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弃少之君临天下 >

第210章

弃少之君临天下-第210章

小说: 弃少之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望见韩非,以及他怀里的太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意,“爱……卿……朕……不行……了……你……辅佐……太子……”

    韩非急忙跪在地上,郑重说道:“圣上,微臣遵命!微臣一定竭尽全力,辅佐太子成为一代明君,把圣上开创的大华盛世发扬光大!”

    皇上脸上的笑意更浓,偏头对薛皇后说:“召……内阁……大臣……”

    “老臣在!”内阁大臣急忙趋前跪拜。

    皇上缓缓扫了诸位大臣一眼,说道:“杜……云……拟旨……”

    “老臣遵旨!”如今皇上已是弥留之际了,没有人敢打岔,司礼监掌印太监黄叶亲自送来文房四宝,并在一旁磨墨。

    “封……韩非……忠国公……辅政大臣……参议……军国事务……协助新君……批阅奏章……赐……朕佩剑……持剑……如朕亲临……危急时刻……持剑可取虎符……调动兵马……”

    这权力太大了,相当于总揽军政大权的宰相了,韩非有心推辞,但看到皇上已经出气多进气少了,也就不敢打岔。

    “……加封……杜云……镇国候……辅政大臣……参议……军国事务……加封……王子腾……辅政大臣……参议军国事务……加封……江枫……辅政大臣……参议军国事务……”

    皇上一口气安排了四名辅政大臣,又看向薛皇后和皇贵妃贾元春,微现不舍地说道:“皇后……皇贵妃……你们二人……同心同德……抚养太子成人……军国事务……以辅政大臣为主……有犹豫不决之事……可问韩非……”

    “皇上,臣妾遵命!”

    皇上闭上眼睛歇息了一刻钟,猛地睁开眼睛,盯着韩非和他怀里的太子,脸上涌现奇异的光彩,大喝:“韩非……保护太子……若有奸邪乱国……代朕杀……”

    皇上的声音突然中断,但眼睛依然紧盯着韩非,像是等待一个答复。

    韩非抱着太子拜伏,泣道:“皇上请安心去吧,微臣定不负皇上嘱托!”

    皇上像是得到了满意的答复,缓缓闭上眼睛。

    “皇上——”所有人一阵惊愕之后,都是伏地大哭。

    韩非擦擦眼泪,站起身,对身边的薛皇后和皇贵妃贾元春说道:“皇后娘娘,贵妃娘娘,万请节哀顺变!先帝大行,微臣知道两位娘娘悲痛万分,但此时不是悲伤的时候,当务之急先正新君之位,微臣另有紧急军国大事要与两位娘娘,以及辅政大臣商议!”

    薛皇后看到韩非表情凝重,忙道:“但凭忠国公决断!”

    韩非将太子放在床边,然后退至内阁大臣中间,一起向太子张元朗叩拜,“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可怜张元朗一个三岁的小娃娃,哪见过这种阵仗,吓得一愣一愣的,想哭又不敢,忽然看到韩非抬起头,急忙撒丫子扑进他的怀里,“舅舅,怕,我怕……”

    韩非将小皇上张元朗揽在怀里,拍拍他的后背,说道:“皇上不用怕,有微臣在,没人敢欺负您!”

    (本章完)


………………………………

第三百九十九章 太后封号之争

    先帝驾崩,新皇继位,这中间涉及到的事务太多了,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就会引起朝堂大乱。

    由于先帝正是春秋鼎盛之时,谁也想不到,会突然遭遇这么大的变故,以致皇陵都还没有修好,先帝的丧事如何治理,就是一个大问题。不过,好在如今有了水泥,修筑一个皇陵的速度大大提高,只要人力充足,一两个月修好皇陵,也不是什么难事。

    再一个就是新皇继位的问题,太子张元朗在先帝遗体前正了皇帝位,继位是不容置疑的,余下的就是举办登基大典,发布先帝遗诏,新皇继位诏书等等。这一套礼仪,历朝历代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多大的争议,让礼部按照程序办理就行了。

    紧接着就是为后宫先帝后妃上尊号,出榜安定人心了,当然,这应是新皇登基大典之后办理的事。

    先帝大行,百废待举,薛皇后、皇贵妃贾元春、小皇帝张元朗,以及四名辅政大臣:忠国公韩非、镇国候杜云、王子腾、江枫,来到东宫偏殿,商议善后事宜。

    薛皇后看了众人一眼,哀声道:“先帝大行,本宫和贵妃妹妹心神已乱,先帝遗诏,军国事务以四位辅政大臣为主,关于为先帝治丧,以及新皇登基大典事宜,四位辅政大臣商议着办即可,先帝停朝月余,耽误下了很多朝政,也按照先帝的意思,以忠国公为主,四位辅政大臣商议着办,需要本宫姐妹出面的,禀报一声即可!”

