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120章

庚子猎国-第120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跃骄傲地说道:“然也。”

    “将军危险。”孟连明大惊失色道。  []

  第193章 曹跃的最后退路

(    “孟先生何以危言耸听?”曹跃皱着眉头惊呼道,他招手示意丛晨组织练军分配军官等,随后请孟连明随自己进入石桥军营的议事厅小厅请教一二,幕僚长王宇随同左右△为幕僚长,王宇非常尽职尽责,但王宇毕竟年纪尚轻,很多事情不如孟连明这种多年师爷看得许久老辣。当然,正因为王宇年轻,所以他做事天马行空肆无忌惮,和曹跃配合起来更加相得益彰。曹跃并非那种不知轻重的人,很多老人尽管老持守旧,但经验丰富,全局观更强,即便是一辈子做师爷的孟连明也有其过人之处。

    三人坐定之后,王宇给大家都倒了一碗醒酒茶。

    孟连明接连喝了几口茶,解一解昨日的酒,人老了酒量也不行了,才问道:“曹将军,我不懂兵事,刚刚只看到仿似无边无际的兵勇,怕是有三万人了吧?”

    “将近两万,未满两万。”王宇在一旁叹了口气道。

    “勇营编制三千,将军却有两万人马……再加上此次连升四级,怕是有人坐不住了。”孟连明苦笑道。

    “先生什么意思,请明示与我,坐不住了是什么意思?”曹跃恭敬地问道。

    孟连明道:“将军每月战报都呈送到总督府内,将军在甘肃擅自扩军虽然实属无奈之举,权宜之计,朝廷上下无人多说几句。然甘肃之乱已平,将军理应将收编部队遣散回乡,而非一直留在身旁,免得让人认为将军拥兵自重。”

    曹跃不动声色说:“遣散部队不可行,这些人回乡无事可做,岂不再次叛乱?甘肃之乱刚刚平息,莫非再出战乱不成?”

    孟连明直言道:“西北平定之后,朝廷何须供养两万大军,将军抓着兵权不放只能被人弹劾拥兵自重而已,心有异端而已。”

    “我明白了,我明白先生的意思了。其实先生是提醒将军,您可以继续掌兵,只需再次平叛西北战乱。”王宇在一旁忽然大笑道,“拥兵自重不如养匪自重,孟先生妙计,妙计啊。还是孟师爷老谋深算,老谋深算!学生佩服,学生非常之佩服。”

    孟连明哭笑不得,道:“我的意思是……不是这个意思。”

    曹跃摆了一下手说道:“我明白先生的意思,先生是警告我,这次招安甘肃叛军,乃是我擅自做主,并未经过朝廷允许。但权宜之计朝廷未必会计较,只是天下平和之后,这几万大军继续保留,即便总督大人特许,但朝廷未必会出这么多军饷给我。而且定然有人心生嫉妒,给我用阴招,耍计谋暗害与我,甚至明升暗降把我调到其他地方再给我一些颜色看看。”

    孟连明捋着白胡子点了点头,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着担忧道:“将军,不得不防,将军连升四级,震惊朝野,着实比那连升三级的张好古还令人羡艳。朝廷多小人,善嫉者比比皆是。将军之于西北,已然极为重要,且即便将军远在边陲,也已经被搅入了朝廷之斗,天下间哪有安乐之地,将军玩玩小心才是,不可给人抓住把柄。”

    王宇在一旁补充说道:“尤其是将军作为汉将,手握如此之多军队。不过抬籍之后,朝廷对将军的一切怀疑都会取消了。”

    曹跃瞪了他一眼,这厮时时刻刻不忘让自己入籍,免得他受累多想。

    王宇道:“将军若是裁军,当下便是好机会。”

    曹跃立即说道:“绝不可能,这些兄弟或陪我平定甘肃之乱,或远离家乡随我征战,我岂能抛弃他们?不可能,绝无可能。有小人嫉妒又如何?我便是自削四足,该嫉妒我的人还是要嫉妒,想害我的人还是要害我。打铁还需自身硬,若是我一身骨头,便是有人想害我也不敢动手。”

    孟连明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将军还是小心为妙,将军此刻越是高调,将来越是有许多人要看你出丑。”

    曹跃冷笑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就算是我想低调,可是现在能低调得起来吗?”他深吸一口气,满不在乎地说:“现在我连升四级,已经火得一塌糊涂,有人想收拾收拾我,我就要让他们看看,西北没了我不行。没有我的西北,一个月内战火连天,有了我的西北,天下安宁。”

