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弃少之君临天下 >

第211章

弃少之君临天下-第211章

小说: 弃少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非这些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宫里批阅奏折,先帝一个多月没有打理朝政,积压的奏折太多了,普通事情,四位辅政大臣就可以做主了,关系到军国重大问题,则要四位辅政大臣商议出结论,再上报两宫太后定夺。通常去向两宫太后禀报的事都是韩非,然而两宫太后都是没有处理政事经验的人,最后都是以韩非的意见决断,两宫太后成了盖章太后。

    明天是小皇上登基大典的日子,韩非今天早早回府休息,以便保持旺盛的精力,应付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

    “公爷,老太爷过府来了!”

    贾政这时候应该还没下值,怎么赶过来了?韩非不知道父亲所为何事,便让下人将贾政引领去书房,换了一身常服,再去见面。

    “父亲,你这时候过来有急事?”

    贾政咳嗽一声,说道:“非儿,为父听说你要恢复东宫太后的父亲侯爵?”

    “不错!”此事尽管还未正式下旨,以父亲当前的权势,有人巴结他,提前透露给他,也不奇怪。韩非看了贾政一眼,淡淡说道:“这可以说是一个交换的筹码,姐能够无争议的尊为西宫太后,总要付出一点代价。”

    “为父明白这个道理,咳咳……非儿,咱贾家作为西宫太后的娘家,被先帝削的爵位是不是也该……”

    “也该什么?恢复荣国公和宁国公?父亲,这是你的意思还是贾家几个主事人的意思?”韩非火气上涌,沉声道:“贾家这是想干什么?今天要封国公,明天是不是还想封王?如今姐姐贵为西宫太后,太子也即将登基为帝,我也是手握朝政大权,贾家还不够荣耀吗?”

    贾政尴尬地说道:“大家也没有一定要封国公的意思,只是觉得国公的封号是先祖获得的,如今丢了,对不住列祖列宗呀!”

    “父亲,贾家子孙既然觉得愧对祖宗,就该发奋图强才是,只要子孙争气,国公的封号终究还是贾家的,如今新皇年幼,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姐姐和皇上的地位并不稳固,贾家这时候还要争爵位,不是给他们添乱吗?”

    贾政大吃一惊,急道:“非儿,太子是先帝唯一的儿子,继位是毫无争议的事情,难道还有人另有企图?”

    韩非暗中一叹,也难怪贾家会没落,贾政作为贾家比较杰出的人,这点道理都没看清楚。“父亲,太上皇驾崩时,各地番王安分守己,如今先帝驾崩,却纷纷提出要进京拜祭,这不令人奇怪吗?还不是因为看到皇上年幼,他们才动了野心。再说,京城就太平无事吗?番王们若没有强援,敢蠢蠢欲动吗?皇上没有成年亲政,皇权争夺就不会停歇!”

    “非儿,你一定要保护好西宫太后和皇上呀!”

    “父亲放心,谁若敢轻举妄动,我会用他的血来清洗天子剑!”

    新皇登基大典是在奉天殿举行的,满朝文武站立大殿之上,静等小皇帝张元朗升座。不一会儿,礼乐奏响,小皇帝张元朗穿着缩小版的龙袍,被司礼监掌印太监黄叶牵着,走进大殿。小皇帝张元朗鼓着嘴,显示心里很不高兴。

    小皇帝张元朗走在大殿正中,小眼睛两边张望,忽然看到站在前面的韩非,急忙甩开黄叶的手,跑到韩非身边,一手抓住他的裤腿,一手指着黄叶,喊道:“他是坏人,不让我玩,舅舅打他!”

    韩非哭笑不得,抬手在黄叶手臂拍了几下,蹲下身,说道:“皇上,微臣已经打了黄公公,快随黄公公去坐在龙椅上吧!”

    “不,我要舅舅抱!”小皇上趁势扑进韩非怀里,抱住他的脖子,死活不肯放开。

    韩非见吉时已到,与三位辅政大臣交会一下眼神,便抱着张元朗走上御阶,刚把他放上龙椅,他又跳下来了。他急忙低声道:“皇上坐好了,等下买糖给你吃!”

    小皇上听说有糖吃,立马坐稳了,不过,眼睛一直盯着韩非,生怕他反悔了。

    韩非也怕小皇上又跳下来了,只得跪在龙椅边上,和众臣一起朝拜小皇上。他这时小皇上没有反应,大臣们都还跪着,忙对小皇上低声说道:“皇上,快说众卿平身!”

