建设。

    “小老儿是以小人之心看待东家了,实在惭愧,以后,也绝对不会在发生这样的事了!”田柏叹息道。

    “希望如此。”董策回头,对涂小果道:“去找你甄姐姐,让她把我桌面上那份文件取来。”

    “好的。”涂小果笑着就跑开了。

    等甄琬将文件送来,董策直接交给田柏,道:“听陶荣说过,你曾经做过桥。而这便是你未来要做的事,或许上面画的未必能做成,毕竟这桥梁我是第一次设计,只有其形,坚不坚固我就不知道了,但你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做到最坚固,当然能照着这样式做最好了!”

    田柏立即点头哈腰的应诺,然后打开文件细细翻开,顿时,脸上是越来越惊讶。

    因为这里面的图纸绘制得十分详细。而且从图纸里,他就能看出董策要做的桥,正是从这茶楼通往河对岸的,可是……现在河对面没有这图中的楼啊!

    看出了田柏的疑惑。董策说道:“那边到时候是陶荣负责,你先把看看这图纸中的桥可不可行。”

    “行!可行!”田柏居然立即点头道:“虽然东家绘制的木拱廊桥很是细腻繁琐,但桥身却和普通廊桥没什么区别,只要这一点不变,坚固不是问题。”

    “那就好。”董策说完便让田柏去估算一下需要多少木料了。

    虽然现在的木料很贵,但对于董策而言却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他和材料商们都是约定,同行调货价保持不变,谁货多可以低价卖给货少的,毕竟你也卖不完,如果死抓不放,不仅在行内招人白眼与排斥,还要面对木头囤积久后掉价的悲剧!

    便在董策大肆发展艺苑的时候,太平道也开始行动了!

    曾经和逍遥宫牵扯的有多少士族,因为分红的账本被烧了,外人无法知道,可是只要有心有能力,查起来真不难,毕竟连秦麒都早知道的事情,正虚子想要弄清楚真不是问题。

    于是乎,正虚子这牛鼻子老道,便用着拜年的借口,厚着脸皮去拜访了许多士族,而这些士族除了忍痛割肉,还能有什么办法?

    指望朝廷?人家国师可是太后跟前的大红人啊!

    直接拒绝?行,今天你爽了,扬眉吐气了,明儿个,你家就等着被百姓泼粪吧!

    而之后,朝廷为了平息百姓的怒火,恐怕下起手来更重啊!

    如果没有太平道,谁也无法阻挡一些人,而这些人,都是那些女儿被绑走的家属,至于他们有多少人,且看桓王手里的几十本连名册内究竟记载多少吧!

    而今不论是太平道,还是桓王与官府这方面,为了让这帮人息怒,只能让你们这些士族破财,否则,这些连名册可就不仅会出现在桓王府,还有可能出现在刺史府,届时,情况将更为糟糕!

    都知道是秋后算账的时刻,没人敢违逆了正虚子的意思,所以眼看着材料疯涨,他们也只有忍痛购买了。

    “这帮商人真是该死,特别是那董策!”刘开勇十分恼怒,因为他本想让两个儿子和董策搞好关系,然后从中赚点钱补贴回来。

    可是,这两个儿子到了艺苑后,却听闻董议郎去了姑苏,这可能吗?以他们的能耐,要查清董策的去向根本不是问题,那也只能算,董策不想见他们。

    “这件事,必然不是他一手谋划的,我想肯定是秦麒指使,否则就凭他一介商人,又怎敢参与到士族间的斗争中。”刘开泽身为金陵府卫军统领,和秦麒是一个管军务,一个管政务,本该携手共为金陵创造繁荣与安定,但往往就是这种关系的人,表面上最和睦,但暗地里却都在恨着对方!

    “二哥所言有理!”刘开勇听后也觉得是秦麒指使董策,否则很难说通,董策怎敢做出此等大胆之事,就不怕他们这些士族对他施压吗?要知道,一个士族要弄死一个商人,那比踩死一只蚂蚁还容易。

    “可事情也不能就这样让他下去,今天咱们已经花了三万贯买材料了,可正虚老道还是不满意,说什么要在南山那边再建几处道观,这老道也真是疯了,他这样做,难道要把北方的道士全部搬过来吗?”

