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 >

第116章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第116章

小说: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瓦登群岛草木灰的数量是有限的。而草木灰主要来自于居民生火做饭。可马林在岛上推广烧煤,使得草木灰的产量也降低了不少。加上群岛上草木本就少,也不够烧的。所以,马林感觉,现在有点缺少钾肥……
  恰好,这时科勒那边传来了好消息……
  原来,当初马林曾让科勒派人去哈茨山脉收购苦盐矿。于是,科勒便按照马林的指示,雇佣犹太商人出面,去哈茨山脉寻找苦盐矿……
  经过长期打探,科勒的手下雇佣的犹太商人,终于找到了苦盐矿。但是,第一次苦盐样本送回来,马林经过焰色反应测试,发现不是钾盐。(钾盐焰色反应是紫色)
  然后,经过简单的试验,马林发现那种苦盐根本就是芒硝(硫酸钠的水合物),而不是他所需要的硫酸钾。
  于是,科勒再度派人重新寻找别的苦盐矿……
  当马林正在为草木灰不够而担心时,新的一批苦盐样本送回来了。经过焰色反应测试,马林发现,竟然正是钾盐……
  不过,这个钾盐,貌似杂质有点多。因为,这个钾盐在焰色反应时,淡紫色竟然看不清,被钠元素的黄色干扰得厉害。幸好,上次马林从威尼斯带回了很多彩色玻璃,其中就有专门用来过滤黄色的蓝色钴玻璃。透过钴玻璃,马林看到了期待已久的紫色火焰……
  马林这下可以确定了,这种苦盐里,含有很多钾,但同时也掺杂不少钠元素。因为是苦盐,里面必然有不少硫酸根离子。不过,马林怀疑里面,可能也含有不少氯离子……
  马林只是想把这种苦盐当做钾肥使用的。所以,钠离子和氯离子都是不必要存在的东西。所以,他开始想办法尽可能地分离掉其中的钠元素和氯离子,以提高钾元素的含量。
  因此,马林找来几口大锅和几名煮盐的工人,开始利用盐的溶解度不同的原理,分离钠元素和氯离子……
  氯化钠的溶解度是比较稳定的,随着温度的变化很小。而钾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却是很大的。马林正是利用这个原理,开始进行简单的分离。
  首先,马林先拿出食盐,配制饱和的食盐水。然后,他让工人把大锅离得饱和食盐水烧热。
  等饱和食盐水煮沸了,马林开始加入苦盐……
  刚开始加苦盐,就析出不少晶体。马林可以断定,这些就是氯化钠——因为氯化钠在这溶液中已经饱和了……
  马林让工人们过滤掉刚开始就析出的晶体,也就是多余的氯化钠。然后,估摸着差不多饱和了,马林停止了加苦盐,并滤掉多余的氯化钠晶体。
  接着,马林撤掉火焰,让盐水冷却,直到常温。这时候,锅里析出了大量的盐……
  马林知道,这析出的盐,大概局势硫酸钾和硫酸钠的混合物。但是,马林没有办法再把硫酸钠分离开了。要是换做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倒是好分离。可硫酸钾和硫酸钠的溶解性太像了,难以分离。
  而且,就算硫酸钾里混点钠离子,其实也没啥影响。反正,这只是用来作为农业肥料的,而不是用来做化学实验的,没有那么严格。
  提纯后,马林再度进行焰色反应,经过观察,马林发现,黄色火焰暗淡了不少,而紫色火焰更加明显了。因此,马林可以断定,现在钾离子含量要高多了,可以作为比草木灰更高级的钾肥了。
  恰好,这次科勒手下运回的苦盐非常多,大约有十几吨。马林干脆使用此方法,进行了分离。然后,十几吨苦盐,被提取出了大约七八吨的硫酸钾和硫酸钠的混合物。
  马林派人把这些混合物全部用麻袋装好。之后,他安排另一批不知情的人,趁着夜色,把这七八吨硫酸钾和硫酸钠的混合物,都分别倒进了各个粪池里……除了少数几个人,其他人都不知道……
  但马林知道,这一次,因为加足了含磷的鱼类下脚料和含钾的苦盐和草木灰,秋收时,因为三大肥料齐全,黑麦产量必定大增……