    小皇上张元朗朝下面望了望,说道:“舅舅说……众卿平身!”

    严肃的典礼,被小皇上一闹,轻松不少。不管怎么说,新皇正式继位了,大华又开启了新时代。

    (本章完)


………………………………

第四百一章 丁雷的试探

    新君继位,按例都有加恩的措施,一方面大赦天下,将一些罪行较轻的犯人释放回家;另一方面则是对臣子的恩封。按照与东宫太后暗中达成的协议,新君继位第二天,即在韩非主导下,以小皇上的名义加封东宫太后的父亲为忠信侯。

    小皇上大赦天下的诏书颁布后,韩非也趁机赦免了贾赦的刑罚,从流放地放了回来。不过,爵位什么的,不可能还给他了。韩非如此做,主要是因为贾母,老太太身体越来越差,恐怕没几年好活了,他不想老太太思念儿子,而伤了身体。

    新君继位了,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先帝发丧,如今天气炎热,先帝的灵柩长久放在宫中是不行的。两宫太后、辅政大臣合议,将先帝葬在太上皇陵墓旁边,由头是说先帝和太上皇关系好,让先帝陪伴太上皇,其实就是时间紧迫,好依托太上皇陵墓,快点把先帝陵墓修筑起来。

    朝廷征调了十万民工,韩非动用虎符调用了五万军队,十五万军民联合建筑队日夜赶工,耗用大批量的水泥钢筋黄沙石子,总算在一个月内把地下工程修筑好了,至于地面上建筑,只能等先帝安葬后,再逐步完善。

    大行皇帝发丧,京城满城素白,百姓们不管真的假的,都拜伏路边嚎哭送别。皇陵地宫封土,预示着一个时代彻底结束,而大华的新时代是否安稳?

    新帝年幼无知,两宫太后没有理政经验,大华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大华这艘大船真的能够太平无事吗?平民百姓们是不会关心这个问题,但权贵阶层呢?毫无疑问,贾家韩家杜家王家江家,会成为新朝最有权势的家族,其他家族有没有争一争的野心?

    至少朝堂表面上是恢复了常态,各级官员按部就班,以前干啥继续干啥,内阁还是以前的内阁,两宫太后四位辅政大臣暂时都没有撤换官员的意思。

    韩非不是内阁成员,也继续到御书房上班,以前他就在御书房偏殿协助皇上整理批阅奏折,如今这里正式成了他的值房。通政司收到的奏折,先送内阁初审,然后照常送到御书房,由韩非审阅,或定夺或召集辅政大臣商议或送两宫太后裁决。也就是说,韩非成了辅政大臣总召集人,部分代行了皇帝的职权。

    尽管韩非非常年轻,但他是先帝的妹婿、西宫太后的弟弟、小皇上的舅舅、当朝的忠国公,更有先帝遗诏赐予天子剑以及种种特权,他的地位无可争辩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等于说,他没有宰相的名位,却拥有宰相的实权。

    或许,先帝没有让韩非进内阁,有让他与内阁相互制约的意思,可惜忽略了内阁中三位辅政大臣,一个是他的岳父,一个是他侍妾的族叔,一个是他的盟友,内阁根本没有制约韩非的可能。

    朝堂上变化最大的,就是早朝时间,小皇上年幼,需要休息,两宫太后和四位辅政大臣合议,取消每天的朝会,改为五天一次朝会,时间也推迟到辰时开始。朝会时,小皇上坐在龙椅上,两宫太后坐在侧后,用垂帘隔开。没有朝会期间,大臣有事起奏,将奏折送到通政司或内阁,密折或急递送到御书房,晚间可以直接送到忠国公府交给韩非。

    朝堂上平静下来,有人才想起当初迷惑先帝的妖女似乎凭空消失了,有人很想知道当时韩非与那妖女比斗的结果,但韩非不提,也没有人敢细问。其实,那宫装女子彻底被韩非征服后,已经趁乱送出皇宫,暗中送到了西郊芙蓉庵,和韩非母亲韩芸,以及小尼姑静娴住在一起。

    “忠国公,老奴得了一罐好茶,您尝尝?”

    黄叶以前凭借自己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身份,与韩非基本可以平起平坐,如今,韩非要弄死他就和踩死一只蚂蚁差不多,他也自觉降低了自己的位置。

    “黄公公,咱们多年交情了,你如此自谦不是骂我不够朋友嘛?”韩非笑骂一句,拿起黄叶带来的茶叶,打开闻了闻,说道:“确实是好茶,泡一杯试试吧!”

