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弃少之君临天下 >

第222章

弃少之君临天下-第222章

小说: 弃少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等是锦衣府密探,奉太后和忠国公之命,捕杀乱臣贼子,令牌就交给你去复命了!”领头之人将锦衣府令牌扔给知府,朝身后人一挥手,大喝:“我们走!”

    知府看清手中确实是锦衣府令牌,不由冒出一身冷汗,暗道幸好没有与广南王交往过密。

    与此同时,庆远府城内的庆远王府和泸州府城内的泸州王府内,也发生了同样的血案,庆远王和泸州王一夜之间,相继被号称是锦衣府的人灭门。

    参加叛军的七王已经有三个王被朝廷派遣锦衣府捕杀了,一时间天下震动,舆论更是对番王叛军不看好。不久临江府城内临江王府同样发生了夜袭,临江王亲自率兵去和淮南王会盟了,幸免于难,但临江王的家眷不分老幼全部被杀。

    此事,彻底动摇了投机者的信念,很多投靠叛军的人,立即切断了与叛军的联系,甚至成了声讨叛军的急先锋。

    (本章完)


………………………………

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理战

    广南王、泸州王、庆远王连同一家老小被杀,临江王府除了临江王逃脱外也是被灭门,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人们知道朝廷绝不会姑息养奸了,连皇室宗亲都被灭门,还有谁敢侥幸逃脱朝廷的惩处?人们想到民申报上刊登的朝廷诏书,“凡是与叛军相勾结者,与叛军同罪”,若不及时与叛军划清界限,接下来必然是锦衣府上门捕杀了。

    锦衣府本来就是凶神恶煞的代名词,时常做些出人意表的事,这一次次的夜袭王府,没有怀疑不是锦衣府做的,就连京城的大佬们虽然震惊,但也没有怀疑,毕竟锦衣府指挥使与韩非关系很近,受韩非指使捕杀背叛朝廷的番王也是情理之中。只不过,京城权贵们对韩非更加敬畏了,此次对待叛军的手段太震撼了,已经超出了人们的理解。

    叛军内部对此事同样惊惧不已,长沙王急急率领本部人马返回长沙府城,闭城自守,希望能让一家老小逃脱被杀的厄运。长沙王本是协助凤阳王在凤阳城为叛军筹集粮草军需的,长沙王逃回老窝后,凤阳城内只剩下凤阳王和刚刚投靠过来的临江王。

    凤阳城是叛军军需粮草主要供给地,城内有重兵防守,凤阳王和临江王自认为锦衣府是不敢进入凤阳城。

    各地的情报,源源不断的送进韩非的大帐,灵儿整理后逐一向韩非禀报。

    韩非听了详细的报告后,叹道:“母亲这次手段太狠辣了,杀了番王就达到目的了,何苦要灭人满门?她这是借机向张家报复呀!”

    灵儿犹豫了一下,说道:“公爷,老夫人手段虽然激烈了一些,但奴婢认为做得对,如今咱们与那些皇室宗亲已经是水火不容了,不趁此机会斩草除根,就会留下后患的,历史上很多权臣的遭遇,公爷不能不慎呀!”

    “权臣……”

    韩非何尝不知权臣与皇权之间是难以共存的,目前皇帝年幼,太后不理事,才给了韩非掌控天下的机会,一旦皇上长大成人,必然有冲突,他能心甘情愿交出手中权力吗?没有了权力的保障,韩家安全吗?权慑天下必然会得罪很多势力,韩家没有权力,难免会有人反扑。

    但如今太后是亲姐姐,皇上是自己的外孙,韩非不忍心走得太远,“灵儿,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会最大限度的保护咱韩家的安全,不过,我没有更进一步的野心,没有我的吩咐,你也不要做过分的事!”

    “公爷,没有你的吩咐,奴婢不会擅自做主的!”灵儿叹了口气,说道:“太后和皇上是咱家至亲,以后想必也会对咱家照顾一二,但那些皇室宗亲就不同了,番王们都死于你的手中,他们的后代岂会不记恨咱们韩家?有公爷在,当然没有人胆敢冒犯,但以后呢?咱们何不趁机为子孙后代清除隐患?”

    韩非闭目沉思一会儿,说道:“我不反对你们那么做,但只准针对番王和叛军主要首领,不得牵连到无辜之人,一般的罪臣必须等战后接受朝廷的审判!”

    “奴婢明白!”

