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217章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217章

小说: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使前往意大利时所受到的冷遇,就不难理解他们在谈到意大利时的态度了。  不过嘲笑归嘲笑,由于意大利法西斯的“先进性”以及意大利地战略位置,他们仍需不断笼络这个盟友——在西线战役之前。德国可没少经过西班牙和意大利运入宝贵的战略物资,而看似强大的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遏制住英法舰队的情景也是德国非常乐意看到的。

  在海军司令部的支持下,张海诺很快挑选出一批由职业军官和高级技术专家组成的海军团队,就在德军最终占领敦刻尔克地当天,6月4日,他们在柏林登上了前往意大利的专列。  一同启程南下地陆空军人员中,除了前陆军参谋长、德国步兵上将冯。埃德沃克算是声名显赫之外。  其他多是些不太出名的人物——退役将领、技术军官以及一小撮政客。  由于西线战事正酣,这支特殊代表团的出行在德国几乎没有引起什么注意。  一路上人们谈论的也多是西线的战局。  对于敦刻尔克的最终结局,军官们大都表示遗憾,因为在完全控制了战场的情况下仍有将近30万英法联军通过海路撤离,德国海军在这其中几乎没有什么责任,但人们处于惯性思维还是将之归咎于德国海军地无能,为此张海诺和他的海军同僚们一路上没少“收获”各种非常规的眼神。

  正如人们对历史的了解那样,敦刻尔克的巨大成功依然没能挽救法国的命运。  就在敦刻尔克之役结束的第二天,6月5日,德军开始了西线战役第二阶段的行动,百万德军在经过短暂地休整后如猛虎下山一般扑向法军防线,尽管法军官兵依照上级训令死守阵地、凭借“刺猬”据点抵挡德军进攻,但实力上的巨大差异让他们在德国人再次挥动的“镰刀”面前脆弱无力。  以摩托化军为先锋,德军在两天之内便让消极防守的法军漏洞百出,这一次隆美尔指挥的第7装甲师又冲在了前头。  当德国军事代表团抵达罗马时,这个装甲师已经逼近了赛纳河畔……

  在意大利首都,张海诺一行人果然受到了超乎想象的欢迎,但明眼人不难看出意大利人地热情和德军在法国战场上的节节胜利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德国人抵达罗马的当天,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亲自接见了这个代表团的主要成员,然后便是一场接着一场的欢迎宴会。  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乐此不彼的在这些场合发表看起来激情轩昂的讲演,一部分意大利人对于参战的狂热也确实让德国代表们感到吃惊,但在更多的意大利军人和官员们脸上,他们看到地则是对参战地顾忌和忧虑——反对名单中甚至包括意大利军队总参谋长佩特罗。巴多格里奥元帅和空军元帅伊塔洛。巴尔博的大名。

  张海诺等人虽然希望自己地意大利之行尽快转入正题,但墨索里尼的热情挽留使得他们在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参战时仍滞留在罗马,所谓的军事观察和交流活动自然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当天下午6点,德国代表团在罗马威尼斯宫的贵宾席上旁听了这位意大利**者的宣战讲话,然而他充满激情和狂热的讲话以及罗马市民暂时的支持并不能掩盖这个国家在军事准备上严重不足的事实。  第二天,意大利军队总参谋长巴多格里奥总算认认真真坐下来向德国同僚们介绍了意大利的战争准备情况,但这种介绍同之前相比却多了不少抱怨成份:

  意大利陆军虽然号称有200万武装部队。  但其中一半属于边境卫队、殖民地警卫队之类的民兵组织。  其装备和素质均无法和正规军相提并论,且缺乏足够的训练。  战场上难堪大用,而即便是剩下的编为74个师近百万正规军,目前也存在着严重缺乏坦克、大炮和卡车的情况;意大利空军拥有近1800架作战飞机,规模看起来异常庞大,但主力机型普遍过时,受到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战事的拖累,空军的更新换代计划至今仍停留在纸面上;海军貌似强大,实际情况也非常不乐观,计划中到1942年拥有4艘新式战列舰和4艘现代化改装战列舰的主力舰队,现在却只有2艘一战期间建造并经过现代化改装的加富尔级战列舰能够出动,另外2艘杜伊里奥级的改造工程尚未结束,新战舰“维内托”号与“利托里奥”号正进行最后的舾装,“罗马”号和“帝国”号还刚刚下水,而英法海军在地中海区域的力量则包括11艘战列舰、3艘航空母舰和23艘巡洋舰,是意大利舰队的3倍还多。

  对于意大利的参战形势,德国统帅部事先虽有估计,但当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时,稍有见识的人都会为这些数字感到失望乃至悲观。  冯。埃德沃克将军毫不客气的责问意大利总参谋长:“你们就这样参战?你们就这样让你们的士兵上前线?”

