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299章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299章

小说: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疾行,而在它们航线的前方,英国本土舰队最后的机动航空力量——“暴怒”号、“勇敢”号(纠正:本卷17章中误写成了光荣号,按照脚本设计,这时光荣号部署在地中海,致歉)和“胜利”号,无一例外的展露出它们长墙似的舰舷。  出于追赶受伤的德国舰队的缘故,整个英国舰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航速,因而也没有完全按照“之”字反潜航线来走,更要命的是,德国机群的出现让舰队指挥层将防空任务放在了第一位,紧密的防空阵形造成了舰队机动能力尤其是单舰规避能力的下降。

  从那艘已经避过鱼雷的英国驱逐舰上看去,航空母舰编队中的十多艘舰艇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截面”,只要那四枚鱼雷继续保持现有航速和航向,击中一艘舰艇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情急之下,驱逐舰上的官兵们甚至用上了他们的120毫米双联装主炮阻击鱼雷,远远看去,这情景景象是驱逐舰在攻击本方的航母编队,然而大大小小的水柱密密麻麻,偏偏没有一个能够引爆鱼雷的!

  为了紧急联络航母编队规避鱼雷,这时候那艘英国驱逐舰也顾不上无线电静默不静默了,指挥官用明码频道直接向其他护航舰只通报了鱼雷动向。  毕竟,这种鱼雷的百米速度还不到5秒,越过1000码的距离只需要3分钟,时间已经容不得通讯人员再啪啦啪啦的打信号灯了!

  受到地理、舰艇设计理念以及由建造背景等原因的影响,英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普遍具有航速快、机动性好的特点,其中“暴怒”号实际航速达到30节,“勇敢”号为29。5节,新造的光辉级更是达到了30。5节。  不过在兼顾高航速和载机量的同时,这些航空母舰的防御尤其是水面防御能力较为薄弱,由当时在建的大型轻巡洋舰改装而来的“暴怒”号主装甲带最厚处仅有3英寸(76毫米),“勇敢”号的原型同样是早期的暴怒级大型轻巡洋舰,防御力根本不及普通的重巡洋舰。  这一情况终于在专门设计的光辉级航空母舰上得到了改善,这一级航母的水线装甲达到了4。5英寸,与德国的“格拉夫。齐柏林”号相当,只可惜“光辉”号仍没能在凯尔特海逃过德国潜艇的鱼雷,以至于人们对新入役“胜利”号同样缺乏信心。

  为了保护这些能够在现代海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航空母舰,英国舰队中的驱逐舰继续发扬着它们的献身精神,这些轻型护航舰艇一面猛烈的朝海面开火,与对面的驱逐舰上演着热闹的“肥皂剧”,一面以舰身掩护航空母舰转向。  也不知究竟是它们的火力足够密集和精准,还是因为德国人给自己的鱼雷设定了较低的航速——以此来取得较远的射程,在最关键的两分钟里,三枚鱼雷先后被打爆。  最后的时刻,距离最近的一艘驱逐舰更是勇敢的冲了上去,试图以舰体保护身后的航母。  然而,德国的潜艇指挥官一个比一个狡猾,他们给鱼雷设定的深度超过了轻型舰艇的吃水,又不至于从重型战舰的底下钻过。

  这一次,轮到英国人拼命祈祷了。

  崛起之路 弥天 第24章 角斗场

  弥天 第24章 角斗场

  “狼群的第一目标,是船队而非舰队!”

  一字之差,反映的是潜艇这种战争武器的特点——擅使暗箭者,难耍明枪。

  正是带着这样的观点,张海诺从一开始就没有指望本方的潜艇部队能够重创甚至歼灭敌方主力舰队。  要知道即便在1916年到1917年,德国潜艇战的第一个高峰期,让所有协约国船员闻风丧胆的德国潜艇部队也没有击沉一艘无畏级以上的战列舰。  至于前无畏舰、装甲巡洋舰和其他轻型舰艇,都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主力舰。这其中既有潜艇自身作战方式的制约,也有对方主力舰防御力强、护航严密等等原因。

  作为那个时期德国海军最出色的潜艇指挥官之一,以及一个对未来有着超常预见的人,张海诺觉得自己非常清楚潜艇这样一种攻强守弱的武器在战场上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在那场持续了四年的战争中,德国总共建造了373艘潜艇,击沉协约国和中立国船只约6000艘,其中战斗舰艇197艘,运输船5800多艘,总吨位约1800万吨,惊人的数字背后,却没有为德国争取到最为关键的制海权。  德国战败,德皇逃亡,海军更是失去了重金打造的远洋舰队。