    “不过,此事可以做点文章,传讯回京,让民申报扩大宣传,同意让内阁发文给各地县府,高调宣扬背叛朝廷只有死路一条,动员全民起来声讨番王叛军,切割与叛军的关系!”

    “公爷,如此大动干戈有何作用?”

    “这是心理战,通过强大的宣传攻势,给叛军制造心理压力,叛军在道德上本来就处于弱势,尽可能减少他们的支持者,叛军穷途末路之下,灭亡就不远了。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了,不能再拖延下去,否则大华经济就要遭受重创了。”

    淮南王最近日子很不过,简直到了心力交瘁的地步。叛军刚起兵时,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淮南王自认为离皇位已经不远了,信心高涨,黄河一战如同一盆冰水浇头,他才知道朝廷不是那么好欺的。朝廷接二连三的雷霆手段,更是晴天霹雳,广南王、庆远王、泸州王相继被灭,临江王成了无家可归的丧家之犬,长沙王率部逃回老家。

    淮南王这个时候,才真正明白,朝廷的实力是何等惧怕的存在。噩耗传来,叛军上下一片哀声,军心涣散,斗志低迷,淮南王已经不敢奢望打到京城了,如何保住性命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凤阳王和临江王在府城内的日子也不好过,叛军的形势急转直下,原本与叛军合作的大户商贾都退缩了,寻找各种借口与叛军疏远关系,叛军现在筹集粮草军需非常困难,没有哪个粮商敢运粮到凤阳来了。

    然而,还未等两位王爷想出对策,局面更加不妙了,朝廷和民申报联手对叛军加大了宣传力度,整个社会对叛军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同时,在朝廷主导下,各地官府也在清算投靠叛军的人员。如此一来,亲近叛军或向叛军提供援助的豪门越来越少。

    叛军的军需粮草尽管有大量囤积,但消耗也是巨大的,若没有粮商们暗中支持,迟早有断粮的一天。叛军毕竟也打着正统的招牌,不可能去搜刮民间粮草,否则更没有支持者了。

    形势逼人,叛军岌岌可危,凤阳王和临江王商议来商议去,决定亲自去商户家里做做思想工作。

    广南王、庆远王、泸州王相继被杀后,凤阳王和临江王一直龟缩在重兵把守的凤阳王府内不敢出门,这次两人实在被逼无奈,只得冒险出门求支援。两人要出府的消息,迅速被潜伏在府内的密探传送了出去。

    凤阳王和临江王在侍卫重重保护下出了门,走过王府门前一段路,到达分岔路口,准备分头心头。这时,分岔路口旁边的屋脊上,响起了数声火枪发射的声音。

    “王爷——”

    侍卫们一片慌乱,屋脊上的狙击火枪手趁乱跳进了旁边的小巷子。

    淮南王自黄河兵败后,又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退守汝宁府,准备休整一段时间,再与朝廷大军决战。

    “王爷,凤阳府急报,凤阳王和临江王被火枪手暗杀了!”

    “什么?”

    淮南王闻报大惊失色,暗杀两位王爷的火枪手除了来自朝廷,不可能有旁人,朝廷的人已经侵入叛军老巢了?淮南王真的怕了,他已经闻到了死亡的味道。

    “来呀,传本王令谕,全军后撤,退守淮南城!”

    (本章完)


………………………………

第四百二十三章 围城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

    淮南王的全军撤退,绝对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叛军本就士气低迷,军心不稳,这一突然撤退,不亚于一次大溃败。番王叛军原本就是番王侍卫军、地方卫军、乡兵以及豪门私人武装的结合体,刚刚聚集时声势浩大,一旦遭遇重大挫折后,内部不相合的毛病就暴露出来了。

    说白了,叛军是利益的结合体,都是以为淮南王能够当上皇帝,才来投靠的,如今局势急转直下,淮南王连命都难保了,哪里还敢做皇帝梦?那些投机分子,特别是那么大家族的私人武装,就不愿再跟着淮南王一起送死了,此时离开固然难逃朝廷的惩罚,但绝不会被朝廷连根拔起。

    于是,叛军撤退的过程,也是个利益团体四散逃命的过程,叛军在汝宁府还有三十万之众,过了淮河已经剩下不到十五万人了。淮南王意识到败局已定,更不敢在路上多停留,日夜兼程,火速返回了淮南城。

