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230章

清山变-第230章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兰妃请个安谢了恩,半侧着身子坐着,从袖子里掏出一方粉红手绢,放在炕几上。

  “谁的?”祯贵妃拈起手绢一角,抖开来看了看上面的花样,“好眼熟啊”

  “还能有谁的?昨个儿皇上在镜殿召见了谁,就是谁的的。”

  “喔”祯贵妃笑一笑,把手绢撂回原处。

  这一笑,颇有些皮里阳秋的意味,兰妃暗生警惕,千万不能让她存下一个印象,以为是跟金佳氏吃醋。她的思路极快,一转念之间,措词便大不相同了。

  “是我房里的添福,在万方安和内的镜殿中捡的。这原算不了什么,不过,”兰妃皱一皱眉说,“姐姐,上一年皇上龙体有恙,为了皇上的病,皇太后她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整肃宫禁,谁想到宫中的姐妹安安分分,却又有肃顺那般的混账奴才……飞扬浮躁,进汉家女子,引进宫来,赐名抬旗,也就罢了,谁知道这一次回来,居然又盯上了宗室亲贵,还是皇上的长辈,外面的风言风语,已经够烦人的了,再要让他们瞧见这个,不知道又嚼什么舌头?”

  “是呀皇上有时候在那儿‘叫起’,召见臣工的地方,她怎么这么不检点呢”

  “其实,妹妹想来,这也怨不得她,她年轻不懂事,胆儿又小,脾气又好,皇上说什么,她还能不依吗?”

  祯妃默然良久,拿起放在炕上的七巧板,在手中来回把玩着。兰妃也不敢打扰,坐在一边,静候她说话。

  祯妃心地忠厚,心里在想,谁说兰妃把金佳氏视作眼中钉?看她此刻,竟是颇为回护。只是外面若有关于宫闱的风言风语,自己以皇贵妃摄六宫事,倒不能不打听打听。一念至此,祯妃提高了嗓门,“去,传太医院薛宝善、薛福尘两位大人。”

  门外答应一声,快步去了。过了好大一会儿,二薛到了房中,隔着低垂摇摆的湘妃竹的竹帘跪倒碰头:“奴才薛宝善(薛福尘)叩见主子娘娘。”

  “薛老爷,”祯妃给兰妃使了个眼色,示意由她来发问,兰妃也不客气,用京中称呼下官的惯常用词问道:“皇上上一年圣体不愉,可是你请的脉案?”

  薛宝善赶忙碰头,“是。是奴才和薛福尘薛大人共同请脉之后,会商之下,……”

  “行了。”兰妃打断了他的话,又问道:“我问你,皇上的身体,经过上一年的调养之后,近来可有传你们请脉吗?”

  “这,却不曾。皇上圣体康健,一如往昔。”

  “嗯,那样就好。”兰妃说,“皇上身担天下,四海至重,你们下面当差的时候,要多多的用心伺候。”她回头看看祯妃,见她没有旁的表示,当下一摆手,“你们下去吧。”

  “喳。”二薛不知道这一次两位主子传召所谓何来,又不能多问,碰了个头,跪安而出。

  “看看?”祯妃是一派轻松的神色,“虚惊一场。”

  兰妃心中很不爱听她这样的说话,不过却不能直抒胸臆,转而谈论其他,“幸喜皇上圣体康健,不过,姐姐,总还是要劝阻皇帝,要节制一二啊。”

  “你放心吧,改天我见到了,再和他说。”祯妃无奈的笑了一下,“不过,他的脾气你也不是不知道,我说归说,他做归做,哎”

  姐妹两个这番对话之后的第三天,突然传来噩耗,老和公爷的两位福晋,同日之间相继薨逝,兰妃第一时间又到了祯妃房中,却见祯妃拿着手帕,正在擦拭眼泪,“哎,真想不到,天年不永。怎么好端端的出了这样的事情呢?”

  兰妃心中冷笑,这可真正是‘看评书掉泪,替古人担忧’,忠厚得都有些糊涂了现在要紧的难道是为金佳氏悲戚吗?还是想办法去打听打听皇上怎么样才是正办吧?

  听她这样一说,祯妃也赶忙收拾眼泪,派小太监到前面看过,说军机处几位大人已经退值出去,肃顺刚刚到了殿中——于是,兰妃、祯妃两个,这才联袂到了前面。

  兰妃望着跪倒行礼的肃顺,心中大恨当年佳妃之事还没有完结,又弄来个金佳氏魅惑主子,可恶的奴才

  当着皇帝的面,她无能发作,心中哼了几声,拉着祯妃的手进到殿中,盈盈拜倒:“奴才,叩见皇上。万岁爷吉祥。”

  皇帝的眼睛在两个人脸上转了一圈,见祯妃眼圈红彤彤的,面带戚容,兰妃却是一派从容,凤目流转,带着一种说不清的讥笑之意。心中于两个人的来路大约的知晓几分,面上却还是带着笑容,“你们怎么来了?”