  时隔31年,战火重燃,在准备较为充分的情况下,德国海军的精英们再一次让世人侧目,尤其是潜艇部队。  在战争爆发的头20个月即共击沉盟军船只1031艘,总登记吨位514万吨,其中海军舰艇49艘,包括有2艘航空母舰、1艘战列巡洋舰以及3艘轻型巡洋舰,而击沉英国复仇级战列舰“拉米利斯”号一战,潜艇部队也理应占得大半地功劳。  可是,除了被德国战列舰和轰炸机打残的声望号战列巡洋舰。  德国潜艇部队的战果簿上依然没有英国人最倚重的新锐战列舰,制海权也没有因为潜艇部队的出色发挥而易手。在德国海军的海峡冲刺行动之前。  英国海军仍然牢牢封锁着北海——巨大的海上牢笼困住了德国人地海上野心,也让他们面临着和前辈一样的困境。

  与此同时,在战争这种强而有效地催化剂作用下,兵器技术再度转入快车道。随着人类迈入20世纪上半叶的最后一个十年,海上的霸主正悄然发生着转变,但在战列舰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航空母舰正逐渐显露王者气质的时代背景下,不论是传统的大舰巨炮还是新兴的海上航空力量。  都不具备成为一力掌握海权的因素。

  正因如此,张海诺一边盯着“提尔皮茨”号紧张施工,一面在最高统帅部与空军之间斡旋,力争使齐柏林级二号舰“彼得。斯特拉塞”号按时服役,并依照Z计划将预定地三艘舰船——在建的重巡洋舰“塞德利茨”号和大型邮船“欧罗巴”号、“波茨坦”号改造成为航空母舰。  此外,作为Z计划的一部分,H级战列舰H39和H40已经分别于1939年7月15日和8月15日开工建造(史实),一旦这种装备15。9英寸(403毫米)主炮的强大战舰将让德国海军的实力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可是。  就算英国人不插手进来,形势留给张海诺的时间也没有那么长。  4月,“巴巴罗萨”计划已经无可逆转的步入预定轨道,德国陆军庞大地攻击集群开始以隐蔽的方式向边境移动。  根据德国最高统帅部的计划,海军必须在战役开始后向苏俄的波罗的海舰队施加强大的压力,并从海面上协助陆军地进攻行动。  为此。  留在德国本土海域的德意志级装甲舰、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以及轻巡洋舰、驱逐舰和相当一部分潜艇都将参战。

  张海诺早就知道,留给德国海军的时间确实不多了。  在特殊的战略背景下,一个全心的“莱茵演习”计划应运而生。  它超乎常人想象的大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危险。  之所以制定这样的计划,并不是因为他是天生的赌徒,但对战争前景的透析让他不得不放手一搏:不在沉默中死亡,便在沉默中爆发!

  从海峡冲刺、凯尔特海之战到伪装欺敌、诱敌,一路上磕磕碰碰,却又顺利地朝着最终目地地前行,越是这样。  张海诺越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可事实并不总是与理论上地推测相吻合。  有时候甚至是大相径庭的。

  俗话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

  张海诺给潜艇部队的寄望就是不断骚扰英国舰队。  从精神上折磨那些英军指挥官以及舰员们,进而扰乱对方的部署。  因此,他协调邓尼茨的潜艇司令部派来大约40艘潜艇参加战斗。  这些潜艇以三到四艘为一个小组,以侦查为主、攻击为辅,一旦发现敌舰队动向,它们便以最快的速度向潜艇司令部和位于布雷斯特的联合指挥部汇报,并根据上级的指令向某个位置集中——诚然,人们无法指望1941年的潜艇能够拥有与水面舰艇媲美的航速,但它们仍然具备不可小视的机动作战能力。  就在张海诺和他的军官们继续按照预定计划前去与其他水面舰艇会合时,“格拉夫。齐柏林”号发来一个惊人的消息:驾驶Bf…109T型战斗机前往英国舰队上空侦察的德国飞行员,观察到一艘大型英国航母上浓烟滚滚,但它仍以先前的航速紧随其他航母前行,周围的护航舰只也依旧保持着相对紧密的队形!