    韩非忙道:“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的心情,微臣等都能理解,也不敢为琐碎事劳烦两位娘娘,镇国候杜相公、王相公、江相公都是经验丰富的重臣,为先帝治丧、新皇登基大典以及耽误的朝政,都会得到妥善处置,这一点两位娘娘尽可安心,微臣这里有一桩紧要事,攸关京城安危,必须先商定一个办法出来!”

    王子腾惊道:“忠国公,莫非是指大同府的情势已有变故?”

    大同府与京城近在咫尺,两位娘娘虽是不参与政务的后宫嫔妃,也知道大同府对京城的重要性,两人齐声惊道:“忠国公,大同府发生了何事?”

    韩非叹了一声,说道:“那个妖女是河套守将丁雷进献的,受妖女妖术迷惑,皇上神志不清时下了一道旨意,令丁雷兼掌了大同府防务,微臣审讯妖女得知,丁雷与北胡早有勾结,那妖女的真实身份是北胡一个部落的郡主,因为修炼了妖术才被进献皇宫暗算皇上,甚至有加害太子的图谋。妖女被擒一事,迟早会被丁雷知晓,就怕他趁国丧期间朝局不稳之际,与北胡勾结举兵谋反,京城就危急了!”

    杜云凝重地说道:“此事确实可虑,忠国公可有良策?”

    “本官思虑良久,想出一个办法,请两位娘娘和诸位大人议议!”韩非咳嗽一声,继续说道:“本官建议做多手准备:其一,散布消息,妖女被当场斩杀,假作不知道丁雷勾结北胡的事,稳住丁雷;其二,命令潜伏在北胡的锦衣府,制造混乱,打乱北胡南下的决心;其三,密令宣府、宁夏卫以演练为名,分别将军力逼近大同府和河套,牵制丁雷;其四,动用虎符调京营暗中做好防御准备。”

    “好计策!”江枫大赞道:“按照忠国公之计行事,丁雷若敢轻举妄动,朝廷也就能从容应对了!只要挺过这段时间,朝局一旦稳定下来,朝廷就可以主动出手解决他!”

    “老臣赞成忠国公之策!”杜云和王子腾也相继表态支持。

    薛皇后和皇贵妃相互看了一眼,颔首道:“既然四位辅政大臣意见一致,就按照忠国公之计行事吧,京城防御军务归忠国公节制!”

    韩非的计策似乎起到了作用,从各种渠道探查到的消息,丁雷并无异常举动。

    暂时解除了对京城的威胁,朝廷继续有条不紊的为先帝治丧,以及筹备新皇登基大典,这两件事同时进行的,国不可一日无君,新皇登基一事尤为重要。

    这时,杜云派人将韩非请到内阁,递给他一份奏折,说道:“守正,各地番王上书,要求进京拜祭先帝,以及在新皇登基大典朝贺新君,你怎么看?”

    韩非想不想,便道:“岳父,此事不能同意,皇上年幼,番王进京后,难免有人蠢蠢欲动,到时就难以收拾了!”

    “老夫和几位相公也是此意,不过,如何回复各地番王就有争议了,按说此类皇室家族内部事务,应以太后的名义,若是如此必须先为皇后和皇贵妃上尊号。”

    韩非听明白了杜云的意思,按照正常程序,先帝的皇后自然就是理所当然的太后,但如今皇上不是皇后所生,皇上的生母理应也有个合适的尊号才成。

    “岳父和各位内阁大人如何看?”

    杜云看了韩非一眼,说道:“内阁有两种意见,一个主张皇后尊为皇太后,皇贵妃尊为皇太妃;另一个主张皇后和皇贵妃同时尊为皇太后。两种意见各有道理,也都有前朝先例,老夫也拿不定主意,守正,你的意思怎么看?”

    皇贵妃贾元春是韩非的姐姐,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姐姐尊为皇太后,昨晚贾政去韩府谈论事务,言语之间也有希望他为贾元春争太后之意。他不知道这是贾家的意思,还是皇贵妃贾元春的意思,不过,以他如今的身份,也不便过多干预此事。

    韩非想了想,拿起奏折,说道:“岳父,小婿还是直接和两位娘娘谈谈吧,免得因此闹得两位娘娘心存芥蒂,对朝局有害无益!”

