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790章

大明武夫-第790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从前的体面谁还理会,惹火了,抽生死签送你去辽东抗金,那就是九死一生的活计,你还不能不去。

姚七的本管千户颇有身家,倾尽所有的银子撒出去,总算可以留在皮岛不动,但也仅仅买个不动而已,除了家人之外的丁壮全要归东江镇调配统辖,姚七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成了东江镇的兵丁。

眼看就要抽签去辽东送死的时候,皮岛却来了许多大船,说是要用粮食和皮岛要紧的物资换取人口,尽管大伙都不知道对方为什么要做这个生意,可姚七却知道自己的千户老爷一家成了最先走的一百户,而且姚七还知道为了先走,千户老爷把自己那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了毛帅身边的一位亲卫。

就在这次船来之后,派去辽东那边送死的差事少了很多,大都是在鸭绿江一线活动,而且毛帅的亲卫和部众整日里在皮岛和东江镇各处点检,将身有武技、经历过沙场的人挑选出来,姚七这样只干过农活的角色都被甩了出来。

姚七也不知道这突然的安排是为了什么,但他只有照做的份,第二次更多大船来到,姚七就被送上了船,上船之后说是要被带到大明那边,这突如其来的好运气让姚七都蒙了,难道就这么离开这皮岛的凶险死地,直接去大明太平世界?

在船上直接就要签下死契,要为一个叫赵进的大地主劳作二十年,不签这个死契,那就直接从船上丢下海去,姚七倒是没什么所谓的画押签了,在辽东本就是做这个出身,去关内太平地做好歹赚个安生,而且他做惯了长工的,听这死契的条件,比和本管千户签的那个要有良心太多。

而且谁敢不签,不说那船上的水手凶神恶煞的样子,押船的那些青壮一看就知道是见过血的厮杀汉,这等杀气,姚七在东江镇都没见过太多人有,皮岛那边上船的有人觉得不服,想要讲什么王法,直接被长矛戳了几个血窟窿,丢海里去喂鱼了。

就有一件事姚七糊涂着,本管千户全家应该都去投奔北直隶的有钱亲戚,怎么他儿子这次还跟船回来,还吆喝着讲去那边种地有这样那样的好处,能过上什么样的好日子。

姚七他们这船的人在山东登州府上岸,上岸之后就有人过来接,虽说看守的严密,而且同样凶悍气质,可可这陆上和海上不同,那时人在船中,茫茫大海,想逃都无处可逃,可现在是大明山东地界,去那里不是去?大家在辽镇都是良民百姓,凭什么签了死契给人做牛做马一辈子,再说了,登州府这边那么多过来的辽镇军民,乡亲们彼此照应比什么都好。

胆子小的,带着家眷的,在辽镇也没什么指望的,都是听天由命,在关内本来就没有什么指望依靠,从兵灾沙场好不容易逃出来,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处所就不错了,而且他们和姚七想的差不多,这个东家给出的条件可比辽东那些大明将主要实惠多了,心里还存着分指望。

而胆大的,在辽镇还有几分真假体面的,孤身一人的兵痞,自然不愿意这么认命,三五成群的暗自勾连议论,只是打算着怎么逃出去,还有人想着直接杀了带队领队的人,拿了他们的兵器财物再走,大家还彼此打气,说现在是大明王法地界,他们未必敢动手杀人,咱们怕什么?

最开始闹了两次,而且就是在靠近城池的地方,不要说城头守军登高望远,就是站在城门边的守卒也可以把一切看得清楚,但押送他们的徐州人就是敢动手见血,朴刀长矛砍杀戳刺,鲜血飞溅,惨叫连连,一帮见势不好的辽民只是扯着嗓子吆喝说杀人了,但山东这些城池的守卒军民只做不见,甚至有逃到城门处又被本地军民拿着兵器逼回来的。

吃了几次亏之后,闹是不敢闹了,只是想着跑,这倒是能跑得了,临跑前还笑话那些不能跑的,说我们去过好日子了,你们去那边庄子做牛做马,到时候哭都哭不出来。

姚七也不在意,他在皮岛的时候总听人说登州府城这边全是辽东军民,大家彼此照应,就和在辽镇一样过日子,可上岸之后,也走过登州府城池附近,却没见过什么辽民百姓,而且山东百姓看他们的眼光很不善,就和当年他们看鞑子的眼神一样。