  巴多格里奥摇摇头,“我们也没有办法,但他坚持要这么做!”

  墨索里尼的孤注一掷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个人的野心和狂妄无知,而在这个军事会议上,德国人所得得知的唯一听起来不那么糟糕的消息,就是意大利潜艇部队已经被派遣到地中海域并随时准备对英法舰船发动攻击。  就历史而言,意大利潜艇部队也许是整个意大利军队中表现相对较好的一支,但张海诺知道德国统帅部显然不能把掌控地中海局势的希望寄托在这支规模有限的部队身上。

  双方高级别的军事会议结束后,失望的冯。埃德沃克将军便提出带着代表团中的陆军人员前往阿尔卑斯山观察前线意军的行动情况,空军人员留在罗马准备考察意大利的飞机工厂。  在征得意大利海军最高指挥官、海军参谋长卡夫尼亚里上将同意之后,张海诺则带着他的同僚们前往意大利主力舰队驻泊之地塔兰托军港进行所谓的军事观察。  在那里,他们由意大利舰队司令康皮翁提上将陪同着参观了战争状态下却远未达到战争状态的意大利舰队:舰员训练不足,缺乏诸如雷达之类的先进技术装备,更加糟糕的是海军的燃油储备严重不足。  凭借这支舰队去遏制英法在地中海的力量,在许多人眼里纯粹是一种奢望。

  崛起之路 ri落法兰西 第19章 大战略(1)

  ri落法兰西  第19章 大战略(1)

  “真正的意大利海军,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强大,但又比另一些人想象的更好!”

  当张海诺在自己的日记本上飞速写下这行字的时候,欧洲历史正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德国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闪击战术在法兰西的大地上创造着奇迹,而他作为德国海军的重要组成份子,如今却身处相对安静的意大利南部,静静的思考自己一直以来所困惑的问题。

  英国人已然成功导演一处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的战败也将毫无悬念,在这种背景下德国的步伐将走向何方,张海诺虽然不是决定者,但他早已决定不单纯的置身事外——到1945年时德国海军只剩下一艘“不死”的“欧根亲王”号的惨淡景象,他实在不愿亲眼见到。

  本着此次来到意大利的最根本目的,张海诺在台灯下翻开了草稿纸,这一个星期以来意大利海军官员热情的带着他和他的下属们走访了意大利本土的各个海军基地,地中海北岸的风光自是迷人,可惜张海诺无暇欣赏,他如今更加关心的是作为德国盟友的意大利在地中海究竟能有多大的作为。  他之所以觉得意大利海军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强大,是因为仅就舰艇数量而言,意大利海军实力显然是在德国海军之上的,但这也是多年积累的“成果”——许多巡洋舰和驱逐舰都存在舰龄偏老、性能陈旧的缺点。

  在海军航空兵方面,100架左右地侦察机对于活动范围主要在地中海部分海区的意大利海军而言听起来应该是够用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意大利本土的海军基地里,那一架架老旧的单发动机水上飞机让前来参观的德国同行们感到失望,根据随行的意海军官员介绍,性能较好的坎特Z。501“海鸥”型单发水上飞机以及近年装备地三发动机坎特Z。506“鹭巢”型水上飞机和其他相对先进的陆基飞机都控制在意大利空军手里,海军需要使用时必须向空军提出申请。  这样地情况和历史上的德国海军颇有相似之处,其效率必然因为军种之间的配合而受到不利影响。  对于意大利同行的难处,张海诺也只有表示同情。  而德国海军在这方面的境况也由于先前敦刻尔克布雷行动的失利而变得微妙起来。

