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无限乱入 >

第228章

三国之无限乱入-第228章

小说: 三国之无限乱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咳咳……”突然一阵清亮的咳嗽声传来,刘晔以及李世民的使者转睛一看,正是王玄策。

  “大人?”两人齐齐拱手,都对商讨的结果的表示疑惑。

  “刺史大人突然身体抱恙,说不想为此事烦恼,二位回去吧。”虞允文拱手道。

  “这样啊……”刘晔皱眉,缓缓点头,“既然如此,那在下告退!”说完便大步而出,一路疾走。

  “在下告退。”李世民的使者无奈,也拱手,正要告退,突然虞允文笑道,“阁下且慢,刺史大人有请!”

  “!”这使者大惊,旋即面露惊喜,跟着虞允文往内部走去……

  ……

  刘晔一路沉默不语,身后两个随从见他脸色阴沉,想都不用想也知道这次出使是泡汤了,三人同行,一路无语,显得异常的寂静。

  “得得得”,突然清亮的马蹄声赶来,刘晔勒马静听,知道只有一人,猛然扭头,发现正是王玄策。

  “阁下这是?”刘晔略显错愕,见王玄策满脸怒容,而且气喘吁吁,似乎有急事,当即发问。

  “哎!先生不知啊!这李世民诡计多端,在信中还有另外一张纸,上面说道只要刘表站在他这一边,日后成功之时便立他为天子,刺史竟然就这样相信了!”王玄策几乎是哭喊着说出来的。

  “竟有此事!”刘晔大惊,随后摇头,“他李世民有什么自信能保证成功?刘表好歹也是一方诸侯,岂能就这么轻信如此言语?”

  “李世民说他在雍凉有二十万雄兵。”王玄策道。

  “雍凉?二十万雄兵?”刘晔愈发的惊愕了,“雍凉不是董卓的地盘吗?李世民和他有什么关系?难道他投靠了董卓?”

  想到这边又立马摇头否定,“不对不对!即便他投靠了董卓,董卓就算答应帮他出兵,他又怎么可能能让刘表当天子?”

  此时一连串的问号爆炸式地浮现在刘晔的脑海中,这才走了没多久,居然有如此荒唐的事。

  “对了,那先生?”刘晔疑惑地看了看王玄策,“先生赶来就是为了告诉我这些?”

  “哎!刘表逆反之心想必无需多说,我岂能与逆贼为伍!希望大人能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好为在下谋个官职!”说罢,王玄策拱手,一脸诚恳。

  “哈哈哈!”刘晔大笑几声,“先生倒是豪爽,而且为人正派,你就随我来吧,陛下求贤若渴,必定会对你委以重任的!”

  “好!有劳先生了!”王玄策大喜,立马拱手。

  刘晔回礼,两人相视一笑,两马并驾齐驱,一路谈笑风生,往建业而去。

  ……

  柴桑,太守内府。

  “嫂嫂!嘿嘿!”

  潘巧云闲来无聊,正对着铜镜呆呆凝望,突然眼睛被人蒙住,不由得微微受惊。

  “是我。”这人松开手,从后面就搂住潘巧云,将脸靠着潘巧云的脸蛋不停地摩挲,还时不时地微微扭头,闻着从她头发上散发的淡淡幽香。

  “吓死我了!”潘巧云娇嗔地拍了拍挺翘的胸脯,睨着眼笑骂一声,对于李元吉的骚扰丝毫不介意,所表现出的欲拒还迎都显得是那么的风情万种,惹人犯罪。

  “美人儿,”李元吉满脸邪笑,“兄长这几天不知道干嘛了,连句话都没说就不见了踪影,让这么一个娇滴滴地娘子独守空闺,真是暴殄天物啊!”

  “噗!”潘巧云媚笑一声,扬起粉拳轻轻拍在李元吉的胸膛上,“就你嘴甜!”

  “嫂嫂,我这说的都是心里话呀!要是我能得到你,便是死后下地狱我也愿意!”李元吉突然正色肃声道。

  “住嘴。”潘巧云将手放在李元吉的嘴唇上,“这种丧话少说!”