    刘开泽摇头道:“不然,正虚老道想要一次性让太平道坐稳江南,只要等道观全部建成,而后广招弟子,以他们如今在江南的声望,绝对不会缺少信徒,之后有了他们在江南传道,太后要真正插手江南的事情是易如反掌啊!”

    刘开勇顿时豁然开朗,立即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万物皆涨

当今圣上四岁登基,到现在足有十二年,这些年月里,太后把持朝政,掌天下大事,更重用娘家人为官,导致朝堂上殷家说一谁也不敢说二,如此必然惹得许多老臣不满。

    特别是江南一带,这里是黄家的起源,当初宁太祖起义之时,若非当地士族帮助,黄家哪有今天啊!

    虽然之后宁太祖借着桓王之手,向他们亮刀子,血洗了许多士族,不过也都怪这些士族不长眼,自以为是,不是要求封王,便是索要封地,真把黄家的天下当大汉了。

    况且,即便是大汉,都出现韩信这档事,你们没有韩信的本事却敢邀同韩信般的大功,不是找死是什么?

    当然,许多比较低调的士族还是得到了无法想象的好处,这也是为何,江南这片地方没有农家自己的地,因为全都赐给了这些士族。

    故此大家还是感恩戴德的,可如今,太后这样做实在叫人寒心啊!

    特别是先帝,也就是太祖长子,登基不足一年,忽然暴毙,连个后人都没留下,而之后,被先帝器重的三弟本来是最有希望继承大统的,但也不知怎么了,在他从封土赶往京城时,居然失足落河,如今连尸首都还没找到啊!

    而剩下的皇子中,不是人品不好,便是好吃懒做之辈,只想那荣华,而不想那国事,最后选来选去,老臣们都觉得,与其从那些品行不正,好吃懒做的皇子里挑,还不如他们培养出来一个,于是就看中了刚年满四岁的十一子黄瑾头上,而之前的殷贵妃也顺理成章升为太后。

    因为殷家当时只是普通士族,没人把他们当盘菜,这样在国事与小皇帝教育上,还不是任由他们这些老臣说的算。

    可是,也不知什么时候。随着这些老臣走的走,死的死,殷家忽然就势大了!

    而自视和太祖同出一脉的江南人,即便无法在朝堂上将殷家压下去。也绝不能让殷家插足江南之事,否则大宁究竟是黄家说的算,还是你殷家说的算?

    现在太平道突然大举到江南传道,当地士族自然认为是太后指使,若是连江南都被她参透了。谁就能肯定她不会取而代之?让殷家后人当上皇帝?

    某朝篡位自古皆有,殷家现在不敢,那是南方有太多反对他们的势力。

    故此对于董策,一些士族虽然恨,但一些士族却很是赞同,因为他们赚钱了,至于结果会不会让太平道渗透江南,导致江南的百姓向着太后靠拢,可就与他们无关紧要了,毕竟到了现在。谁能阻挡?

    故此现在该着急的不是打压商人,而是对付太平道,而不着急的,基本上都派人参与和风云会!

    材料还在涨,不同的是,百姓已经没有这么在乎了,因为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到了米盐上,虽然现在米价和盐价没有直线往上飙升,不过也涨了两成,因为又是年节。百姓不知道是因为过年而涨,还是被高昂的材料价格拉上来的。

    “已经,木料涨了六倍,石料涨了四倍。布匹涨了两倍,铁石铜矿也涨了七八成……如此下去,恐怕整个江南的物价平均下来,都要翻一翻啊。”孟峰在艺苑戏堂里的舞台上侃侃而谈,而下方,近百名合作商都在细听。

    “现在粮价都准备要翻一翻了。这才只是开春,要等秋收还有大半年,我担心会出乱子啊!”张谡很是担忧的朗声道。

    张谡以前是粮商,因为他的粮食都是从士族手里进的,一切都看别人眼色,故此来到艺苑后,他渐渐把主业挪向了糕点,可不论是粮食还是糕点,对于眼前情况实在都不是好事,粮食涨了或许他能赚的多,可是糕点却无人问津了,故此如今是亏是赚,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额。