  意大利本土港口的防空组织情况同样让张海诺一行倍感失望,许多重要地基地防空设施严重缺乏。  更糟糕的是一些港口甚至没有一个整体的防空计划,这意味着一旦英国人将更多的轰炸机投入到地中海区域,意大利人只能用自己性能相对落后且数量不占优势的空军部队进行拦截,其效果并不让人看好。

  在硬件设施呈现种种不同的情况下,张海诺却从意大利海军官兵的表现中看到了积极的一面。  和陆军在阿尔卑斯山边境沿线缓慢地行动以及空军的谨慎侦察相比,意大利海军则在第一时间采取了一系列果决的措施。  在6月10日之前,他们半数的潜艇就已经在地中海展开。  一矣宣战,这些潜艇立即投入到侦察和进攻任务中去;与此同时,意大利人的驱逐舰和布雷舰非常高效的开始在本土沿岸敷设防御雷区,几天之内就布下了数以千计地水雷,他们还利用布雷潜艇在敌人港口和航道上进攻性的布设了水雷震,在亚历山大港外布设的水雷很快便取得了第一个战果,并在英国港口造成了一定的恐慌。

  除了潜艇攻势和布雷行动,意大利海军还在开战后的第三天派出两支巡洋舰分队前往西西里海峡附近巡逻。  海面的第一次战斗发生在6月12日。  英国战舰突袭了托布鲁克港外的意大利巡逻舰,但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另一艘意大利潜艇就在克里特岛附近击沉了英国巡洋舰“卡利索普”号。  更让德国同行们目瞪口呆的是,意海军的特种部队竟趁夜割断了直布罗陀到马耳他的海底电缆——要知道这些电缆目标很小而且都沉在较深地海底,而且意大利方面表示这种“有预谋”地行动还将继续下去,直到马耳他岛与外界全部的通讯电缆被切断为止。

  在这之后地几天时间里。  地中海区域尤其是南岸和北岸变得热闹起来,意大利和英国各自派出舰艇炮击对方目标,法国人也很快卷入近来,他们出动巡洋舰对意大利西北部沿海工业城市热那亚进行了有限的炮击,意海军则出动驱逐舰和鱼雷艇进行还击,双方互有损伤。  此外,英国飞机开始每日对意军占领下的北非托布鲁克港进行轰炸。  作为回应,意驱逐舰一个支队对利比亚和埃及交界处的塞卢姆港进行一次炮击行动。  水下的战斗双方也是你来我往,法国潜艇“莫尔瑟”号被意水雷炸沉,意大利则在另一次行动中损失了潜艇“普罗旺纳”号。

  轴心国和盟国在地中海区域的争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而此时战争的主战场——法国。  战事发展之快远远超过人们此前的猜测,6月14日。  德军先头部队一枪未发的进入巴黎,这座在1914年和1918年德军士兵曾两度逼近却未能占领的城市,现在终于落在了德国人手中——首都未经抵抗便遭放弃,这对于法军官兵心理上是个极其沉重的打击,而且城内和城郊的大军火工厂极未破坏也未搬迁,它们很快将为德国的战争机器制造枪炮弹药。  在巴黎陷落之后,各路德军继续开足马力向前推进,北路以第5装甲师和第7装甲师为箭头横扫法国北部沿海,英国人不得不经由瑟堡撤走了他们在法国的最后一批军队;在中路,德军将8个装甲师一字排开。对于连遭重创又没有预备队支援地法第2和第4集团军而言,德国装甲部队的攻势简直就是无法阻挡的洪水猛兽,古德里安所部每天的行进部队达到70公里以上;在南线,一直沉寂的马奇诺防线也开始热闹起来,德国第1集团军从北、第7集团军由南向这条被长期认为是坚不可摧的防线发起了猛烈进攻,仅仅几个小时就利用强大的空军轰炸和炮火轰击而取得了突破。

  6月17日,新任法国战时内阁总理贝当元帅第一次对他地同胞发表广播讲话。  事实证明这一悲观至极的讲话对于法军地士气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到这时为止。  法国战役实际上已经结束了……

  就在贝当发表那番“著名”讲话的第二天,张海诺带着他新完成的报告书返回德国,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获取德国海军高层的支持,以他在海军的地位和人脉,这看起来是轻而易举地,但这份报告书绝非一般的谏言,由于它关系到整个德国在未来的战略。  当张海诺在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