  不敢说像后世那样的上千斤的亩产,但亩产四五百斤还是能做到的。这主要是这些土肥混合物的肥效终究赶不上纯化肥。而且,这个时代的种子品种实在太差劲。所以,能有个四五百斤的亩产就算不错的了。这还是因为,马林推广了盐水浸泡选种的办法,选择了优秀的种子播种的缘故。
  虽然这一次加了不少钾肥进去,但马林也是很不满意。因为,他根本没有办法把硫酸钾和硫酸钠分离开。
  所以,马林命令科勒,让他派人寻找不苦的矿盐(不含硫酸根离子的),运回来让他用焰色反应的方法检查。若是有紫色火焰,那就是含有氯化钾的了。而因为盐不苦,肯定没有硫酸根离子。用溶解度的方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倒是很简单,而且纯度高……
  当然,这是后话,现在,马林也算有了一个纯度不高的钾盐矿。马林还是命人把这个苦盐矿买下来,作为钾肥使用。
  因为,苦盐矿犹豫没啥用途,价格不高。那种不含硫酸根离子的不苦的钾盐矿,因为氯化钾其实也可以代替氯化钠作为食盐。所以,买那样的盐矿,成本太高了,很不划算,还不如先用这个苦盐矿呢。马林可是听说了,这个苦盐矿,价格基本就是白菜价。之前,只有一些黑心的奸商,把这些没用的苦盐拿来冒充食盐,卖给消费者的。除此之外,这种苦盐没有别的用途了。即使黑心商人拿来冒充食盐,但销路也不好。因为,消费者被骗一次,下次就不可能买这种苦盐了。所以,这种苦盐矿,并没啥用,所以卖价很低。马林只要花费很少的钱,就能拿下,何乐而不为呢?


第一百八十章 春耕忙
  在古代农业社会,春耕绝对属于头等大事。所以,马林这个领主,肯定要到场参加仪式。虽然不像东方那样用猪头祭天,但也要组织大家来个祷告什么的,期望上帝保佑。
  这次春耕,大约动用了800多匹挽马和200多头牛,畜力充足,加上使用的是省力高效的曲辕犁,所以耕地速度很快。
  在耕地过程中,马林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海德尔在主持耕地的时候,要求牛尽量不转弯。而且,每次耕作长度都有严格规定,不到规定耕作长度,牛是不允许转弯的。因为,转弯太频繁,会影响耕作效率。
  根据海德尔的说法,这是为了提高耕地效率。而且,他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英亩的由来。
  原来,海德尔读大学期间,有一个同学来自英国,他告诉了海德尔英亩的由来……
  英语单词acre(英亩)是英国人使用的计量单位。一英亩大约等于6亩。根据定义,acre的面积等于长为一浪(furlong)、宽为一链(chain)的长方形的面积。而一浪(furlong)等于660英尺,一链(chain)等于66英尺。看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没有感觉,但如果我们了解了英亩(acre)、浪(furlong)和链(chain)这些计量单位的历史由来,我们就能理解到底有多长、多大了。
  在古代英国,耕地时,通常使用一对牛来拉一把犁。这一对牛拉着犁,中途不休息,一口气能耕的距离就叫做furlong(浪,也翻译作弗隆),其实就是furrowlong(犁沟长度)的缩写。一口气耕了一浪距离后,让牛休息一下,然后调头再耕,就这样来回往复,直到一天结束,这一天所耕的面积就是一英亩。如果还没有耕完一浪的长度就让牛调头,就会增加调头的次数,牛耕的面积就会减少。这就是acre的定义中以furlong为边长的原因。
  也就是说,如果合理安排耕作的话,两头牛一天耕作的面积是一英亩(6亩地)。不过,瓦登群岛是使用的比欧洲这个时代更优秀的曲辕犁,效率高上很多。所以,尽管使用一头牛来拉,每天还是能够耕地5亩的。
  当然,这是在借鉴了英国人一口气耕一浪后再转弯的方法后达到的标准。而如果是像华夏那样的小地块,转弯频繁的话,一头牛一天只能耕地4亩左右。
  而挽马耕地,效率比牛更高。比如,使用了一浪一停的耕作办法后,加上使用的是曲辕犁,马林手里的法国挽马,一天竟然能耕6亩地,正好是一英亩。