  在本方舰载机群未发动实质性进攻、水面舰艇更未迫近的情况下,能够对英国战舰造成如此破坏的便只剩下潜艇了——至于英国航母自身出现故障以及诈伤的可能性,张海诺和他的军官们基本不作考虑。  为此,他们向布雷斯特的联合指挥部发去电报,但这个临时性的指挥部也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毕竟,一艘潜艇在攻击了配有护航舰只的目标后,通常都会遁入深海躲避对方的深水炸弹。

  从表面上看,对手折损——至少是暂时失去一艘航空母舰,对德国舰队来说是一件好事,可张海诺却不由得担心起来:假若英国舰队在这个时候放弃迫近计划调头撤退,那么这次行动便极有可能以德国海军的小胜而高中。  如果人们对日德兰海战进行深入研究的话,便会发现德国人赢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却在战略层面遭遇了失败,此后德国公海舰队再也没有找到一次突破“牢笼”的机会。

  在平静的外表之下,张海诺内心也开始变得有些起伏了:勇敢的潜艇指挥官们,你们可别把托维吓跑咯!

  进入20世纪以来,尽管连连遭遇强敌,英国海军仍旧保持着他们传统的风格:果敢、顽强,在这种精神品质的号召下,托维的舰队仍在全速向受伤的“俾斯麦”号追击!

  这时候,从法国机场飞来的Bf110重型战斗机群刚刚从向西行驶的“格拉夫。齐柏林”号上空飞过,根据预先制定的计划,10架Fi…167型舰载鱼雷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并紧跟在战斗机群后面。最后,12架Bf…109T型战斗机也加入到庞大的空中军团当中。

  不久,随着伊丽莎白女王”号装备的279型对空雷达也发现了逼近中的德国机群,英国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有多么的糟糕:看着这种新型雷达显示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光点,军官们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如果这些全是德国轰炸机,那么目标硕大且缺乏舰载战斗机保护的英国舰队,将面临空前的危机。

  分为前后两批的英国舰只,连同浓烟滚滚的“勇敢”号航空母舰,不一会儿便统统被空袭警报的吵杂声音所笼罩。  不过与德国舰载机的侦察报告有所出入的是,那艘航空母舰并没有被德国潜艇的鱼雷直接命中——它在20码外便被舰上的机枪引爆,但近距离的猛烈爆炸不巧点着了航母左侧敞开式机库的内的两架飞机,这两架装满燃料并准备升上飞行甲板的“剑鱼”立即引发了一场不小的火灾,舰员们拼尽全力,总算将火势遏制在弹药库、燃料舱等要害部位之外,但机库里尚存的飞机基本上都直接报废了。

  英国航母编队开始转向,它们以接近30节的傲人航速朝着远离法国海岸的方向驶去——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向大海深处逃去。

  德国飞行员们很快发现,托维的主力舰队仍然保持着原来的航向,航速也没有丝毫的减弱。  看来,德国机群的出现更加坚定了托维的观念,那就是德国人正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主力战列舰“俾斯麦”号安全返回法国港口。

  在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托维已经没有办法通过本方的舰载机探知海面上的形势:不到100海里之外,由“俾斯麦”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组成的舰队已经和折返而来的“沙恩霍斯特”号遥遥相望了,而两艘德意志级装甲舰——也就是英国人口中的袖珍战列舰,也行将加入这支顽强的海上战队。

  在“格拉夫。齐柏林”号和空军远程战斗机部队的掩护下,德国海军以无比的魄力拿出自己的主力舰队,为的似乎是来一场“落后”于时代的海上对决。

  崛起之路 弥天 第25章 炮口

  弥天 第25章 炮口

  三列齐整行进的舰只,桅杆上无一例外的悬挂着拥有800年历史的圣乔治十字旗,它们的炮口大都昂首指向高处,海面上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止,但乌云仍旧压抑的笼罩在人们头顶。  数百米的高空中,如蝗虫般的黑色飞行器正一群又一群的掠过,无视那些色彩单调的烟火在身边炽烈的燃放。

  海面上炮声隆隆,密集之处堪比雨点。

  挂载50磅轻型炸弹的Bf…110“破坏者”,对于大型水面舰艇的杀伤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它们一次又一次迫近、掠过,或是威吓性的阻击,给英舰官兵们巨大的心理压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