第1130章谁这么大胆子

就这么在东昌府短暂停留,然后跟着运输商货的车队来到济宁,再一路向西走,姚七不知道自己去往那里,他甚至还想要这么永远不停的走下去,但终于停下了,姚七觉得已经向西走了很久。

从辽东一路过来,同行的很多同伴不断的半路离开,少部分是逃走了,更多的是留在沿路的各个田庄内,姚七被命令停下安置的时候,队伍里面人已经很少了。

姚七留下的这个田庄很简陋,很多人住的都是临时搭建的窝棚,姚七也要自己动手搭建,听庄子里其他人讲,这庄子原来是南边田大户的庄子,刚买下不久换了主人,说是徐州那边的什么赵大老爷,姚七也终于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是青州府莒州附近。

这田庄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地带,和沂水相邻,距离蒙水也不远,姚七对农活很熟悉,他能看出来这块地方似乎撂荒了很久,这让他觉得纳闷,这可是靠着河流的水浇地,收成肯定不会差的,怎么还能撂荒,难道人都死绝了吗?

在这田庄内的长工佃户也有附近州县出身的,他们知道这边的底细,姚七从他们口中得知,这田地上原来的主家和佃户还真是死光了,那几年闹灾,先是种田的农户们流亡逃散,田主本来趁机吃了不少田地,可没等到发财那天,就被辽饷逼的倾家荡产,再后来更大一家拿下这些田地,结果还没等招满种地的佃户,这边就起了乱子,田主家被流民攻破了围子,全家灭门。

而且这边田地还有一桩坏处,那就是不能从蒙水和沂水两条附近的河流那边引水,只能靠天吃饭,这让姚七惊讶的很,这是什么事情,靠近河流的田地居然是旱田,还要靠天吃饭,那还讲什么收成,一有波折就要饿肚子,那些山东本地人说起这个也是一肚子气,说山东不少地方都有这规矩,官府盯得很严,说这水要保着运河,不许大家引水灌溉,连打井都要偷偷进行,被发现了就要填埋堵死,还要抓人下狱。

这等从未听过的稀罕事让姚七目瞪口呆,不过现在似乎没这个在意了,他们这些被安置过来的辽民每日最主要的劳务就是挖掘沟渠引水,难道现在就不怕官府了?

“……眼下这山东地面,谁敢管赵大老爷赵天王的事情……”对他这个问题,本地人很不屑的回答。

只要保证灌溉,山东这边可以种两季庄稼,农具种子什么的都是齐备,而且每日里吃杂粮饭能吃饱,腌菜也能管饱,这让姚七劲头很高,他大概算了算在船上画押签下的那个死契的条件,田地只要有收成的话,肯定能过上好日子,来这边真是来对了。

在这沂水附近的田庄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姚七总有种莫名的感觉,这里和辽镇的屯堡村寨很像,可又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辽镇每一处屯堡村寨其实都和千户所百户所对应,每一处都有专职的军兵,这边也是如此,他所在的田庄就有一百余名团练。

不过他在辽东时候所见的军兵都是样子货,大部分平时就是种地养牲口的农户,少部分懂点武技却没上过阵,就是帮着将主们收租子撑场面,而这田庄里的一百多团练则显得杀气森森,尽管也干活忙碌,可却更加干练精悍。

在辽东时候的那些亲卫军兵,练武演武时候都是好看的紧,刀光闪闪,翻滚跳跃,而这田庄内的团练们就是站队步操,齐步走,整齐动作,也看不出什么武技来,姚七也不知道这个到底有没有用处,可看了就是让人觉得放心不少。

姚七刚到这边的时候,田庄的第一季庄稼已经播种下去,但因为引水灌溉的沟渠还没有挖好,水浇不够,收成也指望不了太多,但第二茬庄稼播种下去时候,沟渠已经挖的差不多,庄稼水足够了,收成就不会差,种这一茬庄稼姚七也参与了,他对来年的收获满怀期待,从记事时起到现在,姚七还是第一次这么满心希望,觉得日子会越来越好。

除了日子过得安定,过得满怀希望之外,还有别的原因让姚七觉得自己选择对了,在半路上逃走的那些同伴,居然有人被重新安置到田庄这边,彼此当初逃离时候的志气满满,此刻的他们憔悴狼狈,神情中有抑制不住的惶恐和颓废。

这些人都不愿提起逃亡后的经过,有人身上脸上带着明显的伤痕,有人最初在田庄的几晚根本睡不着,好像惊弓之鸟,稍有动静就从床铺上跳起来,也有人神情阴郁,一句话都不愿意多说。

但偶尔的聊天中姚七还是知道了些信息,逃出去的人很多都死了,能来到这边的人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下一支路过的难民队伍,答应了很苛刻的条件才被接纳,他们宁可做牛做马一辈子,也不愿意在山东逃亡。

“咱们辽东好歹地广人稀,从鞑子手里逃出来,想被抓住也能熬几天,可在这山东地方上,村寨防我们好像防贼,想要讨口水喝,一露出这辽东口音,立刻被群起追杀,难道咱们辽民就不是大明百姓?”

