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894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894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一个世家之说,不怕死人,家族有的是子弟,只要一脉尚存,就能东山再起,怕就是连宗祠都保不住,世家传承的就是老祖宗的文学和精神,如果连老祖宗的灵位都保不住,拿着世家将会是耻辱。

  一旦到了这一步,这是世家不死不休的之仇。

  “天下世家寒心?我们大吴还真不怕,战国五年四月,金陵城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当时江东世家,纠结十余家族,以魏家虞家为首,妄图上乱造反,最后被当今陛下杀了血流成河,而其中以会稽虞家为首,有五个百年传承的大世家,在九族之内的子弟都论罪,宗祠被焚,连根拔起!”

  李涅仿佛在阐述,一字一言。杀意从天,也仿佛是在威胁:“我们既然能做出来一次焚宗祠灭族之事,就能做第二次,大吴朝之下,在我的心中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朝廷大义更重要,朝廷要杀的人。谁也保不住,朝廷要烧的东西,谁也留不下!”

  “李大都督,你说了这么多,无法就是想让我胆怯,我是怕你了,你想我如何做?”

  荀湛吞咽了一口唾沫,目光愤然而赤红,咬牙切齿的问道。

  他的确怕了。

  他不怕死。但是他怕死了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今日我见你的目的,从一开始,我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李涅松了一口气,微笑而平静的说道:“我想你为大吴朝效命,是真心实意的效命,这对你,对荀氏,对大吴。其中都是一件好事,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荀湛目光微眯。重复的问道。

  “仅此而已!”

  李涅很坚定的点头。

  “空口白牙,我如今就是拍着胸口,想你发誓说我荀湛愿意为大吴朝效命,至死不渝,恐怕你也不相信吧!”荀湛深呼吸一口气,平静的问道:“你想让我做点什么。可是直说!”

  他知道这事情没这么简单。

  李涅铺垫了这么多,又是唬,又是威胁,连带恐吓的,为了就是让自己归心吗?不见得。这其中必然有事情是让自己去做的,而且很重要,鉴于当今冀州局势,他已经猜到几分了。

  “荀先生果然是聪明之人!”李涅没有否认,他点头说道:“清河郡太守张南,曾是你麾下部将,三天时间,他需要易帜投诚东吴,你若是做到了,我就相信你!”

  “若是做不到呢?”

  “那就是你不用心!”

  李涅很坦然的道:“一个不愿意用心来卫我大吴之人,就算强行让你投诚了,也只是人在东吴心在魏,自然留你不得!”

  “若是成了呢?”荀湛再问。

  “那也简单,你既然表了忠心,我大吴定当论功行赏,冀州总督府,副总督兼任总督长史的位置,就是你的!”李涅很直接的道:“日后你就是我们大吴自己,荀氏也是大吴战旗之下的家族,除非你们意图叛变,就算我李涅有心想要动你们荀家,也做不到,大吴朝法治天下,凡事大吴子民,都要依法行事,从来不行连坐之法!”

  “又是威逼,又是利诱,我要是在不知情识趣,岂不是给脸不要脸,荀湛自今日开始,愿效命大吴朝廷!”

  荀湛也是一个干脆的人,既然有了决定,他绝不扭扭捏捏,直接站起来躬身行礼。

  “哈哈!”

  李涅笑了,站起来,伸手向着门外做出了一个请的姿势:“我听到了,但是我还没见到实际的行动!”

  “给我两天时间,我一定会给你见到的满意答案!”

  荀湛直接转身,离开了厢房,背影萧瑟,大有一股壮志凌云的气势。

  “大都督,他的话能相信吗?”

  一直在厢房外面候着的崔州平走进来,低声问道:“会不会弄巧成拙,要是把他放出邺城,他相助清河郡,岂不是让我们得不偿失!”

  “做大事情,总要冒点危险,这点信任都不给他,何以让他归心大吴,他不是说了吗?在两天之内,必有一个答案,我们就等着看好了!”

  李涅平静的说道。

  “可冀州总督府副总督兼任总督府长史的位置,可不是随便便可胜任的,这需要内阁任命,就算他投诚了,也不过是一介降臣,大都督会不会太看得起他了!”

  “他值得这个位置!”