  祯妃当然早有有一番准备,劝说他为了一个妇人,这样不自爱其身,何以上对祖宗付托之重,下慰臣民仰望之殷?接着,更有一番殷切的劝慰,百般譬解,冲淡了皇帝的悲痛。

  不过,见金佳氏最后一面之议,虽已作罢,得病之由,致死之因,却不能不问,要问,自然是问薛宝善。

  “回万岁爷的话,‘病从口入’。”薛宝善答说:“两位福晋的病,是饮食不慎所致。”

  “饮食不慎?”皇帝虎起脸对肃顺说:“把厨子抓起来拷问。”

  “这也不怪厨子。”肃顺急忙说道:“是时鱼不好。进贡的时鱼,历经长途,自出水到入口相隔一个多月之久,哪里会不腐败的?”

  “这话就不对了,时鱼分赐大臣,为什么别人吃了不要紧,偏偏她们吃了就会得病?”

  “这有两个缘故,一是各人的体气不同。两位福晋荦荦弱质,禀赋较为纤弱,容易得病;一是时鱼腐败的程度不等,毒性各有轻重,想来和公爷福晋适逢其会,吃的是毒性最重的一条。而且,”薛宝善提高声音,特别强调。“据奴才所知,大臣中亦颇有吃时鱼坏了肚子的。”

  皇帝想了想,叹口气说:“罢了,罢了,从此不必进这种臭时鱼了。”

  不想因为金佳氏之死,换来了一大德政,从此运河所经的州县,免了时鲜贡船传呼索冰的骚扰。

  问了几句,皇帝摆手让二薛退了出去,回头对肃顺说,“善奎的府上这一次又要大大的忙上一阵了,你抽空过去看看,帮着他料理一番。”

  “喳。”肃顺奉命唯谨的诺诺而退。

  把肃顺打发出去,皇帝勉强收拾悲戚,为了开解胸怀,也为了和自己的两位姬妾说会儿话,命在湛福堂中传膳,留两人陪自己同进。

  二人拜倒谢恩,在长桌的两旁落座,见了一上午的朝臣,皇帝也真觉得有点饿了,正要拿起筷子用膳,门口一阵凌乱的脚步声响起,伴随着小太监的笑声和喊声:“大阿哥放学啦,大阿哥放学啦”不用问,一定是载澧放课归来,给那些身边的小太监簇拥着,到阿玛这里来献宝了。




第138节君臣议政

  第138节君臣议政

  皇帝一肚皮的不合时宜,听到外面沸反盈天的声响,‘砰’的把筷子一放,“吵什么?还懂不懂规矩了?”

  载澧一脚踏入,小小的孩子吓了一跳,赶忙就着门边跪了下来:“儿子给阿玛请安。”

  “看你那副飞扬浮躁的样子?”皇帝冷冷的望着儿子,“上了几天学,识得几个字,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吗?”

  “儿子不敢。”载澧趴在地上,碰了个头,“儿子言语浮躁,行止跳脱,请阿玛责罚。”

  祯妃坐在一边眼神中满是心疼的看着孩子,听他自己认错,给六福使了个眼色,让他过去把孩子扶了起来,“何苦和孩子发火?来,到额娘这里来。”

  皇帝哼了一声,不再说话。祯妃拉着载澧的小手,将他拢到自己身边,“大阿哥,今天在上书房可乖吗?”

  载澧怯生生的望望阿玛冰冷的脸庞,向祯妃怀里躲啊躲的,“儿子,今天很乖的。”

  “今天在上书房学的什么啊?”

  “今天学的对对子。”载澧终究是孩子,看阿玛无暇顾及自己,胆子又大了起来,小小的声音对祯妃说,“儿子可会对对子了。师傅也一再夸奖儿子呢”

  “对的是什么啊?”

  “师傅出‘敬天’,儿子对‘法祖’,师傅出‘大宝箴’,儿子对‘中兴颂’,师傅一再说,儿子很聪明的。”

  “皇上,您听?连师傅都说大阿哥聪明呢。”

  “今天是哪个师傅为你授书啊?”