    “忠国公,您继续批阅奏折,这泡茶的琐事交给咱家就行了!”黄叶听到韩非把他当朋友,既高兴又感动。

    韩非望着忙碌的黄叶,忽然说道:“黄公公,你那干儿子被本座打发去监修皇陵,他有不少怨言吧?”

    “公爷,那个兔崽子是明白人,知道公爷是在历练他!”

    “嗯,明白就好,想以后在宫里有大出息,只靠关系不行,得有实际能力……”

    这时,江枫拿着一本奏折匆匆走进御书房,说道:“忠国公,丁雷上折子请求增加军需补给!”

    韩非接过奏折一看,气极而笑,将奏折摔在书案上,喝道:“好个不知死活的东西,他还真敢狮子大张口,这么多军需足够装备十万军队了!江相公,内阁各位相公怎么看?”

    江枫在一名小太监搬来的凳子上坐下,说道:“内阁认为丁雷是在故意试探朝廷!”

    “不错!”韩非沉声道:“丁雷是卡在朝廷喉咙上的一根刺,该考虑拔掉了!这道折子,朝廷准与不准都不合适,这样吧,留中不发,向他传一道旨意,就说他请求的军需量过大,令他回京述职,说明需求的原因!”

    “忠国公好计策,朝廷正好也可试探他的用心!”

    京城离大同府距离不远,公文往来很快,第三天上午,江枫再次拿着一本奏折,来到御书房,说道:“忠国公,丁雷回复了,说他病重无法进京述职!”

    “称病不来?哼,说明他心里有鬼呀!”韩非冷笑道:“他不是病重嘛,那好,朝廷就以河套地区、大同府的防务攸关京城安危,不可没有统兵将领主持日常事务为由,令他交出兵权,回京休养,另遣大将接任!”

    江枫忧虑地说道:“忠国公,如此一来,恐怕丁雷要起兵谋反了!”

    “他若是老老实实交出兵权,回京休养,还能落个善终;若是要举兵,哼,离族诛的日子就不远了,正好算算先帝被暗算的旧账!”

    (本章完)


………………………………

第四百二章 悲催的谋反

    丁雷这段时间过得非常不安心,特别是京城的一连串事件发生后,可说是寝食难安。事态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逼着他走进了一条死胡洞。

    神明在上,丁雷自认为可以对天发誓,绝没有反叛朝廷之心,凭自己掌控的这点实力,不可能有大气候。他交通北胡,向皇上进献美女,只不过想获得更多实际利益而已,然而,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进献美女竟然暗害了皇上,这不是把自己玩死路上逼吗?

    从朝廷的廷报上看,谋害皇上的新晋妃子被当场斩杀了,丁雷大惊之余,更担心那女人有没有供出自己交通北胡的事。朝廷接下来的动作,似乎没有动他的意思,但他不知道,这是因为朝廷要举行国丧和新皇登基大典,而故意施行的缓兵之计,还是朝廷真的不知道他通敌的罪行。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先皇的死是因为新晋的妃子,而那妃子是他进献的,朝廷迟早要治他的罪。他不知道朝廷该如何处罚他,如果让他选择,他只想交出大同府的兵权,回到河套去。毕竟大同府是初掌之地,军心还没有收伏,河套地区却是经营多年的老根据地。

    他现在很后悔,不该这么急着得到大同府的控制权,大同府对京城的重要性,傻子都知道,朝廷必然不会放心将大同府放在他手里,恐怕很快就有动作。当然,若是这世上有后悔药的话,他也绝不会进献什么女子了。

    新皇登基大典完成了,先帝的葬礼也结束了,丁雷预感到朝廷要腾出手来收拾他了。其实,他也有过心一横,联合北胡兵马,兴兵反叛的念头,并且与北胡取得了联系。但是接下来的事件,让他很绝望,北胡腹地发生了多起暴动事件,使得北胡兵马迟迟没有南下,朝廷方面似乎也有准备,宣府和宁夏卫的兵马分别逼近大同府和河套地区军演,京营兵马也以演练为名异常调动,明显是针对他的呀。

    丁雷与心腹将领多次密议,也没有一个稳妥的法子,事情就在犹豫不决中拖延下来了。但始终这么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也不是办法,最后他们商定试探一下朝廷对他们的态度,于是,就狮子大开口,炮制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