  “好好好!”李元吉大笑一声,猛地一把抱起潘巧云,后者失声尖叫,心里却满满的是快感。

  “嘭”的一声,被扔到床上,潘巧云也不挣扎,索性盯着屋梁发呆,嘴里念叨着,“婚后也有一个月了,你哥哥却很少碰我,还没你碰得多,经常在外面也不知道干嘛。”

  “呵呵,别管了,我哥哥不懂怜惜你,这不还有我吗!”李元吉大笑一声,对着潘巧云的嘴唇就吻了上去,天雷勾地火,浪子欲**,自然少不得几番**。

  说起李元吉,生的也是一表人才,虽然不及李世民的那种气质,但是哄骗女人的功夫一流,颇得潘巧云的欢心,所以虽然第一次搞得像强x,但是这么多次后,潘巧云竟然已经习惯了李元吉的骚扰,甚至还有点依赖。

  “等等!”两人正在**,突然潘巧云一把将李元吉推开,小声道,“我好像有喜了……”

  “那也是我哥的呀,而且有喜了做这事也没关系。”李元吉正在兴头上,精/虫上脑,胡乱的嘟囔一声,就继续俯下身去耕耘属于自己的土地,而潘巧云也分外享受,懒得多说……

  …………

  长安皇宫。

  依旧满是乌烟瘴气,虽然这些烟气不能看见,但是光听那催人动情的呻吟,以及粗暴的话语和急促的喘息,就让人不禁皱眉。

  在场的人面无表情,或者说是一脸麻木,显然都已经对这场景司空见惯。

  “陛下还在那个?”李儒来到宫殿门口,看了眼守卫,沉声问道。

  “嗯。”这人看都不看李儒,只是发了声“嗯”,便不再多言。

  “哎……”李儒微微叹了口气,犹豫了片刻,便转身折返,刚走了一步,突然听到里面传来结束的声音,皱了皱眉,再次转身,进入宫殿。

  “陛下……”隔着屏风,李儒开口呼喊。

  “爱卿什么事?”董卓气喘吁吁,语气中满是满足。

  “陛下,捷报,吕布大将军首战告捷,大败马超和武松,如今西凉军闭城自守,坚守不出,已经被将军团团围住,相信过不了多久,他们便会开城献降啦!”

  “好!不愧是吾儿!”董卓缓过神来,高喝一声,“传令下去,令张济带领一支军队,带上酒肉前去犒赏将士!”

  “遵命!”李儒拱手,转身离去。

  “哈哈哈!灭了马腾老儿,韩遂必定望风而降,到那时,雍凉之地便尽属于我啦!哈哈哈!”董卓不禁大笑,幻想着自己的帝国愈发壮大。

  …………

  骠骑将军府。

  “报,将军,府外有一人求见,自称是将军的故人。”突然一名士兵进入大厅,像李傕禀报。

  “故人?”李傕放下手中的卜卦,慢慢起身,自顾自地嘀咕,“我能有什么故人?”

  顿了片刻,开口问道,“他没说什么吗?”

  “回将军,没有。”

  “那他长什么样子?”李傕很是小心,一一询问。

  “身高大概八尺的样子,相貌颇为俊俏,大概二十余岁。”

  “哈!这家伙莫不是哪个穷游的道士,就为了银两才说是我故人?”李傕哑然失笑,“你去取几两碎银给他,打发他走吧!”

  “将军,此人说一定要见将军,有话要说。”

  “嗯?”李傕看了看这士兵,陷入沉思。

  “算了,我就去看看吧。”李傕想了想,见一个人也无妨,便大步而出,直往府门赶去。

  还没到门口,远远地就看到一个年轻男子站在府外,果然是相貌英俊,李傕这一看立马一愣,小声嘀咕,“这不是贤侄吗?”

  “李将军,故人李四前来拜见,希望将军不要嫌弃!”这人声音很好听,刻意把“故人”二字说的很大声。

  李傕不傻,至少在这些小事上还有点头脑,听这人如此说,知道有什么隐情,便微笑着道,“李兄请进!”