  李涅知道明白崔州平的小心思,他看着崔州平,微笑的说道:“州平,在冀州之地,我们大吴朝想要稳定下来,就需要一个有威望,也有能力的人来安抚民心,他就是那一个最合适的人,而冀州总督可是内阁次辅朱治,他可是一个军方出身,铁腕之辈,荀湛想要以副职欺正位,恐怕也难,而且在总督之下有四个副督,他是其中之一,你也是,我已经上奏朝廷,让内阁加封你为冀州总督府副总督兼任总督府主簿的位置!”

  “大都督,可我是锦衣卫?”

  崔州平一惊,连忙说道。

  “冀州易帜之事,你做的很好,以你之功力,留在锦衣卫发展已经是有些没有多少潜力了,而且你也不合适锦衣卫的风格!”

  李涅拍拍他肩膀,这一次他的表现很不错,上达天听,他知道锦衣卫其实早晚都留不下这个人才的,所以很大方,勉励的说道:“内阁方面已经看到了你的才能,所以他们亲自想本都督要人,这点面子我还是要给的,最重要我也不想耽搁你的前程,你为锦衣卫鞍前马后,忍辱负重多年,我能做的就是送你一程,在内阁发展,你会现在更有前途!”

  “谢谢大都督成全!”

  崔州平闻言,看着李涅真诚的神色,心中有些感动,目光之中氤氲感激的泪水。

  委身锦衣卫,实属无奈。

  能光明正大的为朝廷官吏,风光无限,光宗耀祖,他自然不想去做见不得光的锦衣卫暗子。

  只是当年他初出茅庐的时候,仅凭一点鹿门山书院的名气,根本不足让吴朝器重而提拔所用,他本有野心,自然不愿意一小步一小步的来。

  富贵险中求。

  所以他才做的锦衣卫埋在了曹丕身边的一个暗子。

  如今冀州易帜一事,只要成功了,他作为主导,自然而然也算是功成名就,有了这个名气,他当然也想要光明正大的成为大吴朝有品阶,有声威的官吏。

  封侯拜相,上朝入阁,这才是大吴战旗之下,一个读书人的野望。

  ps。 5。15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冀州易帜 续四

  明天就是515,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战国九年,七月十日,冀州邺城的魏军在刺史崔州平所率领之下,改头换面,易帜东吴,同时以冀州刺史府之名,下令各郡易帜。

  整个冀州震动。

  但是当前冀州的局势本就是一个松弛的乱局,各郡大有自治之势,所以不尊刺史府之命令大有所在,面对这种情势,各郡并没有第一个表态,只是保持一个观望态度。

  因为他们的心中都很清楚,如果仅仅只是邺城易帜东吴,并不足以主导整个冀州的大势,魏朝统领冀州也有数年,虽说因为曹丕擅权,导致各方离心。

  毕竟他们对于魏朝多少还是有点耐心的,所以各郡迅速征召郡内的青壮郡兵,谨防死守,沉默等待,他们知道自己挡不住吴军,但是拖延时间还是可以的。

  七月十一日,对着邺城的易帜,巨鹿郡的郡守府也通发出了一则冀州公文,黑山军统帅,自代巨鹿郡守的孙辅,率巨鹿子弟兵,追随邺城脚步,易帜东吴。

  在这个消息一传开,影响力很大,迅速加强冀州易帜东吴的一个态势。

  魏郡和巨鹿郡是冀州人口最为集中的郡域,在他们同时的表态之下,基本上已经主宰冀州的半壁疆土,冀州各郡的郡守顿时是人心惶惶。

  他们的心中都很清楚一点,那就是一旦东吴出兵横扫,他们如今仅凭麾下那些不重要的青壮郡兵,根本挡不住吴军的强悍,但是如果让他们就这么率众投诚东吴,他们始终又有些不甘心。