    王宇和孟连明苦笑起来,他们认为曹跃是过于嚣张和自我膨胀了,此时的曹跃已经目空一切,恐怕他们的苦劝反倒起到相反的作用。

    但曹跃心中的顾忌却和他们想的不一样,他不可能为所谓的安全,放弃自己的军队。当孙子当奴才都能忍,甚至把家属押在京城做人质也能忍,唯独不能碰属于他的军权。曹跃的这一点倒是和慈禧太后颇为相似,此时的帝党和后党斗得正欢,但慈禧尚未动用军队。而后因光绪听了康有为的建议伸手军权,把文斗变成了武斗,犯了慈禧的禁忌,慈禧才将光绪囚禁于瀛台。

    同样的道理,军权也是曹跃的禁忌,大凡掌权者,最不能容忍的及时被號夺了兵权,无兵权者便如板上鱼肉,任人宰割。王宇和孟连明见劝阻不了曹跃裁军,便不再劝阻了,孟连明将陶模的话传到之后,便先行回去。曹跃拿出银子给孟师爷,孟连明摆手拒绝,说自己现在不缺银子。曹跃说我欠孟师爷一个人情,将来孟师爷若有求于我,我必然努力帮助,孟连明笑着告辞。

    孟连明走后,曹跃立即进行军队重振整编,三日三夜几乎不休息,终于将军队整编完成。

    如今曹跃的军队人员却早就超过了朝廷规定的数倍,除了从西北甘肃带来的一万三千军士外,他在石桥军营尚有五千新军,在灞桥军营有五百新军,在安西府有一千羌兵,全军总人数为一万九千五百人,这还不算巡防营的一千人。

    曹跃随后将其这些部队整编为六团六营,分别是步兵一团(郝豹子)、步兵二团(保连齐)、步兵三团(戴建龙)、步兵四团(聂嘉)、骑兵一团(马福寿)骑兵二团(陈刚)、炮兵营(李亮)、辎重营(高文龙)、守备营(聂嘉)、工兵营(苏雨生)、亲兵营(康成)、羌兵营(摩恪达)。

    其中步兵团分三个营一个火力连一个辎重连,每营六百人,总计两千人。

    骑兵团分四个营,一个步兵营五百人,其中包括三个战营和一个辎重营,原因是骑兵战马需要携带大量草料。

    至于六个混成营队中,炮兵营一千人(八门俄制87毫米骑兵炮),辎重营两千人,守备营两千人,工兵营一千人,亲兵营五百人,羌兵营一千人,血军全军总计一万九千五百人整。

    随后曹跃决定将步兵三团,步兵四团,骑兵二团,工兵营,炮兵营,守备营,辎重营留在石桥军营驻防,将步兵一团、步兵二团、骑兵一团驻防灞桥军营。

    这两所军营一个在西安城以东,一个在西安城以西,名曰保护西安城的安全,实则将西安城包围了起来,一旦城中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兵临城下不日便可攻克。

    如今曹跃有四处大本营,分别是石桥军营,灞桥军营,西安巡防营大本营,而最后一处大本营便是河西走廊咽喉甘肃省安西府瓜州羌兵营。

    瓜州是曹跃的后手,如果有朝一日朝廷和他翻脸,那么安西府就是 。。。   [,!]
(他的退路和老巢了。安西府地处西域要塞,曹跃割据安西府后,向西进入新疆可以驱赶走饶应祺占据新疆,向南进入青海,先于西宁的马家军将青海收入囊中,再向北发展震慑蒙西各部,最后扼守住河西走廊,那时候清廷只能招安。

    退一万步来说,自己最差也要做第二个徐天昊,总不会引颈就戮效忠满清皇帝。所以,安西府瓜州羌人营的存在对曹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退路,占据了安西府,他就拥有了最后的堡垒。

    当然,曹跃自然是不希望发生这种极端情况,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功勋和声望,若真要占山为王割西部而独立,怕是极有可能走钢丝被外国利用,继而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对于熟悉历史的曹跃而言,即便他占据西域地区,将来也有可能趁着庚子国变或者辛亥革命进军中原,可却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良机,只能依附于袁世凯了。