  “嗯,多谢!”这人拱手,跨入府中。

  来到正厅,李傕对左右道,“你们先下去吧。”

  “是。”下人纷纷退下。

  “世民啊,你此番前来怎么如此神秘?”突然李傕道。

番外篇  三国外的其他政权(一)


  1、羌

  “羌人”分为“先古羌”(又叫东羌)和“后古羌”(又叫西羌)。共同特点是:以羊为祭祀的图腾。

  先古羌为秦统一后,和东部诸族融为一体,形成汉族的胚胎。后古羌自春秋战国时期从西北涌入,发展演变成为今天的部分汉族、羌族以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阿昌族、景颇族、独龙族、怒族、土家族等藏缅语族。

  羌人的优点是能吃大苦、耐大劳,而且勇敢善战,敢于反抗强暴,缺点是种类分散,不能凝聚为强固的政治集体,所以进入汉末三国混战局面时,羌人便成为割据者挟之以攻战的工具。

  从董卓入洛至献帝东归的七年中,挟持汉帝及大臣的都是凉州军阀,他们军中都有羌胡。

  董卓父曾为颍川纶氏县尉,而卓屡与羌中豪帅相交结,说明卓亦为陇西豪家。《三国志》卷6《董卓传》注引《英雄记》言:“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卓既以羌胡兵而立功,同时又靠镇压羌胡而升官。后来他因手握强兵而逐渐骄纵,不肯离兵回朝。卓死,其部属李傕、郭汜等仍然挟持着汉献帝及公卿大臣。

  凉州军人所以如此飞扬跋扈,其军中多羌胡人是原因之一。后来以今陕甘交界地带为主要据点的韩遂及马腾、马超父子军中亦多羌胡人。《董卓传》言:“韩遂等起凉州……卓西拒遂,于望垣峡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表明韩遂等军中的羌胡人数当不下数万,然而羌人酋豪因种类各自分散,始终未能有何作为。

  蜀汉政权与羌人的关系,一直较好。诸葛亮在隆中对策时,即向刘备提出“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其实际含义,即诸葛亮用“和”、“抚”的怀柔政策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让少数民族为蜀汉政权卖力气、出粮饷的目的。

  总的来说,羌是位于西北部的一个较为闲散的政权。

  2、鲜卑

  鲜卑,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源自东胡部落,名称有吉祥与神兽的意义,指的是驯鹿。

  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游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合称东胡民族。鲜卑起源于辽东塞外鲜卑山,后主要活动于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2世纪时鲜卑占据匈奴领地,称雄塞北。

  3、乌孙

  乌孙是汉代连接东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民族之一,乌孙人的首领称为";昆莫";或";昆弥";。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人与月氏人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人。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人攻杀(据《汉书·张骞传》),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诞生,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成人,后来得以复兴故国。

  4、高句丽

  高句丽,中国史书中也写作“高句骊”,“高麗”简称“高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中国东方北部及朝鲜北部存在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也称高氏高丽(与韩国历史上的王氏高丽不同,王氏高丽是由后来的新罗人建立的,韩国人的祖先)。

  5、扶余

  扶余国,又作";夫余国";等,公元前2世纪…公元494年的民族政权,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民族政权国家,前期王城在吉林省吉林市,后期王城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扶余人的祖先来自蒙古东部及俄罗斯远东的广大地区,部分聚居于今日东北和朝鲜。那里谷物丰盛,余粮颇多。扶余国从前2世纪立国到494年东扶余国被高句丽灭国为止,历时约700年。此外,沃沮、东濊都是扶余的兄弟民族。

  6、邪马台

  邪马台(yémǎtái)国是《三国志》中《魏书·东夷传》倭人条(通称魏书倭人传)记载的倭女王国名,";邪马台国";被认为是日本国家的起源。

  早期的邪马台国以男子为王,由于2世纪末发生内乱,乃共立女子为王,名为卑弥呼,以邪马台之地为都,有弟帮助治理国家,此时的邪马台国实际是30余个倭人国家的盟主。卑弥呼女王国对其他诸国有相对统治权。卑弥呼曾在伊都国家设立一大率之官以检察诸国,并在大倭的监理之下向他国收租赋。

  卑弥呼死(约248)后,又立男王,但因国中不服而复立卑弥呼之女壹与(台与)为王,内乱始定。此时已由中国传入水稻栽种和使用铁器,居民种植禾稻、苎麻、养蚕栽桑,缉麻线,制丝锦、缣绢。武器用木弓铁镞。在交换上已经是国国有市。社会已有大人、下户与奴婢、生口?之别。大人皆四五个妻子,是上层统治者,下户则有二三个妻子。两者间的地位与尊卑差别明显。但下户并不是奴隶。而奴婢和生口则具有奴隶性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