    韩非赶到薛皇后的寝宫,看到皇贵妃贾元春带着小皇帝也在此处,当即轰走太监宫女,将奏折递给两位娘娘翻阅。

    “忠国公,不能让番王进京!”两位娘娘深知皇权斗争的残酷,立即表示反对。

    “两位娘娘,微臣和内阁大臣也反对番王进京,只是此事应以太后身份回复!”韩非看到两人脸色微妙的变化,知道两人都很在意太后的封号,又道:“先帝希望两位娘娘同心同德,微臣今天斗胆与两位娘娘开诚布公商议一下尊号!”

    此事的关键点,毫无疑问在薛皇后那里,太后的尊荣,后宫之主,她当然不想与别人分享。但她也是明白人,皇贵妃贾元春的背景,特别是韩非这个强大的外援,她不敢轻易得罪。

    薛皇后沉吟半响,说道:“先帝遗愿,让本宫和贵妃妹妹同心同德,自然就是希望不分彼此,本宫非常赞成,昨天本宫父亲进宫探望,本宫也谈到此意!”

    薛皇后突然提到她的父亲,韩非愣了一下,随即醒悟过来,薛皇后这是提出了交换条件,当即说道:“微臣建议尊皇后娘娘为东宫太后,皇贵妃娘娘为西宫太后!新皇继位,普天同庆,为了体现新皇的仁孝,微臣建议赦免先帝对薛国丈的惩戒,恢复薛国丈的侯爵!”

    薛皇后展颜一笑,道:“忠国公想得周全,本宫准奏!”

    (本章完)


………………………………

第四百章 进入新时代

    薛皇后娘家父亲的爵位,原本是忠信侯,可惜家门不幸,出了个孽子。薛皇后的弟弟仗持自己是国舅,作恶多端,终遭到律法的制裁,连带着薛父的爵位,也被皇上降为忠信伯。

    薛皇后没有生养子女,不想冒着得罪皇贵妃贾元春、贾家以及忠国公韩非的风险,阻拦贾元春加尊号为太后,也就想着交换一点利益。薛皇后娘家原本并不是大家族,父亲爵位被降,更让薛家权势大大削弱,薛皇后一个无儿无女的女人,若没有娘家人的有力支持,就算贵为太后之尊,也会很快被边缘化的。

    韩非听懂了薛皇后的心意,立即答应恢复薛父的侯爵,使得太后封号之争圆满落幕。按说,封侯这么大的事,应该交由辅政大臣商讨才能决定,但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没有人脑子搭线了会去反对。一个没有实权的侯爵,对这些掌握大华军政大权的人,就是一个渣。

    其实,按照正常伦理,太子尽管不是皇后亲生,也应该归到皇后的名下,皇后才是先帝的妻子,其他妃子都只能算是妾。因此,太后也只能是薛皇后一个人,皇贵妃可以加尊号皇太妃。

    问题是皇贵妃贾元春身后背景太强大了,贾家可以忽略不计,忠国公韩非谁敢得罪?真正掌握实权的国公,先帝钦定的辅政大臣,手握天子剑,关键时候有调兵之权,与其他三位辅政大臣关系亲密,说是当朝第一人,也没有敢怀疑。

    最主要的,先帝临终吼了一句,韩非可以代替皇帝诛杀奸邪。这个“奸邪”如何定义,还不是韩非说了算,谁敢成为他剑下的“奸邪”?

    内阁当初讨论时,就属意加封皇贵妃贾元春为太后,但考虑到各方议论,就把皮球踢给了杜云,杜云又顺势踢给了韩非。韩非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擅自做主,遂推给了薛皇后。

    得到了各方都满意的结果,辅政大臣当即以小皇帝的名义,为薛皇后和皇贵妃贾元春上尊号东宫太后和西宫太后,并为生养了一位公主的先帝妃子加尊号太妃。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继位后,先帝的后妃自然也要迁出原来住所。按照祖制,东宫太后迁居慈宁宫,西宫太后因为要抚养小皇上,继续居住在以前的寝宫,更名为慈安宫,生了一个公主的太妃迁居西苑,未生养的嫔妃迁居皇家尼庵养老。当然,这些都是在新皇登基大典,先帝入土为安后,才会逐步搬迁。

    韩非这些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宫里批阅奏折,先帝一个多月没有打理朝政,积压的奏折太多了,普通事情,四位辅政大臣就可以做主了,关系到军国重大问题,则要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