    “确实如此,材料涨后,我兰扇坊的生意几乎少了七成,若不是投到材料上的钱赚了不少,妾身可不敢再参与了!”梅娘子轻叹道。

    董策坐在贵宾席上,手里把玩着一个小茶杯,耳朵却在听着合作商们的讨论,许久之后,他忽然道:“现在咱们这一炒,物价铁定飙升的,不过还在控制范围内,而今,我打算把艺苑所有能动用的资金全部投放到外地,不知各位有没有想法?”

    “外地?”众人纷纷侧目,确定看到是董策在说话后,有些人立即低眉思考,有些则面面相聚,一时间还弄不明白董策又要玩什么把戏?

    “董议郎莫不是想把外地的货物运到怎么江南来?”陆可轩皱眉道。

    “没错!”董策点点头,起身走上台上,对着台下近百名的合作商朗声解释道:“如今江南虽只有宁、苏、沪三州物价上涨,但很快涨势会蔓延到杭、扬、徽,乃至更远,故此,咱们要趁着他们那里还没涨价前,把能收刮的全部刮回来,对于出产慢的,可以商定合同,定死价格,至于运回来的商品能不能卖掉,这点大家不用担心,只要肯出点血,我们的回报将是无法估量的!”

    众人既是震惊,又是欣喜,如今他们已经尝到了甜头,自然想继续做大,不过董策说言的出点血又是什么?况且,你说运回来的商品是说卖就卖的吗?那得百姓如同才行啊!

    王福延盯着台上的董策看了半响,忽然出言道:“董议郎,听闻你艺苑不论长短工,工钱都涨了倍许,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我若不给他们涨工钱,他们连饭都吃不上了,又哪来的力气帮我做事啊。”

    董策一句话,便让众人明白所谓的出点血是何意了。

    “董议郎,不知你给伙计涨的工钱,是暂时的还是以后都如此?”一名中年富商皱眉道。

    他们都知道,艺苑的工钱已经很高了,听闻还有什么奖金制度,导致连一个戏堂里打杂的人,其月钱也堪比一些能工巧匠啊!

    这让许多人眼红,更多的人是想往艺苑钻,但艺苑招人的标准不是有点高,而是非常高,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而今,董策居然说又涨了,而且还是翻倍的涨,这样一来,他们手底下的伙计工匠会怎么想?


第二百一十五章 无法阻挡的趋势

董策神色如常,丝毫也没有掩饰的说道:“咱们金陵之前普通长工月钱平均是一贯六百文,比起周边县里高了四成,已经算很多了,而我艺苑,初时是平均两贯,而今半年过来平均涨了五百文,现在一番,正好五贯!”

    “哗!”台下众人集合哗然,顿时便吵嚷起来。

    五贯什么感念,就从现在因为涨势之风的到来,一个馒头两文钱来算,可是两千五百个馒头,而卖馒头的小贩一天也卖不到一百个,用张谡的算法,也就是说,这些小贩如今一个月能有最多两贯的收入,少则或许一贯也不到,这还是物价上涨的情况,若是以前,一个月能赚七八百文已是谢天谢地了。

    而用这小贩和艺苑的普通长工相比,恐怕,小贩杀人的心都有了!

    “董议郎,您这样未免有些欠缺考虑了!”张谡算先不满的出言道。

    “是啊,你把工钱涨了如此高,叫我等如何对待手底下那些人啊?”

    面对合作商的质问,董策从容不迫,淡笑道:“可即便如此,他们的工钱对于如今的金陵物价而言,和以前有何不同?”

    一番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

    “现在是大家该出血的时候了,放心,你们给伙计涨了工钱后,绝不会亏半分,反而是要稳定局势的比要措施,否则,没人肯为你们做事,而你们将会被淘汰!”

    一些商人傻眼了,但他们没有继续和董策争论,而是在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