来到这田庄他们也知道了原因,登州府招募辽东逃兵补充山东官军,为求方便指挥,能最快的形成战力,单设了若干全是辽镇兵丁的营头,不过在辽镇时候这些人就没什么约束,兵败来到山东,大多数是光棍一根,没有牵挂,做事也就肆无忌惮了,居然乔装打扮去洗掠四下村寨。

山东官军军纪虽然一般,可在登州府莱州府还有几分收敛,但辽镇败兵组成的营头则是无所顾忌,偏生登莱两府的百姓一开始没什么防备,这就吃了大亏,甚至有几处全村鸡犬不留的,侥幸活下来的人去城内告状,官府说要严办,但辽兵营头却聚众鼓噪,大有如果抓人,那就立刻火并哄乱的意思,结果山东总兵和登莱道这边合计之后,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来了个顾全大局。

这么一来,地方上顿时大哗,辽兵营头则是肆无忌惮,村寨开始严防死守,同时对辽东口音的人极为仇视,先前也有小股辽东败兵假作求水投宿,混进村寨内里应外合,所以这逃亡的辽东军民只会被当做探子,也不去扭送官府,直接动私刑处置,至于落单的辽镇兵丁那就更惨,对于这个,官差同样不敢管,本地士绅豪强同样不好惹。

在这样的局面下,那些自以为逃出来的皮岛军民又有什么好下场,许多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死在登莱两府的乡野之中。

看到他们这些人的惨状和下场,姚七更加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这边官府不敢管,豪强们又都是低头,主家开出来的条件又是宽宏,天底下哪还有比这个还好的地方,姚七愈发用心勤力的伺候庄稼,对这一茬的收成极为期待,因为这是从小到大,第一次有这么多收成能属于自己。

可就要眼见着要进入十月,在田庄周围有来历不明的人物游动,甚至还有骑马人远远观看,对这样的人,姚七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判断,这是马贼匪盗一流的人物,别看辽镇是军镇,可到处流窜的马贼,占山为王的土匪都是不少。

姚七记得每次马贼大队出现,自己所在那个屯堡总是要关闭大门,严防死守,往往还要给对方一笔好处才能打发了,有年轻气盛的人物想要出去硬碰硬,却被千户大骂了回来,说这些马贼可不是简单人物,有辽镇自己的逃兵,有北边的蒙古人,也有边墙外的女真流民,勇猛无比,咱们怎么可能打得过,就连大帅的亲卫都奈何不得他们。

没想到这山东太平地面也有这样的营生,姚七就不明白,官府和豪强都低头了,怎么这响马盗匪还这么不知死活的凑上来,这不应该啊,要知道,辽镇的几伙大马贼绺子,隐约间有传说,说他们实际上是几位副将参将在背后撑着,谁在背后给山东的匪盗撑腰?官府豪强都低头了,谁还敢策动起来。

?姚七很快就发现纳闷的不仅是自己,管着田庄的新旧管事和团练连正也都是错愕非常。

“……我们家大爷二爷在的时候,三山五岳的都要给个面子,真要缺钱缺粮了只要派人去沂州那边打个招呼,多多少少也要给点,可谁要是动手强抢,大爷、二爷那边肯定要和他们不死不休,官面和江湖上都豁出银子和面子去,现在各处杆子绺子的应该没什么变动,这规矩他们应该懂,再说了,进爷的名头可比我们大爷二爷威风太多,眼下山东地面谁有这么大的胆子……”这是田家庄头的言语,在沂州和青州府交界区域,田家派出了很多经验丰富的家人协助赵字营的动作。

“谁还敢这么大胆子?”赵字营派来的管事和团练连正只有这么一个疑问。

第1131章这里不是徐州

如果是淮安北区的田庄村寨,那么外面都有完整的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