  听阿玛问话,载澧赶忙站好,“回阿玛的话,是林天龄林师傅。”

  皇帝一皱眉,刚刚转好一点的脸色又变得阴冷下来,“林天龄?林天龄的名字也是你叫得的吗?上学有两月了吧?居然连师道尊严都还没有学会吗?蠢材”

  载澧小嘴一瘪,几乎当场哭出声来,大大的泪珠在眼眶中噙着,可怜巴巴的样子分外惹人怜爱。委委屈屈的再一次跪倒,“是,是儿子糊涂。今后再也不敢了。”

  “算了,你起来吧。”皇帝心中一软,何苦为孩子的一点疏漏之处大加责罚?转而说道,“还没有用过午膳吧?今天就在阿玛这里用,用过了之后,阿玛还要考你,看你在书房学到了什么。”

  祯妃俯下身子,贴近孩子的耳朵说道:“还不赶快谢过阿玛?”

  “儿子谢阿玛。”

  “行了,起来吧,坐到你母妃身边去。”

  载澧开心起来,又碰了个头,这才起身,坐到祯妃身边,几个人收拾心情,高高兴兴的用过一餐。

  祯妃知道,皇帝虽然面带欢容,不过心爱的女子骤然薨逝,要说心中未有怜爱惋惜,那绝对是虚妄之词,故此在进膳的时候,故意说一些轻巧的话题,“大公主每天可乖呢从来也不哭闹,不过大公主性子顽皮,每天都要薅下奶妈子的一大把头发来,现在啊,轮到谁当值伺候,都像是死了老子娘似的,一脸愁容。”

  皇帝眼前闪过女儿娇媚可人的小脸儿,难得的真心展开了笑颜:“嗯,随朕。随朕。朕小的时候,就是同样的顽皮成性。大阿哥也就罢了,二阿哥还小,看不出什么端倪,想不到,倒是在女儿身上,看到朕当年的影子了。”

  兰妃心思灵动,在一旁插话道,“奴才看,大阿哥也大有皇上当年之风呢”

  “唔,”皇帝望着低头夹菜大吃的载澧,更觉得刚才的一顿脾气发得没有来由,“慢点吃,慢点吃。又没有人和你抢。”

  载澧百忙中抬起头,憨憨一笑,又把头埋到了碗里。

  六福脚步轻缓的过来,呈上装有嫔妃绿头牌的紫檀朱漆盘子,皇帝随意的看看,摆手斥退了他,回头继续说道:“妞妞刚刚生产,你们可去看过她吗?”

  “是,奴才前几天刚刚看过佳妹妹,妹妹一举得一子一女,实在是天家子嗣兴旺之兆,而且,这是我大清建国以来,首度有双胞婴儿出世,真的是要恭喜皇上呢。”

  “是啊,她居然能够产下双胞胎,朕也没有想到。”皇帝说,“等一会儿用过了午膳,你们和朕一起,到她房里去看看她,也顺便看看孩子。”

  “是。”

  肃顺碰头而出,回到二宫门外的兵部值房,摘下帽子擦了擦汗水,又端起桌上的凉茶咕咚咕咚了大口喝着,“查大人来了吗?”

  “查大人派人刚才来过,看大人不在,又回去了。”

  “去,传他们来。”

  查大人是圆明园护军营营总查豪,正白旗满洲,五品衔,这一次皇上下旨,要在京中各营中挑选精壮之士,另成一军,名为神机营,而且旨意中写明,成军之后,天子自将。

  所以京内各营,报名非常踊跃,都以为这是和当年乾隆朝时,设立的健锐营一般,一旦入营,即将成为皇上身边的近人,日后升官进衔,不在话下——只是肃顺和额里汗收到的托请的‘八行’,就不知道有多少。

  肃顺近来红得发紫,皇帝命他管理兵部,名义上位在尚书柏葰之下,实际上,柏葰不过是八旗旗主与都统之间的传话筒,满蒙八旗的军政大事交由肃顺,汉营、绿营之事交由曾国藩,他不过是坐纛的挂个名字而已。

  一月之中,肃顺带着兵部的司员、笔贴式会同额里汗在前锋营、护军营、火器营、西山锐健营、丰台大营转了个遍,能够入目的人选少之又少。倒并非无才可选,实在是其中弊端重重,不堪入目。在他想来,这些人因袭而下,早已经成为疲弱之师,身上有着太多的毛病,待到新军建营,带入其中,只恐日久荒怠,又会重现旧貌。所以,还是趁这个机会,好好的管教管教这些丘八才是上策。

  这番意思上奏皇帝,皇帝也大以为然,对他说:“你放手去做,去查,去管,一切有朕给你做主。只要你查到有那等不法情事的,就具名实参,朕无有不准。”

  有了皇帝的话,肃顺更加放手敢为,自从当年为载铨挤迫,好不容易凭山东冒赈一案除掉了这个冤家,却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