  所以他们选择拖时间。

  无论是昔日的晋国旧臣,但是魏朝任命的忠臣,这个时候。他们也只有拖时间了,保持冀州这个僵持的局势,然后在等待这魏朝的出兵。

  他们相信,魏朝不会就这么容易的把冀州拱手让出。只要魏军北上,他们还有机会反击。

  然而……

  冀州这个有些僵持的局势并没有维持多久,甚至是没有能撑到消息传回魏朝都城雒阳,就已经被无情的给打破了。

  在两天之后,七月十三日。

  清河郡。郡守张南,这一个所有人几乎都认为会是最顽固抵抗易帜的魏朝臣子,在突然之间,举东吴旗帜响应邺城之势,举全郡之兵而易帜东吴。

  这个消息第一时间传回邺城,在邺城方面有意宣扬之下,很快就让各郡的探子给传回去。

  冀州本来僵持的局势在这一瞬间,立刻被攻破,各郡变得一片慌乱起来,有了一个开头。法不责众就不存在了,僵局被打破,谁也不想成为杀鸡儆猴之中的那个鸡,人人自危。

  “张南为什么会突然易帜?”

  “这会不会是邺城营造出来的一个假消息呢!”

  “清河郡毗邻魏郡,位于东侧,少战乱,人口不少,他张南麾下兵马征召青壮郡兵也有数千,就算吴军强行攻入,也最少能支持半个月以上。他突然投诚,必有原因!”

  “去打听清楚,为什么张南会投诚东吴!”

  “我们恐怕不能等了!”

  “张南投诚,打破冀州局势。一旦东吴在冀州站稳看他们的脚步,我们的不表态就是他们眼中的逆贼,到时候恐怕就要刀斧加身!”

  “……”

  张南的突然易帜东吴,一举打破整个冀州僵局,他仿佛就是一个方向标,让各郡的郡守沉不住气了。

  当然这还不是造成冀州彻底易帜东吴的消息。

  有人还在坚持。

  但是接下来的变故就让他们彻底的缴械投降。乖乖的在城头插上了一面面东吴的战旗,开城迎接东吴官吏。

  在七月十四日的夜晚。

  冀州河间郡的一个大族本地豪强孟氏一族的族长,前袁绍部将,在晋国覆灭之后,心灰意冷放弃官职赋闲在家的孟岱,突然率领千余子弟兵,夜袭郡守府。

  孟岱亲自斩杀郡守夏侯楙,然后率众起义,领兵北上,直接打开河间郡大门,迎接北面的吴军南下。

  这个消息彻底的引爆了本来还有些僵持的冀州局势。

  “大势如此,挡不住了!”

  “立刻派人想邺城表忠,传我命令,我郡所有城池,必须插上大吴战旗!”

  “非我不忠,只是独木难撑,通报邺城,我等愿拥护邺城的易帜!”

  随后的三天时间,渤海郡,安平郡,中山郡,这三个郡的太守府和本地的世家豪强纷纷的开始先后向邺城俯首,顽强抵挡了被内部清理,然后顺从天意,举全郡易帜东吴。

  至七月十七日的下午,在整个冀州之中,唯有赵郡太守的吕常和常山的太守阎柔之外,其他皆入大吴战旗之下,他们两人明显对曹魏很有希望,手中握着不少征召之青壮,对抗邺城的易帜。

  但是整个冀州,已经有将近四分之三的城池都插满了大吴战旗。

  大局已定!

  如今谁也挡不住这个势头,哪怕这个时候魏军北上,恐怕也已经是无济于事,他们顶多就只是输不起,和吴军之间打一场泄愤的友谊战而已。

  ……

  邺城,自然一片喜庆。

  “荀湛这一次可教了一份超水平的答卷,他不仅仅是说服了张南易帜,还亲自北上河间,请出了孟岱,为易帜增添一把大火,奠定局势!”

  李涅看着手中冀州各方汇聚而来的消息,嘴角扬起了一抹笑容:“孟岱此人也不错,河间郡的郡守夏侯楙可是夏侯惇的儿子,他能斩杀此人,足以表明忠心,此人可用!”

  孟岱自然不是无缘无故出山相助,他是受到了荀湛的亲自说服邀请,才领家族子弟,拿下河间,易帜东吴。

  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一点,他们启用荀湛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在冀州。他的威望和震慑力,能做到很多大吴朝做不到的事情。

  “大都督,如今祖茂将军亲自率领兵马南下,先锋兵力已经推进巨鹿。逼近赵郡和常山,大局已定!”

  崔州平有些压抑不住自己的兴奋:“冀州是我们大吴的疆土了!”

  这事情成了,他可是首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