    到了淮南城,淮南王又命令凤阳城内守军,连同凤阳城内粮草,撤回淮南城。淮南王这些年动用各种关系,得到了大量的水泥,对淮南城加固加高,可说如今的淮南城固若金汤。这也是淮南王最后保命的手段,坚守淮南城,拖到朝廷吃不消了,再与朝廷谈判。

    凤阳城内守军已撤,凤阳府的官员以及凤阳王的家眷悲催了,如今城内只有两千王府侍卫军如何守得住凤阳城?他们知道已经被淮南王抛弃了,但除了在城内惶惶不可终日,也无法可想。

    这天,凤阳府府衙门前一名年轻人递给守门的衙役一个包裹,说道:“将此物交给知府大人,就说本座有事相商!”

    守门的衙役见来人气势不凡,不敢怠慢,急忙进门向知府禀报:“老爷,门外来了一名年轻人,让小的交给你一个包裹,说是有事相商!”

    知府接过包裹,打开一看,见是一块锦衣府令牌,但是胆战心惊,急道:“快,快将来人请进来!”

    年轻人来到府衙后堂,径自在一张椅子上坐下来,沉默不语。

    知府屏退左右,将令牌恭敬的递到年轻人面前,忐忑不安地说道:“上差,下官……下官决没有背叛朝廷之心,下官是被迫的……”

    “你是不是被迫的,自有朝廷审查,本座今天不是来查问你的!”年轻人盯着知府说道:“不过,你若不想牵连一家老小,本座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上差请说,只要下官能够做到的,一定全力效劳!”知府听到有活命的希望,激动得满脸红光。

    年轻人淡淡说道:“你有此心就好,此事做成了,本座一定向太后和忠国公为你请功,但若有差池,你就等着族诛吧!”

    “下官不敢,下官一定为上差效劳,争取太后和忠国公的宽恕!”

    “好,今夜锦衣府要进城捕杀凤阳王家眷,你接应锦衣府进城,并想办法拖住侍卫军!”

    知府知道这是自己一家老小唯一活命的机会,急忙答应下来。

    是夜,二更天左近,知府带领一班心腹侍从,抬着一些酒菜登上城楼。

    城楼守军奇道:“知府大人这一夜来此何意?”

    “本官知道各位将士守城辛苦,特来犒军!”知府拉着守军将官,说道:“趁朝廷大军还未到来,先快活几日吧,城楼让衙役去守,本官与将士们痛饮几杯,朝廷大军来了就没机会了!”

    一席话说到了守军的悲哀处,大家都是待死之人,同病相怜,急忙聚到一起喝酒,咒骂淮南王的不仁不义。

    小半个时辰后,知府眼看守军都喝得差不多了,忙朝心腹侍从使了一个眼色,侍从们迅速抽刀砍死了醉酒的守军,然后朝城外发出灯火信号。

    城门打开后,五百手持火枪的队伍,在一名年轻人率领下走进凤阳城。

    知府看到进城的锦衣府彪悍的气势,暗暗心惊,急忙趋前道:“上差,下官已经遵命迎接诸位进城了,但城内还有将近两千王府侍卫军……”

    此次进城的并不是锦衣府的人,而是紫府的执法队,领队的是青龙,这次是按照灵儿传达的命令,斩杀凤阳王满门的。

    青龙打断知府的话,哼道:“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虑,知府大人带人在赶往王府的路口拦住驰援的侍卫军,告诉他们朝廷大军进城了,要想活命就必须放下武器投降!”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很有可能被驰援王府的侍卫军杀死,但知府已经骑虎难下,只得答应下来。

    青龙率领五百紫府执法队赶到凤阳王府邸,先亲自翻墙而入,干掉府门附近的暗哨,打开大门放执法队进府,扑进两侧厢房杀掉还在睡梦中的侍卫。随即,逐屋往后面搜杀。

    当一阵枪响,终于惊动了整个王府,于是,执法队与慌忙迎战的侍卫展开了正面厮杀。

    “住手!”一位中年妇人在一大帮男女簇拥下走出来,远远喊道:“都住手,本宫是凤阳王妃,来的是什么人?”

    王府侍卫停手了,青龙也示意执法队暂停射杀,喝道:“锦衣府执法,所有人立即放下武器!”

    “该来的终于来了!”王妃哀叹一声,喝令侍卫们放下武器,对青龙喊道:“本宫愿意带领一家大小随上差进京接受朝廷制裁,请上差放侍卫们一条生路!”

    青龙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