    随后曹跃决定只带亲兵营五百军士进西安城,暂住在西安巡防营大营里,八大处也搬到巡防营里。

    一来因为那西安巡防营原本可以驻扎八千人,地方宽敞,二来曹跃将指挥部搬进巡防营之后便于控制巡防营,三来西安城作为西北重镇和中心,一切行事都比较方便。西安城除了满城里两千八旗豆腐兵外,便是曹跃的五百亲兵和巡防营一千守城兵,另外还有西安府府尹的捕快们,其中最有战斗力的当属曹跃的五百亲兵。所以五百能征善战的亲兵即随时保护曹跃的安全,又避免带兵过多引起内城里旗人将军的不安和不快。  []

  第194章 三杯酒

(    经过孟连明的提醒,曹跃也发觉得自己处境危险,连皇上和慈禧太后都要拉略己,远在西北的他已经重要到足以影响到朝廷,而往往正是这种情况最是危险。狡兔死走狗烹,曹跃如今便是双方都在争取的走狗,他太需要力量保护自己。

    曹跃知道在这个月,清廷在国际上丢了大脸,山东省胶州湾被德国强占。而曹跃平叛甘肃并抓捕俄国战俘,成为了朝廷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业绩,如果自己带着俄国战俘抵达京师之后,恐怕到那时候自己也到了人生顶峰,同时辉煌也走到了尽头。

    甚至曹跃都能想象出不下几种将自己明升暗降的方式来,例如再升他做兵部侍郎,官又升了,但兵权没了。所以曹跃迫切地需要让自己强大,更强大,强大到别人不敢对他指手画脚,强大到朝廷只能收买他而无法谋害他。因此接下来曹跃不但不会解散士兵,反而会继续扩军,让朝廷意识到他的影响力已经远超朝廷的估计。

    为此,他让杜文辉发给陕北、陕中、陕南和甘肃的所有民团出英雄帖,十天之后他将在灞桥召开西北民团武装会议,商讨将来西北各省的安全问题。曹跃对杜文德说:“这件事搞砸了,你就提头来见我。”

    随后曹跃率领亲兵营、步兵一团、步兵二团和骑兵一团,从咸阳县石桥军营出发,押送着八百俄国战俘,一路耀武扬威地来到西安城。尽管他们穿着破衣烂衫的战袍,顶着风雪,但他们充满着杀气和战胜者的荣誉,精神饱满充满着自信。他们是曹跃的军队,他们被人称为血军,他们为朝廷立功,他们是英雄。

    此时的西安城为了迎接西征大军的胜利归来,全城张灯结彩,百姓们也纷纷伸长了脖子看过去,看看曹跃曹二郎到底长什么样。

    如果说一年前的曹跃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猛将,现在的曹跃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冠军侯,一个帅才。

    三秦大地三百年前出了一个李自成,三百年又后出了一个曹二郎,这是咱们陕西人的骄傲。

    有时候以讹传讹甚至远甚于真实,曹跃两千骑兵平甘肃叛乱,带回来一万三千人,被传着传着说成了两千铁骑西征,带回二十万血军班师回朝。

    曹跃回望了一眼这一支破衣喽嗖的大军,心中却充满着信心。当然他心里明白,这些士兵归顺的不是他曹跃,而是他曹跃背后的朝廷,宁夏降兵和安西降兵为什么要追随曹跃,还不是因为曹跃是朝廷正朔,他不过是扯虎皮拉大旗而已。

    距离西安城五里地,曹跃下令大军唱起歌谣。一路歌声,距离西安城还有两里地的时候突然见到远方陕西官员与百姓翘首企盼着,众士兵更是意气风发,仰着头迈着大步走了过去。

    迎接人群之中为首的就是甘陕总督陶模,身旁便是蒙八旗贵族西安将军国俊,陕西布政使具大人,新任陕西巡按使王大人,陕西总兵魏风琛、陕西都指挥使司,副将刘将军,参将高英,以及陕西诸多御史等一百多文武大员都来了。

    曹跃立即下马快步上前,在陶模跟前单膝抱拳道:“属下曹跃,拜见总督大人!拜见诸位大人!托总督大人洪福,跃幸不辱命,甘肃叛乱暂时平息。”

    陶模连忙将曹跃扶了起来,大笑道:“好,好,好!好一个曹二郎!我果真没有看错人!来人,拿酒来!”陶模身后亲兵营把总陈开天倒了一坛子的烈酒在一个硕大无比的海碗之上敬了过来。

    我勒个擦!曹跃看这一碗足能装下一斤酒之多,心说莫非陶模想把自己灌死。

    新任陕西巡按使王意之在一旁笑着说道:“曹将军,这一碗酒意义非凡,你不能不喝啊!”

    陶模连忙介绍此人,陕西巡按使是从二品官职,比曹跃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