  不过,马比牛娇气多了。耕地期间,马拉犁的速度虽然比牛快,但隔一段时间就要休息一阵子,不然,马身体吃不消。要是不爱惜马身体的话,马很快就会垮掉甚至死掉。
  而且,在耕作期间,马都不吃草料的,全部上燕麦,还要多吃鸡蛋,成本很高。而牛,虽然在耕地期间也喂些燕麦和鸡蛋,但还是以草料为主的。燕麦和鸡蛋,只能算是加餐,补充营养的。
  所以,牛耕或者马耕,并没有啥太大的优劣之分。当然,论效率,还是马快些,论成本,还是牛低廉……
  因为有800多匹挽马和200多头牛,这些牲口每天能耕地近1000英亩,折合500尤格拉姆。
  而群岛上,总共开发出的耕地不过1。14万尤格拉姆,而群岛上是从2月份就开始耕地的。所以,到了3月中旬,岛上的耕地就都耕完了。
  然后,马林正好提纯了一些钾盐,混到了粪池里,作为底肥,施了下去。岛上现在足足有1。6万人口,但不少是并非常住人口的雇佣兵。所以,马林对于肥料,也是保密的,免得施肥过程扩散出去。
  于是,在施肥期间,马林命令施瓦茨和弗伦茨贝格,把军队拉出去进行拉练了,远离农业区。军队主要是在东弗利兰岛的南半部分,那边没有淡水河流,不适合耕地,也看不到耕地场景。只有最初那批跟随马林的人,在岛上有了自己的耕地,才被允许留在家里参加春耕。
  几天后,粪便下地后的味儿差不多也消散了,可以点播种子了,马林才让人把军队带回登堡……
  当然,马林天天供应粮食养着这帮士兵,也不会让他们太清闲。下地用不着他们,但这些大头兵,帮忙修修路,却是没问题的。为此,马林派船去大陆上购买了很多石子和木锤,让这些战士参加修路。主要是修建各个新建的农庄之间以及到码头的通道。
  战士们先用水浇地,把土地弄软了。然后,使劲抡起木锤夯地,把地基给夯实了。然后,再撒上石子,再浇水,接着用木锤砸,尽量把泥土和石子砸在一起,好让路面结实点……
  对此,马林还美其名曰——这是练习臂力,也是军事训练的一种……
  抡锤子砸地,也算练兵?换做21世纪的人,早就不满了。但这个年头当兵的,基本都是文盲,没啥见识,只能听马林忽悠了。他们还真以为这也是练兵的一种的,毕竟,抡锤子抡多了,的确挺练习臂力的……况且,马林这不要脸的,还忽悠他们说,抡锤子砸地时,要把地面和石子都想象成穿着板甲的敌人,而士兵们的义务,就是砸翻敌人,把板甲里的敌军骑士砸晕甚至砸死……
  然后,这群没文化的傻不拉几的士兵,还真信了。抡起锤子砸地时,那叫一个卖力啊……边砸还边大喊——“骑士老爷又怎样,老子用锤子砸扁你!”
  边上充当监工的施瓦茨和弗伦茨贝格听了直翻白眼——麻痹的,老子就是骑士,你特喵的想砸老子?我记住你了,下次训练时要你好看……
  因为没有条播机,这个年代的播种都是手工播种。当然,撒播是不太好的。毕竟,撒播时容易“手一抖”,然后就撒得不均匀了。所以,最靠谱的还是挖坑点播。
  但岛上农奴数量就这么多,1万多尤格拉姆的土地,点播挺费力的。于是,马林下令,岛上所有渔民家庭的壮丁和壮妇,都来帮忙点播麦粒。
  这些黑麦粒,都是在马林的安排下,用盐水选泡过的,都是颗粒饱满的好种子。在马林的安排下,岛上大部分壮丁都过来参与点播麦粒。
  具体流程为,每隔很小一段的直线距离,一名壮丁会拿一根削尖了的木棍,在耕过的土地上戳一个不太深的洞。然后,紧跟着的妇女就会把麦种丢进洞里,并用手扒拉一下,把麦种用土盖上,并简单压一压,不能压太紧,也不能压松……如此往复……
  虽然没有条播机,但马林还是要求播种时成条成行。其间距,和后世马林老家插秧时的间距大差不差,但要更密集点。
  因为,马林知道,播种不是越密集约好,还是要保持一些间距的。因为,每株麦子,都有自己的根系,需要一定的空间生长扎根。如果,几株麦子长在一起,就会出现很严重的竞争现象。他们的根系会纠缠不清,并争夺这一小块地方的地盘和养料。最终的结果就是,这几株麦子都长不好,或者只有一株勉强长得好点。
  所以,还不如把植株之间分开点,避免植株间争夺根系地盘和养分,导致大家都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